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商企业管理是指工商企业对自身企业的生产及经营活动,进行发展计划、企业组织、企业领导人和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的过程,能够有效提高工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我国国力和生产力,使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适应,所以要加强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以提高工商企业竞争力和生产力。对此,本文对就业视角下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几点加强和创新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 人才培养 教学体系
工商企业管理是一种管理活动,也是一种专业名称,更是一种企业职能,为进一步了解工商企业管理,本文作者从教学的角度审视了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现状、工商企业管理课程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工商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与管理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以此实现对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提高就业视觉下工商企业的管理效率、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以实现工商企业的持久性发展。
一、工商企业管理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现状
1.课程设置现状。
1.1课程教材内容成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虽然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发展与进步,但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相关教材却更新很慢,很多教程被多年使用,其专业知识理论自然陈旧且落后,导致相应的课程设置单一,不利于就业视觉下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
1.2课程体系不合理、定位不准。我国工商企业管理课程体系虽然在教育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得到了改革和完善,但并没有明确其发展方向和培养方向。另外,在教育改革中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利益为最根本出发点”,是很多培养机构及学校纷纷都构建减轻工商企业管理学习者学习分担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不但大大减少了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课程,还大大减少了实践教学课程,使原本教不富裕的教学时间更少,导致教师讲解内容缩减,影响学生专业知识的获得和理解,所以课程体系上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性和不准确性。
1.3理论实践分布不合理。现在很多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学校,进行该专业人才培养时,往往都注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很少带领学生去进行相关实践活动,培养者自己也缺乏实践经验,致使培养者极少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来累积实践经验,这样的理论实践课程分布是极为不合理的,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人才培养现状。
2.1工商企业管理共性以和教学内容重叠。很多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机构及学校,因起步晚、新型培养方法和教学方法掌握不够,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都出现工商企业管理知识技能、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上的共性,其竞争优势大大降低,这一现象又反映出工商企业管理教学内容的重叠,不利于学生管理能力个性培养。
2.2人才培养模式过度重视理论学习。受传统“灌输式、满堂式”教学或培养模式的影响,导致现代很多工商企业培养机构和学校过度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轻视实践学习,这造成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等培养上和提高上的局限性,致使学生工商企业管理实践能弱等,不利于培训人员的全方位发展。
二、就业视角下实现高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
1.创新工商企业管理模式。
1.1建设成熟和完善的教学体系。第一,要与时俱进,观察工商企业管理培养方式、内容和模式的变化,然后根据变构建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工商企业管理教学体系;第二,不断提高教育者的综合能力、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以实现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实现成熟教学体系的建立;第三,根据社会对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及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建设比较完善和成熟的工商企业管理教学体系或培养机制。
1.2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因素和动力。 创新最终目的是为了社会更好地发展,是人们追求更健康更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先进思想文化,对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为了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教学规定要求教师需要听取各方专业人士建议,最重要是需要向各企业了解各个岗位对各种知识的需求,清楚各方面专业知识在其中所占比例分布,建设能反映出专业领域特色且符合各专业人才实际需求的教学课程,再以此来构建健全完善的课程体系,提升各专业领域人才的核心价值和能力。
2.以就业为前提改革工商企业管理教学。
2.1建设多方位发展的教学体系。第一,培养机构及学校要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学生工商管理知识技能认知度,建设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市场性和发展性的教学课程体系,并且要充分体现出工商企业管理知识的应用性;第二,要通过现代先进技术,实现对工商企业管理教学内容的丰富(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并吸取传统教学优势,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该体系中不但包括了现代先进教学内容和方法,还包括了传统工商企业教学中的内容和方法,所以同时具有全面性和发展性;第三,要站在就业的角度上进行多方位发展教学体系建设。工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的主要发展动力,其就业竞争力很大,所以进行教学体系建设时,一定要对工商企业进行就业市场调查,然后根据就业趋势构建教学体系。
2.2構建立健全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第一,将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作为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评价指标,实现对人才培养效果的全面性评价,有利于培养方法和措施不断完善和创新,最终达到提高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第二,要将提高和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的核心内容,并将实践能力提升情况作为评价体系构建的前提条件;第三,进行评价体系健全时,一定要将理论知识教学相关指标纳入体系,以便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评价。
2.3加强阶段式实训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阶段式实训模式是目前比较新型的教学实训模式,该模式应用于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实训者一定要在实训前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及专业理论应用能力,然后确定实训方案和实训内容;第二,一定要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基础性实训课程教学,如企业经营模拟实验、财务账务管理实验、企业计划书制定实训和创业实训课等,以此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在基础实训课程的基础上提高实训难难度,如直接到企业中实训。
三、结语
工商企业管理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对其实现人才培养是实现该专业社会价值的重要内容,所以为提高工商企业管理质量、效率和竞争力,相关专业院校要加强对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根据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及课程设置现状,可以对工商企业管理模式及人才培养进行创新,以实现管理人才的高效培养,为工商企业提供高素质、高应用能力和高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进而实现工商企业竞争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吴芳芳. 就业视角下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15,08:33-34.
[2]陶熙. 就业视角下工商企业管理的人才培养策略[J]. 数字化用户,2013,05:121+123.
[3]于长胜. 新就业形势下工商企业管理的人才培养策略[J]. 经营管理者,2014,03:72.
[4]王丹. 创业视角下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人才资源开发,2016,08:38.
