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背景下农村精准扶贫路径研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y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精准扶贫是我国实行的重要扶贫政策,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即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党的领导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于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一条重要经验,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精准扶贫融合,形成“党建+”新型精准扶贫模式。本文以义乌市何斯路村为例,分析党建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总结了“党建+”模式下精准脱贫的路径。
  关键词:“党建+”;精准扶贫;农村治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02-0084-03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农村的扶贫、脱贫工作都备受重视。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明确思路、坚定决心推进党建扶贫,才能真正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社会[1]。梳理党建工作在农村精准扶贫中的现实困境,在归纳总结浙江省义乌市城西街道何斯路村党建扶贫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探讨“党建+”背景下农村精准扶贫的模式。
  一、“党建+”背景下何斯路村精准扶贫的历史困境
  (一)贫困人口文化程度低,脱贫致富意识不强
  农村地区是脱贫攻坚战中的一块儿“硬骨头”,很多贫困山区的农村地区文化落后,物质匮乏,靠天吃饭。因为地处山区,何斯路村村民以前靠山吃山,但顶多也只是达到温饱。无论是先天的地理因素还是后天的信息传播、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影响,农村贫困地区都与城市有着天壤之别。在教育方面,农村贫困地区人口接受的教育也较少,农民普遍存在文化程度较低的现象。农村地区的脱贫是薄弱环节,要想脱贫不能只依靠政府,还要依靠群众的脱贫意愿。大多数贫困户都“在贫言贫”,期望得到来自政府更多的帮扶,而不是依靠国家政策自己去主动奋斗摆脱贫困。这种思想造成贫困户整体的脱贫致富意识不强,帮扶之后如果没有脱贫致富意识,就算暂时摆脱贫困没了政府的帮助也会返贫。
  (二)农业技术人才匮乏,产业发展滞后
  技术人才进不来,导致农业技术人才匮乏。2008年的何斯路村十分贫穷,大多数人外出谋生,取得一定成绩之后留在外地,造成人才只出不进,导致人才流失[2]。农村要想发展起来,一靠人才,二靠资源,两方面的配合最后成就一个小康的村子,而当时的何斯路村农业技术人才匮乏,无论是生态还是农业发展都滞后,无法自我摆脱贫困。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注重贫困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激发内在活力,提高发展能力[3]。贫困地区的人口中存在着不少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这部分群体,对于留村的这部分群体也应该进行一种培训,学习能够养活自己的一技之长,同时对于技术人才的引进也要提上日程,发展是第一要务,农村摆脱贫困的重中之重也是通过农村内动力去发展。
  (三)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来源单一、原始
  2008年之前,何斯路村默默无闻,当时的主要产业是经营养殖场,村里都是破旧的老屋,劳动力不足,村庄看不到希望。全村年人均收入仅为4570元,当年村集体资产亏损较多。多数农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窄,原始积累薄弱,依靠一些房子或者土地的租赁来增加集体收入,因为农村内部原因,可以盘活的固定资产少,村集体负债较多。在当时的情况下,农村没有发展起来,可以贷款的机会少,贷款条件高,对于村集体融资来讲,困难重重。村民收入来源单一,以当时的情况看,来源主要有农业、养殖业、土地租赁,收入来源单一且原始,改善村民收入来源,就要多方面发展产业,扩展收入来源。村集体经济的利用,对于基层干部的要求较高,资产管理要规范,但村级财务的民主监督政策不完善,村里的财务流通不透明,导致村民不知道钱的去向。审计制度不完善,村集体经济中的固定财产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在村子里,村民的收入来源单一,如果村集体固定资产无法正确、有效运营,集体经济便会亏损,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柱、实现村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村集体经济必须发展壮大[4],提高基层党组织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二、“党建+”背景下补短板助力农村脱贫攻坚
  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民富则国家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精准扶贫政策就是帮助基层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逐步实现农村现代化,完成共同富裕的重要政策[5]。而“党建+”就是树立系统思维,把基层党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探索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新模式,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新机制,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实效。“党建+”与精准扶贫的融合就是将基层党建工作融入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的各个方面,促进农村精准脱贫,高效发展。
  (一)“党建+制度扶贫”
