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人们如何面对未来城市交通的挑战?

来源 :汽车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6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在2013、2014和2015年全面参与中国汽车论坛的基础上,全球最著名论坛组织——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将与“2016中国汽车论坛”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世界经济论坛汽车行业的社区负责人AndreyBerdichevskiy,就当前汽车行业乃至全球政治的领导者们关注和正在讨论的个人交通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什么样的交通是“更好的交通”,以及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全新解决方案,创造一个综合的交通“生态系统”。
  个人交通问题目前正是全球焦点。城市交通问题现在是行业领域领导者们所优先考虑的议题,也是全球政治领导者在国内以及国际上所重点讨论的问题。现如今,全球64%的“交通位移”发生在城市内部空间,而且随着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以及不断提升的中产阶级消费欲望,全球城市交通需求有望在2050年之前翻三倍。
  在最近的一年半,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理事会都在探讨未来个人交通的议题,希望能够合理解决未来城市内爆发式增长的交通需求,有限的道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内狭小的居住空间。未来,应对城市交通需求的解决方案必将更加依赖于城市的自身特质,比如说机动化水平、城市人口密度、人均收入、交通基础设施等等。我们在“未来交通领域指南”中总结了8个确定的一般性原则和10项建议。根据各城市的独特情况(世上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一本万利的解决方案),本指南有助于通过一系列不断发展的全新解决方案,创造一个综合的交通“生态系统”。
  当我们讨论“更好的交通”的时候,有三个简单的维度可供我们牢记在心:未来的交通应该是安全的、清洁的以及普惠的。
  安全:道路安全和安保
  交通事故每年夺走125万人的生命,让5000万人受伤甚至致残。未来的交通计划不应该只关注增加交通相关知识的教育、提升公共意识,加强法律管理、提升道路建设水平,训练救助伤员技巧、收集分析事故诱因数据等等。我们对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还表明,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有很大的潜力来改善道路安全。城市管理者希望在未来10年内,能够建成完全自动驾驶的道路系统。麦肯锡预计,在2030年,全新生产的汽车中,有15%是完全自动驾驶的。
  然而,在大范围内保证机动车设备安全,且运行安全,才是其成功商业化的关键因素。今天,普通的现代汽车已经有大约16个明显的“攻击点”,随着电子技术和智能技术的日益复杂化,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
  清洁:环保和宜居性
  由经济学人智库进行调查的140个城市中的57个城市(占41%),在过去5年内已经出现了宜居性下降的趋势。交通堵塞令交通因素成为了宜居性下降的一大杀手,而交通也带来了空气污染,并挤占了原本用来作为居住、商业、绿化以及公共设施的空间。人为制造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目前最大的全球性挑战,也将改变人们未来交通出行的方式与需求。
  幸运的是,科学技术、新商业模式以及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整合,帮助城市减少了停车需求,并提升了城市道路的出行效率,减少交通阻塞,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投资并发展新型的“多式联运”交通网络(比如不来梅、多伦多、慕尼黑、阿纳海姆和阿马里洛)。这些整体的交通网络技术,让整个交通系统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型成为了可能,但是单单有技术还是不够的。物理和精神层面上的连接需要进行,而负责每一部分的机构之间也需要互相连接。普惠性:经济机会
  交通业不仅创造了最多的就业岗位(例如,汽车运输服务行业在美国提供了超过890万个就业机会),也被普遍认为是带领人们脱离贫困的最大单一动因。它让人们实现了互动,也给了人们获得工作、收发货物、提供服务的途径。但是交通本身并不是全部,也不是这一链条的最后一环。
  这里至少有三种方式能让这种普惠性更加可持续:
  ■尽量避免大规模的人群“交通位移”,例如通过本地化服务和就业机会,或是远程办公、远程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等,减少交通需求。
  ■推动参与交通的个人去选择最有效率出行方式或交通模式,例如从个人的、独立的,转到共享的、连接的、技术推动的交通模式、交通服务或是交通系统。
  ■改善交通模型,比如增加交通工具的入座率,提升燃油效率,使用替代动力传动系统,采用更可持续的材料和设计等等。
  通过“良好交通”的三个维度,并遵循“未来交通领域指南”,将有可能创造出一个综合性的交通生态系统,并通过一系列成功的新型解决方案令其不断发展。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作者简介】
  Andrey Berdichevskiy世界经济论坛汽车行业的社区负责人,专注于汽车行业的战略研究,包括行业的转型及商业模式等。加入世界经济论坛之前,曾在德勤和Arthur D.Little领导过德国和亚洲汽车公司的战略咨询项目。也在西门子的战略部门工作过。
  拥有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工业工程和管理学士和硕士学位,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领导力项目学者。
其他文献
