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一座小城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_p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色微明时分,我离开了这座欧洲小城。我站在有轨电车的车尾,在微微的摇晃中看着纵横交错的电车轨道勾勒出依然熟睡的小城的轮廓,对这个生活了一年多的地方竟有那么多的不舍与依恋。我想这是因为她与自然一体,与往昔相依,静美得纯粹但不矫情。
  这里常年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潮润清新的天气;整个城市,以教堂为中心,各种建筑呈放射状地向四周延伸,以狭窄的石路连接;古老的咖啡馆总设在临河的岸边,春天来时,紫色的勿忘我会开满一地,令人不忍触摸;每个街心花园总有一座小小的喷泉,或是一丛浓密的树林,暮色无声地降临时,只有鸽子在其间轻柔地起落;街角拐弯处,总有一盏不眠的街灯笼罩着淡淡的离愁,似乎有一个爱情故事正在发生;特别是那些浓荫密掩的院落,竟有“雨打梨花深闭门”的意境,阳台上翻飞的栗色小花窗帘,飘出的家常烤肉香味,令人不由想起遗忘在家的那件最暖和的毛衣,以及与家人团聚时欢快的笑声。
  因为城市不大,我总是翻越一座小山步行去学校。不赶时间的时候,我会在长凳上坐坐,看日影在草地上移动,拿面包屑喂喂随处可见的小松鼠;一路上,要迈过两条有轨电车的轨道——很久以后才知道,为了保护环境,欧洲许多大城市依然保留着有轨电车的运行;路过一处家庭作坊式的巧克力店,各式各样诱人的巧克力摆放在橱窗里,店堂却空无一人,只有顾客推门时门铃叮咚作响,系着花围裙的女主人才微笑着从里屋出来;我们的校园是没有大门的,从四面八方都可以进入,那些朴拙的教学楼与图书馆零星地散布在几座小山坡上,门总是很小,木格窗上缠满长春藤,有很老的学生和很年轻的教授出入,总是礼貌地让对方先行,再将门轻轻地掩上。我想起中国的大学,一进大门总是气势恢宏的大广场,或是如殿堂般辉煌的行政大楼,与欧洲的学校大相径庭。但欧洲这种注重内涵、不拘形式的学院氛围更令人油然而生敬意。上课时,男老师都系领带,女老师都着裙装,但他们讲学风格各异,有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也有边拿着咖啡杯边在教室里穿行着讲课的。他们对环保都非常重视,讲义是双面打印的,有时发给我们的教材,也是上届学生用过的。为了不浪费纸张,他们还声明学生的论文提纲和初稿可用电子邮件的形式递交。尽管收入丰厚,但不少老师是步行或坐有轨电车上班,以实际行动支持环保。
  暑假时,小城的人都纷纷外出度假,城里都是慕名而来的游客,他们拿着旅游书与地图,静静地徜徉在教堂与小巷中,或是在河边咖啡馆里歇歇脚,看看书,任时光如河水般慢慢流逝,从不打破小城的宁静。与当地同学聊天时,我也好奇地问过欧洲是否到了经济停滞期,所以发展速度放慢了,因为闲时我数过小城里在建的建筑物,总数不超过十栋。同学意味深长地摇摇头,说是欧洲已经历过为了发展经济而牺牲环境的“原始阶段”,饱尝了破坏环境所带来的惨痛教训,所以各地对环保都非常重视。这所小城为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每年只允许新建有限数额的建筑物,但鼓励对老房的整修与重新使用;所有准备新建的建筑物的外表、大小与用途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并经社区居民同意才能兴建,以确保与周围环境融合。原来为了保持小城的宁静详和,也有着严厉的制约机制。
  回国后,穿行在祖国南北大大小小的城市、高高低低的楼宇间,总觉得有一只无形而又绝对化的手,正推动着中国朝现代化的目标飞速前进。曲折幽深的青石小巷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宽阔而一览无余的大道;沉积着岁月沧桑的老屋没有了,举目皆是面目雷同的高楼广字;小时候常去的狭小而亲切的杂货店没有了,为买一包盐要逛遍大如迷宫般的超市;绿树环绕的江堤没有了,江岸已铺满水泥,并竖起几座僵硬的雕像……我非常困惑,难道现代化的城市都只有一个模式吗?在这样的城市生活,也许便利增多,但个性减少;舒适度增加,但归属感减少,在这种城市里长大的人们,也许会因为城市的现代化而自豪,会因为自己是城市化的新新人类而骄傲,但他们对少年时代的回忆,又能涂上多少个人的色彩、找寻到多少属于自己的体验呢?
  因此,对那座欧洲小城的思念常常是在刹那间涌现,又长时间无法消褪。
  城市如人。每一座城市,都应和人一般具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而这,便体现在它所保留下来的历史上。现代的人们无法用钢筋、水泥、玻璃去创造那些有着古老历史与自然风貌的老城,我们又如何能与历史和自然为敌呢?
