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利弊及运用策略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5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证明,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很大的益处,反之,则会适得其反。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要趋利除弊,扬长避短。
  一、多媒体课件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课件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归纳性、概括性强,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课文。一般而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力求精简,并不要求把文章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通过课件表现出来。这就要求课件制作者通过概括、归纳,把文章的主旨、精华通过课件呈现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明确课文主旨,把握中心思想,掌握课文结构和知识点。
  (2)延伸课堂,增大课堂容量。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学,课文内容往往很多,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相对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适量引进课外教学资源,把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完成的任务安排在课前完成。同时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学习新的内容,从而增大课堂的容量和密度。
  (3)突破时空限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众多方面的知识,有的新知识学生不甚理解,需要教师广泛搜集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课堂这个有限的空间内,能够迅速的了解这些新知识。语文课本中收集了大量的经典文章,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这一教学工具,贯通古今中外,跨越上下数千年,沟通过去、现在与未来,创设一个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
  (4)创设情境,增强课堂的生命活力。语文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任何实践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尤其是语文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常常需要情境的创设。多媒体课件虽然不可能提供一个完全真实的环境,但可以为教学提供真实情境中的相关要素(如图片、视频等),拉近学生与客观世界的距离,进而辅助学生理解文本。
  2.多媒体课件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预设性太强,降低了课堂的灵活性。语文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问题由于思维个性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答案。于是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教学成为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教学形式。可多媒体课件一旦设计好了,程序就不能随便改变,致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被禁锢,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教师教学的灵活创造精神难以形成。
  (2)过于直观,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审美能力的发挥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课件教学过于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往往是一些形象性和概括性的文字、图片等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直接传递给学生的,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使有的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而不是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这样,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受到抑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3)有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过于花哨,喧宾夺主,忽视教学重难点。语文课较其它课而言,本身就是一门丰富多彩的课程,多数课文在网络上都能够搜集到大量的视频、文字、图片、动画等信息资料。有的课件制作者几乎把所有资料都应用到课件中,使得教学重难点不突出,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有趣的图片或动画上,脱离文本。结果学生上课看得眼花缭乱,下课晕头转向,不知这节课要学什么。这样会严重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4)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不利于语言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是学生的四门功课,可有的老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之后,就忽视了这一基本能力的训练,变“听说读写”为“看”让路了。一节课学生主要在看屏幕,课本笔记反而给丢在一边,更不用提读文章了。语文是文字性的东西,不读怎能感知课文内容,如何赏析作品语言,体会作者感情?脱离文本,淡化教材的做法是不利于语文教学的,也不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语感和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
  (5)幻灯片切换频繁,课堂弹性空间小,影响学生记忆。有的老师完全依赖于多媒体课件,没有把课件与板书配合使用,由于课件是事先准备好的,于是在黑板上写板书的时间节省了下来,只需单击鼠标,便可迅速切换,这样就缩小了课堂的弹性空间,学生原本可以利用老师写板书的时间随着老师做笔记的过程省略了,致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理解、做笔记,影响了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的记忆和巩固。
  二、多媒体课件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课件制作要有的放矢,突出教学重难点。
  设计制作课件要为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应用过程中,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让教师了解课件制作的方法和原则,提高信息筛选的能力。要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这一中心,以文本为主,以课件为辅,突出重难点。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选取有价值的教学资料,用在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二是要培养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提高教师的多媒体课件操作水平,把课件的操作进度和学生的接受心理相统一。
  2.正视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因“材”施教,灵活运用。
  把多媒体课件与文本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突出学科特征,体现文体、课型特点。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课型,在多媒体的运用上要找到最佳的切入点,以体现出各种文体、课型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交互灵活、容量大的特点,上好作文课、练习课、复习课、活动课等。多媒体课件只能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不能完全代替整个教学过程,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也就是这篇教材适合用多媒体课件则用,不适合则不用,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本着实效的原则,灵活运用。
  3.使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把教师的教学手段与学生的接受心理相统一。
  多媒体课件在突出形象、为学生创设环境方面的确非传统媒介所能比拟,但在展示重点的字、词、句时,不能停留在屏幕上,适当的板书,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记忆。再如,强化诵读、注意积累,也是提高语言感悟力的重要形式,是多媒体课件无法取代的。所以,一方面,教师在上课前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思路整理成书面稿打印并分发给学生,上课时,让学生把稿件和课件配合学习。这样,稿件就起到了理清思路,辅助听课的作用,使教学环节自然过渡。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始终以课本为主体,紧扣文本,把课件作为教学过程中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全过程。
  4.灵活机动,因势利导,强化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中往往产生许多始料不及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不可能完全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方案展开教学活动。那么教师在设计制作课件时力求灵活机智。教师在设计制作时要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灵活、多变的特性,灵活机动,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最佳的教学氛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云南安宁市昆钢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充满了各种力量的博弈,国家作为人类政治组织的高级形式,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发生着利益冲突和力量转移,体现着不同的人类群体不同的利益诉求和力量整合,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大国战略。大国战略指的是国家为了达到特定的战略目标而制定的大规模、全方位的长期行动计划,是对所掌握的国内外的资源的一种配置和运用。
社会抗争过程在本质上表现为权力的生产与运用过程。社会抗争者所塑造的权力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支配性权力,而是反支配的权力。社会抗争之所以可能,其根本原因在于抗争者受到支配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由日本OLYMPUS光学株式会社制造.该仪器每小时能进行400项测试,共有三个试剂Round.每个Round有76个试剂位(通道).如所有检验项目用单试剂,当项目超过
丙酮酸激酶(Pruvate kinase,简称PK,EC.37.1.40)此酶是糖酵解的关键酶之一,它是一种变构酶,在人体内,丙酮酸激酶存在着三种同工酶,即L型又称肝型,M型又称肌肉型和A型。关于PK的研究
价值观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意识形态建设工程,而且有其自身的理念定位,且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社会人格特征。总体而言,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建设以“阶级斗争”
采用项目浓度区经质量控制(简称函变质控)使IQC“靶值”的测定误差符合总体的概率分布(P〉0.05),克服对方法学的外加误差(即可波动的误差)的控制能力缘由非总体性所致的IQC偏性的影响,结合实验室
”对话”已成为后现代课程的主题词。在语文课堂中的对话以其特有的平等性、理解性和创造性特征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课文情感正是借助师、生、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掀起一个个情感高潮,催生一次次以真情呼唤真情,以心灵赢得心灵的情感交流的崭新境界。  一、开渠引水,源头活水滚滚来——心灵在开放  作为对话主体的教师努力去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对话氛围,是情感对话的前提。只有在真诚、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只翅膀,阅读是积累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则是将自己的思维和体验用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方式。阅读与写作在语文学习中是不可或缺的。  一、关于阅读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真正的阅读教学理念应该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广阔舞台,它具体表现为让学生愿读、会读、乐读。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教师就可以从这三方面着手
应用尿激酶激活血浆中纤溶酶原,使纤溶酶原得以消耗,从而消除纤溶酶原在Lp(a)测定中的干扰作用。该法操作简便,快速,测定结果重现性好且较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