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孩子的理想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1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湖北省襄阳市某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作文,让语文老师犯了愁,不知如何评判。作文题为“我的理想”,可孩子们的理想却不再“高大上”,他们长大更想当美食家、吃货、大官,有的甚至想当“土豪”—当“土豪”可以开名车、住豪房。语文老师说,与以往相比,现在小学生的理想更现实。
  小学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长期以来备受社会热议,这次依然如故。有人认为,学生当美食家、吃货、大官、“土豪”的理想非坏事,因为只有这些才是最真实的。也有人分析,这是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因为我们原本就处在一个高度物质化的大环境之中。
  对此,一方面,我们不能天真地指望通过学校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怀有“高大上”的理想;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片面地认为当美食家、吃货、大官、“土豪”就应是孩子们的终极追求。
  不同年龄段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理想,即便是在同龄孩子中,每个人的理想也不尽相同:有的具有崇高理想,并努力为之奋斗;有的好高骛远,理想不切实际;有的追求实惠、追求金钱;有的根本就没有理想。事实上,现今的小学生大多是追求实惠、追求金钱的,或者没有理想可言。在一次“你长大后最想做什么”的调查中,有四成的孩子说,自己从来没有想过以后要做什么。特别是一些小学生,他们对未来的规划几乎是零。一个正在学钢琴的孩子说:“人家问我长大后要做什么,我就说要做像朗朗那样的钢琴家。其实,这都是平时妈妈说的。可我真不知道我长大要做什么,没工夫想,也懒得想。”
  孩子们要么把美食家、吃货、大官、“土豪”当作理想,要么就是没有理想,这不仅与我们倡导的时代精神不符,也不利于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崇高的人生理想,是人们不断进取的动力,是人生的指明灯,更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动力。罗曼·罗兰曾说:“一旦自私的幸福变成了人生唯一的目标,人生就会变得没有目标。”爱因斯坦也曾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我们很难想象,倘若中国小学生的价值观从小就被扭曲,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然而,有理想胜于没有理想,孩子的理想更是不可轻易抹杀的。所以,对于孩子各种各样的理想不用太当真,无论是太平凡还是太怪异,都是他们当时的一种体验和感受,随着其成长,如果我们能对其正确引导,孩子终究是会找到正确的方向的。
  首先,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心理发展空间。孩子是一张白纸,除了学校教育在上面善意地绘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会在上面有意无意地涂写。这些可以从社会上到处弥漫着的浓厚的物质雾霾看出来,也可以从各种各样的广告、影视剧、新闻报道上看出来,还可以从亲朋好友之间的利益纷争与情感纠葛中看出来。所以,要端正中国小学生的认知,就应从社会层面祛除浮躁心态和功利主义,回归正常的社会价值。
  其次,要善于引导和纠正孩子的理想。小学时期是易于受到环境影响的时期,这一阶段孩子的理想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与其一味的求大求远,倒不如引导孩子在那些现实的理想中学会逆袭。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实现理想所要付出的辛苦和努力,懂得今天的幸福从何来,理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人生哲理,进而激发其实践创新、学习奋斗的热情,使其逐步养成诚实守信、艰苦奋斗、感恩社会、扶危济困等美德。
  再次,要注重激活孩子的理想火花。当美食家、吃货、“土豪”虽然算不得什么远大理想,却也是对个体未来生活的一种期待。比这更可怕的,则是没有任何理想。没有理想就没有动力和激情。所以,我们要更多关注那些缺乏理想的孩子,应在他们那静如止水的心境里加上一些“催化剂”,使他们在不断刺激下掀起理想的波澜,迸发出理想的火花,而后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其从生活理想、职业理想过渡到社会理想。
  再次,要避免对孩子进行理想强制。当前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短视的、片面的,大多局限在考上好的大学,而缺乏人格上的期望;也有一些家长自己喜欢吃喝玩乐,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却非要孩子具有良好习惯、优良人格、远大理想;还有一些家长早早就为孩子设定了理想目标,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为其设定好的人生轨迹前行。其实,这都是不正确的。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主观感受、体会与认知,任何来自外界的强制力量都有可能造成孩子逆反心理。所以,家长要做的,就是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而不是控制他们的头脑和心灵。
  最后,要正确认识学校的理想教育。现在很多人一提起学校教育,便将其批得一无是处,甚至认为让小学生谈远大理想,既是“恶心别人”,也是“恶心自己”。这是不对的。正所谓“志当存高远,人生贵追求”,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生活目的的人,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儿;一个没有远大梦想和更高追求的民族,就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如果我们觉得孩子的理想出了问题,那么就应该给孩子正确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而不是一味地诋毁学校教育。
