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在教育过程中,不只是要给孩子一个高智商的大脑,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以求得智能、情感、意志的平衡。色彩带给儿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每一种颜色都有其独特的作用,色彩的刺激能量能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反应,进而转化为神经冲动,传到到大脑而产生感觉、知觉及情感。如何正确使用色彩,了解各种色彩在心理环境及生理环境所起的作用,有助于帮助解决儿童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色彩 心理 儿童居室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颜色与人的健康有关,不同的色彩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使人的脑垂体分泌出一系列畄体类化学物质,当它进入血液后,会对人的情感、行为及健康产生影响。”[1]阿恩海姆说,色彩具有性格,能够表达情感,这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通过色彩促进健康的色彩疗法,在很多国家已经广泛应用。
色彩在居室设计中占据了重要因素,它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直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心理状态,甚至生理状况。色彩带给儿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何正确使用色彩,了解各种色彩在心理环境及生理环境所起的作用,有助于帮助解决儿童的心理问题。“色彩疗法是利用色彩对患者施以心理治疗的一种医疗手段,其方法是让患者观察特定的色彩或在经过色彩处理的专门房间内接受某种治疗”。[2]由于环境污染严重,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给生活在城市中的儿童带来了心理“健康”的隐忧,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儿童居住的环境和身心健康问题。色彩的直接性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儿童的心理及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色彩治疗研究认为,在人体的中心线上有7个能量中枢,它们也被称为“脉轮”,每个脉轮都掌管着人的某些身体部位和某些情感意识。同时,每个脉轮又可以与光谱的色彩,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相对应,分别拥有与各个色彩相关的特别意义,并产生相应的心理作用。一些心理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体内色谱失衡或缺少某种颜色的实物的印象。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在教育过程中, 不只是要给孩子一个高智商的大脑,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以求得智能与情感、意志的平衡。本文通过对儿童居室环境色彩的科学规划与设计,给设计师一些合乎儿童心理的建议,最大限度地消除“隐健康”儿童的不良心理与行为。对颜色的无意识选择有可能说出了孩子的内心秘密和深层的个性与特征,孩子极端地深爱某一种颜色,他的个性往往越突出,这种个性常常是他的优点和缺点的爆发点。
1 “情绪”型儿童房间的色彩设计
由于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学龄前儿童常表现为哭闹、烦躁、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并且无法分清什么时候应该发脾气,什么时候不应该发脾气。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了解幼儿的情绪原因,以冷色系的色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所以在居室设计中应适当配以蓝色等冷色系的色彩,起到稳定情绪,抑制冲动,减轻疲乏感的作用。白色可抑制人的亢奋,对易动怒的人群起到调节的作用,这也就是医院的病房选择白色调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对于患有孤僻症、抑郁症的儿童,在房间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使用白色。黑色具有抑制的作用,能使情绪激动的儿童冷静下来,但黑色过多会导致精神沉郁而缺乏活力,在具体的设计应用中,把握好白色和黑色的面积分布,创造有利的空间环境,缓解儿童情绪。在儿童居室设计中融入绿色能辅助治疗多动症儿童,紫色是中性色,是红色和蓝色的混合,代表柔和、退让和沉思,给人以宁静、镇定和幻想,可以治疗大脑疾病及精神紊乱。儿童居室装饰色彩虽然是由吊顶面色、墙面色、地面色、家具色以及陈设物的色等多方面所组成的 , 但各部分的色彩变化都应服从于一个基本的主色调,如果房间设计颜色过多,反而会刺激儿童的视神经和脑神经,使孩子变的躁动不安,无法安静下来。
2 学习能力障碍型儿童房间的色彩设计
学习能力障碍在儿童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都会发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所表现的特征也不一样。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决非是一种单向性关系。”无动力从而使儿童丧失了学习兴趣,随之产生自卑感。在此类儿童房的设计中应多以明快的暖色调为主,如黄色的波长适中,是所有色相中最能发光的颜色,给人轻快、透明、辉煌、充满希望的色彩印象。黄色是色谱中最令人愉快的颜色,具有轻盈明快、生机勃勃、温暖、愉悦、增进食欲、提神的效果,可刺激神经系统、改善大脑功能、激发智能、刺激思维、提高集中力,常作为积极向上、光明的象征,但黄色不适合失眠的人。黄色系还可以使一间冰冷的房间温暖起来,使阴暗的房间明亮起来,还能够为任何一间居室增添乡村气息。橙色使人愉悦、产生活力、诱发食欲、使人觉的精神饱满,具有开拓思路、增加活力、振奋情绪、刺激新陈代谢的效能,并且令人感到温暖、活泼和热烈,能启发人的思维,可有效地激发人的情绪和促进消化功能。红色改善懒惰和精神不振,在儿童房设计中可适量的配色。但无论采用哪一种色调, 都有要使它具有统一感,既为了色彩的协调性,配色最好不要超过三种,可以多搭配相近色系或对比色系。或可在大面积的主色调中配以少量的对比色,以收到和谐而不平淡的效果,也可在对比色调中穿插一些中性色,或借助于材料质感,以获得彼此和谐的统一效果。为了增进孩子的想象力,也可以用色彩的层次来变化或是贴上云彩、星星也是很有趣的。对于房间色彩的认识,传统的观念就是墙面和天花板。其实窗帘、床单、家具等软件布置的颜色也要考虑进去。
