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中专数学习兴趣是提高中专阶段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对中专数学兴趣教学进行了简单分析,提出了中专数学课兴趣教学的践行思路,包括:充分利用贴近生活的例子引导学习兴趣;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利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文章旨在通过开展兴趣教学,提高中专数学教学的授课效率,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中专数学教学;学习兴趣;践行思路
1 引言
兴趣教学是目前教育界越来越重视的教学方法,在中专学校的数学课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兴趣教学主要体现在例趣、问趣、喻趣、形趣等方面,甚至也可以开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逆反心理、求新心理,其目的在于寓教于乐,并让数学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创造一个学趣并重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1]。结合教学实践,职业中专与普通高中在数学课教学中有很大的区别,这个区别不仅体现在教材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学生本身的学习目的、学习的状态、自身的潜力等都有很大差别,所以中专的数学教学有效性一直不高。但数学在中专中的作用又非常大,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重要课程。同时,在中专中数学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工具,更应着重于实践技能的发掘和培养,为其后继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但就目前中专学校数学课程的教学形式而言,其教学的重点仍然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理论知识的传授,根本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思路,违背了中专培养目标。利用兴趣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中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授课与学习效率,这对深入开展素质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 中专数学课兴趣教学的践行思路
2.1充分利用贴近生活的例子引导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任何学科都是源于生活的,数学也不例外,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同时在生活我们又推动了数学的发展,生活与数学永远无法剥离对待,也只有根植生活的数学才能具有生命力。数学课程中兴趣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例趣”,用学生容易接受而且又饱含数学知识的例子开始课程,充分利用数学生活化这一思想,被认为是兴趣教学中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2]。实践告诉我们,将数学生活化,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时间一下子就摆脱了45分钟的课堂,在日常生活中的时时刻刻,都能找到数学的影子,比如学生每天上学看到的建筑物,都蕴含着几何的知识,不同构型的建筑,其体积有什么区别;不同直径大小的轮胎其弧度的区别;教师也可以将生活中的例子引过来做为课堂的开篇小知识,比如某家在银行存款10000元,如果年收益率为5%,那么按照复利计算,5年内各年末本利之和分别为多少来引出数列的内容;用电视节目中常用的“砸蛋”中奖来引入概率的知识;生活中数学的例子比比皆是,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可以使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进入课程学习。实践表明,以生活化的例子引入数学课堂讲授的效果,远好于开门见山讲定理的效果。
2.2 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在中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与学是一个整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而不能把自己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应让自己的教学手段成为引导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教学,要充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进步的主体性,因为无论何种教学方法都无法代替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有很多途径,但重点还是在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心底具备了学习数学的内在驱动力,让学生学会研究数学问题,由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变为主动[3]。比如在以往我们的教学中,我们都是教师来提问学生,通过提问来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而学生呢只能被动的等着被提问,这样学生一方面对回答问题没有积极性,另一方面始终都是被动的学习。所以转变教学观念,可以尝试让学生去提问老师,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他们在课堂上单纯的听着、答着,而是自主学习的学习者,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如果学生能主动提出有新意的问题,那说明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2.3 利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课堂上45分钟的教学只是一小部分,而且这45分钟往往还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那部分。实际上,学生在课后对于数学知识的积累,在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中的积累,才是最能巩固知识的途径[4]。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课后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在实践中可以采取第二课堂,比如办数学知识板报、月刊、课后调查、寓言或者故事、竞赛或猜谜、举实例或辩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数学课堂教学进入学生的课下生活之中,一方面可以巩固课堂知识,另外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以举办数学月刊为例,教师可以首先组织学生分成排版组、编辑组、撰稿组、搜集信息小分队。月刊重点刊登一些数学趣闻、数学史、巧妙的解题方法等等,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间的集体团结意识。教师还可以有意识的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提让学生去生活中发现数学、培养学习的兴趣。
3 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毋庸置疑的,在任何科目的学习中,只有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产生内在学习的驱动力,所以,利用引导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在当今的教育界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数学知识也不例外,尤其在中专教育的特殊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是很高,所以更应该有效的开展兴趣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要培养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兴趣教学的开展,需要我们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长期摸索,提高业务水平。同时,我们也只有在中专数学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思路、丰富与改革教学手段,推动学生们培养兴趣变成主动学习,才能使学习自觉的发掘数学科目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曹成金.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科研,2009 (21).
[2] 竺仕芳.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综合高中数学教学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3,5(4).