2016年是全球虚拟现实(VR)发展的元年,现已进入泛虚化,高端化,全球化,社会化,网络化,主流化发展的新时期,而汽车的VR技术发展尚且处于萌芽阶段。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在我国有关部门统筹规划下,大力推动虚拟现实(VR)科技的研发和应用,这包括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汽车和传统汽车的改造上,都具备广泛、巨大的市场潜力。站在当代高新技术前沿,在虚拟现实与智能网联汽车的互动发展问题上,虚拟实现是一种先进的
期刊
美国 美国环保局要求汽车制造厂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申报,经审查确保对环境和人体危害程度达到最低点后才能使用。申报者一旦违反规定,不仅要负担巨额罚款,清理召回产品污染,主要负责人还可能被判刑。  德国 《德国汽车车内环境标准》规定:1、汽车及装在车内的塑料配件、地毯、车顶毡、沙发等需符合德国“蓝天使”环保标志的要求;2、车内装饰、坐套垫、胶粘剂等装饰材料含有的苯、甲醛、丙酮、二甲苯等必须低于“德国三级车
期刊
2016年3月10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召集的“2016年新能源汽车和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北京联办财经研究院院长、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出席,汽车企业代表徐和谊、李书福、安进、柳崇禧、钟发平、刘汉如等人出席会议并发言。座谈会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主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绍明等行业及相关部门领
期刊
一年一度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已经结束,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汽车产业不仅再一次成为代表与委员们热议的话题,而且与社会环境以及“中国制造2025”相关的话题也延伸到了汽车领域。除了一如既往继续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的话题之外,自动化驾驶、车辆共享以及智能化等“前卫”话题也进入了“两会”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之中,预示着新阶段中国汽车产业的走向。  我们可以看到,汽车产
期刊
在未去驾乘前,对于试驾试乘的是一辆MPV,还曾经有过些许失望。因为脑海中可能已经习惯于乘着一辆小轿车或者SUV叱咤“风云”的想象。毕竟通常在人们的想象中, MPV车型常常是木讷和无趣的,因为空间和容积的要求通常会束缚MPV的造型设计。不过在试乘、试驾全新梅赛德斯-奔驰V-Class后,打破了我们这种固有意识,不得不感慨于梅赛德斯-奔驰设计师和工程师的无限创造力。130年前,人类突破想象的禁锢,发明
期刊
6月7日上午,由工信部批准的国内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在嘉定举行开园仪式,可以为无人驾驶汽车提供综合性的测试场地和功能要求,标志着作为全球测试功能场景最多、DSRC和LTE-V等V2X通讯技术最丰富,覆盖安全、效率、信息服务和新能源汽车应用等四类领域的领先国际的封闭测试区(一期)正式投入运营。  此次封闭测试区先期项目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拥有3.6公里的测试道路。一期
期刊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CSR),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其实,不同的企业对这个词汇的解读也是各不相同。有的把CSR当做纯粹的公益行为,也有的将其看成是企业营销的另一种方式,或者是企业用来提升品牌的一种公关手段。由于出发点不一样,所以每个企业看待CSR的视角也不同,因此其所履行企业社会责任(CSR)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或是基于长远,或是只看眼前——“哪里热闹哪有我”。  其实对于“责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为两
期刊
充电基础设施的配套问题一直是业内公认的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头号障碍。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以翻番之势一路快速增长,如何确保充电设施建设的跟进步伐显得尤为紧迫。按照国务院的分工,自去年以来,国家能源局已开始制定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规划。今年10月,《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及配套文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正式发布。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郑栅
期刊
大众汽车公司排放造假事件爆发已一个多月,现在已经可以断定,这一事件将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对汽车产品及汽车生产企业的政府管理和社会监督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由大众汽车公司排放造假事件引起,现在全世界汽车界都在热议一件事:RDE,Real Driving Emmision,中文意为真实行驶排放监控。笔者虽然对其细节尚不充分了解,但大意是知道的,就是要监控汽车产品在真实的行驶状态下的排放情况。
期刊
随着无人驾驶汽车的快速发展,美国联邦政府官员正在重新思考对待这种新技术的方式。美国交通部长安东尼-福克斯(Anthony Foxx)近期宣布,未来几周将对美国的无人驾驶汽车政策进行修订。他表示:“我希望我的部门在安全性方面保持谨慎,但不希望对现有的创新过于轻率。”两年前,美国交通部开始加强对无人驾驶汽车的监管。当时的政策显示,无人驾驶汽车只可以被用于测试,而不得用于公共道路上的一般驾驶目的。  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