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创新服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cq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创新促发展,是高职院校图书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基本原则、重点目标、服务理念等几方面阐述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知识服务的涵义,以及图书馆知识管理与创新服务两者的关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图书馆 知识管理 知识服务 创新服务
  图书馆是高校的三大支柱(师资、实验室、图书馆)之一,是全校文献信息的中心,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在美国,图书馆被视为大学的心脏。在这三大支柱中,图书馆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由于知识具有继承性,图书情报是知识继承与交流的媒介,是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杠杆和纽带,故高校图书馆是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摇篮,是提高教学、科研及师资水平的重要支柱。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
  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地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
  2.知识管理的基本原则
  知识积累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原则,它能够有效地防止知识随着某项具体工作的结束而消失。知识交流是积累、共享、交流三原则中的最高层次。知识共享是实现知识积累和交流的桥梁。知识只有在交流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学习、利用与创新,而创新正是知识管理的最高追求。
  3.知识管理的重点目标
  知识管理的重点目标,是通过获取和开发用户的阅读需求、偏爱和科研情况等知识,提高图书馆的适应能力和服务水平。实施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更多地了解用户,针对用户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实施知识管理。
  4.知识管理的组织机制
  知识管理需要高效率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目前最有竞争力的组织模式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营造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弹性的、符合人性的和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5.知识管理的服务理念
  原始的信息知识本身并不能产生价值,无序的信息知识也不能构成资源,只有将信息有序化组织,把具有必然内在联系的信息和没有必然内在联系的信息形成一个有关联的体系,通过某种服务才能产生效益。在知识组织的基础上,图书馆根据用户要求,对知识进行重组和再造,形成用户所需要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就是知识管理的开发和服务过程。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实现创新服务
  (一)图书馆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是用通过整理、组配、提炼可以利用的各种显性和隐性信息资源,使之有序化,从而方便使用的知识来解决特定实践应用问题的服务。它以服务来体现知识,以服务来开拓市场,最后实现服务的价值。知识服务的对象往往是决策机构、科学研究机构的特殊用户。它以信息的搜索、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因此,知识服务是面向知识内容的服务,对促进知识的传递、利用和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图书馆创新
  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图书馆正由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向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化图书馆转变。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使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呢?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做到创新。
  1.服务要创新
  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工作中摆脱以往那种被动接受读者咨询的模式,积极主动开展现代化的参考咨询服务。在图书馆外部信息环境和内部业务机制的变化中,在服务理念和服务工作方式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只有创新服务机制,并在激励和竞争中全面提高工作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才能为读者提供满意的信息服务。
  2.内容要创新
  在服务内容上要从传统的被动的服务向更加广泛的领域和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发展。在不断拓展和深化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功能的同时,向开放式分工合作与资源共享的方向发展。要充分利用馆际互借、网上信息传递和信息获取来增加馆藏信息。
  3.技术要创新
  技术要素在图书馆的服务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目前,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信息描述、标引、分类、存储、检索,以及信息分析、信息传播和提供等都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实践。技术使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时间、空间、方式等有了无限扩大、完善的可能,使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方式发生了就近、快速、个性、互动、一站式、无障碍、无缝链接等诸多变化。
  4.管理要创新
  面对图书情报网络化发展的趋势,要研究在新形势下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既要考虑网络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又要加快数字化特色馆藏建设,形成特色。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专职管理者为主,有读者参与,专兼职结合的图书情报管理队伍。图书馆管理创新是在保留原有管理方式的精华部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
  5.目标要创新
  现代高职学院图书馆要明确准备做什么和做到什么程度,图书馆一直崇尚并恪守阮冈纳赞的“每本书有其读者,每个读者有其书”的服务理念,在此基础上还应体现服务的针对性和深入性,这意味着图书馆工作要尽量做到完美,把最好的信息,用最方便的方法,在最好的时机,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
  6.角色要创新
  变图书馆员为“知识导航员”,其职责就是帮助人们选择信息、评价信息,并与信息取得连接,同时加强二、三次文献,以及馆藏的网络专题数据库建设等创新性知识产品的生产,对知识进行系统加工和创新,为读者提供新的知识产品。
  三.高职学院图书馆要树立个性化服务理念
  (一)理念是创新的先导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而理念創新则是一切创新行为产生的基础和先导。在这个创新系统中,图书馆员是创新的主体,资源则是创新实施的物质基础,而指引服务进行的则是理念。图书馆学者非常重视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培养与创新,如从1876年图书馆学家杜威提出的图书馆读者服务“三适当”准则,到1931年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提出的“图书馆五原则”,再到21世纪我国图书馆界提出的“图书馆核心价值观”与新的“图书馆服务五原则”,等等,无不折射出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创新,创新的理念也在一直指导着图书馆员的工作与创新服务。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高校图书馆应该重视人才建设,挖掘图书馆员的创新精神,创新服务理念,为提供高水平的服务献计献策。   随着知识需求的变化,知识服务正在向“个性化”方向发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按所依赖和采用的技术,目前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一是个性化推送服务或个性化定制服务,利用信息推拉技术,向读者提供定制的Web页面、信息栏目,实施查询代理服务或基于电子邮件的信息推送,根据读者的定制提供相应的信息栏目;二是个性化推荐服务,不但根据读者的特性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而且根据对读者专业特征、研究兴趣的智能分析主动向读者推荐其可能需要的信息;三是个性化知识决策服务,即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知识提取、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信息内容进行深加工,向读者提供能够用于决策支持、智能查询、科学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的关系