  “少年强则国强。”孩子承载着社会的未来,是社会的希望。究竟该如何拯救孩子的理想,这是我们这个社会必须面对并且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
  责任编辑/刘 烨
其他文献
如果说德国人创造了甲壳虫的经典,那么拉丁美洲这片炙热的土地则创造了甲壳中的文化,因为直到2003年,第一代甲壳虫才在墨西哥停产,并且在在巴西和墨西哥的马路上成为了一道独特的街景。第一代甲壳虫是目前世界上生产时间最久的单一车型。1935年,代号VW1和VW2的样车诞生。全部搭载0.7L四缸风冷发动机,功率拥有18kW。1936年,三款VW3样车在德国斯图加特完成,并且在最苛刻的条件下进行测试。到19
偶像就是因受到学生特别喜爱、崇拜或者尊敬而被学生视为学校榜样的具体的人物。偶像型“重要他人”的出现,往往是对于社会中某些代表性的或者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价值趋向的认同和选择的结果。  我就职于广州市唯一的工读学校,接触了不少“问题少年”,时间长了,越来越发觉他们中很多人都有一个共性,眼睛中不自觉地流露出各种各样“怪异的眼神”。见多了也就“司空见惯”了,但是,下面这个如此“凶神恶煞的眼神”,我还是第一
近日,成都一所职业学校开展了“校园违禁物品清查活动”,将部分查收来的寝室“违禁电器”当众销毁,以加强警示安全教育效果。此事一出就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学校安全事关重大,应该加强管理和教育;也有人认为校方做法简单粗暴,应该人性化处理;还有人认为校方行为有违相关法律,学生可以向上级部门反映。  校园安全涉及千家万户,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呢?长期以来,学校安全工
山东省临沂高都小学(以下简称“高都小学”)积极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进行提炼、整合、总结,本着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原则,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积极利用《中国德育》杂志社“校本德育”基地建设的契机,形成了个性鲜明、独树一帜的具有高都小学特色的德育品牌——校本德育,构建了以校本课程为抓手,以“科技教育”为核心的校本德育新体系。学校将德育贯穿于校本课程的全过
应从理论认知水平、情感认同、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目标等方面,多途径、多角度、全方位地加强中小学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提升中小学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自觉性和规范性、多样性和发展性,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培养合格的人才和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策划者说  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国家安全战略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国家安全专业队伍”,这为中小学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做了良
2012年的春天,南宁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南宁二中”)迎来了106周年校庆。  南宁二中是三年制高中学校,三年很短,又很长,长到可以用106年来丈量。106年,风吹老了学校操场边的香樟树,渐染出了元祖亭灰白的石碑,修筑出了校史馆幽深的长廊。今天,当我们站在21世纪的阳光里回眸,依稀可见1906年创办南宁府中学堂(南宁二中前身)两位乡贤的背影,他们的目光中带着坚定,背后有无限的力量。这种无形的力量
尊重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其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青岛市市北区作为青岛市教育大区,以“包容、创新、激情、超越”的精神为引领,以“主体德育”作为重要抓手,将“不要领着价值走向学生,而应领着学生走向价值”作为开展德育工作的主导思想,在教育实践中培养未来社会的“小主人”!
好的学校品牌,意味着能够促进学校为个人成长和人生幸福奠基,为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持续培养合格人才,并在满足利益相关者需要中产生持久的可信度、满意度,其理想状态则是示范、引领,众口皆碑。  :德育品牌建设关乎学校和学生未来发展,影响深远。那么,学校德育品牌建设究竟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郑航:学校德育品牌是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化,是经由教育主体精心培育而形成的,为利益相关者所偏好的育
据新加坡媒体报道,近日,新加坡出现了一种叫作“全能功课神”的手机软件。该软件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回答学生们在功课上的问题,有些服务甚至完全不收费。报道称,新加坡学生功课繁重是有名的;不过现在有人在手机通讯软件上提供回答作业中遇到的问题的服务,让学生压力缓解了不少。报道指出,据“全能功能神”开发人员介绍,他们的灵感是来自美国一种名叫“魔法”的软件。这种软件可以为顾客提供任何不违法的举手之劳服务,
德育与心育脱节,是导致当前学校德育低效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针对于此,我们华阳中学选择了从“人”的教育解读入手,围绕“人本关爱的育心文化”建设,将心育与德育结合,确立了“育德育心,育心养德”的德育核心价值和力量取向。  所谓“育德育心,育心养德”,就是从学生生命成长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出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将心理教育与学校德育结合,心理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充分开发学生的心智潜能,在培育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