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的阅读品质刍议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rwf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阅读教学长期以来困于应试教育之中,阅读教学主要围绕考试转,围绕分数转。课外阅读少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阅读教学的目标过于狭隘,一直定位在所谓阅读能力的培养上。以考纲为纲,孜孜不倦地训练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学生多半蹙眉读文解题,正确则喜,错误则忧,而从中收获阅读快乐的甚少。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一种品质,而不单是技能。尽管阅读技能重要,但无庸置疑,在中学阶段,培养阅读品质更为重要。阅读品质,作为一种内隐性的力量,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必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必将使学生终身受益。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培养怎样的阅读品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点着手:
  
  一、宏阔:操千曲而后晓音
  
  这是首先应具备的阅读品质。宏,即宏大、宏远;阔,即辽阔、开阔。阅读既要志向宏远,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又要襟怀开阔,视野广袤,视通万里。但是现实状况是,在以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广播、影视、电脑、网吧等占据着信息前台的今天,中小学生的阅读品位越来越低。这从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日前对天津市14135名中小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数据即可知。因此,我们有必要走向经典。阅读经典不是怀旧,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增强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那是一座丰富的宝库,取之不竭,用之无禁。那里有老子的睿智,苏子的旷达,有屈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与坚定,有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人道主义情怀,有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世事沧桑,有宁谧久远的“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有坚忍承受苦难不屈抗争的“简·爱”(夏洛蒂·勃朗特)。我们要让学生明确经典“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语),“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语),“是屹立在时间汪洋中的灯塔”(惠普尔语);明确通过阅读经典,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重要意义。诚如巴金所说:“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使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富有经典阅读情怀的人,其语文素养与人文底蕴才真正比较深厚。否则,如《庄子》所言:“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阅读经典,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精神底子。
  不仅如此,还要阅读自然、社会。周恩来有联曰:“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自然社会无疑便是无字天书,一部深邃的无字天书:妩媚的月,晶莹的雪,辽阔的天空,飘逸的白云,渴望风雨的海燕,自由飞翔的雄鹰,顶天立地的松柏,怒放阳春的百花,一泻千里的古老的黄河,奔腾咆哮的万里长江……它们在无言中唤起我们的精神觉醒,引领我们的心灵上升。它们公允不偏私,赋予每一个人每一份智慧、每一份力量。只要用心,便可时时受益匪浅:“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愤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宋代尤袤语)。同时我们要引导学生阅读心灵,直面人生。即要善于同自己的心灵对话,发现另一个自己,发现自己的偏见、浮躁、冷漠、恐惧。在这种内省的阅读中,我们才能从晦暗走向敞亮,才能让心灵深处的热情、仁爱、智慧和正义感得以弘扬。举凡先贤们,多善于阅读自己的心灵。如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古希腊犬儒学派创始人安提司泰尼说:“我从哲学中学到的就是同自己谈话的能力。”譬如当他看到铁被锈腐蚀掉时,便想到了嫉妒心强的人被自己的热情消耗掉了,他即在阅读内心的嫉妒。阅读心灵的有效方式是写心灵日记,不是为了敷衍师长,而是为了检省自己的轻狂、狭隘、卑怯、功利。学生可以在这种真实的日记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自己的道德长跑。
  清代沈德潜说:“有第一等的胸襟,第一等的学识,斯有第一等的真诗。”同样,有第一等的襟怀,才有第一等的阅读品质:宏远开阔,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二、专注:心无旁骛始见功
  