3 人际交往障碍型儿童房间的色彩设计
此类儿童目光与言行都不与人接触,常使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较喜欢紫色调系列的色彩,但紫色体现虚幻、阴暗和孤独,此类型的儿童性格孤僻,对生活缺乏热情和兴趣,所以在居室中应配以红色和绿色。红色是具有强烈和生气的色彩,象征着鲜血、烈火、生命和爱情。它有增加温暖及活力感、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呼吸并能改善忧郁的心情,对人体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具有重大作用。城市中的孩子很无可奈何的一点就是,越来越没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自然,而家长出于对孩子安全的考虑也不会允许孩子自己在外面玩耍。因此,在室内创造类似的效果成为必须的选择。调查发现,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更加自恋、以自我为中心,在农村生长的孩子却更加关注外界、更合群。创造丰富充实的环境刺激孩子求知欲趣且不断变化的空间,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高涨。绿色是一种令人感到稳重和舒适的色彩,具有镇定神经系统、平衡血压、增进和谐,给人生机昂然、清新宁静的生命力量和自然力量的感觉。从心理上,绿色令人平静、松驰而得到休息。但长时间在绿色的环境中,易使人感到冷清,故而使用在室内实际中大面积使用绿色时,应注意其对比色的掺合。在居住空间环境中应辅以黄橙色等暖色系色彩,增加些温度感,消除孤独、烦闷感,让他们体会到阳光、温暖、热情,激发其生机与活力,使整体居住环境变得活泼,有朝气。在儿童居室设计中正确使用色彩,不但可以激发他们对于生活的热情,让其感到兴奋、振作、激动、有生命力,还可以让其感受到生活充满希望,使其乐于助人并主动与人交际。
总之,色彩心理教育在本质上具有治疗的价值,“有关专家提出了‘色彩力’决定‘健康力’的新概念,即色彩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力不容忽视。”[3]在儿童居室设计中正确的使用色彩,可以有效的缓解“隐健康”儿童的症状,并且能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但应该根据儿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正确使用颜色和合理的色调。
参考文献
[1]李水银.居室色彩.疾病的辅助治疗师[J].医药与保健,2003,1.
[2]阿恩海姆,霍兰蔡尔德著,周宪译.艺术的心理世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孟威妍.色彩艺术教育对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J].艺术·生活,2011,1.
【关键词】色彩 心理 儿童居室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颜色与人的健康有关,不同的色彩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使人的脑垂体分泌出一系列畄体类化学物质,当它进入血液后,会对人的情感、行为及健康产生影响。”[1]阿恩海姆说,色彩具有性格,能够表达情感,这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通过色彩促进健康的色彩疗法,在很多国家已经广泛应用。
色彩在居室设计中占据了重要因素,它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直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心理状态,甚至生理状况。色彩带给儿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何正确使用色彩,了解各种色彩在心理环境及生理环境所起的作用,有助于帮助解决儿童的心理问题。“色彩疗法是利用色彩对患者施以心理治疗的一种医疗手段,其方法是让患者观察特定的色彩或在经过色彩处理的专门房间内接受某种治疗”。[2]由于环境污染严重,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给生活在城市中的儿童带来了心理“健康”的隐忧,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儿童居住的环境和身心健康问题。色彩的直接性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儿童的心理及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色彩治疗研究认为,在人体的中心线上有7个能量中枢,它们也被称为“脉轮”,每个脉轮都掌管着人的某些身体部位和某些情感意识。同时,每个脉轮又可以与光谱的色彩,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相对应,分别拥有与各个色彩相关的特别意义,并产生相应的心理作用。一些心理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体内色谱失衡或缺少某种颜色的实物的印象。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在教育过程中, 不只是要给孩子一个高智商的大脑,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以求得智能与情感、意志的平衡。本文通过对儿童居室环境色彩的科学规划与设计,给设计师一些合乎儿童心理的建议,最大限度地消除“隐健康”儿童的不良心理与行为。对颜色的无意识选择有可能说出了孩子的内心秘密和深层的个性与特征,孩子极端地深爱某一种颜色,他的个性往往越突出,这种个性常常是他的优点和缺点的爆发点。
