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教育从校园起航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课背景】
  1998年,我从一所村办小学调入乡镇中心小学工作。我工作的地点在新校区,说是新校区其实就是一座新教学楼伫立在40亩的荒地上,我们诗意地称其为“荒原上崛起的希望”。我所任教的是六年级语文兼班主任。那时候,进城打工潮正热,班上大多数孩子是寄宿在学校的。经过一周的观察发现,这些学生的自理能力太不给力了:不会搓澡,不会洗衣服,不会整理宿舍内务,用餐浪费,连餐后擦嘴的习惯都没有……如何让学生走出这一窘境,让心中的杂草早日消失,成了我苦苦思索的主题。一日早晨,由于到校比较早,我在校园散步时,偶然间发现护校河的对面的田埂上长着绿油油的蔬菜却不见一棵杂草,而校园内却是杂草丛生。这不正是我苦苦寻找的去除学生心中杂草的妙方吗?于是我立刻回到办公室设计了一堂特殊的劳动课。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又从附近的农户家借来劳动工具,买来菜种,一切准备就绪。
  【开课过程】
  第二天下午第二节课是劳动技术课,我来到教室,只见孩子们早已经将上课的材料准备好了。我故作神秘地对大家讲道:“同学们,今天这堂课不学书上的内容。”
  “为什么?”
  “咱们这堂课到教学楼西边的草地上上课,不要问干什么,去了大家就知道了。”
  “哦!哦!”大家兴高采烈地站队后向指定地点进军。到达目的地后,大家惊奇地发现教学楼西边的空地已经被人用白灰线分成八个区域。当每个小组站到了指定的区域后,我问:“同学们,你们脚下长着的是什么?”“杂草!”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你们知道去除杂草的方法有哪些?”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说开来了。我示意大家停顿下来后给大家讲了休谟关于“生长在心中的杂草”的故事,“同学们,今天就开始来慢慢验证这位先哲的话。咱们将这块地的杂草清除掉之后,翻地种上蔬菜,请组长组织分工,咱们立即干活咋样?”“太好了!”
  不一会儿大家有序而又紧张地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八个小组在一起工作,我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看哪一组又好又快”,但是“竞争与合作”的种子在他们心中还是悄悄地埋下了。有一个小组,我现在还记得翻地的同学速度慢了,这可急坏了一旁拔完草的高飞同学,他找来几根坏桌腿和组长帮忙一起挖。此时,学生心里都明白互相埋怨只能给对手更大的机会可乘,倒不如互相配合,一鼓作气。这绝对不是死读书能够体会到的。
  20分钟不到的时间,每个小组的“承包地”竟然翻好了。该种菜籽了,每个小组选两种菜种后,我问:“同学们,这样的地面可以撒种了吗?你们回忆一下,你们家长种的地和你们翻的地有什么不同?”大家望着自己的翻的地恍然大悟:“老师,还需要把地整平了,大泥块要破碎了。”“老师,我们地应该像河对岸的菜地一样平整。”……说干就干:整地、撒种、耙地一气呵成,此时大家已经汗流浃背。开始洒水了,大家拿来自己的餐盒、水壶小心翼翼地给菜地以水的滋养。他们那专注的神情、密切配合的情景深深打动了我,我至今忆起仍然感动不已。
  “同学们,你们今天做得真棒!我看到有不少同学的手已经磨出了血泡,仍然忙得不亦乐乎。但是,我有一点不清楚,今天结束了,明天就能长出蔬菜了吗?”
  “老师、老师,我知道以后还要进行管理。”
  “我们的菜地还要施肥,浇水,除草……”
  “老师,我们每天都会来观察它们的生长,用我们的眼睛发现植物生长的秘密……”
  “好!好!我相信在同学们的精心培育之下,我们的园地一定获得大丰收,到时我们把蔬菜卖给食堂,让全校学生分享我们的绿色食品。挣得的血汗钱咱们元旦学包饺子来过收获节。”“欧耶!”在全班的欢呼声中下课铃响了。
  在各小组精心的管理之下,一个多月之后,我们的园地获得了丰收。各小组将自己挣得的钱在班上数了又数。我从中读懂什么是幸福!那年的元旦节也是我们班级的收获节。各小组在咨询了家人之后,买来了饺皮饺馅。洗手完毕,跟着我学习包饺子。尽管他们的饺子包得形状各异,但煮好后却吃得津津有味。有不少学生还留了许多带回家跟家人一起分享。这是他们第一次没花费家人血汗钱而是靠自己的勤劳换来了一个幸福的节日,从他们的眼神中我读懂了骄傲!