  应完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证让每一个让村民能够切身参与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过程中。何斯路村十几年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党建+制度扶贫”的一个鲜活例子。为了完善村民自治,确保让每一个村民能够参与进来,建立“两问大家访”机制,村里每做出一项重大决策,村两委都要向每户村民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以党员联系农户的形式,分发征求意见表,由党员走访农户并收集整理后,统一汇总到村里进行集中梳理。村中还设立民情、民访代办员和代办站,帮助村民解决问题以及监督村两委的工作。对于村两委以及村集体经济的监督,也是“党建+制度扶贫”的重中之重。农村的基层组织包括基层政权、基层党组织和其他组织三个方面。在农村的党建活动中,农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对农村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不排除某种程度上会造成“两委”的集体腐败[6],所以为了防止此现象就要加强对村两委以及村集体经济的监督。何斯路村实行村两委联合议事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等制度,确保民主监督的长效化和动态化。在建工程严格把关招投标程序、设立财务公开栏,做到取信于民,凝聚人心。村民參与进来也有助于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村民能够主动去了解去参与村里的各项举措,促进农村快速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村自主脱贫意识。对于村两委以及村集体经济的监督,也是为了保障农村能够在摆脱贫困的道路上把根固定好,健康、高效地发展。   (二)“党建+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是扶贫的重要战略方面。“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贫困地区的帮扶要从激发内力开始,让百姓有事可做并且全方位参与。国家与社会对于贫困地区的投资也是要为贫困地区造血而不是输血,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投资汇入,才能调动农村现有资源慢慢转换为可再生资源。农村的产业扶贫大多围绕本地的一些特色农业,而何斯路村的特色产业就是薰衣草产业和酿酒。发展以薰衣草为特色的生态观光旅游业、农业,历经十年左右的努力,经过扩大规模、增加品种,形成了一条关于薰衣草集种植、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另外,何斯路村村委鼓励每家每户酿黄酒,做成统一标准,推成品牌,统一售卖并举办黄酒节,做成属于何斯路村的品牌。通过特色产业的发展,村民们都有了自己的固定收入,而后在村委会的号召下,依靠绿水青山优美的生态环境,办起了民宿以及美食街,使何斯路村的特色产业逐步发展起来,在为村民增收入的同时也在带领着全村人民摆脱贫困。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考察宁夏固原时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7]。发挥资源优势,把资源变成资本,吸引更多的企业资金进入乡村,薰衣草并不是当地资源,但是农业用地、山区是属于何斯路村的资源,把资源变成资本吸引企业投资就是何斯路村产业扶贫、产业脱贫的宝贵经验。“党建+产业扶贫”的完美结合,发展特色产业,保证户户能增收、人人可脱贫。促进扶贫产业的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进步,为取得脱贫攻坚的胜利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
  (三)“党建+教育扶贫”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要改变贫困地区人民落后的观念、思想,授予以知识、技术、思路的支持,加强农村教育,提升村民综合素质。很多贫困地区的村民对于摆脱贫困最大的期望就是依靠政府、依靠国家,如果想真正实现脱贫,首先就是让群众摆脱旧观念接受新模式。教育扶贫与扶贫教育相结合,一要发展公平、有质量的乡村教育,促进孩子们的发展;二要贴近群众,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先锋模范的作用,深入人民群众,把握最新动态,为群众排忧解难,宣传解读最新政策,要把信心、志气送到群众心坎上,帮助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信心;三要帮助留在村子里的人学习一技之长,根据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量体裁衣,培训出能够为产业发展贡献一臂之力的有志之才。在青少年教育方面,何斯路村的每一位未成年人都享受“10年青少年育才计划”,以夏令营、冬令营等方式,让更多何斯路村的孩子到经济发达地区交流学习,开阔视野。在老年人教育方面,何斯路村设立了老年大学,活到老学到老,带领老人学习课本知识以及了解党和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让老年人在乡村建设中能发挥自己的一分余热。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素质修养,还促进了村民之间的感情。
  幸福美好的生活不会从天而降,而是需要自力更生、努力奋斗,把党的好政策与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结合起来,才能创造美好生活。党建与教育扶贫的结合,不仅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而且也让每一位村民都参与了进来,既提高了村民整体的素质修养,也为村子里的脱贫事业贡献出了一己之力。思想上和能力上的扶贫是检验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一环。
  (四)“党建+生态扶贫”
  生态扶贫就是将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依靠绿水青山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各方面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发展生态旅游业成为较为流行的方式。何斯路村地处山区,背靠望道森林公园,沿途有长堰水库、圣寿禅寺等多处自然和人文景观,生态环境优美。何斯路村依靠天然的生態环境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并且发展的同时,也保证了生态不受破坏。改造志成湖,变成现在水秀鱼肥的风景区;利用邻近森林公园的区位优势,修缮古村落、明代古民宅等历史建筑,内部配备现代化生活设施,深挖历史古韵,弘扬人文之美,打造最美最具乡愁村落,形成了新的生态旅游经济增长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场硬仗,脱贫攻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停顿、大意和放松。发展生态旅游业,践行“两山”理论也是生态脱贫的重中之重。党建与生态扶贫的结合是精准脱贫道路上的创新,生态扶贫中环境是生存之本,失去生态平衡,人类将寸步难行,保护好绿水青山,用良好的生态效益做好铺垫,为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助力完胜脱贫攻坚。
