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绘画与创造性想象力培养浅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mafanwo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个幼儿心理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已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已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关键词心灵;创造美;理解和尊重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1-0031-02
  “什么是有灵气的画?”幼儿天生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只要幼儿能自由地用笔来表达自已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即使具体形象画得不像,但那栩栩如生的画面有趣动人,这种天赋存在的想象创作画就是灵气的画。在以前的绘画教学中,笔者发现为什么有的幼儿不喜欢画画?是因为教师不注意幼儿的心灵感受及所言所行,不尊重和理解幼儿的绘画成果,造成无法弥补的创伤。通过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后,笔者领会了其艺术领域教学指导思想:每个幼儿心理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已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如何让这棵幼小心灵“创造美”的种子,能在绘画创作中开花结果,正是笔者要探究的艺术小课题。
  一、鼓励幼儿利用已有认知经验,大胆想象独立创作自己的心灵感受画
  幼儿绘画创作更需要的是有感而发,用心去发现美创造美。“孩子们充满了想象力”,“在他们的心中埋藏了很多经历和回忆”,画面的内容来源于生活经验的认知。幼儿心灵感受所创作的画都有一个美丽动听的故事,创作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经验。在绘画教学活动中,笔者总是抛给幼儿一个“绘画主题”或讲述生活中的片断故事,引起幼儿悬念或让幼儿说说自已的所见所闻、身边的故事,激发幼儿心灵感应,给幼儿想象创作空间。鼓励幼儿利用已有认知经验担升审美体验。
  案例主题画:我的家园(创作者:陈柏然)
  幼儿画景:黑呼呼的花、树木、椅子。烧焦的人和兔子。黑呼呼的背景线条。
  心灵话语:我的家园着火了。因为哥哥放烟花放太多了,让树木着火了。突然刮了一阵大风,把花、椅子、哥哥、兔子都烧焦了。我的家变成黑呼呼了。幼儿为什么要用黑色彩来绘画?是生活经验让幼儿心灵产生创作效应,感受到发生“火灾”时的情景,通过绘画表达自已的独特想法。然而当他把画拿给我看时,谢松峰小朋友不懈地说了一句话:“你画得太难看了,全部都是黑呼呼的,人都变成黑人”。陈柏然小朋友一听,表情十分的气馁,两眼泪汪汪,双手不停地揉着那张画。
  这是幼儿生活经验与心灵活动相结合的情景画。如果教师只从线条和涂色来理解幼儿作品画,不尊重幼儿内心想法,就会伤到幼儿的创作灵感。于是笔者赶紧抢过孩子的画告诉他:“我觉得你画得很好,只是还没画完呀。我的家园着火了该怎么办?怎么救兔子和哥哥?”笔者引导孩子带着问题大胆地继续作画,孩子很乐意地添画了许许多多的水管,还告诉我是消防员来灭火了,哥哥和兔子没受伤,只是被烟熏黑了脸。笔者再次点燃幼儿绘画创作的激情,让幼儿尝试丰富的认知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体验。
  二、培养幼儿丰富的心理情感,提升幼儿创造性想象力的绘画激情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的指导思想: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已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积极的情感更能促使儿童大胆用色、大胆表现及发展想象创造力。教师可以通过创作来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力。
  案例一自创画:我最爱的吴老师(创作者:吴可钒)
  心灵画景:一个女孩子戴一副眼镜、扎一束头发别个蝴蝶夹子,身上穿着紫色长裙,脚上穿着大小不一的黑色長靴,右手提着袋子,左手拿着椅子。
  心灵话语:吴老师要去海边沙滩上晒太阳。她一手提着袋子,袋子是用来装东西的,里面装着饮料还有其它用品。另一手拿着一把变形椅子,不用时它会变成扁椅子,可以收起来,带起来方便。右边太阳在发光,这样吴老师就不会冷了。吴可钒幼儿的每一次自创画,都有一个美丽动听的故事。他用自已的审美观刻画出吴老师生动的形象,把自已的生活认知经验大胆地创作出来,笔者能体会到孩子对吴老师的敬爱情感。孩子重复两次指着画中的太阳告诉笔者:“老师你看你看,太阳在这儿发光,有阳光吴老师就不怕冷了。”
  虽然画面中出现一些“不完美”的画面(椅子线条较简单、形象不明显、人物画上的两只脚大小不均匀),但这是幼儿绘画自由表现的一个牲点,是一幅反映幼儿心理成长的人物画。既集中于描绘人物的基本特征,又从穿着打扮、大小形状、左右方位感受,描绘“我心中的吴老师”的特殊形象,表达了孩子真爱吴老师的诚挚情感。而“不完美”的基线画面,恰恰表现出幼儿艺术创造的简洁性特点。因此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自发创作和创造美,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才能激发幼儿的创作能力及艺术情感。
  案例二自创画:过新年挂灯笼(创作者:陈彦冰)
  心灵画景:一幢四层楼高的房子(三角图形构画),每层都挂上红灯笼,楼房旁边站立一个跟房子一样高的小女孩(圆形的头部、三角形身体、两条竖线代表长腿)。右边还有一个矮个子的小女孩。画面背景充满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心灵话语:我画的是过新年挂灯笼。这个高个子的是我姐姐,房子太高了,要把灯笼挂在房子上,姐姐够不着,我给姐姐画上两条长长的腿,好让姐姐可以弯腰提灯笼,也可以站起来挂灯笼,我在旁边帮姐姐拿灯笼让她挂。