  【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从课堂说教走向室外实践的劳动课。这堂课结束了,但学生们的劳动课才刚刚起航,把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引上了自主劳动的道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了合作与竞争的真谛。正如休谟所讲:去除杂草最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精心管理的过程中也领悟到了这一点。不仅如此,学生在自主劳作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会用心整理内务,关注细节“餐后擦嘴”……正如一位家长在短信中留言:孩子突然长大了,一家人在一起吃法时,都是他给大家盛饭碗;吃饭前,总要提醒大家先洗手;自己会用心整理房间了……从中我读出家长内心的感动。
  其实,正如柏拉图所说:我们的心灵就像一座园圃,让它荒废还是让它洁净美丽,那完全在于我们的意志。学生们用自己的意志改变了自己,让自己的内心变得越来越美丽。“劳动创造美”,站在新时代的起点,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更应该坚持不懈地给学生创造劳动实践的机会,建构劳动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劳动实践中快乐生长,让劳动教育从校园起航。这样的教育生活才是幸福完整的!
其他文献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不教是因为学生能够自己学习了,不再需要教师教了。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这好比牵着孩子的手教他学走路,却随时准备放手。咱们当教师的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苏格拉底也说过: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让它如何发光,教育是把人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  做教师多年,有一些自己觉得行之有
期刊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自己的研读为主,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积极思考,自己来阅读、理解、分析、讨论和品赏课文,使阅读活动建构在学
期刊
【摘 要】  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立足文本、情感体验、范读引路三方面探讨了如何指导学生在朗读时把握朗读基调、读出个性感悟,提升朗读实效,以期能借助朗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朗读 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是借助语音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的
期刊
我们常说“字如其人”,可见,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书写是人的一张名片。还有一句俗语叫做“字是门楼,书是屋”。好的书写不仅赏心悦目,还能够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尤其是中国的汉字,本就是一种美。在孩子的人生起始阶段,让他们明白书写的重要性,并且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将对其未来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笔者以为,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我们很有必要紧抓写字教学,争取通过书写的训练为孩子擦亮人生的底色。那么,在平时的
期刊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解放儿童空间,让他自由发展”“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新《纲要》指出: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它是幼儿每天所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发展,无一不受到它的影响。因此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想更多的办法让“墙壁”“好好”说话,让主题墙真正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发挥作用。  一、布局——主题墙面构造完美“骨架”  1.布局合理,彰显趣味 
期刊
【摘 要】  低年级是作文的“入门”阶段,也是关键阶段。本文旨在从“入门之难”“难题之解”“解后之思”三个方面浅谈“下水文”在“作文入门”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  作文入门 生活 下水文  【入门之难——我没有生活】  在知道孩子作文入门时,大家可能都会说:“我跟孩子说过很多遍,写作很简单,就是写你的生活,就是写每天发生在你身上的事。”可孩子的回答令人崩溃:“对不起!我没有生活!”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一课主要写了欧洲瑞士的一个春天,气温骤降,燕子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并用空调列车把它们送到安全的地方的故事。  本教学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麻烦”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气温骤降,燕子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处境。并进行解词训练。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2.通过理解关键词,体会长
期刊
自高考制度改革后,“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的观点走红了网络。此观点高度概括了阅读和语文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于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再次引起了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小学语文新课标里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
期刊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作者在晚年受到了各种排斥之后,自身抱负不得施展,隐居在上饶时所写的作品,本词的主要风格在于平静而悠闲。从作者一直希望宋朝恢复大业来看,这样的悠闲的乡间生活并不是作者追求的一种安定,但乡村生活却能够激发作者一腔报国热血,作者一直希望抗金保宋,收复失地。然而现实与愿望往往背离,悠闲的乡村务农煮茶场景与硝烟纷飞的战场有着天壤之别,但远离一线的生活太久,也的确让作者从乡村生活中获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总有学生面对标题,苦苦思索,还是无从落笔。究其原因,乃肚中无“货”,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呢?本人结合作文教学感悟,浅表如何引导初中生积累写作素材。  一、激发情感,唤起搜集素材的意识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言:“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效的作用。”学生的内心总有一些不吐不快的话,教师若能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