  专注才能走向成功。早在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便通过《学奕》篇揭示了专注的意义。两人同随奕秋学棋,其一专心致志而成功,其一则“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结果徒劳无功,光阴虚掷。先哲荀况也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阅读同样需要全部心智活动投入其中,专注是有效阅读最需要的品质。只有我们全身心地钻进书堆里达到忘我的程度,深深为书中真善美的精彩论述所感动,我们才会有真切的领悟和体会,才能得到真正益处。阅读需要专注痴迷,清代蒲松龄说:“性痴,则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无论是丢了衣帽、跌落坑洼而浑然不知的朱穆(见明吴应箕编撰《读书止观录》),还是夙兴夜寐、披星戴月的少年康熙;无论是对周围一切热闹全不理会的列宁、毛泽东,还是读书成瘾醉入其间忘记满堂宾朋的闻一多,莫不是专注痴迷者。然而我们学生少有这样如痴如醉者。繁重的课业负担,永远做不完的试题,逼压得我们学生难有阅读的心境。为了分数而阅读,难以进入佳境。有时急于答题,心态浮躁,读后不知所云;有时摇头晃脑,无形中分散了注意力;有时回跳,将眼睛局限在刚读过又未准确理解的词句上,凡此种种都限制了阅读效果。如果不能专注,就需要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听听内心此时有哪些声音在干扰,有意识地调整一下,也可以做深呼吸让精力集中起来,或者通过闭目静思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来平复。只有心灵安静如一块纤尘不染的水晶、一泓清澄透澈的池水时,我们阅读才能打下深刻的思维轨迹。正如诸葛亮所说:“非静无以致远”,“非静无以成学”。心理科学实验表明,人在专注的状态下学习,最能发挥大脑的内存潜能。只有专注,才能深入到语言文字构筑的王国里含英咀华,品味精思。阅读本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活动,失去了专注,将会怎样?马克·吐温说:“只要能专注,就能取得连自己也吃惊的成就。”
  
  三、发现:忽见陌头杨柳色
  
  敏于发现,勤于发现,善于发现,是阅读品质的又一表现。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能把发现权交给学生,创设发现的情境,教给发现的方法,那么学生就能品尝发现的快乐。发现源自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表示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反复思索,反复咀嚼,“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发现更需要质疑。随书本亦步亦趋者,结果往往只成为邯郸学步的江陵馀子。而敢于怀疑、善于怀疑,才有所发现,有所长进。正如宋代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需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当然这种怀疑并非是怀疑一切,而是要理性地衡量、判断。
  无疑,慎思与怀疑将使我们的发现趋向思想的高地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发现并不是凭空地捕风捉影,而是拿着知识的标尺在具体的作品中进行度量。下面举一实例:教丁西林先生的《三块钱国币》时,我按照惯例预留了10分钟让学生自由质疑、发现。不一会儿,一位学生举手发问:“老师,舞台说明里介绍吴太太时说‘如果外省人受本省人的欺侮是一条公例,她是一个例外’。而剧本里有句台词是‘当铺的少奶奶,听说太太是外省人,她不要李嫂的铺盖’。这不明明是本地人对外省人吴太太一种精神上的欺侮吗?这是否相矛盾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交头接耳。“我认为不矛盾,作品中吴太太泼辣自私,如果她常受本地人欺负,她一定会夹着尾巴做人,又怎会这样咄咄逼人呢?那句台词传达的只是当铺少奶奶对李嫂的同情”。一位同学一马当先发言之后,又一个说:“我认为矛盾,但从总体上看,吴太太这个外省人,性格强悍,租住了正房,无漂泊之感。那一刹那精神上所受的蔑视不能作为她受欺侮的依据。”话音刚落,另一位不甘示弱:“我认为不矛盾,理由是吴太太不受本省人的欺侮,并不等于本省人不欺侮她。这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因为吴太太擅长口角,她能让欺侮她的人吃不了兜着走,所以叫不受欺侮。”“我也认为这里不矛盾,吴太太一贯养尊处优,飞扬跋扈,作家介绍她时是在抗战的社会大背景下,与他人相比她的确不受本地人欺侮;同时作家又巧借唯唯诺诺的警察之口适时打击她的嚣张气焰,是顺势投枪法。这瞬时的嘲弄与前面并不相悖。”阐述丝丝入扣,我对学生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这里,发现的结果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发现”本身,一如爱因斯坦的名言:“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它彰显的是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一种自由探索的惬意,一种如切如磋的快乐。
  
