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法初探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hlxj1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日常生活中,数学与我们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必须认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技能,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我们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创造更好的未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模型;算理;因材施教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日常生活中,数学与我们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必须认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技能,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我们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创造更好的未来。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应有的数学水平呢?
  一、注重数学模型的构建
  课程标准里提到“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构建数学模型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模型是为了解决在某种特定条件下的问题时所运用的数学工具,是学生通过数学语言来呈现的一个数学结构,例如,我们在数学的学习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各种基本概念和数学公式,都是从实际生活情形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特别是其中的数学公式是运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模型。学生以自己具有的数学经验,用近似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把一些新鲜的、复杂化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图表化和符号化,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例如,我们在一年级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学中,教材里呈现了许多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例题是要解决笑笑手里一共有多少支笔?课本安排了两幅图,第1幅图是笑笑左手里有2支铅笔,右手里有3支铅笔。第2幅图是笑笑两手合在一起。老师引导学生观看情境图,从中获得有关的数学信息,提出加法的数学问题(笑笑一共有多少支笔?),从而理解和运用5以内数的加法。其实学生已经具有5以内数的加法的能力(幼儿园大班里已经有这方面的引导,区别在于没有运用所拥有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课本提供了第二个活动“摆一摆,算一算”,有三幅图,第1幅图是一颗桃子和三颗桃子摆在一起,下面呈现了“1 3=口”,这就是把“笑笑一共有多少支笔?”延伸过来的“一共有多少颗桃子?”的模式,而且把文字表达转化成算式“1 3=口”(1加3等于几?)的数学符号模型,从而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感知“求两个数的和,我们用加法来解决”的数学技能的机会。接着为了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课本在“练一练”第7题安排了一幅生活家庭图,在图的下面是符号化的算式“口 口=口”,学生需要从情境图中抽象出“什么 什么=多少”的数学问题,用加法来解决,因为他们刚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就会惯性的去查找情境图中有哪些“1 口”的数学信息,可能会第一时间观察到一个小孩 两个成年人(爸爸和妈妈),用“1 2=3”来解决“一共有多少个人?”这个数学问题。也有可能观察到桌面上有两碟雪梨(一个碟里有1个雪梨,另一个碟里装着2个雪梨),那么可以用“1 2=3”這个算式来解决“桌子上一共有多少个雪梨?”这个数学问题。
  又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中的《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这一数学模型,课本上同时用了多种形式来呈现这一模型,“两个加数(因数)交换位置和(积)不变”这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转化成“a b=b a”(“axb=bxa”)的字母模型。课本又在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第一课时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通过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儿歌“数青蛙”这个情境引入新课,在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感受数学的模型化,感受代数思想,培养学生符号化意识,提高从近似问题中的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从而归纳出“如果用a来表示正方形的边长,用c来表示正方形的周长,那么可以用c=4a来表示它的周长计算公式。
  其实,为数学建模就是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简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就要不断的引导学生从数学的思维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的本身,从近似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学模型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渐形成数学建模的意识,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数学习惯,这个过程不是一下子就能得到的,是学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一点一点积累下,利用所学的知识,逐渐形的习惯中,慢慢地摸索出来的。
  二、注重算理的讲解
  数学科最重要的是会“计算”,但是老师往往会发现,学生因计算错误而造成的失分现象非常普遍,相对其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计算是每个老师都不允许有失误的存在,可是看上去非常简单的计算题,有时候不是细心对待就能解决的,只有学生在充分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再结合以往经验,才能提高准确率。数学科的知识铺垫是一环扣一环的,从低年级开始,逐步向中高年级推进。例如,我们讲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加法结合律》的时候,它往往与加法交换律一起来运用,所以,教材里就先安排了《加法交换律》的课程,才再安排《加法结合律》的学习。譬如在讲解“3 4 6”两步加法的计算时,学生很容易就会想,能不能先把4和6相加,因为它们相加等于10,会不会影响最后的计算结果呢?通过计算,发现这种方法是不会影响计算的结果。有的学生容易联想到以前一年级的旧知识,有的需要老师引导、指点迷津才能想起。因为不同的人在认知过程中,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发展也就有差异。有的学生比较喜欢记忆,不善于运用;有的善于理解,却害怕记忆。为什么学生会想到把4和6相加呢?其实,在一年级上学期,我们的教材就安排了“10以内的加法”,老师除了教会学生简单的计算,还要发掘其中10的分成有哪些?培养学生“凑十”的意识,平时有针对性地布置“看到7,要找3,看到6,要找4。”的练习,不但在接下来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有进位和有退位)时理解“凑十”的算理,而且为今后小数、分数的计算打下良好的计算习惯。   再如,教学《解方程》的内容时,高年级的老师会发现,为什么学生在整数,甚至小数的时候都没有出现那么多错误,为啥到了五年级分数部分的解方程时就容易出现很多错误呢?归根结底是他们把算理都忘记了。其中比较典型的是 ,学生通常会用无从下手,或者干脆。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算理出现了错误。当老师把它改写“5-口=3”的算式时,他们都一口就说出答案,毫无疑问地确定。然后老师又把它改成“”的时候,有的学生稍微有点迟疑,最后还是口算出正确答案。当老师问为什么答案是2的时候,他们都说5-3=2。老师又问,现在把前面的5改成,后面的3改成,那等于什么减什么呢?这样引导,学生虽然会计算,但是还是不明白道理。因为我们四年级讲授解方程的时候,教材里是利用“等式性质”来解决问题,相对一些算式,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当未知数处在减数的位置,问题就来了,所以老师还是要让学生理解,无论是整数、小数,还是分数,我们看到“”是一道减法的算式,那么就要弄清楚哪个是被减数,哪个是减数,哪个是差,然后运用“减数=被减数-差”的道理来解决。
