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建设下不同类型就业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房价波动的视角

来源 :经济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nlun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作为居民持有的重资产,对城市就业人口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0—2018年我国60个大中城市数据,对造成不同产业、不同类型就业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重点关注房价与工资变量,并将城市分为四类,考察回归结果在区域间的差异.研究表明:城市房价升高会对第二产业就业人数造成挤入、对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造成挤出;但令人意外的是,房价升高反而引起科技从业人数和低门槛行业从业人数增加,且后者增加幅度高于前者,这种影响还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即一线城市对于科技人才的吸纳程度反而不及新一线及二线城市;城市平均工资水平的上涨会造成对高低技能就业人口的挤出.因此,应"因地制宜""因材制宜"地对住房制度进行设计、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以吸引和留住就业人口.
其他文献
扩展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模型并建立了省际之间汇率差异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以后,各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异质性明显;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可用于解释省际汇率差异,假设各省贸易品一价定律成立,各省贸易品部门与非贸易品部门生产率差异、部门结构及劳动力跨部门流动程度等的不同导致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差异,由此各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表现出异质性.劳动力的跨省迁移由于存在结构特征,没有造成部门生产率的较大差异,对汇率的影响不显著.部
本文基于CCA模型,从理论和实证分析了杠杆率对系统性风险传染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杠杆率的攀升会导致国民经济各部门风险水平上升,并且会通过股权与债权渠道助推系统性风险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传导.具体来说:一是债务杠杆的上升会推升系统性金融风险.二是随着金融市场波动性的上升,同样程度的损失将会对各部门带来更大的冲击.三是当债务杠杆率在宏观网络模型中由较高水平的部门向较低水平的部门进行转移时,两个部门的宏观风险水平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并且整个宏观金融网络会更加稳健.四是增加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股权融资能够提升宏观
本文从经济提质增效和经济发展理念两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2011-2017年中国30个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及其分维度经济提质增效指数和经济发展理念指数,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我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使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分维度指数均有促进作用.传导渠道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农村人力资本促进经济高质量及其分维度指数的发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本文初步构建了一个金融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发展、转型与运行的分析框架.研究认为,在发展层面,金融发展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不同,遵循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机制.在运行层面,金融结构与发展阶段所对应的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技术结构的匹配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相反,若金融结构偏离发展阶段所决定的最优金融结构,则扭曲的金融结构将加剧环境污染.在转型层面,政府发展战略是影响金融结构的重要因素,若发展战略违背比较优势,则会导致金融结构扭曲,进而加剧污染.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实体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2003-2018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杠杆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使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金融杠杆对绿色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得出以下结论:(1)金融杠杆总体上促进我国绿色经济增长.(2)金融杠杆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等机制促进我国绿色经济增长,且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都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其部分中介效应大小分别为34.13%和8.35%.(3)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杠杆对我国不同地区的绿色经济增长
尽管投资便利化与中国企业蓬勃兴起的“走出去”是当前国际投资领域的热门议题,但系统考察两者间关系的文献相对稀缺.在构建体现“一带一路”倡议意涵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利用二阶段引力模型,检验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广度(投资市场多元化)和深度(嵌入东道国市场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样本期间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的平均水平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尽管各国投资便利化水平差距较大,但近年来呈收敛趋势.(2)东道国投资便利化不仅能促进中国企业区位布局的市场多元化,也提高了其嵌入当地市场的程度,这种促
“一带一路”地跨亚欧大陆,沿线国家在经济体量、文化传统、基本制度以及发展模式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作为公认的全球治理公共物品,标准是协同利益机制缺失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如果各国采用和实施不同的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则可能会造成进出口贸易中不必要的障碍.为分析标准对于出口贸易的影响,本文首次构建了国家间标准距离指标,刻画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发展水平的差异.利用“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2008-2019年出口数据,基于引力模型分析了标准距离对于国家出口贸易的影响.最后对中国与“一带一路”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梳理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循环理论,基于经济循环、周转、演化规律,以马克思经济学为基础,从核心观点、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层面展开比较研究,对于提升相关理论认识和更好指导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马克思经济学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基础上,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典型分析中论述了商品经济运行的本质属性,对于双循环的内涵、循环不畅的根源、外循环的局限性及经济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阐述;西方经济学以效用理论等为研究基础,通过对价格机制作用下的个体行为研究,说明了"双循环"的一般均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清晰界定了国有经济在新时代的功能定位,明确指出了国有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并指明了国有经济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方向.要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必须结合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结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特别要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国有经济发挥政治、经济、社会功能的重点有所差异,实现这些功能的具体方式也不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有经济应该继续与国家重大战略保持一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叙事中,马克思指认了自然对劳动过程的贡献,而自然要素本身却不形成价值.马克思这种叙事上的差异,让我们进一步从劳动二重性中体认到自然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存在方式的二重性,从而彰显劳动价值论的生态意涵:一方面,从创造财富的角度看,在劳动过程中,自然的"自然形式"表现为以一种"无机的身体"的存在方式被生产者"天然占有",实现了自身与生产者的统一;但在价值形成、增殖过程中,自然的"社会形式"因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而表现为同生产者相"分离",从而导致了自身被"剥削"的异化.另一方面,从促进财富增长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