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之我见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o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养成教育,即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就是从训练入手,全面提高学生智、情、意,一个过程性的教育,不可操之过急,一蹴而就。养成教育可以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判断推理道德实践四个部分。当前养成教育的现状是小学生道德认识不够深刻,道德情感令人担心,没有正确的道德认识,积极的情感当然就不能培养出较高的道德判断推理能力。养成教育从小的方面说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判断推理能力。
  【关键词】
  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判断推理能力
  一、养成教育的内涵
  养成教育,即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就是渐渐熏陶形成的意思,它往往从行为入手,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智、情、意,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养成教育也是一种过程性的教育,不可操之过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可以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判断推理三个方面看出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过程性。
  1.品德是一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的道德规范通过一系列的道德行为整体表现出来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根据我对孩子们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们的许多认识和行为与品德教育有很大关系。小学生还处在个性塑造、道德认识、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期,需要正确的培养。前苏联心理学家认为“德育首要是对需要的的培养。”[1]
  2.道德情感是人对道德事件或行为是否满足道德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又是人对道德理想、道德建构的向往之情。它们可能表现为积极的、肯定性的情绪反应,也可以表现为否定性的,但同样是积极的情绪反应,这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小学生的情绪情感特征主要为①情感情绪比较鲜明,活泼,强烈地渴望他人的爱抚和关心;②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暗示和影响,往往以成人的标准为标准;③情绪相当不稳定,容易任性;④表现欲比较强,但也容易受挫折,不具备起码的应付挫折的知识和能力;⑤承受不起很小的情感压力,调控能力比较差;⑥产生初步的道德感,如做了好事感到很高兴,做了错事会觉得很内疚等;⑦好奇心;⑧美感的发展仍然很迟缓,与上学前区别不大。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显得至关重要[2]。
  3.发展孩子的道德判断推理能力,挖掘孩子的潜能,这是每个教师与家长都必须竭力做。养成教育是贯穿孩子一生的教育。孩子的教育就像一辆自行车,家长是前轮,老师是后轮,如果前轮刹车,后轮加速行驶,只能是翻车,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判断推理能力需要老师,家长共同努力。只有让他们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才能形成很好的道德判断推理能力,提高自身修养[3]。
  二、我国养成教育的现状
  1.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学生都有在集体中受到尊重,得到承认的精神需要。其实并不是孩子,我们每个成人都有这样的需要,都希望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体现和承认。保护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就是保护其前进的潜在力量,损害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就会给他们带来心灵的创伤,会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哪怕最差的学生也眼让他能得到自尊需要的满足,让他不感到低人一等。
  2.小学生的道德情感还不稳定,起伏较大,即情绪情感来的快去的也快,但强度也大,弄不好就会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使人饮恨终身。在办公室里我曾亲眼看见这样一件事,一位差生考试考不好,就带上礼物去找老师,老师就问他为什么要送礼物,那位学生的回答让办公室所有老师都惊讶了,“社会上大人不都是这样做的吗?”然后他若无其事的走了。养成教育在“情”即道德情感方面这方面做得还不够,究竟怎样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值得深思的地方。
  三、养成教育形成的途径
  1.首先,我们要教给孩子善知识,即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我们还可以采集大量具有教育意义的材料,通过讲故事、念儿歌、看图书、看电影电视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孩子掌握这些基本的道德标准和要求。
  2.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教师是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们把道德有关知识传给学生,通过各科教学、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少先队组织等多种途径实施。教师不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而是让学生全面发展,接受很好的道德教育,积累道德知识,能够形成很好的道德行为。
  3.教师要选择道德情感教育实施的方法,如暗示法等等。教师要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唤醒学生的爱心,萌发善的情操,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让学生明白善与恶,美与丑,爱学生关心学生,这是情感教育赖以实施的基础。
  总之,我觉得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情感,满足孩子需要,发展孩子能力的一种教育,是一过程性的教育,不可操之过急,家长、学校、社会应共同支持孩子的养成教育,这对孩子以后的人生至关重要。以上就是我对养成教育的一点薄见。虽然当前的养成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我相信它会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1】陈安福.德育心理学【M】.重庆出版社