  看似简单的一幅画,却蕴藏着孩子不简单的心灵创作感受。孩子们在绘画中感受到自然美、感受到人造物美、极大满足儿童的精神需求。如果用成人的眼光及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这幅画,它是一幅很“不完美”“不规范”的画。用简单的线条描绘人物、建筑,这是幼儿的“图像阶段”绘画特点,体现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这种基本人物形象,虽然身体比例不协调,但它既不是对人物形象的歪曲,也不是画错了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幼儿缺乏媒介经验,掌握的图画语汇还很有限。幼儿通过艺术表达他们对自身和所处世界的知觉,把过新年的故事用绘画方式简单地表现出来,也是创造性智能的一种表现。教师不可以抑制幼儿的创造力,破坏幼儿艺术表达和自信,而是应该在幼儿艺术创作过程中,鼓励并适当的指导幼儿绘画技能。   三、关注幼儿象征手法创作意图,激发幼儿内心精彩的创造性想象潜力
  在儿童艺术表现中存在着许多正式的或普遍的象征符号,这些象征符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背景隔离开来看儿童的艺术表达,就会误导判断。他们的画源于“对心目中的图形的想象”,正在经历一种动态的、神奇的思维过程。幼儿的绘画表现手法较夸张、不拘一格,使心目中的形象更加突出。因此,当幼儿把拟人画作品呈现在教师面前时,教师要学会读懂幼儿自发有感作品的内容,学会欣赏幼儿象征手法创作意图和艺术情感,鼓励幼儿去发展自已的、有创造性的想象画。
  案例一拟人画:吓死人(创作者:刘林承)
  心灵画景:画面中出现一片像巴掌大的黑泥巴,一个小人物被黑泥巴粘住了。旁边一个小人物张大嘴巴、张开双手、光头发。天上有各种颜色的云朵,一只小鸟往下飞。
  心灵话语:我看到一个人抓了一个又黑又大的泥巴,掷到另一个人的身上,黑泥巴很大很大比人还大,像一片大叶子。我吓得心都扑通扑通地跳。一只小鸟看见了心理也吓得扑通扑通的跳。那个人被黑泥巴粘住了大声地叫着,天上的云朵都变色了,结果我吓得头发都掉了,小鸟吓得从天上掉下来,真的吓死人。
  在与幼儿交流绘画作品时,笔者以猜画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述“故事”,发现“画”中的故事是幼儿的心灵创作之最。这些夸张的表现特点强调着某些重要的事物。如黑泥巴画得又大又黑又突出;把自已画成“光头仔”是要体现自已非常害怕,吓得头发都掉了;天上不同颜色的云朵因为害怕吓得脸都变色;小鸟往下飞是被吓得从天上掉下来。幼儿通过描绘人物的形象、给环境中的物体涂上颜色、对形象进行夸张也是一种自由表现的特点。幼儿把自已、小鸟、云朵、被“吓坏”的形象,全部表现在绘画创作中。要先读懂和欣赏幼儿的夸张性拟人画,才能进一步打开幼儿内心精彩的创造美。
  案例二拟人画:保育员老师的宝宝(创作者:陈思圻)
  心灵画景:保育员头部长得像母鸡、身上穿着长裙子、腹部上面画着一个宝宝,形象如同一棵树。旁边画着三个高低不同的人物,形态有的像红萝卜、有的像老鼠、有个长像是“光头”。
  心灵话语:我画的是保育员老师。保育员老师要生第二个宝宝,她手中拿着气球一直在玩,要教肚子里的宝宝玩气球,宝宝还没生出来,她想先教宝宝学会玩气球。大徐老师正在和她的大宝宝玩游戏,郑宇瞳看到你们在捉迷藏,他也想玩。
  幼儿的童化世界真精彩。幼儿认为保育员老师就像母鸡(母鸡的形象)妈妈一样,生宝宝、爱宝宝、跟宝宝玩游戏(體现妈妈陪伴幼儿的生活经验)。大宝宝要上幼儿园,要跟老师玩捉迷藏游戏(体现老师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听老师的话多吃蔬菜(把老师画得像红萝卜)。用“母鸡”的形象来刻画保育员,用“红萝卜”的形象来刻画大徐老师。把自已内心想像、感受到的愉悦情景大胆地绘画出来。这种轻松活泼夸张性的拟人画,会使幼儿产生新的感知和触动,让幼儿的心灵认知越来越丰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明确地告诉教师: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已的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根据以上幼儿绘画创作,教师不仅要理解和尊重幼儿心灵感受的创造美,同时要培养幼儿自主绘画创作的能力。首先,允许幼儿选择多种多样的主题绘画,通过环境布置的渲染,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其次,教会幼儿初级智力技能。认识多种图形、多种颜色、观察能力的培养、想象能力以及一定的操作能力。同时,引导幼儿将所学的图形加以组合,自主地表现。采用具有典型意义的熟悉的物体的形状做图形的类比,并激发幼儿大胆地想象、大胆地自主创作。
  幼儿的想象是那么丰富、那么新颖、那么奇特、那么大胆。幼儿的绘画作品会让教师们从内心产生一种强烈的震撼。让幼儿从心灵感受入手,学会自已选择、自已创作、用创作表达他们的思想,宣泄他们的情感,让幼儿自由的去画自已想要画的画,让幼儿用无尽的想法创造自已的美感世界。
  参考文献:
  [1]严虎.儿童心理画:孩子的另一种语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4
  [2]罗泽.弗莱克-班格乐特﹝德国﹞著.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儿童画与儿童心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的导入是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导入水平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息息相关,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尤其是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导入有利于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此,笔者分别从提出问题、链接生活、开门见山以及利用网络四方面围绕小学高段数学课堂有效导入的方法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
