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际语境的习作教学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dx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基于交际需求的语境创设
  西南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荣维东教授提出:“中小学写作教学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应试,也不仅仅是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而应该是为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和生命成长本身’。”这提醒我们,习作教学应削弱功利性,本着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基于学生的真实交际需求,创设真实语境,促使学生真实地表现自我。
  笔者曾在区级骨干教师展示活动中开设过一节习作教学,主题是“礼物”,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写好心理活动,以及写好对礼物的看法与感受。经过多个方案的比较与修改,笔者把教学思路定在送给学生礼物,并让学生谈感受上。因为那时笔者刚从北京学习回来,又是跟学生第一次见面,送礼物也成了情理之中的事。而且,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情绪反应会是比较强烈的,有利于形成写作素材。笔者先预告学生,这些礼物里有笔记本、书签、笔等精美的奖品,还有诸如“学猪叫”“演猴子”等体验活动。接着,学生领到了装在信封里的抽奖券,而抽奖券上只有卡通图案和抽奖号。一时之间,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得到的是什么奖品。这时,情感体验就真实地产生了,而且,学生之间也会彼此交流抽奖结果。在这个体验之后,笔者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这样的写作教学就是基于学生原生态的实践基础,学生自然会喜欢,教学效果也就有了保证。
  二、基于表达引导的语境类型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先生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培训会上强调,语文教学要“增强目标意识,强化训练意识”。他说:“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语文的训练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体现自得、自悟、自能的过程。就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要重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去,自主阅读、自由表达。”这就有了一对“矛盾”,既要强化训练,又要保护自由。为了解决这对矛盾,使习作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我们就要根据每次习作课的不同要求,创设写作语境。下面笔者谈谈几种常见的语境。
  1. 活动型语境。此语境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参与体验。通过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感受,让学生学会描写人物的表情、动作等,并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叙述事情的经过。常见的组织形式如游戏、主题活动等。
  2. 对话型语境。在这种语境中,通过搭建平台,引导学生与嘉宾进行双方,或者多方对话,学生以对话者,或者观众、记者等角色进入到情境中。这类语境的常见组织形式有辩论会、访谈节目、沙龙、论坛等,引导参与者比较深入地谈自己的观点、想法、感受,激起大家的思想碰撞。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对人物内心感受和观点表达的具体描写。
  3. 剧场型语境。此语境主要通过剧场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体验具体角色中,走进人物内心。这类语境通常以课本剧表演、舞台小演出等形式出现。学生在演员、导演、剧务、观众等多重角色中,观察、感受,训练对人物表情、内心、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
  4. 观察型语境。此语境中,学生主要是一个观察者,要学会用自己的各种器官去感知周边的事物、场景,调动自己原有的认知去感受、判断。这类语境的常见组织形式有观摩示范性活动(实验、展示等),参观标本,展品等,训练重点是学生对事物的整体感观与细致描摹,以及能按一定的顺序描写自己的见闻。
  5. 研学型语境。此语境以旅游、社会实践为基础,引导学生走进场馆、走进自然、走进名胜古迹,运用观察触摸、调查研究、考察验证等手段,多方位去了解表达对象的特征、属性、内涵和背景故事,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思维品质。
  对于交际语境的具体创设,笔者无法一一描述,执教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优化、创新。但无论何种交际语境,都有一个共同的显著特征,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构建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的,呈现出来的是教育无痕的境界。学生在语境中交际、活动,教育便會真实发生。
  三、基于学情生成的方法积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就提醒我们应基于学情来开展习作教学,并在学生的习作实践中,通过自我修改与相互修改来提高写作能力。从课堂的活动量来讲,也就是要降低教师指导、讲评的活动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量。
  例如,在主题为“礼物”的这一堂公开课上,笔者是这样设计的:首先,笔者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心理感受。然后,笔者引导学生相互鉴赏与自我评价,并帮助学生找到他们各自习作中的亮点,总结出好的写作方法,由学生自行板书在黑板上。最后,笔者使用加一加的办法,把其中两三个片段连起来加以改造,让学生比较、感受多种方法的使用与单种方法的使用在语言表达效果上的优劣,进而引导学生自我修改、相互修改。
  再如,在实验作文教学中,笔者以视频微课作为铺垫环节,引导学生反复观看视频后,要求学生把这个实验口头介绍给其他同学。在这个交际语境中,就是以学生的口语表达为实践基础,通过学生的描述,找出其中的表达盲点与弱点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倾听、评价、对话,学会选择运用恰当的动词,把实验的步骤说清楚,并且能用上表示顺序的连接词,把实验的全部过程说顺溜,为后面的独立写作奠定基础。笔者还安排了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自己来做这个实验,并把实验过程写下来。虽然大家做的是同一个实验,步骤也差不多,但是每个人的经历是不一样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还是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在片段展示与评价环节,笔者围绕“用准动词”“感受独特”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自我修改。学生感觉轻松快乐,又学有所得。