[3] 张玉芳. 中专数学教学的理性思考[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1).
[4] 刘扬. 中专数学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2).
关键词:中专数学教学;学习兴趣;践行思路
1 引言
兴趣教学是目前教育界越来越重视的教学方法,在中专学校的数学课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兴趣教学主要体现在例趣、问趣、喻趣、形趣等方面,甚至也可以开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逆反心理、求新心理,其目的在于寓教于乐,并让数学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创造一个学趣并重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1]。结合教学实践,职业中专与普通高中在数学课教学中有很大的区别,这个区别不仅体现在教材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学生本身的学习目的、学习的状态、自身的潜力等都有很大差别,所以中专的数学教学有效性一直不高。但数学在中专中的作用又非常大,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重要课程。同时,在中专中数学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工具,更应着重于实践技能的发掘和培养,为其后继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但就目前中专学校数学课程的教学形式而言,其教学的重点仍然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理论知识的传授,根本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思路,违背了中专培养目标。利用兴趣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中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授课与学习效率,这对深入开展素质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 中专数学课兴趣教学的践行思路
2.1充分利用贴近生活的例子引导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任何学科都是源于生活的,数学也不例外,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同时在生活我们又推动了数学的发展,生活与数学永远无法剥离对待,也只有根植生活的数学才能具有生命力。数学课程中兴趣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例趣”,用学生容易接受而且又饱含数学知识的例子开始课程,充分利用数学生活化这一思想,被认为是兴趣教学中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2]。实践告诉我们,将数学生活化,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时间一下子就摆脱了45分钟的课堂,在日常生活中的时时刻刻,都能找到数学的影子,比如学生每天上学看到的建筑物,都蕴含着几何的知识,不同构型的建筑,其体积有什么区别;不同直径大小的轮胎其弧度的区别;教师也可以将生活中的例子引过来做为课堂的开篇小知识,比如某家在银行存款10000元,如果年收益率为5%,那么按照复利计算,5年内各年末本利之和分别为多少来引出数列的内容;用电视节目中常用的“砸蛋”中奖来引入概率的知识;生活中数学的例子比比皆是,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可以使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进入课程学习。实践表明,以生活化的例子引入数学课堂讲授的效果,远好于开门见山讲定理的效果。
2.2 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在中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与学是一个整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而不能把自己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应让自己的教学手段成为引导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教学,要充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进步的主体性,因为无论何种教学方法都无法代替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有很多途径,但重点还是在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心底具备了学习数学的内在驱动力,让学生学会研究数学问题,由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变为主动[3]。比如在以往我们的教学中,我们都是教师来提问学生,通过提问来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而学生呢只能被动的等着被提问,这样学生一方面对回答问题没有积极性,另一方面始终都是被动的学习。所以转变教学观念,可以尝试让学生去提问老师,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他们在课堂上单纯的听着、答着,而是自主学习的学习者,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如果学生能主动提出有新意的问题,那说明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2.3 利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课堂上45分钟的教学只是一小部分,而且这45分钟往往还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那部分。实际上,学生在课后对于数学知识的积累,在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中的积累,才是最能巩固知识的途径[4]。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课后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在实践中可以采取第二课堂,比如办数学知识板报、月刊、课后调查、寓言或者故事、竞赛或猜谜、举实例或辩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数学课堂教学进入学生的课下生活之中,一方面可以巩固课堂知识,另外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以举办数学月刊为例,教师可以首先组织学生分成排版组、编辑组、撰稿组、搜集信息小分队。月刊重点刊登一些数学趣闻、数学史、巧妙的解题方法等等,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间的集体团结意识。教师还可以有意识的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提让学生去生活中发现数学、培养学习的兴趣。
3 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毋庸置疑的,在任何科目的学习中,只有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产生内在学习的驱动力,所以,利用引导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在当今的教育界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数学知识也不例外,尤其在中专教育的特殊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是很高,所以更应该有效的开展兴趣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要培养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兴趣教学的开展,需要我们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长期摸索,提高业务水平。同时,我们也只有在中专数学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思路、丰富与改革教学手段,推动学生们培养兴趣变成主动学习,才能使学习自觉的发掘数学科目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曹成金.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科研,2009 (21).
[2] 竺仕芳.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综合高中数学教学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3,5(4).
[3] 张玉芳. 中专数学教学的理性思考[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1).
[4] 刘扬. 中专数学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