摘 要为了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笔者研究发现,恰当定位学生角色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类,采取分层教学的手段,可以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根据学生角色然后定位学生身份,就要给学生分类,把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别,然后分别对待,采取不同的办法,最终能够触类旁通,各类别之间能够融会贯通,大家同心同德,有凝聚力,有集体观念,形成一股奋发向上的浩然正气,能够整体提高班级英语教学效率。  关键
摘 要当下的教育改革强调国民素质教育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差异与个性培养。学生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其独特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格外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这不仅契合新课程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科学规律,有助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D045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众人皆知数学启蒙最为关键,因为数学知识太过抽象,若是没有开好头,就会导致一步错步步错,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核心素养是近几年来国家关注的重点,因为传统教学教出来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到了真正的实践中根本派不上用场。因此,本文从“巧妙借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将小组合作学习利用起来,将学生的运算能力有效提高”“生活与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的模型思维得到培养”阐述了小学数学在核心素
摘 要数学具有一定抽象性,并且相对枯燥,对于小学来讲比较困难,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方式方法的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能在较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其课堂参与度,使其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课堂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1-0065-01  传统教学模式中经常会运用满堂灌方式,对于公式、
摘 要 新课改的深入促使小学语文教学迎来全面的优化与革新,作为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语文实践课的开展可以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起到锻炼学生自主性的作用。所以,教师需顺应新课改所提出的要求,强调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的开展,进而全方面促进学生成长。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课类型与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小学;特征;高年级;语文实践课;类型  中图分类号:G628,O175.9,D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广泛推进以及互联网与教育行业的密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在此背景下,“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也逐渐走进了教育工作者的视野,本文在分析概括“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进一步提出“教学先导式”教学模式运用方案。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所以在当前我国教育行业也更加重视小学语文教学。在当前新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还影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展开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三生物课堂的高效构建俨然成为教师的关注重点,而通过合作探究法的应用,可以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实现对高三生物教学的革新,构建高质量、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学,更好地凸显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针对合作探究法在高三生物高效课堂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高三;合作探究法;生物教学;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
摘 要创造力是学生在后天成长过程中所培养出的一种能力,而创造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与成长可以产生较强的促进作用,小学生正处于认识社会与世界的初步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学科,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在美术教学中将创造力培养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小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创造力;小学美术;教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