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竣工的“工程”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hong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临沂高都小学(以下简称“高都小学”)积极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进行提炼、整合、总结,本着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原则,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积极利用《中国德育》杂志社“校本德育”基地建设的契机,形成了个性鲜明、独树一帜的具有高都小学特色的德育品牌——校本德育,构建了以校本课程为抓手,以“科技教育”为核心的校本德育新体系。学校将德育贯穿于校本课程的全过程,实现了立体化、全方位、无痕化的德育,初步实现了“给一个舞台,让学生去展示;给一个困难,让学生去证明;给一个空间,让学生去成长。”的育人目标。
  突出一个特色,实现德育花开满园
  以“与智慧相伴,与科技同行”为核心理念的“科技教育”是高都小学的办学特色,学校依托省级课题《小学生科技素养的培养》,开发了科技系列校本课程,内容有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实验、科技小论文、科学家故事等,把德育融入科技校本课程之中。例如,学校的无线电测向项目,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知识,而且学会了同伴之间的合作;在全省无线电竞赛中,队员们在山地里团结奋进、共同克服困难;在科技种植园里,同学们懂得了“粒粒皆辛苦”,也懂得了国家的进步和强盛需要不断创新的道理;学校开展的小发明、小制作、小绘画、小考察、小论文等科技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树立了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世界观,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技教育”让学生从内心到行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德育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田。
  经过几年的发展,“科技教育”已经成为高都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学校寓德育于科技实践之中,开辟了德育工作新途径,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营造一种文化,创设校本德育氛围
  校园文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催生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深厚土壤。学校制定了《临沂高都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学校文化建设与教学工作、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相结合。
  学校在理念文化建设、视觉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构建了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以幽雅的校园环境、生动有趣的科技廊道文化、个性鲜明的班级文化、多彩的学生生活文化、高雅的艺术体育情趣,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学校精心打造“心育文化墙”“科技文化教育墙”。教学楼的宣传标语、走廊的名人名言,让墙体激励学生为实现理想珍惜光阴、勤奋学习、学会做人;少年宫的廊道充满科技文化气息,并且贴近学生实际,充分体现了现代科技特色,让学生能够时刻感受科技的力量。学校的“墙文化”让师生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会渗透于心,化为品质与行动。
  让每一棵树都会传情。学校种有多种花木,过去,不仅是学生,即便是老师对它们也不甚了解,关爱不够。为此,学校组织教师上网查资料,整理出这些花木的科属、名称、习性、用途等相关信息,增加学生对花木的了解,也培养了对花木的感情,增强了环保意识。学校的每一棵树成为每一个班全体学生的“感恩树”“心愿树”,“树文化”成为校园又一道新风景。
  搭建一套平台,开展校本德育活动
  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渗透德育需要一个平台,需要一种动力,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体会、去感悟、去经历。学校不失时机地利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等开展德育活动,利用班队会、教师例会、升旗仪式等大型集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活动的检验。例如,学校开展了“文明礼貌月”“网上祭英烈”“首个烈士纪念日”“向国旗敬礼签名”“感恩母亲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促进了学校健康、和谐发展,效果显著。
  每年的科技节,学校组织开展科技节系列活动,科技手抄报、科幻画、科技研究论文、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创造等学生所喜欢的科技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地为青少年提供了科普活动平台。学校开展的“鸡蛋撞地球”“纸质结构承重”“科幻画”“科技模型”“科技制作”“科技小论文”“纸飞机滞空时间”等科技竞赛活动,提高了队员的动手能力,开发了队员的科技智力,让队员们在体验中成长;学校还开展了《无线电初步知识讲座》《电子入门知识讲座》等专题讲座10余次,使学生从中感悟到了科技的魔力,了解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重大影响,唤醒了他们对科技知识的渴求;另外,学校引导学生阅读科技类的书籍和报刊,读书的过程就像同许多品德高尚的科学家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的严谨,使自己的语言、行为和精神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纯净和高尚。这些活动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学校德育是一个永无“竣工期”的复杂“工程”。高都小学的校本德育让爱无疆,让爱飞翔,让爱永驻,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我们将深入推进德育品牌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教育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谱写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新篇章!