  四、践行:绝知此事要躬行
  
  春秋时期思想家墨子说“君子以身载行”,又言“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中庸》也言:“博学之,慎思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也应培养学生践行的阅读品质。只有身体力行,播种仁爱,播洒智慧,才实现了阅读的终极目标。如果只是入乎耳,出乎口,仅得耳食之学而夸夸其谈,岂不失之大矣!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勇于做践行者。让学生明确“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谓真知”(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语)。让学生懂得阅读“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宋代陈善语)。所谓“出书”即是跳出书外,联系实际,读以致用。譬如读孔子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能在生活中努力增添自己的智慧、培养自己的仁德、锻造自己的勇力。读了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能在他人将吃剩的一个馒头扔向泔水桶中时本能地加以阻止。读了文天祥的《正气歌》,能让自己的心灵趋向纯净和富有正义感。尽管不易,但总可以去做。自然这里践行可分为两类:一是外在的实践,它具有显性的特点;一是内在的心灵反思,它则是隐性的。
  无疑在整个阅读体系中,践行并不是很容易达到的境界,但正由于不易,所以难能可贵。毕竟,“一打纲领抵不上一步实践”(马克思语)。我们谁愿意培养的学生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呢?
  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阅读品质,当然并非一日之功,必须躬身实践,自然而成。反复历练是主要途径,即为培养阅读品质,非多读不可,同时为提升自我完善也非多读不可。宋人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意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只有在广博而厚实的阅读中,我们才能具备这样的阅读品质。
  [作者通联:安徽安庆一中]
其他文献
丹溪学术虽以养阴为特色,但在临床上擅长于治疗气、血、痰、郁等杂病,故后人有"杂病用丹溪"之说.其治疗病遣方用药颇具特色,对后人启发很大,现探讨如下.
英国Welbeck公司近日研制出一款新布料,有熏衣草,柠檬,玫瑰和香草四种味道让顾客选择,Welbeck公司设计师介绍“只有轻轻摩擦衣服便会散发香味,而且这一系列芳香面料在经过50次家庭
溃疡性结肠炎是大肠疾病中的常见难治疾病之一,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自1997~2002年,笔者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应用中医理论辨证,自拟"结肠宁散"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正>~~
期刊
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性在愈益凸显,更多地在关注生命,议论生命。试看下面一些学生发言,在阅读课堂上是不是很常见——  “我希望,公园里的青青芳草不再在人们的脚下呻吟……”  “我希望,树林中美丽的小鸟不再遭遇人类冒烟的枪口……”  “我希望,酒楼门前不再有被铁笼囚困的乳鸽……”  “我希望,菜场内不再有鹌鹑被按在血淋淋的案板上……”  “我希望,人们腹中不再有香喷喷的动物肉……”  倘若我们的阅读教
放射性食管炎是胸部肿瘤纵膈区照射常见的放疗反应,若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会给患者增加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严重的患者难以耐受,甚至终止放疗,而导致治疗失败.
1、积极推进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发展。建立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歌唱艺术体系,是我国几代声乐工作者孜孜以求、为之奋斗的夙愿,经过了大半个世纪的艺术实践发展到今天已取得了
[摘要]网络的迅猛发展,造就了一批广为流行的网络歌曲,形成了一种新奇独特的文化现象,让世人关注。网络歌曲在音乐表现、内容表达、制作传播上有自己的特点。网络歌曲有正负面的影响。网络歌曲如何才能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歌曲;特点;影响;健康发展    近几年,网络的迅猛发展,造就了一批广为流行的网络歌曲,形成了一种新奇独特的文化现象,让世人关注。网络歌曲是指由网友原创,翻唱或改唱的通过网络进行传播
对疾病误治后引起的变证,张仲景在<伤寒论>16条中提出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本文对<伤寒论>中误治后治疗方法作些探讨.
子宫肌瘤属于中医妇科癥瘕病,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较高,占全部妇女的5%~15%,约占妇女全身肿瘤的20%.对此病B超诊断准确率高,中医非手术治疗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