  当然,算法有多种,但是让学生明白个中道理,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才不会束手无策,畏手畏脚,害怕计算,更不要因为害怕计算进而影响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注重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孔圣人提出的诸多教育思想的其中之一。着重指出教育的心态和方法,因此我们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不同的环境,采用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达成这一教育理念。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腼腆,对于这类学生犯错,我们老师不该当众责骂,容易造成其心理障碍。所以私底下,找其聊一聊,和颜悦色的指出其错误的地方。对于性格暴躁的学生,适宜采用冷处理,甚至可以旁敲侧击,硬的不行,来软的。在数学的教学工作中,老师最好根据本班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行为习惯等,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作业的布置。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学除法《精打细算》的时候,需要解决“用11.5元能买了5包食盐,每包食盐多少元?”的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老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都有表达能力强、思维灵活的人员,按照均衡原則搭配一些后进生。在小组展示合作成果时,老师要让每个人都得到展示的机会,并注重发掘小组其他成员的闪光点。课前,有针对性地对一些计算能力比较差的同学进行加强训练——抽背乘法口诀。小数除法在整个小学阶段里是一个难点,也是重点。一是小数除整数,整数部分除不尽,需要把余数与小数部分合进来继续除,这就要运用“计数单位”的内容。二是小数除小数,需要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它转化成“除整数”来计算。其中有在余数后面在添“0”继续除和商“0”来占位这两种情况。老师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计算练习,采用“隐性分层”的方法布置作业,既达到了知识的巩固,也减轻了部分后进生的负担,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踏踏实实地深入钻研教材,以生为本,以科研促教改,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才是硬道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化教学革新了语文课的信息传递模式,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和教学表现形式,有利于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为初中学生提供了多样的语文学习角度和崭新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机整合,合理地、机动地、充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
一、前言  体育教学在不断改革中前进,现阶段的“新课标”注重发展素质教育。因此,体育课堂教学不能用以前的传统方式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实践、努力创新。本文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他们的认知规律创设教学环境与游戏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教材去激发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学生在校主动、积极锻炼,在家与家长互动的良好效果。  二、案例介绍  小学水平
【摘要】作为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组织,班级的健康发展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随着班级文化相关知识的传播,学校也开始着手紧抓班级文化建设。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为致力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很多教育工作者开始着手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道路。学校教学旨在帮助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班歌是班级凝聚力的体现,唱班歌能增强班级成员的团结协作能力,给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已经不仅仅是唱歌表
【摘要】本文从情感和技术上同时着手,双管齐下,让“天各一方”的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师生之间彼此的存在,获得安全和归属感的同时,也能如疫情之前顺利快乐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英语;在线教学;情感教育;技术引领  在线教育三月有余,这是疫情之下的无奈之选,却让一线教师尝试了全新的在线教学模式。怎样才能让线上英语教学更加顺畅、效果更加良好呢?在此,结合自己的工作經验,谈几点小学英语在线教学策略。  一、注
【摘要】对于现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英语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英语单词便是学习英文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一定量的英语词汇那么无法对英语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英语词汇的教学,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措施来不断提高学生一个英语词汇的积累量。然而,在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英语教师依旧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单词,导致学生学习的效率性不高,词汇的记忆也容易混乱,
【摘要】分层教学作为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已经引起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数学复习也一直是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本文分析了数学复习阶段通过走班形式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从课堂、作业和评价三方面阐述了分层走班制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分层教学;走班;初中数学;复习  一、引言  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暴发,刚好赶在我们春节回家过团圆年节点上,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各地封城封村,医护人员奔赴前线,解放军护送物资,各大企业、名人捐资出力,建筑工人不分昼夜建医院、清洁工人全城消毒,外卖人员送菜送米、全民不拜年,少串门,孩子们在家上网课,用自己的歌谣和绘画带给人们温暖。这场战“疫”已持续了半年了,这个过程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大家養成了出门戴口罩、围餐用公筷,饭
【摘要】 阅读指导具有广泛意义上的理解和狭义意义上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阅读能帮助指导实践,通过阅读,学生能学习作者的精华和主要思想,是指导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必要方法,是一门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在低年级基本上掌握了阅读的基本技巧,具备基本的阅读量,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速度,所以,在高年级再阅读文章时,熟能生巧,学习起来也显得不那么吃力,那么在相应的高年级中应该掌握的阅读策
【摘要】“部编版”语文教材根据课标的要求,格外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要达成目标,我们就要建构起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联系,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融合;语文实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一个年段的阅读教学及学生的阅读量都有明确的要求。“部编版”语文教材根据课标的要求,力图让“教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影响高考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现实中,很多学生的作文缺乏深度,要么写成“流水账”,要么泛泛而谈,缺乏文字的艺术性,缺乏对生活的理解,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是拼凑够作文字数,特别是山区学生,更是“东写一点,西写一些”,因而作文得分很低。笔者认为,学生作文受学生知识的存量影响,生活素材太少。而在教学上,很多老师一到作文课就要求学生写整文,学生也只好凑够字数,完成作文任务。这样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