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激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echun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中的兴趣培养是不可忽视的,如课前的教具制作,故事收集,利用知识的系统化等各种方式都可以让学生爱上数学课,从而乐于学、勤于学,进而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本文就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激趣作探讨。
  关键词:学习兴趣 激发策略 数学课堂
  在各科教学中数学是比较枯燥的。在教学中如果一个教师只顾自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那么一堂课就是索然无味、死气沉沉的。如果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易分散,那又怎能完成学习任务呢?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了能将课文的内容生动地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更好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在备课时应尽可能地揣摩学生的内心,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而且更需要在教学时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将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该如何做到呢?不妨这样试试。
  一、巧设“故事”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喜欢听故事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就是要牢牢抓住这一特征,利用“故事”的方式激发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譬如,在讲无理数时,介绍希索斯怎样发现无理数,又怎样为了无理数的存在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事迹,用这种以生命代价献身数学的精神震撼学生。这样首先从精神层面上让学生有所收获,进而引入,什么是无理数?为什么叫它无理数呢?求知欲望将学生的每根神经都激活了。这样学生就自然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师生比赛。点燃求知欲
  每个学生都有求知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只不过强弱而已。比如讲平方差公式(a b)(a-b)=a-b时,不妨在黑板上写一个适用于平方差公式的式子,然后老师和学生比赛,看谁算得更快、更准确。学生由于没有掌握这个公式,只能用多项式相乘,计算起来肯定费时费力。看到老师的表现,学生产生了疑问:“老师究竟是用的什么法子呢?”然后引出思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就把这一节内容传授给了学生。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加深了学生的记忆,而且使他们认识到掌握一些公式、概念能迅速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种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运用贴近生活的比喻,使学生对新知识加深印象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中,课本例题“某单位组织员工旅游选择哪家旅行社更优惠”的情境尽管贴近生活,但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多数没有亲身体验旅游,因此这样的情境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怎么办呢?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情境适当调整得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最近我县举行“美丽XX(县名),清洁乡村”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乡需新添置垃圾桶,乡长提出了两种购买垃圾桶方案:方案一:买分类垃圾桶,需要费用3000元,以后每月垃圾处理费用250元:方案二:买不分类垃圾桶,需费用1000元,以后每月垃圾处理费500元。在垃圾桶使用寿命相同的情况下结合我乡的实际,你能不能帮乡长算算选择哪种方案能节约我乡的财政开支。算好了我们可以把方案提交给乡长。题目一出现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进行计算。这样处理后的情境切合实际,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引起他们的探索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所以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不仅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极大的兴趣,使数学学习生活化。又如在“三线八角”这一章节中,如何寻找同位角、内错角及同旁内角呢?对学生来说的确很难。如果老师能用彩笔将如一组形成同位角关系的图形描绘出来,接着追问,让他们发挥想象。然后再向学生解释,这种像树干伸出的两条树权,且树干中的两个角与树干形成同位的角就是同位角,学生会结合自己的经验,爬树时踩脚的一个个树丫确实有些像这里的同位角,其他两种类型的角也可采用类似的方式引导想象。然后再将图形的位置、直线间的角度进行各种变化,让学生判断,进而引入复杂的图形,让学生按要求寻找,这样掌握好三线八角就不难了。
  四、动手操作,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教师在设置的问题要让学生“动一动,摘得到”,即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讨论能得出答案。比如在上“探索规律”这一节时,我按下图方式摆放餐桌和椅子:(1)1张餐桌可坐6人,2张餐桌可坐( )人。(2)按照图方式继续排列餐桌,完成下表:
  我就鼓励学生先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坐一坐这个餐桌,这样学生学困生即使想不到规律,也能掌握一两种。当解答桌子张数为n时,可坐人数这个问题时,学生总共给出六种式子,我试着让学困生讲解,他们能解释清楚其中的两三种,如4n 2,2n 2n 2,4(n-2) 10,且发言比较积极,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自制教具。引发学生对课本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现实生活就是一个巨大的课堂,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用教具,数学课的教具有些可以让学生自制完成。而一堂课的活跃程度与使用教具关系密切。比如“边边边”公理时用铁丝或硬纸皮做一个三角形边长分别为5cm,20rm,35cm。(为了便于比较,用硬纸皮制作时,应教学生剪成长条状,按上述数据依次量出尺寸,将纸条对折,围成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固定好。)讲公理时,让学生拿出自制的教具,老师收集好、随意取出两个或多个进行比较。学生进行观察,找出全等的教具,再问学生为什么全等呢?他们会想,也许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吧。老师结合全等的概念,细致讲解出“边边边”,学生就容易理解了。数学课若能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加以发挥,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可以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
  六、巧设陷阱。使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系统化
  争强好胜是学生的一个特征,在概念的讲授时结合他们的这种心态,利用增减概念中的内容自编一些判断性题型让学生判断,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在讲评作业时,应运用这种方法。比如将作业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置在板书中,如图:
  已知:AM//CN,BM//DN,BD=AC,求证:△ABM=△CDN,
  上面这个题型对初学全等三角形的学生来说,其中BD=AC这个条件特征容易忽视。以致产生下列错误证明。
  证明:∵AM∥CN
  ∴∠A=∠NCD
  同理可证:∠ABM=∠D
  在△ABM和△CDN中
  ∵∠A=∠NCD,BD=AC,∠ABM=∠D
  ∴△AAB=△CDN
  这样的错误与其老师证明给学生看,不如将这些错误的内容抄在黑板上叫学生判断,然后有针对性地提问,让犯上述错误的而又不易发现的同学在他人指出错误所在时,经提示后醒悟。进而老师再用全等概念指出错误的原因,这样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七、借助其他学科知识,使学生在各科知识之间取得联系
  初一、初二出现的浓度问题,既是化学教学的内容,又是数学知识的具体应用,由于化学课学生还没有上,学生对各个概念的理解会产生一定的困难。上这样的课,老师不妨学化学老师做实验的方法,用一杯水放少许的食盐做演示,一边演示,一边提问,让学生对溶液、溶质、溶剂级浓度上有直观的理解。
  总之,对于数学教师而言,上完一节课容易,但要上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他不仅要考虑到怎样使学生容易理解,还要考虑到让学生牢固掌握。既要想方设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又要点燃他们的求知火花,开拓创新的智慧。初中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短暂、喜欢新奇等特点,教师要善于把握和利用这种心理特点,调动各种手段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上若能做好以上各方面,将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自然就愿意学习了。由此可见,要优化教学效果,一定要讲究方法。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许多典型例题揭示了数学中的解题思想,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同一个问题以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途径,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促使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思考分析问题,提出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问题,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关键词:一题多解 数学问题 思维能力
期刊
在播音艺术创作研究中,语言、情感、风格是三个互相联系的范畴。语言用以表达情感,情感依赖语言体现,语言、情感构成风格。这三者在实践中有一个逐层深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播
期刊
摘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为此,本文特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作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质量 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更好地实现
期刊
摘要:“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一种微型教学。本文在介绍微课的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微课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 高等数学教学 应用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或者说,微课就是一个短小的视频,它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同时还包含
摘要:对于中学教育教学来说,教授学习内容固然重要,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此,在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思维,完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在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时,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的时候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情绪,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优化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期刊
目的:分析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寻找降低双腔起搏器术后新发房颤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10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