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几点看法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ao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社会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是教师进行课程整合方法研究和实践的关键,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在整合的实践中推进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发生质的变化,这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新课程改革;信息素养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决定着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而新课程标准能否得到落实,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所以,研究和探索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问题成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一个崭新课题。以下我谈谈对于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一、当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几点尴尬
  如果一个教师连基本的信息能力都没有,那么他就不能在教学中很好地应用信息技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学就更无从谈起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不仅指熟练掌握计算机以及网络的基本操作,还需要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如今,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但同所有的教学手段一样,在使用过程中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课堂上所产生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使我们面临许多尴尬。主要表现在:
  1.为了优质课、公开课而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我们经常能遇到这样的现象:为了一节优质课或是公开课,云集高手,殚精竭虑、酣战数日,方才做出一课件。一旦有人听课,不管需不需要、能不能使用,都要用多媒体计算机来辅助。这些老师认为有没有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似乎是教师有没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标志,乃至决定一堂课好坏的砝码,所以老师们虽叫苦连天却又乐此不疲。使得信息技术手段变成了作秀的工具。
  2.未能发挥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的真正优势。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机互动功能和网络功能。然而目前许多课件都未能发挥其真正优势,只是把文本、图片、影视简单地转换为多媒体计算机演示而已。与其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把它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还不如直接使用幻灯、投影、录像来得省事。因此,多媒体要么不用,要用就得用在点子上,发挥其真正优势。
  3.多媒体使用不当。在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之间,前者是目的,后者是为前者服务的,处于“辅助”的地位。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和体现这一思想,可是有些教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得不够恰当。有的手段与目的没有服务关系,互相脱节;有的为手段而手段,没有使用的必要;有的喧宾夺主,手段成了主体。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应该具备的条件
  1.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要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必须改变的应该是教育者,教师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教师设计、控制课程教学的流程,是整个教学的主导力量。教师的因素包括其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与态度,以及应该具备的信息技术技能和课程整合的能力。
  2.教师应努力改善自身的信息素养,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能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融合,通过在学科教学中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效果。所以,教师的整合能力是以信息技能为基础的,整合能力的发展会受到教师信息技能的制约。教师应加强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与技巧, 做课件并不是说只要掌握了课件制作软件的使用就可以了,它需要多种软件协同工作,比如图像制作、声音录制、文字编辑、动画制作等等,所以要求老师们平时注意多学一些操作方法,了解其各自特点。另外,要善于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离不开学校的重视与投入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需要一定的硬件支持和物质保障,学校应尽可能地加大投入,完善硬、软件建设,创设学校现代化教育环境,比如学校应加大投入建设校园广播系统、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建设一些计算机教室、多媒体语音教室、电子备课室等等,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新课程改革,应该观念先行,学校应首先着眼于转变教师观念,让教师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应该使教师明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能单单只是作为手段或是工具,而应该使其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师生共同的自觉行为。
  重视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是关键。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任何技术所无法替代的。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中,教师的作用不会被削弱,而是要加强,但教师的角色会转换,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总之,信息技术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设备及技术无疑很重要,但我们更应关注对教学过程的研究,要探索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一个长期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中,既要着眼于未来,又要切实可行,从一点一滴做起,既要勇于创新探索、不断实践,又要善于总结过去的经验;既要学习,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又要深刻认识学科教学的精髓与内涵。不应当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学习的对象,而应当作为学习的工具,要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同时,整合所开辟出来的新大陆,也必将把信息技术教育带入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教基[2001] 17号,2001.6.7
  [2]李克东 《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3]徐晓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实践》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在对沈阳市城区地下水资源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收集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气候等条件和该地区降水量、蒸发量等影响地下水位的重要因子,利用神经网络建立地下水位与各影响因子间的
里奇·保罗的早晨一般都是从一份精致的早餐开始的,但有了钱以后他的胃口却没有以前那么好,现在即使是多么美味的早餐,里奇也吃不上几口。作为一名超级球星的经纪人,他每
针对在版编目中文献主题标引存在的常见问题,从多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严格的纪律和良好的班风是班级健康发展的前提。为加强新班班级纪律建设,形成良好班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抓住军训契机,帮助学生树立纪律意识;及时制订班级制度;慎选班干
1 1999年11月某一天的上午,巴克利家里的电话响了,是他的好朋友迈克尔’乔丹打来的——六年多以前他们曾经在总决赛的赛场上相遇,当时都是30岁,一个是MVP、一个是联盟得分王。而
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在教学论领域,自主学习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而在学习论领域,自主学习则被看成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而且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现就以下几方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自主学习兴趣  1.以人为本,培养学习意识  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态度亲切和蔼,语言有感染力,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
还记得本赛季开始的第一个月,绿衫军中最出彩的替补球员就是里安德罗·巴尔博萨,他曾经有四场比赛得分超过15分。但是从去年十二月开始,“巴西闪电”似乎在球场上丢了魂,不但出场时间一减再减,而且再也没有找到赛季初的好状态,于是包括ESPN等多家媒体都报道了巴尔博萨要与凯尔特人分道扬镳的流言,不过当巴尔博萨在双加时战胜热火的比赛出场30分钟拿下9分和4次助攻,为凯尔特人找回一些朗多赛季报销的安慰之后,我们
介绍了绿色建材的特点,分析了影响我国绿色建材发展的因素,提出了推动我国绿色建材发展的措施,论述了我国绿色建材发展趋势。
情境教学总让人牵情,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文本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产生“教学共振”,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自然貼切的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自然贴切的情境导入是语文情境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引导中学生主动学习的好方法。  情境导入,常以问题情境导入,亚里士多德说过:
本文采用差分法解二维雷诺方法,能量方程;以边界无法求解轴承瓦体的三维温度场及瓦面热弹位移;对某水电厂大型推力轴承进行了热弹流体动力润滑性能分析;比较了不同进油边温度下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