  三、“党建+”与精准脱贫工作融合的意义
  精准扶贫工作与党建的融合,就是将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联系起来,在新时代走出一条新型的脱贫道路。另外,农村扶贫脱贫工作对社会发展和农村管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将农村党建工作融入其中,对扶贫工作起到指导作用,帮助农村扶贫工作确定精准的目标,推动扶贫项目的合理制定和实施,并建立全面的扶贫机制。
  (一)帮助基层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广大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以及是否能如期脱贫是关键。精准扶贫就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证在脱贫攻坚道路上每个人都不落下。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发展是基础。贫困地区农村的精准脱贫是精准扶贫道路上重中之重,不仅要靠精准扶贫的政策,还要依靠基层党组织的协助,二者相辅相成,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8]。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干部大部分来自基层,扎根农村,他们是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者和落实者。党建工作对于党员的要求,既要了解政府的最新政策,也要了解当地的实在情况,并把二者结合起来形成属于当地的发展政策,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都有统一的目标,就是促进社会、国家的发展,保证脱贫工作不能落下任何一个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对于贫困农村地区而言,基层党组织就是火车头。在精准扶贫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实现农村地区脱贫致富,就必须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在任何工作中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只有这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指日可待。   (二)建立健全农村扶贫机制,强化了农村管理
  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社会性的重大工程,大部分农村贫困地区一般发展基础薄弱、交通信息闭塞、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大部分贫困人口一般自身发展能力弱、思想落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都是精准扶贫工作涵盖的领域。制度帮扶、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等方面都是贫困地区的扶贫方式。扶贫工作的实施,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等方面。没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做保障,扶贫工作很难有效高质量推进实施。因此,将精准扶贫工作与党建工作融合在一起,能够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对贫困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党建+精准扶贫”,要把认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农村扶贫机制,以制度约束党员干部和村民,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身体力行。对于贫困农村地区的管理,除了健全机制以外,还要村民能由心而发地遵守和信任,共同为农村管理工作做贡献。党建工作与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融合,就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扶贫治理体制机制。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建立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协同的扶贫格局。为农村贫困地区持续脱贫保障,建立健全农村扶贫机制,将农村力量集合起来,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实践经验
  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样,党建工作对于各个地区的扶贫实践来说,关系到扶贫实践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扶贫工作能否顺利完成。对于我国精准扶贫实践而言,社会主义制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大优势。创造性地将党建工作与农村精准扶贫实践相结合,明确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职责要求,出台一系列党纪党规细化实化与党组织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安排。抓党建促扶贫,充分发挥了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实现了精准扶贫与党的建设相辅相成。为了确保奔小康路上不落下任何一个人,精准脱贫工作一定要完成。党的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的融合创造性地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实践经验,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袁帅锋,姚刚.阜阳“党建+扶贫”模式论析[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8(4):13-15.
