颈动脉斑块内血管新生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对比增强超声研究

来源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sain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内血管新生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接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比增强超声检查的患者,根据脑缺血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并根据常规血管超声将斑块回声特征分为低回声组、等回声组和不均质回声组。并采用对比增强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内血管新生。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颈动脉斑块内血管新生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73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有症状组32例(19例急性脑梗死,1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症状组41例;斑块回声特征:低回声15个,等回声41个,不均质回声17个。有症状组斑块增强患者构成比(84.4%对61.0%;χ2=4.802,P=0.028)和增强强度[(21.78±8.50)dB对(15.93±8.82)dB;t=2.440,P=0.018]均显著高于无症状组。低回声组、等回声组和不均质回声组斑块增强患者比例分别为93.3%、58.5%和82.4%(χ2=7.826,P=0.020),低回声组和不均质回声组显著高于等回声组(P均<0.05),但低回声组与不均质回声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回声组、等回声组和不均质回声组斑块增强强度分别为(22.62±9.33)dB、(14.38±8.02)dB和(18.15±9.64)dB(F=3.877,P=0.027),低回声组显著高于等回声组(P=0.024)。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优势比3.456,95%可信区间1.103~10.828;P=0.033)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独立相关。

结论

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患者发生细菌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以及早期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水平对细菌性肺炎及脓毒症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卒中患者。根据有无细菌性肺炎分为细菌性肺炎组和无感染组,前者再根据脓毒症分级分为非严重脓毒症亚组和严重脓毒症亚组。比较人口统计学、基线临床资料和PCT水平(细菌性肺炎组为发生感染时PCT水平,无感染组为入院24 h内PCT
目的探讨孤立性脑桥梗死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rogressive motor deficits, PMD)的预测因素。方法连续纳入发病48 h内入院的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根据临床病程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运动项目评分变化分为PMD组(7 d内增加≥1分)与非PMD组;根据弥散加权成像(di
高达80%的1型糖尿病患儿会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尽管儿童DKA并发的卒中少见,但却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各种类型的卒中,如缺血性卒中、脑静脉血栓形成和出血性卒中,均可见于DKA患儿。文章对有关DKA儿童卒中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期刊
神经发生是神经前体细胞自我增殖和分化产生新神经元的动态过程。研究证实,海马神经发生可改善认知功能,并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神经发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文章就VEGF促进神经发生的机制以及神经发生改善血管性认知损害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期刊
期刊
椎动脉发育不全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变异,其发生率为1.9%~26.5%。近几年的研究显示,椎动脉发育不全可能是后循环脑梗死的潜在危险因素,特别是当与其他脑血管危险因素并存时。椎动脉发育不全可能导致局部的血流低灌注和复杂的神经血管调节,而与偏头痛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