  【2】石中英,王卫东.情感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
  【3】多湖辉.如何开发孩子的能力【M】.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一课主要写了欧洲瑞士的一个春天,气温骤降,燕子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并用空调列车把它们送到安全的地方的故事。  本教学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麻烦”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气温骤降,燕子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处境。并进行解词训练。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2.通过理解关键词,体会长
期刊
自高考制度改革后,“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的观点走红了网络。此观点高度概括了阅读和语文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于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再次引起了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小学语文新课标里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
期刊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作者在晚年受到了各种排斥之后,自身抱负不得施展,隐居在上饶时所写的作品,本词的主要风格在于平静而悠闲。从作者一直希望宋朝恢复大业来看,这样的悠闲的乡间生活并不是作者追求的一种安定,但乡村生活却能够激发作者一腔报国热血,作者一直希望抗金保宋,收复失地。然而现实与愿望往往背离,悠闲的乡村务农煮茶场景与硝烟纷飞的战场有着天壤之别,但远离一线的生活太久,也的确让作者从乡村生活中获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总有学生面对标题,苦苦思索,还是无从落笔。究其原因,乃肚中无“货”,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呢?本人结合作文教学感悟,浅表如何引导初中生积累写作素材。  一、激发情感,唤起搜集素材的意识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言:“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效的作用。”学生的内心总有一些不吐不快的话,教师若能激
期刊
【开课背景】  1998年,我从一所村办小学调入乡镇中心小学工作。我工作的地点在新校区,说是新校区其实就是一座新教学楼伫立在40亩的荒地上,我们诗意地称其为“荒原上崛起的希望”。我所任教的是六年级语文兼班主任。那时候,进城打工潮正热,班上大多数孩子是寄宿在学校的。经过一周的观察发现,这些学生的自理能力太不给力了:不会搓澡,不会洗衣服,不会整理宿舍内务,用餐浪费,连餐后擦嘴的习惯都没有……如何让学生
期刊
【摘 要】  笔者发现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是写作的好教材,而且常常比单纯的“习作”训练更具有吸引力。于是,我尝试把书面作文与口语交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说话写话,打好作文的基础,翻开作文教学的新篇章!  【关键词】  作文研究 口语 提高写作能力 三年级  很多家长都向老师诉说孩子习作的困惑:孩子不会写作文,怎么办?孩子不喜欢写作文,怎么办?如何提高孩子写作水平,是我一直以来思
期刊
【摘 要】  合作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现在已被广泛的采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合作教学的方式被引进课堂后,改变了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活泼、生动、创造学习的良好局面,显示出它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合作意识等方面的优势与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合作教学 实践与探索  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若是演习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必然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而语文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  新课标中提倡“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教材等有充分的了解,而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情况,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学生真正走近文本,让语文教学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灿烂天地。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以学定教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
期刊
【摘 要】  所谓泛化,即从特殊的、具体的,逐渐向一般的、具有共性的方向拓展的过程。在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教学中,结合材料及写作要求,引导学生适度泛化,这无论是对提升作文教学效率,还是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都具有积极意义。那么,在写作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把握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材料学会适度泛化呢?对此,笔者将结合高中作文教学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  高中 任务驱动作文 适度泛化  作文是高中语文教
期刊
《夹竹桃》的作者是被誉为“学界泰斗”的季羡林先生。季老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语言学者,他的散文向来追求文中有“真情”,强调语言质朴、情感醇厚的写作风格。有人形容他的文风是“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正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而季羡林先生也在他的《漫谈散文》中提到:“我认为,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这二字也可以分开来讲:真,就是真实,不能像小说那样生编硬造;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