  【张世良,山东省临沂高都小学发展中心主任;顾子龙,山东省临沂高都小学教科室主任】
  责任编辑/尹丽娟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校为更好地承担立德树人重任,学校道德教育必然要回归人性与价值。关注儿童情感体验的品格教育,就是真正立足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道德学习机制,关注儿童作为未来社会公民的品格与道德素养形成,增强学校道德教育的自信与自觉,以期使学校德育实现全面育人与保持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 键 词 人性与价值;关怀;儿童情感体验;品格教育  作者简介 李亚娟,江苏省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儿童发展与德育研究中心,高
据报道,今年年初,福州一些小学周边商店的“校园诅咒卡”热销。这是一种简单的纸质文具,长约9厘米,宽约6厘米。卡片的正面上方是图案,下方是被诅咒人的名字和内容。卡片的背面有低俗的笑话,印有“秘密传卡”字样。卡上还贴着一些带有封建迷信意味的符。“我诅咒XX唱歌的时候走音”“我诅咒XX考试不及格”“我诅咒XX吃饭时撑死”……这些都是卡片上的诅咒语。卡片的外包装上写着“此产品可以毁三观、无节操且无下限,请
山西省教育厅日前下发《山西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育人模式的意见》(以下簡称《意见》)。《意见》提出,中小学严禁组织月考周考,严禁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成绩排名。《意见》鼓励各地各校根据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质体系,统筹协调教学、科研、思政、体育、后勤及校外教育等职能部门和机构,探索创新科学多元的学生成长综合评价机制,突出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培养学
[摘要] 推进高校班级文化创新是一项基础性、急迫性的工程。然而,高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却面临着重重困难与挑战,要建设一流的高校班级文化,就要实现高校班级文化的重新建构与强力突围。本文分析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困境,并尝试提出应对之策。  [关键词]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困境应对措施  [作者简介] 徐玉莲,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理工学科部讲师;谢爱林,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杨西彬,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
从全国范围来看,大多数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在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强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2014年7月,安徽省“感动江淮志愿服务优秀典型”评选揭晓,共评出优秀典型八个,其中个人典型五个,集体典型三个。合肥市包河区望湖小学的家长义工联盟也以自己突出的事迹获评优秀典型。  每天,望湖小学的护花义工们都会按时奔赴校园周边,为孩子们守护安全;每周四下午,社团课义工们会为孩子们带来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拓展其视野;3月,故事义工们又和孩子一起领略雷锋精神的传承意义……在望湖小学,这是一个特殊群体
“一条运河,一条彩绸状的人间。系在中国的胸前,世界的项颈。在布花的地带,飘扬在杭州。”这是诗人汤养宗在游览京杭大运河拱墅段留下的一段美文。这条古老的大运河流淌千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滋润着拱墅两岸秀美的教育风景。  “培养小公民,造就好人生”是拱墅区区域推进公民意识教育一直秉承的教育宗旨。正如美国学者约翰·罗尔斯所说:“社会对儿童教育的关注,是他们作为未来公民的角色,所以,社会关切他们获得理解
如果说德国人创造了甲壳虫的经典,那么拉丁美洲这片炙热的土地则创造了甲壳中的文化,因为直到2003年,第一代甲壳虫才在墨西哥停产,并且在在巴西和墨西哥的马路上成为了一道独特的街景。第一代甲壳虫是目前世界上生产时间最久的单一车型。1935年,代号VW1和VW2的样车诞生。全部搭载0.7L四缸风冷发动机,功率拥有18kW。1936年,三款VW3样车在德国斯图加特完成,并且在最苛刻的条件下进行测试。到19
偶像就是因受到学生特别喜爱、崇拜或者尊敬而被学生视为学校榜样的具体的人物。偶像型“重要他人”的出现,往往是对于社会中某些代表性的或者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价值趋向的认同和选择的结果。  我就职于广州市唯一的工读学校,接触了不少“问题少年”,时间长了,越来越发觉他们中很多人都有一个共性,眼睛中不自觉地流露出各种各样“怪异的眼神”。见多了也就“司空见惯”了,但是,下面这个如此“凶神恶煞的眼神”,我还是第一
近日,成都一所职业学校开展了“校园违禁物品清查活动”,将部分查收来的寝室“违禁电器”当众销毁,以加强警示安全教育效果。此事一出就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学校安全事关重大,应该加强管理和教育;也有人认为校方做法简单粗暴,应该人性化处理;还有人认为校方行为有违相关法律,学生可以向上级部门反映。  校园安全涉及千家万户,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呢?长期以来,学校安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