1 “情绪”型儿童房间的色彩设计
由于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学龄前儿童常表现为哭闹、烦躁、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并且无法分清什么时候应该发脾气,什么时候不应该发脾气。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了解幼儿的情绪原因,以冷色系的色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所以在居室设计中应适当配以蓝色等冷色系的色彩,起到稳定情绪,抑制冲动,减轻疲乏感的作用。白色可抑制人的亢奋,对易动怒的人群起到调节的作用,这也就是医院的病房选择白色调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对于患有孤僻症、抑郁症的儿童,在房间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使用白色。黑色具有抑制的作用,能使情绪激动的儿童冷静下来,但黑色过多会导致精神沉郁而缺乏活力,在具体的设计应用中,把握好白色和黑色的面积分布,创造有利的空间环境,缓解儿童情绪。在儿童居室设计中融入绿色能辅助治疗多动症儿童,紫色是中性色,是红色和蓝色的混合,代表柔和、退让和沉思,给人以宁静、镇定和幻想,可以治疗大脑疾病及精神紊乱。儿童居室装饰色彩虽然是由吊顶面色、墙面色、地面色、家具色以及陈设物的色等多方面所组成的 , 但各部分的色彩变化都应服从于一个基本的主色调,如果房间设计颜色过多,反而会刺激儿童的视神经和脑神经,使孩子变的躁动不安,无法安静下来。
2 学习能力障碍型儿童房间的色彩设计
学习能力障碍在儿童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都会发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所表现的特征也不一样。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决非是一种单向性关系。”无动力从而使儿童丧失了学习兴趣,随之产生自卑感。在此类儿童房的设计中应多以明快的暖色调为主,如黄色的波长适中,是所有色相中最能发光的颜色,给人轻快、透明、辉煌、充满希望的色彩印象。黄色是色谱中最令人愉快的颜色,具有轻盈明快、生机勃勃、温暖、愉悦、增进食欲、提神的效果,可刺激神经系统、改善大脑功能、激发智能、刺激思维、提高集中力,常作为积极向上、光明的象征,但黄色不适合失眠的人。黄色系还可以使一间冰冷的房间温暖起来,使阴暗的房间明亮起来,还能够为任何一间居室增添乡村气息。橙色使人愉悦、产生活力、诱发食欲、使人觉的精神饱满,具有开拓思路、增加活力、振奋情绪、刺激新陈代谢的效能,并且令人感到温暖、活泼和热烈,能启发人的思维,可有效地激发人的情绪和促进消化功能。红色改善懒惰和精神不振,在儿童房设计中可适量的配色。但无论采用哪一种色调, 都有要使它具有统一感,既为了色彩的协调性,配色最好不要超过三种,可以多搭配相近色系或对比色系。或可在大面积的主色调中配以少量的对比色,以收到和谐而不平淡的效果,也可在对比色调中穿插一些中性色,或借助于材料质感,以获得彼此和谐的统一效果。为了增进孩子的想象力,也可以用色彩的层次来变化或是贴上云彩、星星也是很有趣的。对于房间色彩的认识,传统的观念就是墙面和天花板。其实窗帘、床单、家具等软件布置的颜色也要考虑进去。
3 人际交往障碍型儿童房间的色彩设计
此类儿童目光与言行都不与人接触,常使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较喜欢紫色调系列的色彩,但紫色体现虚幻、阴暗和孤独,此类型的儿童性格孤僻,对生活缺乏热情和兴趣,所以在居室中应配以红色和绿色。红色是具有强烈和生气的色彩,象征着鲜血、烈火、生命和爱情。它有增加温暖及活力感、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呼吸并能改善忧郁的心情,对人体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具有重大作用。城市中的孩子很无可奈何的一点就是,越来越没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自然,而家长出于对孩子安全的考虑也不会允许孩子自己在外面玩耍。因此,在室内创造类似的效果成为必须的选择。调查发现,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更加自恋、以自我为中心,在农村生长的孩子却更加关注外界、更合群。创造丰富充实的环境刺激孩子求知欲趣且不断变化的空间,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高涨。绿色是一种令人感到稳重和舒适的色彩,具有镇定神经系统、平衡血压、增进和谐,给人生机昂然、清新宁静的生命力量和自然力量的感觉。从心理上,绿色令人平静、松驰而得到休息。但长时间在绿色的环境中,易使人感到冷清,故而使用在室内实际中大面积使用绿色时,应注意其对比色的掺合。在居住空间环境中应辅以黄橙色等暖色系色彩,增加些温度感,消除孤独、烦闷感,让他们体会到阳光、温暖、热情,激发其生机与活力,使整体居住环境变得活泼,有朝气。在儿童居室设计中正确使用色彩,不但可以激发他们对于生活的热情,让其感到兴奋、振作、激动、有生命力,还可以让其感受到生活充满希望,使其乐于助人并主动与人交际。
总之,色彩心理教育在本质上具有治疗的价值,“有关专家提出了‘色彩力’决定‘健康力’的新概念,即色彩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力不容忽视。”[3]在儿童居室设计中正确的使用色彩,可以有效的缓解“隐健康”儿童的症状,并且能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但应该根据儿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正确使用颜色和合理的色调。
参考文献
[1]李水银.居室色彩.疾病的辅助治疗师[J].医药与保健,2003,1.
[2]阿恩海姆,霍兰蔡尔德著,周宪译.艺术的心理世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孟威妍.色彩艺术教育对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J].艺术·生活,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