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于对外投资广度、深度及绩效的视角

来源 :经济问题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u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投资便利化与中国企业蓬勃兴起的“走出去”是当前国际投资领域的热门议题,但系统考察两者间关系的文献相对稀缺.在构建体现“一带一路”倡议意涵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利用二阶段引力模型,检验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广度(投资市场多元化)和深度(嵌入东道国市场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样本期间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的平均水平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尽管各国投资便利化水平差距较大,但近年来呈收敛趋势.(2)东道国投资便利化不仅能促进中国企业区位布局的市场多元化,也提高了其嵌入当地市场的程度,这种促进效应可通过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设施联通与民心相通实现.(3)异质性分析发现,当东道国市场规模、自然资源禀赋、全要素生产率跨越门槛值及政治风险低于门槛值,投资便利化的引资效果均趋强.(4)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OFDI广度对其创新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OFDI深度的创新效应呈“U型”变化,因而投资便利化基于OFDI渠道最终有利于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本文有助于从投资便利化视角加强对中国OFDI动因的理解,也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选择2004-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相关数据为样本,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比较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对全国经济、不同发展水平地区、不同产业的增长效应.结果 显示:交通、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对全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投资效益高于平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收益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对第二产业的增长效应大于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对欠发达省份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但对发达省份经济增长效应不显著;信息基础设施对欠发达省份和发达省份的经济增长效应均显著为正,对第二产业的增长效应大于第三产业,但对第一产业增长效应不显
明晰产业专业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运行中的微观影响机理,利于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助益.采用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03-2017年面板数据,设计克鲁格曼指数为度量的产业专业化测度指标,详细测算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产业专业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产业专业化与大湾区城市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模型,探索产业专业化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运行中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 发现,在控制了影响大湾区城市经济运行的其他因素后,产业专业化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的运行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加快同城一体化推进步伐,重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并利用SV-TVP-FAVAR模型对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的阶段变迁和政策效果进行测度,考察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和政策特点.研究发现,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发展路径经历了五个阶段,其功能由拓宽基础货币投放渠道逐渐向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过渡,政策影响具有中长期特点,且利率及信贷渠道是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产生影响的主要机制,具备一定程度的市场化特点.未来应从常态化发展、整合政策框架、提高政策效率、加强与积极财政政策配合四个角度,对结构性货币政策进行创新和优化,为供
城市群对各种生产要素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降低生产要素价格扭曲,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便成为推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生产函数法,结合2003-2018年三大城市群的相关数据,对要素价格扭曲进行了测度,并从地区差异性和地区收敛性视角分析三大城市群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的特征.研究发现:(1)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劳动力和资本价格扭曲均有所减小,珠三角城市群劳动力价格扭曲有所减少.三大城市群劳动力价格扭曲偏离度主要呈负向偏离,总产出规模越大的城市,劳动力价格扭曲越小,而
研究测度了2011-2018年中国286个城市的数字经济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基于引力模型、模体分析方法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数字经济空间联系演化格局特征及对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得到以下结论:(1)数字经济空间联系网络结构的空间异质性和网络多层级性较为明显,呈现出东密西疏的特征,联系形态由简单稀疏向复杂化转变,且京津冀、长三角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成为高水平联系的重点交织区域,而网络微观结构中发散型结构以及交互性较强的模体是空间联系网络的重要组成.(2)网络社区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地理位置则呈现
扩展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模型并建立了省际之间汇率差异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以后,各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异质性明显;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可用于解释省际汇率差异,假设各省贸易品一价定律成立,各省贸易品部门与非贸易品部门生产率差异、部门结构及劳动力跨部门流动程度等的不同导致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差异,由此各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表现出异质性.劳动力的跨省迁移由于存在结构特征,没有造成部门生产率的较大差异,对汇率的影响不显著.部
本文基于CCA模型,从理论和实证分析了杠杆率对系统性风险传染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杠杆率的攀升会导致国民经济各部门风险水平上升,并且会通过股权与债权渠道助推系统性风险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传导.具体来说:一是债务杠杆的上升会推升系统性金融风险.二是随着金融市场波动性的上升,同样程度的损失将会对各部门带来更大的冲击.三是当债务杠杆率在宏观网络模型中由较高水平的部门向较低水平的部门进行转移时,两个部门的宏观风险水平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并且整个宏观金融网络会更加稳健.四是增加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股权融资能够提升宏观
本文从经济提质增效和经济发展理念两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2011-2017年中国30个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及其分维度经济提质增效指数和经济发展理念指数,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我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使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分维度指数均有促进作用.传导渠道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农村人力资本促进经济高质量及其分维度指数的发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本文初步构建了一个金融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发展、转型与运行的分析框架.研究认为,在发展层面,金融发展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不同,遵循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机制.在运行层面,金融结构与发展阶段所对应的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技术结构的匹配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相反,若金融结构偏离发展阶段所决定的最优金融结构,则扭曲的金融结构将加剧环境污染.在转型层面,政府发展战略是影响金融结构的重要因素,若发展战略违背比较优势,则会导致金融结构扭曲,进而加剧污染.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实体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2003-2018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杠杆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使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金融杠杆对绿色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得出以下结论:(1)金融杠杆总体上促进我国绿色经济增长.(2)金融杠杆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等机制促进我国绿色经济增长,且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都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其部分中介效应大小分别为34.13%和8.35%.(3)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杠杆对我国不同地区的绿色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