  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两者活动的主体都是知识和信息,都包括知识信息的获取、挖掘、重组、创新和交流。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知识服务,知识服务的特点决定了知识管理在知识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管理是知识服务的基础,知识服务的水平与知识管理能力成正比,知识服务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是知识的载体和来源,知识管理研究的是如何挖掘人的隐性知识,使非编码的个人知识得以充分共享,知识服务则研究如何方便人们交流知识、学习知识并最终产生新知识。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都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的工具,它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了一个人与知识的沟通、交流、共享、创新的环境,为知识信息的及时获取、分析、决策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指导图书馆服务,充分发挥了服务的价值和知识的价值。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知识管理机制的建立是实现知识服务的前提,知識服务又能促进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是知识管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知识服务是知识管理的最佳体现,是衡量图书馆知识管理成效的关键。不言而喻,开展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都对图书馆员有较高的素质要求。知识管理要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员工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动进行适当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知识服务要求有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人才队伍,一个合格的现代图书馆员必须具备如下素质: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处理知识信息和语言文字表述能力;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能力;丰富的图书情报专业基础知识。
  四、结语
  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任重而道远,广大的图书馆服务人员要与时俱进,奋发努力,积极探索图书馆变革的新形势,开拓进取,勇于实践,在强大网络环境的支撑下,服务第一,读者也第一,一切为了读者,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知识管理职能和创新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熊武金.新时期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5).
  [2]龙军.图书馆知识管理探析[J].现代情报,2008,(3):22-23.
  [3]吴秀珍.图书馆实现知识服务的途径[J].图书馆,2008,(5):92-94.
  [4]杨彩娥.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7,(8):106-108.
  [5]耿丽霞.转型时期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
其他文献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初中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结合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  当下在农村中学,由于受应试教育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在教学的很多方面主要还是以陈述性知识的积累为主,加之学生基础薄弱,因而对化学这门课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1.教学观念
山羊痘是一种急热性传染病,由山羊痘病毒(goatpox virus, GTPV)引发,临床上以出现发热和全身起痘为典型特征,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国目前使用山羊痘弱毒疫苗AV41株来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目前环境污水处理中的常用微生物处理法及发展前景,概述了我国环境污水处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微生物 城市生活污水 处理类型  微生物在生物的降解和转化过程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具有工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最终产物少等优点,是污水处理的首选方法。污水处理的方法很多,可归纳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三大类。目前国内外多采用二级处理工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是新课程培养目标之一。由于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课堂就要尤为重视化学实验教学过程,化学实验步骤、化学实验现象和化学实验结论的探究。尤其是“想象实验”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想象力是智力结构中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因素。爱因斯坦说
摘 要: 高中新课改的推行使高中教师们意识到学生参与的重要性。教师们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但部分课堂仍存在着重形式轻质量的倾向。如何提高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参与的效度呢?作者对此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 学生参与 热度 广度 深度  近日,笔者所在的地区举行了生物学科优质课评比,笔者有幸听了其中的几节课。参赛老师
摘 要: 难点突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就初中生物课程的特点,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策略很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学生认知水平加以选择合适的一种或多种,便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作为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种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教学难点 突破策略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每个章节都会有难点,评价课堂是否成功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能否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
摘 要: 《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是海洋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专业基础课程。将STS教育理念融入该课程建设,从课堂、实验、实践等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力争将学生培养为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并重的应用型海洋技术人才。  关键词: 《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 STS教育理念 科学素养改革  《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是通过海洋调查的科学活动,获取海洋环境要素资料,揭示并阐明其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为海
摘 要: 专业作为高校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载体,其不仅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而且在学校自身的发展及学术品质和社会声誉的建立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影响和作用。但对新晋本科院校而言,其无论在专业建设的经验、实践、水平、层次、理念等方面都较一般本科院校存在较大的差距和不足,因此,各新晋本科院校必须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和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