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交流,心与心际会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chao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学系的邀请,福建教育出版社《新教师》杂志于2018年6月23~29日组织第三届福建省基础教育名校长名师暨《新教师》编委会交流团赴台交流。交流团一行10人从北到南、自东向西一路风尘,感受了台湾高温、高湿天气的威力,也领略了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旖旎的风光,尤其东岸太平洋那一望无际的湛蓝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我们参访了花莲县铸强小学、台东大学附设实验小学、彰化县中正小学(以下分别简称为“铸强小学”“东大附小”“中正小学”)等。回来了,可是那景、那情、那人、那事,如画面般再现:铸强小学优美悦耳的古筝,东大附小绚丽多彩的绘本,中正小学洋溢热情的舞龙……这一幕幕总让人荡气回肠,流连忘返,激动不已。
  名师送课展风采
  闽侯陈炳建老师送课《对策问题》。陈老师从玩扑克牌游戏入手,到田忌赛马的经典故事,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机会好、实力强、对策优三者之间的关系,深入浅出,轻松奏响现代与经典的时代音符。
  安溪林丽卿老师送课《女娲补天》。林老师让学生边看边想、边读边想、边品边想,在留白中想象,在体会中表达……亲和、扎实、生动的教学风格,把孩子们带进美丽的神话世界。
  漳平苏小龙老师送课《集合》。教学时苏老师设计现场调查活动,将逻辑思维融入教学,将人文教学融入数学教学。苏老师创设了一个开放、和谐、智慧的教学课堂,带领学生领略数学魅力。
  长汀赖荣明老师送课《跟着蝴蝶的翅膀飞呀飞》。赖老师匠心独具,采用学校的校本,通过读诗、品诗、比诗、写诗,让学生体会诗中的唯美意境,尝试用诗来描绘生活中的真、善、美。
  通过四节展示课把教育交流研讨活动推向高潮,台湾师生们得以现场观摩大陆教师上课的风采,感受和台湾不一样的课堂。东大附小何锦尚校长在发言时说:“课上得很棒,对台湾的教学很有借鉴意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台湾的小学相较大陆小学,整体给我们的印象是中等规模,以人为本,内涵丰富,各具特色,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1. 采用小班化教学。台湾实行九年制强制入学,类似于大陆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小班化教学,每个教学班人数不超过25人。因为人数少,教室显得特别宽敞,更具人性化,功能性更强。
  2. 注重特色办学。台湾也有统一的教育方针,即德、智、体、群、美,同时也特别注重特色办学。我们参访的三所学校在课程设置和社团活动上都各具特色。每一所学校都会根据自己的传统和实际规划课程,办出自己的特色。如铸强小学,对外语尤其重视,开设三个英语专用教室,聘请相应的外教。再如东大附小,从三年级起开设美术班,学生在完成规定的课程外,还要多上5节的美术课,分别是:艺术与生活2节、艺术与文化2节、艺术与人文1节。学校的立柱、长廊都装饰着成名校友的作品或学生的习作,从上面可以看到从这所学校走出了很多优秀的文化工作者。彰化中正小学的舞龙队、篮球队等,经常代表彰化县参加体育项目比赛。
  3. 注重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台湾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了《家长会法》。我们参访的几所学校都有家长会。家长会会长及家长会成员对学校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在台湾,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合伙人,可以支援班级教学与课程规划,也可以参与校长及教师的评价和遴选,并共同决定学校事务等。在参访彰化中正小学时,该校家长会会长、校友会会长也全程参加交流活动。校友会会长洪启峰是台湾有名的书法家,赠送交流团一副对联“四时佳气亲仁里,五色祥云积善家”,还赠给每个团员一把他手书的精美扇子。不论走到哪一所学校,我们所到之处都能看见家长志工在学校忙里忙外,全程参与学校事务。若不知道的话,还以为他们是学校的教职工。可见,台湾家长对教育的参与是深入、到位、细致的。
  4. 注重学校内涵建设。一是都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花莲铸强小学的办学理念是“精致、卓越、健康、多元”,东大附小的办学理念是“健康、美感、永续、国际观”,彰化中正小学的办学理念是“希望、自信、健康、快乐”。二是都重视学校的文化传承。东大附小的校史陈列馆,这里陈列着不同时期的奖牌、校服、铅字打印机等,更有四本长1米、宽0.7米的“大书”:百年大家族、特色课程、学校故事和人物志。三是都重视学生的成长印记。门厅、楼道、走廊、教室都张贴了学生的书画作品。学校还印发校刊校报,刊载师生们的作品。如:彰化中正小学的《中正辅讯》已发行56期,东大附小的《校长》已发行158期。正是有这些内涵方面的建设,让台湾的校园文化增添了历史感和厚重感。
  5. 注重人文关怀。在台湾,可以感受到学校很注重人文关怀。这里非常讲究礼节。让我们感动的是,四位送课老师上完课后,学校已精心制作了感谢状,由校长颁发给我们,并和我们合影留念。东大附小的感谢状上写着“漳平市实验小学苏小龙副校长演示三年级数学教学,参与师生同感获益良多,至深感篆,特申谢忱。校长何锦尚”。这里,爱的教育令人尊敬。我们所参观的三所学校的门卫竟然聘的都是残疾人。学校的卫生间设有残疾人坐便器。彰化中正小学寒暑假“育乐营”(特殊教育)照常服务。花莲铸强小学有企业家(校友)出资开设晚上辅导班,聘请老师星期一至星期五为后进生进行辅导。不用说教,不用劝导,这种爱的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幼小的心灵。
  值得商榷的地方
  1. 小学教师不进行职称评聘好不好。在台湾,我所了解的小学教师是不评职称的,教师的薪级只和学历、资历有关。他们的职业生涯没有正高、副高、一级、二级教师之分。大陆则通过职称改革,彻底打破了“大锅饭”,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的发展。相比较而言,大陆的教师参加教研教改的热情更高些,专业成长投入的激情更多些,而台湾则显得更田园化、自由化些。笔者了解到台湾青年教师比较向往“评职称”这种方式来激励和管理教师队伍。当然在大陆,也有一些人对评职称有些微辞。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如何在效率和公平之间进行平衡?这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 学生回答或提问时起立好还是坐着好。台湾的小学生上课较随意,坐姿较随便,发言时不必起立。在大陆则要求学生发言时要起立。我们的古训是“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
  此次参访交流,我们深入三所小学,对台湾教育有了直观的印象,通过面对面交流办学经验,心与心沟通教学体会,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启示,感受到两岸教育人同样的教育情怀。同源、同种、同文,甚至同习俗、同方言,共同传承中华民族的基因,“两岸一家亲”血浓于水。如果你问我眼中的台湾,诗人洛夫有很好的回答:
  实际上那是一间
  用月光砌成的房子
  一壶
  以鲜花引火
  以夏日骤雨烹煮的浓茶
  或者是
