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佳模式

来源 :今日湖北·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red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于2004年1月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意在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并提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环境教学的要求。对《要求》进行解读,不难看出:我们需要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改变原本单一的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但这并不是完全摒弃原本的教学模式因为英语学习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学习规律。它是对一种语言的学习,强调的是对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对英语,尤其是大学英语的教学应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然而在我们大力提倡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将怎样取舍?本文将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阐述,从而得出: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优点很多,但也不乏劣处,大学英语教学的最佳模式应采取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首先,现代教育研究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长期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下降。不断变化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多媒体网络教学使大学英语课堂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改变传统的只注重灌输、死板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优点在于:多媒体网络教学能打破时空的限制,让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可以不只是听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而且能够接受视觉、听觉的感官刺激。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画面清晰、重点十分突出、图像和内容交相呼应、传递信息量大,还可以有动态变化,具有简单、直观、形象等特点,因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审美愉悦,提升审美情趣,并减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负担,有效的节约了教学时间,同时也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然而正如其他事物存在都有其两面性一样,多媒体网络教学也有其缺点:一,淡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人戏称:在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下,老师成了自动化的教学机器,学生在课件中畅游的同时,教师只是在讲台上轻点鼠标,只有电脑忙忙碌碌,电脑成了课堂的主导和主要参与者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淡化。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过程。所以,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应避免以上的内容。这就要求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和传统的讲授模式相结合,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同时避免淡化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二,在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过程中,不乏有人把多媒体的利用当做追求的目标,从而忽略了它与教学内容本身应有的联系。认为多媒体技术可以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片面追求感官刺激的效果,为了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从而在展示各种声音、图片等资料时占用了过多教学时间,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方面是做到了,却没有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该明确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地位。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师授课的最终目的。扬长避短,在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添加传统教学模式的因子,才能使英语课教学如虎添翼,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次,虽然长期以来,众多教育理论专家都呼吁要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然而在传统外语教学中,这往往只能成为空谈。而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可以打破这一僵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发现规律,从而改组与重建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发现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于此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利用给定情景、会话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构建和掌握知识的目的。此外,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对教师角色的转换,反过来也可以促使教师努力地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这对推动和促进大学教学改革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但是,一味地使用这种方式使得在英语教学刚刚打破传统教学的僵局又陷入多媒体教学的弊端中。原因在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面对的学生参差不齐、学生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如何合理、有效地设计一堂多媒体网络学习课,使所有学生参与到其中是一个难点,因此把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适当转换教师在课堂的角色,使教师不再是领导课堂的“指挥者”,而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和“帮助者”,从而最大程度上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优势,提高有效地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综上所述,在现如今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大环境下,进行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实在必行的。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能够使英语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不再枯燥乏味,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生动、有趣的环境中逐渐完成对英语习得和应用。然而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以教学为中心,有效地把多媒体网络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更好的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即使在“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朝代更替之间,交融的传统文化精神两千年来从未间断。  仁义:“早熟文化”里君的“神格化”  一部论语,对仁有许多解释,或者说“克己复礼为仁”,或者说“仁者先难而后获”,或者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或者说“仁者爱人”。在短短的《论语》中,就提到了“仁”109次。  对于“仁义”,孔子用“忠恕”从两方面来解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期刊
近年来,戴比尔斯、卡地亚等国际珠宝业的“大牌”纷纷抢占中国内地市场,珠宝业的扩张争夺战一触即发。在此严峻形式下,来自奥地利的施华洛世奇(SWAROVSKI)则另辟蹊径,暂时回避了珠宝界的“硬碰硬”形势,展开了向IT界的闪电行动——今年7月中旬,来自荷兰的家电巨头飞利浦(PHILIPS)联盟施华洛世奇在北京举行亚太发布会,一起推出了全新的Active Crystals系列电子产品。至此,施华洛世奇高
期刊
2007年4月,法国达能公司欲以40亿元人民币并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56亿元、2006年利润达10.4亿元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的消息被媒体披露。随后,双方不断以各种形式将合作发展的内幕对外披露,争端不断升级,直至双方开始诉诸法律,一起企业合作双方的内部争端开始演变成为一场社会舆论纷争。为了深层次解析这场覆盖法、理、情的全方位企业之争。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期刊
最卑微的工作同样可以成就事业,在很多人看不起的行业里往往孕育着商机。5年前的陈伟走在广州街头,是最不起眼的打工仔。5年后,仍旧貌不惊人的他已拥有了10多家直营公司,发展了1000多家美鞋连锁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陈伟却以不愿服输的韧劲和实干的创业头脑开创了一个产业,开创了第三百六十一行。      2007年,陈伟携其美鞋连锁项目参加CCTV-2大型创业节目《赢在中国》,陈伟也从全国15.
期刊
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日前,由商务部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发布的《2007中国特许经营发展报告》显示,国际资本对国内特许加盟企业的兴趣和关注已经提到了日程,3i和普凯投资了小肥羊,红杉资本入资重庆小天鹅。连锁企业已经成为风险投资特别关注的对象,成为继互联网后的又一热点。有了风险资本的助力,中国餐饮业似乎看到了诞生本土“肯德基”、“麦当劳”的希望。      VC淡出IT爱中餐    2007
期刊
一位来自鸢都潍坊的生物医药专家又一次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与"神州六号"航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阿里巴巴创办人、首席执行官马云,鹏润集团掌门人黄光裕等一同入围了“中国十大影响力人物”,当他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万国权、许嘉璐手中接过奖杯和证书时,数百名新闻记者拍下了这激动人心的场面。这是蔡绪旺继与李金华、袁隆平、刘翔、何厚铧、张瑞敏、王小丫等社会知名人士共同荣获了“中国最具影响力100人风云人物”
期刊
“兴趣”一词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认识某种事物或者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表现为从事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因此,我们可以将这种“倾向性”看作是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认知对象的选择趋向。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当我们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在上面,即使废寝忘食也会乐此不疲。表现在创业上,当创业者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行业或
期刊
商务部实施机电产品进口促进战略   商务部人士日前在"2011中国先进技术装备进口论坛"上表示,商务部将实施积极的机电产品进口促进战略,不断完善现行相关进口政策,加大对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的进口支持力度,重点满足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他重点产业的进口需求。据预测,今后5年,中国进口总规模有望超过8万亿美元,其中机电产
期刊
又到一年开学时。随着大学扩招,毕业生的迅速增加,社会需求基本上保持在扩招前的水平,而用人单位大多希望是要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成手”,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过五关,斩六将,踩着多少兄弟姐妹的肩膀挤进了梦寐以求的公司,但复杂的人际关系、枯燥的工作,浇灭了自己满腔的激情。回头看看,比尔·盖茨、张朝阳他们大学时代就有了自己的公司,为自己的事业挥洒激情、尽情投入,那样的青春才不会留白呀,创业吧,让我们
期刊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很多学生认为政治理论课枯燥乏味,学习也仅仅是为了修满学分,应付考试。为了使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笔者认为:老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应该进行大胆的改革尝试。  但一直以来,在我国的课堂上,教师是主角,是“台词”说得最多的人;学生的课堂学习一直是“坐”着听,偶尔回答老师的提问。学生毕业的时候,似乎是掌握了很多知识,但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