[5]任建红. 企业管理视角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职教通讯,2011,10:61-63.
作者简介:郑兵(1969.09—)女。籍贯: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工作单位: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学历: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学方向。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 人才培养 教学体系
工商企业管理是一种管理活动,也是一种专业名称,更是一种企业职能,为进一步了解工商企业管理,本文作者从教学的角度审视了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现状、工商企业管理课程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工商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与管理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以此实现对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提高就业视觉下工商企业的管理效率、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以实现工商企业的持久性发展。
一、工商企业管理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现状
1.课程设置现状。
1.1课程教材内容成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虽然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发展与进步,但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相关教材却更新很慢,很多教程被多年使用,其专业知识理论自然陈旧且落后,导致相应的课程设置单一,不利于就业视觉下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
1.2课程体系不合理、定位不准。我国工商企业管理课程体系虽然在教育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得到了改革和完善,但并没有明确其发展方向和培养方向。另外,在教育改革中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利益为最根本出发点”,是很多培养机构及学校纷纷都构建减轻工商企业管理学习者学习分担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不但大大减少了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课程,还大大减少了实践教学课程,使原本教不富裕的教学时间更少,导致教师讲解内容缩减,影响学生专业知识的获得和理解,所以课程体系上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性和不准确性。
1.3理论实践分布不合理。现在很多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学校,进行该专业人才培养时,往往都注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很少带领学生去进行相关实践活动,培养者自己也缺乏实践经验,致使培养者极少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来累积实践经验,这样的理论实践课程分布是极为不合理的,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人才培养现状。
2.1工商企业管理共性以和教学内容重叠。很多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机构及学校,因起步晚、新型培养方法和教学方法掌握不够,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都出现工商企业管理知识技能、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上的共性,其竞争优势大大降低,这一现象又反映出工商企业管理教学内容的重叠,不利于学生管理能力个性培养。
2.2人才培养模式过度重视理论学习。受传统“灌输式、满堂式”教学或培养模式的影响,导致现代很多工商企业培养机构和学校过度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轻视实践学习,这造成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等培养上和提高上的局限性,致使学生工商企业管理实践能弱等,不利于培训人员的全方位发展。
二、就业视角下实现高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
1.创新工商企业管理模式。
1.1建设成熟和完善的教学体系。第一,要与时俱进,观察工商企业管理培养方式、内容和模式的变化,然后根据变构建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工商企业管理教学体系;第二,不断提高教育者的综合能力、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以实现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实现成熟教学体系的建立;第三,根据社会对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及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建设比较完善和成熟的工商企业管理教学体系或培养机制。
1.2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因素和动力。 创新最终目的是为了社会更好地发展,是人们追求更健康更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先进思想文化,对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为了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教学规定要求教师需要听取各方专业人士建议,最重要是需要向各企业了解各个岗位对各种知识的需求,清楚各方面专业知识在其中所占比例分布,建设能反映出专业领域特色且符合各专业人才实际需求的教学课程,再以此来构建健全完善的课程体系,提升各专业领域人才的核心价值和能力。
2.以就业为前提改革工商企业管理教学。
2.1建设多方位发展的教学体系。第一,培养机构及学校要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学生工商管理知识技能认知度,建设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市场性和发展性的教学课程体系,并且要充分体现出工商企业管理知识的应用性;第二,要通过现代先进技术,实现对工商企业管理教学内容的丰富(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并吸取传统教学优势,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该体系中不但包括了现代先进教学内容和方法,还包括了传统工商企业教学中的内容和方法,所以同时具有全面性和发展性;第三,要站在就业的角度上进行多方位发展教学体系建设。工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的主要发展动力,其就业竞争力很大,所以进行教学体系建设时,一定要对工商企业进行就业市场调查,然后根据就业趋势构建教学体系。
2.2構建立健全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第一,将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作为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评价指标,实现对人才培养效果的全面性评价,有利于培养方法和措施不断完善和创新,最终达到提高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第二,要将提高和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的核心内容,并将实践能力提升情况作为评价体系构建的前提条件;第三,进行评价体系健全时,一定要将理论知识教学相关指标纳入体系,以便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评价。
2.3加强阶段式实训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阶段式实训模式是目前比较新型的教学实训模式,该模式应用于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实训者一定要在实训前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及专业理论应用能力,然后确定实训方案和实训内容;第二,一定要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基础性实训课程教学,如企业经营模拟实验、财务账务管理实验、企业计划书制定实训和创业实训课等,以此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在基础实训课程的基础上提高实训难难度,如直接到企业中实训。
三、结语
工商企业管理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对其实现人才培养是实现该专业社会价值的重要内容,所以为提高工商企业管理质量、效率和竞争力,相关专业院校要加强对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根据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及课程设置现状,可以对工商企业管理模式及人才培养进行创新,以实现管理人才的高效培养,为工商企业提供高素质、高应用能力和高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进而实现工商企业竞争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吴芳芳. 就业视角下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15,08:33-34.
[2]陶熙. 就业视角下工商企业管理的人才培养策略[J]. 数字化用户,2013,05:121+123.
[3]于长胜. 新就业形势下工商企业管理的人才培养策略[J]. 经营管理者,2014,03:72.
[4]王丹. 创业视角下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人才资源开发,2016,08:38.
[5]任建红. 企业管理视角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职教通讯,2011,10:61-63.
作者简介:郑兵(1969.09—)女。籍贯: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工作单位: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学历: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