  我可以说出罗马的个性是古朴雄浑,巴黎是风情万种,巴塞罗那是灵秀慧黠,布拉格是沧桑沉蕴,但我却难以形容这座欧洲小城的个性,也许是当局者迷吧,我只能用味觉来形容——她有如她的特产黑巧克力的味道,于浑然天成之中,又饱含着独立与自重。而对我的祖国的许多历史悠久、风光秀美城市,我渴望有更多的诗句来形容,能让人领略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迷,“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的震撼,还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浩然之气。
  编辑/田俊 tianl7@hotmail.com
其他文献
奥运会举重项目,男子有8个级别,女子7个级别,总共15枚金牌,各队满额参赛席位为男子6人、女子4人。中国举重队在悉尼、雅典、北京、伦敦奥运会分别拿下5金、5金、8金、5金,表现非常稳定。中国举重也先后涌现出占旭刚、刘春红、陈艳青等多位代表人物,长期称雄国际举坛,完美展现中国力量。女举:三选一悬念空前2016年全国举重锦标赛暨里约奥运选拔赛于4月先后在福建龙岩和浙江江山举行女子和男子比赛。这是中国举
6月20日,国际奥委会在特别会议后表示,尊重国际田联拒绝俄罗斯田径队参加里约奥运会的决定。俄其他项目运动员可以出战里约奥运会,前提是单独接受并通过其项目国际联合会的兴奋剂审查。几乎同一时间,埃塞俄比亚名将根泽贝·迪巴巴的教练贾玛·亚丁在西班牙被警方突袭逮捕。酒店房间内发现了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兴奋剂违禁物质。6月21日,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奥林匹克峰会通过宣言,重申强化国际反兴奋剂力度,呼吁采取
体育中考的改革,是这几年人们争议颇深的话题。我马上就要参加中考体育了,对这件事还比较有发言权。  目前,北京初中升高中的体育测试项目有三。除了男女都必考的长跑和篮球运球外,男生还可以在实心球和引体向上中二选一,女生也有实心球与仰卧起坐可以自由选择。这几个项目兼顾速度、耐力和灵活性,训练目的很全面。  从数据上来看,这两年初中生的体育中考成绩呈上升趋势,满分人数多了,有的学校满分人数甚至接近五成。这
[摘要]进入复习阶段的学生需要更为有效且有深度的专题复习。在“水专题复习”中.对初中化学课本及练习中所有与水有关的内容进行适当筛选,精心整合、适度拔高,让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整合,进而锻炼学习能力,提高化学素养。  [关键词]复习课 效度 高度 水专题复习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2-0078  一、教材分析  本节
曾有人说过,好莱坞是个天才扎堆的地方。但连这些天才们也会承认,编剧阿伦?索尔金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  索尔金编写的电影《义海雄风》、《体热边缘》和《美国总统》,在全球拿下过4亿美元(约合25.5亿元人民币)的票房;他所撰写的电视剧《白宫风云》连续4次拿下艾美奖最佳剧集奖,被认为是美国最成功的政治剧情剧;2010年的电影《社交网络》,更是将他推上了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领奖台。最近,由他担任编剧的电
自 1949年改为现名后,NBA相当长时间都重用美国本土球员,这是因为当时美国本土球员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因此,国际球员在NBA根本不受重视。直到36年后,保加利亚球星乔里·格洛切科夫以国际球员第一人的身份登陆NBA。随着国际篮球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球员到NBA打球,成为一支重要力量,本赛季更是实现了国际球员“满堂红”。30支球队均有国际球员本赛季NBA全部450名球员中,国际球员
一九五二年初秋,我从工地调回建筑系,听苏联专家E.A.阿谢甫可夫讲《苏维埃建筑史》,从此就不断听到和读到对“贡斯特鲁克吉未士姆”的批判,知道这是一个资产阶级的反动的流派,在世界上,它指的是二十世纪初年以来的现代派建筑,在苏联,是二、三十年代“新建筑师协会”和“现代建筑师协会”所主张的,我们把它译作“结构主义”。  不久,北京的和平宾馆就作为结构主义的代表作,受到批判。当时的逻辑是,既然反帝,就要反
“您已到达目的地。”车载导航里那个温柔的女声响起,我们的车被一排圆形石墩子拦住了。  “是来报名的吗?”一位身穿黑色短袖制服的保安敲了敲车窗,操一口带乡音的普通话,热情地说,“向前直行,右拐,路边有停车位。”  “好,谢谢您!”爸爸冲他笑了笑,按照他的建议把车向前挪。  外面真热!原本在车里被空调吹得冰凉的手臂,没过多久就被阳光晒得发红。来报名的学生很多,我们的车停得老远。大约在烈日下行走了五分钟
沉寂了一个夏天,CBA又要热闹起来,10月28日,2007-2008赛季CBA重燃战火。今年中国男篮的集中时间一直持续到10月中旬,留给国手们同俱乐部磨合的时间少得可怜。虽然身处男篮备战奥运的夹缝中,但这样一个略显仓促的赛季却并不苍白。阿联出走、大巴归来、名帅易主、“战神”复出、新人层出……下赛季能否成为CBA联赛历史上的“多事之秋”,纷乱变化背后隐藏的是无数待破解的悬念。    1 八一第九冠囊
手球新规引争议在年会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向媒体简要介绍了本次会议批准通过的11条足球比赛新规则。其中引起广泛讨论的一条是修改手球的判定。新规则指出:进攻球员如果因为手球(无论主动被动)受益得到进球机会或是创造出得分机会,将被判罚犯规;防守球员如果手臂扩张到人体自然轮廓之外,只要出现手球(无论主动被动),也会被判罚犯规。IFAB技术总监、前英超裁判大卫·埃勒雷就什么是“身体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