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情感的沼泽地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shi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指把情感作为人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激起受教育者的感情共鸣,减轻心理压力,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情感教育对于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一种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刻不容缓。
  一、留守儿童情感现状
  因为留守儿童的个体特征和生活环境各不相同,所以留守儿童的情感表现也各不相同。
  【案例一】王××,男生,五年级,沉迷网络,同学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网虫”。他父母外出打工,奶奶由于不识字无法辅导,加上常常上网,成绩不理想。王××在学校主要表现为在课堂和各种活动中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薄,不大合群,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偶尔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迹象,但总显得不知所措。甚至有时做些怪动作或发出怪叫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反而大家更不喜欢他了。家里的老人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有心无力甚至无能为力,这种情况并不鲜见。
  【案例二】高××,男生,四年级,父母都外出务工多年,与外公生活在一起。他因为缺乏正常的家庭关爱而变得性格孤僻偏异。经常不写家庭作业,经常对老师撒谎。因为外公离他家很远,中午都是自己做饭,每天就吃大白菜和白米饭。他生病了,就趴在桌子上不说话,一个人默默地流泪,老师、同学们问他都不说话。
  这些学生长时间得不到家庭关爱,心理上出现障碍,这样的学生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二、留守儿童情感教育分析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情感发展主要表现在:
  1.学习成绩差。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欠缺主动性、自觉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具体表现在迟到、早退、上课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较好地完成家庭作业,甚至旷课、中途辍学等。
  2.人格发展不健全。由于长期缺乏父母亲的关爱,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消极、孤独,言语少,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愤世嫉俗的心理。
  3.情感发展严重偏失。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友,这些监护人平时很少关注孩子的情感,更谈不上有目的地发展他们的情感调控能力,促进他们对生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一些平时就好动、调皮的学生因为父母外出,无人看管,变得大胆放肆,在教师和监护人管教的时候产生逆反心理;这种留守儿童往往表现得自私、目中无人、霸道、凶狠、不友好、经常欺负同学等。
  4.情感自我调控能力差。监护人与留守儿童年龄差距较大,普遍缺乏情感教育的技巧和方法,不能正确引导孩子调控自己的情感。当他们遇到挫折时,不能及时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调控,不善于自我觉察、自我调控和自我激励。
  三、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策略
  1.奉献爱心,善于沟通。教师要用关心、爱心、耐心教育引导留守儿童,做到“三多三沟通”。“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给他们关怀,多家访。“三沟通”,即定期或不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沟通,适时与他们外出务工的父母沟通,不定期与社会各界人员沟通。通过沟通,能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思想、行为、情感等方面的情况,并针对情况分析、商量、解决存在的问题。鼓励和支持留守儿童与外出家长通过亲情书信、亲情电话、节假日团聚等方式,增强彼此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化解因长期分离造成的交流缺失和情感缺失,使家校教育互相促进,形成合力。
  2.开展活动,体验感悟。活动本着让留守儿童“在关爱中感受,在责任中体验 ”的思想。沟通日:父母每月必须给子女打一次电话,相互沟通。读书日:父母每个学期要根据子女的需求,给子女购买两本以上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书籍并标明购买日期。感恩日:每到母亲节、父亲节或父母的生日,子女要打电话或写信给父母,表示祝福和问候。劳动日:子女在家中必须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把每个学期中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劳动写成感受或体会,利用恰当的时机以书面形式向父母汇报。实践日:假期投亲的留守儿童,要在父母陪同下,去父母工作地体验生活并写出感受。此活动为亲子沟通搭起桥梁,使子女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以及长辈养育子女的艰辛。
  3.相互帮助,给予关爱。组织“手拉手”结对活动,挑选一些品学兼优年龄相仿的非留守儿童开展“手拉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增进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合作,让每个留守儿童都能找到自己的知心朋友,尽量消除父母远离后形成的孤独感。
  4.积极引导,提高素质。从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日常学习、安全知识、生存本领、心理健康等方面加强引导、教育、管理和培训,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留守儿童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引导留守儿童学习基本的心理、生理知识,加强留守儿童识别防范风险和独立生活能力的教育,同时积极组织开展谈心、团队活动、社会实践、心理访谈等活动,培养留守儿童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提高自身素质和社会生活能力。