  [2]何允辉.依靠集体力量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J].经济导刊,2019(3):79-82.
  [3]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J].党建,2017(9):4-9.
  [4]崔晓雁.村级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3):176.
  [5]柴靚.农村基层党建与精准脱贫工作的深度思考[J].农家参谋,2020(6):25.
  [6]徐应红.流失与回补:村民自治的治理资源瓶颈与破解——基于浙江省义乌市何斯路论坛的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8):22-24.
  [7]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时强调:不断闯出新路 创造美好前景[N].人民日报,2016-07-21.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9]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47-48.
  (责任编辑:宋 佳)
其他文献
摘 要:为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本文以贵州省毕节市城镇化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分析显示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生态优势,正确认识毕节市经济水平低、城乡差距大、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的劣势,以客观实际为基础,规避生态环境方面的风险,利用好新型城镇化的特点,坚持合理布局,产业整合,坚持文化引领,坚持山地特色发展,坚持走生态、绿色路线,可在提高毕节市城镇化率的同时提
期刊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由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受学生、教师和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学实效性面临诸多挑战,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基于协同创新机制下的中高职衔接的意义、存在的主要模式,并针对当下中高职衔接出现的四大问题,从协同创新的视角提出了四点对策:一是强化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制定统一的专业教学课程标准;二是强化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念衔接,明确各自的培养目标;三是成立职业教育集团,搭建中高职衔接平台;四是探索教育模式的衔接,实现评价手段的统一。  关键词:协同创新;中高职衔接;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52
期刊
摘 要: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在思政课教学中实现中国梦之“三进”,包括“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个一以贯之的环节。本文从笔者本学期讲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出发,阐述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实现中国梦“三进”的提出,揭示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实现中国梦“三进”的原因,探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实现中国梦“三进”的
期刊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地给人以阵痛。从现实性反思出发,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范畴,从劳动价值认同视角,论证了疫情形势下劳动趋向于劳动本真目的的转变。这种转变对最终实现劳动幸福起到了促进作用。劳动的价值作为人本质上的价值,劳动价值的实现就等于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就等于劳动幸福,而对这种价值的认同,即是一种主观上对劳动幸福的积极追求。  关键词:劳动幸福;价值论;价值认同  中图分类号:B0-0
期刊
摘 要:王阳明特别重视对《大学》中“诚意”和“致知”的阐释。“诚意”与“致知”都与心体以及精神境界相关,这正是王阳明经典解释圆融通达的特点,也是阳明心学与朱子理学重要区别所在。通过分析王阳明对《大学》中“诚意”和“致知”的解释,并与朱子相关思想进行比较,以呈现阳明心学的特色。  关键词:诚意;良知;大学;阳明心学  中图分类号:B2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
期刊
摘 要: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审视自身和外部关系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然而,自然界的发展演化是缓慢的,人类社会从自然界中攫取大量的资源实现自身迅速发展的同时,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走中国特色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道路,要在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反思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融合基本国情创新推动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逐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
期刊
摘 要:高校共青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进步,高等艺术院校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呈现出新特点,为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高等艺术院校共青团应立足实际、创新思路、改进方法,努力探索出适合高等艺术院校共青团工作的实践育人模式。艺术院校共青团将主题创作、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探索出主题创作与大学生社会实践联
期刊
摘 要:将全面育人方式渗透进“三进”工作全过程,有助于增强“三进”工作实效。将受教育者作为全面育人基点,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地位与把握教学规律的同时,从教师与学生不同角度切入,探寻激发主观能动性的发生机制。有效利用第二课堂、课程思政以及创新反馈机制,以求多角度、多范围地挖掘“三进”工作全面育人深度。  关键词:全面育人;“三进”工作;第二课堂;课堂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一文中,马克思为人们了解唯物史观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框架,并得出革命的结论,这对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注重两大社会基本矛盾相互作用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经济建设不光是为了夯实物质基础,还要促进人类自由平等的发展,使“人”成为真正的人。  关键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