  交际语境的创设,为学生的写作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构建语言运用能力奠定了基础。同时,交际语境的创设也为教育的真实发生、学生的真实学习、情感的真实表达提供了保障。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惠安将军希望小学)
其他文献
北京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认为,本真是语文教学永恒的旋律。那么,什么是本?什么是真?吉春亚在长期的教学与研究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与不断实践,提出了她的“本真”说。  关于“本”,吉春亚认为:第一,教育之“本”为培养厚德载物之人。教师应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情怀。第二,语文学科之本体。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它的课程本质属性应当是“言语”,即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言语生成,提升学生的口
期刊
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学生是主动建模者,他们的角色定位在建模的不同阶段有所不同——在模型准备、建构、应用和拓展时,他们的对应角色分别是发现者、猜测者、验证者、表达者、应用者和拓展者。  一、发现者角色  所谓发现者角色,就是学生在建模准备时根据建模目的,了解问题实际背景,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关信息,并根据信息发现问题、初步感知模型的角色。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他们在观察、思考、交流中发现需要解决实际问题
期刊
应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学系的邀请,福建教育出版社《新教师》杂志于2018年6月23~29日组织第三届福建省基础教育名校长名师暨《新教师》编委会交流团赴台交流。交流团一行10人从北到南、自东向西一路风尘,感受了台湾高温、高湿天气的威力,也领略了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旖旎的风光,尤其东岸太平洋那一望无际的湛蓝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我们参访了花莲县铸强小学、台东大学附设实验小学、彰化县中正小学(
期刊
【编者按】加强写话教学,是打好学生书面表达的基础,也是顺利进入三年级习作必须做好的准备,部编教材对写话教学做了精心、细致的安排。编者认为,创新写话指导的形式、方法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研究部编教材写话安排的特点,根据编者意图上好写话指导课;二是广开写话渠道,多途径、多策略指导学生进行写话。本专辑刊登的三篇文章,正是从上述两种角度展开的,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发。  前些天,收到一家长发来的微信,微信中
期刊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内容。什么是语文要素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练习系统之中。在教学中,要让语文要素真正落地,就必须准确把握这“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分布的层级序列,以及实施的具体要求。本文试以“想象”能力培养为例
期刊
【编者按】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去了,自己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了,教育孩子则都是学校、老师的事情。很多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最需要家长们理解的是:影响孩子成绩的最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很多事情老师教不了,需要家长们来配合。教师、学生、家长这三方,究竟是种什么关系才是最健康的?如何处理好家校之间的矛盾?家校之间如何开展合作?希望本期专题所刊登的这几篇文章对读者有所帮助。  家校教育共同体的有效
期刊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德育课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追求的重要目标。但不可否认的是,灌输式的课程落实方式仍是当前日常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被动接受品德知识,学习没有真实发生,更别谈将品德知识付诸于生活实践之中,以致学生参与社会、干预生活、学会做人的品德行为素养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近年来,笔者尝试开展活动体验式
期刊
“强化科学实践,培养创新人才”是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的办学主张,提出这个办学主张是基于创新实践能力,是个人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为了实现这个办学主张,学校主要从加大硬件投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创设科普氛围、开发“创新与实践”校本课程、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等方面做好落实工作。  一、科学统筹规划,用活设备设施  1. 加大投入,提供保障。自2010年以来,学校先后投入资金数百万元,用
期刊
作为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显性线索,语文要素是贯穿新教材的主线与明线。用好语文要素这把钥匙,就能精准理解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用好教科书,真正让“好教利学”在课堂中落地。本文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谈谈语文要素的提取、使用与落地的策略。  一、着眼变化,提取语文要素  1. 聚焦“新要求”,从课后练习中提炼。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除《古诗二首》外,另外三篇课文的课后
期刊
去年岁末,中国文联出版社的朱庆社长给我打电话,希望我为他们即将出版的一本教育图书写序。  近些年来,我通常只为新教育同仁作序,所以婉言谢绝了。但他说:“你看了书稿以后再决定好吗?”然后,就派人把书稿送了过来。看得出,他对这本书很有信心。  书的名字很熟悉,与夏丏尊先生翻译的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同名。看来,要么是作者不知道有这样一本书,要么是心气很高想挑战原著,要么是他心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