  解决留守儿童情感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各自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形成人人都来关心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真正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有了爱,留守儿童的情感不再缺失,也不会陷入情感的沼泽地。
  (责编 陈剑平)
其他文献
调适农村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他们心智能力的发展,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目的,也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功能。近年来,本人为改善学生的心智发展,针对中高年级学生“怕、懒、慢”等主要心智障碍,选择教学方法,强化心智疏导和心理辅导,真正遵循学生的“动、乐、活”心理,培养学生的“敢、会、拼”精神,以下是我的实践过程和认识。  一、遵循学生的“动、乐、活”心理,激活课堂学习氛围  1.营造“动”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一种方式,是学生学习如何表述的一个过程。传统的习作教学理念陈旧,定位太高,模式老化,使得“桎梏”状态下的学生惧怕表达和交流,更谈不上创造和发展。因此,转变教育观念和创新教学方式很有必要。  为了落实课标理念,探索有效的习作教学,我们的区域教研构建了“关注生活,立足教材和课堂,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路径。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的习作教学正在悄悄地转型。  一、【为
英语属于拼音文字语言,字母、单词的形与音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针对英语的这一特点,在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利用英语与汉语拼音之间的近似性,根据正迁移理论,在三年级译林版新教材的“letter time”以及“sound time”部分渗透自然拼读法教授语音知识,渗透单词的构词法和单词音形之间的对应规律,提升学生单词记忆和英语读写水平,提高其语言运用和自学能力。在自然拼读法教学过程中,教师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城市,英语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也相对成熟,我国英语教育已走在世界前端。而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小城镇英语教学仍不容乐观。因此,教师要加强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小城镇学生的英语教育,必须在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加以充实和提高。  [关键词]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英语教育;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摘 要]导入是英语语篇教学的呈现和准备阶段,这一阶段是决定教学课堂成败的关键。自2014年全面采用新课程后,在认真研读《英语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通过教学工作的积极探索和积累,对新教材课文教学的导入方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结合六年级部分单元内容进行了举例和拓展。  [关键词]自身话题导入 资源预测导入 游戏歌曲猜谜导入 目标呈现导入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探究活动的成效如何,取决于教师对探究材料的选择。因此,在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时,要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选择具有生活性、典型性、实效性和启发性等富有结构性的探究材料。这样,才有利于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活动,从而提高探究的效能。  [关键词]科学探究;有效性;材料准备;结构性材料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摘 要]《品德与社会》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彰显人文精神、生命关怀和人生价值的生命教育。主要以“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为例,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命、远离危险的意识。  [关键词]生命教育 品德与社会 危险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1-083  小学时期是学生德育教育的起始阶段,同时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
[摘 要]情感是挖掘潜能的内在动力,是塑造灵魂的润滑剂,思想品德课离不开情感的教育。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教学,以情激情、以情动人、以情载理、以情启思,多方位体验情感,促使品德内化。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 情感教学 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7-045  综观小学思想品德课现状,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
[摘 要]教材是师生教与学的导向,而思品学科教材的工具性、导向性更高,其“一举一动”都意味深刻,所以研读教材本身是教好这门课程的前提和基础。2016年秋季《品德与生活》教材被《道德与法治》取代,不是同一教材名不同的文字表述,也不是“道德”与“法治”两个内容的叠加,而是将品德课程教学目标聚焦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下。对于大多数为兼职的思品教师,如何教授这门课程,使得课堂忠实于教材而不偏离课程目标,
在“健康第一”的现代体育精神意识的感召下,小学体育教学全面承载着加强学生的体质技能训练和心理健康发展的任务功能。然而在现实教学中,许多体育教师过于重视体育训练而忽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层面,从而使得课程教学显现教育功能缺失的现象。再者由于传统观念的习惯性影响,体育课程的实际教学缺乏灵活有效艺术性因素,直接导致校园内普遍发生“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教学”的见怪不怪现象。笔者认为,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