  一本厚實而温和的书。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力求把学生终身体育、终身艺术教育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念、方法与实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素质教育再上新台阶。基于此,我校构建创新性的艺术教育育人模式,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重任。  一、解决问题的过程
期刊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自觉教育”是以发展人、提升人为终极目标的研究,形成和发展学校“自觉文化”,对提升办学品位、夯实学生基础、完善新课程体系、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基于厦门市文安小学发展历程和现有生源特点,我们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教育模式,建构“自觉教育”的校园文化,以期全面提升学
期刊
【编者按】之前,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教师们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数学课堂中自身角色转换问题上,反思教师角色更应是一个引导者。近一段时间,教师们开始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思考诸如: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作用体现,与课题契合的问题如何提出,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如何实现等。本期话题围绕“课堂转型背景下的学生角色定位”展开探讨。  从“双基目标”到“三维目标”再到“四维核心素养”,数学教育正经历着巨大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立足文本,准确捕捉语言训练点,有效引领学生实现言语生成,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积淀、促进言语运用能力的发展。  一、研读教材,丰富积淀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阅读教学,就是教
期刊
【编者按】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教师深入钻研统编教材和课程标准,正确理解和把握统编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内容框架和教材特点,以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期专辑围绕“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研读与教学思考”来阐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成为小学品德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更成为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创新和变革的关键所在。统
期刊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从2017年秋季起在全国起始年级开始使用,并逐步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全覆盖。正如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所强调的,此次国家组织专门力量统一编写义务教育三科教材,不是对原来教材编写出版方式的简单调整。如何理解和把握统编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内容框架及教材特点,对于我们一线教师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显得尤其重要。在此,笔者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为例,结合参加市里培训的一些体会,以及
期刊
教学实践中,我们从关注数学课堂中自身角色转换,研究如何做好一个引导者,转而开始研究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反思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作用如何体现,与教学内容契合的问题如何提出,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如何实现。反思之后,我们开始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寻求教与学的共振点,构建以学为中心的生本课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一、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开展真实有效的学习活动  要使课堂教学行之有效,教师
期刊
方程,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如何运用“新旧知识迁移”上好方程一类课展开探讨。  一、小学方程的雏形  “方程”这个词语在人教版教材中第一次出现是在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中。抽象地说起“方程”,学生不容易接受。其实仔细阅读一、二年级的教材就会发现形如4+(?摇?摇?摇)=8,5×☆=15的题目。这些用括号或一个图形符号代表一个数字的式子可以看作方程的雏形,而它们早就
期刊
北京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认为,本真是语文教学永恒的旋律。那么,什么是本?什么是真?吉春亚在长期的教学与研究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与不断实践,提出了她的“本真”说。  关于“本”,吉春亚认为:第一,教育之“本”为培养厚德载物之人。教师应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情怀。第二,语文学科之本体。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它的课程本质属性应当是“言语”,即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言语生成,提升学生的口
期刊
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学生是主动建模者,他们的角色定位在建模的不同阶段有所不同——在模型准备、建构、应用和拓展时,他们的对应角色分别是发现者、猜测者、验证者、表达者、应用者和拓展者。  一、发现者角色  所谓发现者角色,就是学生在建模准备时根据建模目的,了解问题实际背景,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关信息,并根据信息发现问题、初步感知模型的角色。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他们在观察、思考、交流中发现需要解决实际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