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之子:谢晋

来源 :小资CHIC!ELEGANC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0月26日,上海龙华殡仪馆外排起长队,气氛肃穆,那天是谢晋导演的追悼会,黄蜀芹、陈凯歌、贾樟柯等众多影人纷纷悼念。那日往前推8天,我在电视上看到“著名导演谢晋辞世”的新闻,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事情,直到后来为进入电影学院做准备,接连看了《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天云山传奇》《舞台姐妹》等等经典影片后,才对那则新闻的沉痛意味后知后觉,原来那是电影界的巨星陨落。
  我们这一代人是看着陈凯歌、张艺谋、贾樟柯、娄烨、王小帅这些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的电影成长起来的,第三代导演对于我们来说过于久远,谢晋只是出现在教科书上的名字。我记得某位老师谈起《牧马人》时,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伟人,而谢晋就是那个时代的伟人。”系统了解中国电影史之后,就会真切感受到这句话并不夸张。谢晋在50余年的电影生涯中,执导了36部电影,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他一直是电影界的泰山北斗,在作品的数量、质量、时间跨度、影响范围上,纵览中国电影史,无人可与他比肩,而他拿过的奖项、获得的赞誉更是多不胜数。
  谢晋是一位非常忧国忧民的艺术家,这也体现在了他的电影里,他的作品与家国命运紧密联系。谢晋曾表示,“电影是我表达对国家、民族的忧愤思绪,表达老百姓悲欢苦乐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這种创作思想深受当时大环境的影响,孤岛电影在青年谢晋的心中打下了电影济世、电影报国的烙印,此后从1957年的《女篮5号》到1986年的《芙蓉镇》中间的绝大部分电影,都与主流政治、文化事件相关,并且紧跟时代,反映着中国的历史进程,说他是“时代之子”并不为过。
  上世纪80年代文化精英崛起,激进主义在当代思想舞台上尽情表演,1986年的一篇《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在电影批评界被热烈讨论,谢晋对此有所思考,在那之后的作品便疏离了政治主题,他一直在跟随着时代的步伐进行创作,也会听大众的声音。他不是一个思想顽固的老人,而是创作生命始终鲜活的电影艺术家。在短暂的脱离了自己一以贯之的政治主题后,他以《最后的贵族》做出了突破,后来《鸦片战争》《女足9号》又重新回到了以往的轨迹中。在他的创作历程中,无论是对政治的批判还是图解,他始终用电影发着自己的声音。
  在电影主旨大方向上,谢晋秉着忧国忧民的态度。在电影创作细节上,他也毫不放松,当如今的影视行业陷入演员“抠图”“尬戏”的泥潭中,从业人员不妨回头看看谢晋时代,演员们被要求下去乡下打土坯、喂鸡,像真正的农民一样干农活,以触摸人物的内心世界,演绎出最为真实的角色形象。如谢晋所说:“拍戏,就像捧一捧水,你觉得这儿滴一滴没关系,那儿滴一滴没关系,都没关系,最后这捧水就没了。”他不肯放过任何一点瑕疵。在影像表达上,他注重诗情画意,无论是《舞台姐妹》中戏班子拉纤还是《芙蓉镇》里主角跳华尔兹扫地,都有一种超出现实的诗意,这是他作为电影艺术家的追求。
  以当代审美对谢晋作品做出意识形态太过浓厚、视听语言已经陈旧这样的评价并不合理,谢晋作为中国经典电影时代的最后一位大师,以一生对艺术的追求磕磕绊绊地为中国电影走出了一条路,无论中国电影将会发展到怎样的高度,都离不开这位筑路人。
其他文献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旅行应该是17岁。17岁那次的旅行不同寻常,是搭一辆大货车穿越中国西南、西北,现在看来是非常超前的。我父亲以前是一名工程机械师,他在那个领域非常出色,从小我就很习惯跟那些在路上的人打交道,所以《搭车十年》里的那些题材,其实和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  我在西北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十几年前并没有进行大旅行(Grand Tour)的条件,因为包括环地中海、环亚旅行这样的大旅行,准备和付出
期刊
职业旅行这件事,我一开始真的没想过。起初就是想满世界跑,拍自己喜欢的照片。2004年,我第一次去自驾,忽然有种感觉,现在回想起来,就是自由的感觉,一旦随心所欲成了心态的一部分,就很难再固守从前。至于生活上的变化,总是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很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间。  对我来说家的感觉总是很淡,因为经常是居无定所,一直在漂泊,大致的状态就是如此。能跟家人相处的环境就是家的感觉,对我来说一切地方都可以很开心
期刊
这两年主要在拍摄的是佛塔项目,我将它们看作一种带有主观色彩的类型学摄影,这个专题也促使我一次次的旅行。去年我开始拍摄自己日常生活的区域,还在进行中,计划今年做成一本书吧。  2008年去了震区,其他的好像都忘了。當时是以摄影记者的身份跟着同济大学灾后重建组去的,所以是在地震的救援工作基本结束之后才去的,不是第一时间,团队主要是在做重建修复的工作。当时去的地方是在都江堰,大概有待了十来天吧。  我记
期刊
百變的花瓣形态赋予宝石勃勃生机与春日气息,成为早春最美的颂歌,永恒耀眼的光泽恣意流转、静谧萌发。化为永恒,缔现优雅脱俗的不凡格调
期刊
2019春夏系列为品牌创意总监Gherardo Felloni格拉多·费罗尼的首季作品,在他的想象世界中,女性如同花园中绚丽的花朵浪漫梦幻又遗世独立。他的设计精致华丽,以宝石、羽毛和丝缎等材料展现出多变魅力的同时,也延续了罗杰·维维亚不朽的奢华精髓。  这一次就让CHIC和Roger Vivier的创意总监Gherardo Felloni格拉多·费罗尼一起来聊一下最近的动态。  2018年3月,罗
期刊
张铭恩 起步  充满未知的演员路才刚起步,张铭恩说自己需要尝试各种角色去成长。  “作为演员就是在一点点地剥离自己,我现在也还在努力阶段。”  成长中的演员似乎很难准确去被描述。时时地处在一种变化中。变化带来不确定。  拍摄时的张铭恩看上去和去年夏天采访的时候一样,说起话来声音很轻,不说话就像腼腆的大男生。  最近,由张铭恩主演的都市情感励志剧《只为遇见你》正在播。在《只为遇见你》中,文咏珊饰演女
期刊
2008年,蒋林30岁,而立之年。  “那年之后很多人的人生都出现了重大的变化。”这其中包括他自己。2009年春节一过,蒋林选择了人生的Hard模式,从新闻演播室出走,去到现场,成为了一名记者。  很难想象现在被称为“现场直播教科书”“国内突发事件直播能力最强的记者”的蒋林,10年前刚转行当记者的那个春天正忙着克服自卑。“去做现场,更像是一个孤胆英雄。当你从内容整合者变成内容产出者时,你好像发现自
期刊
“不了”是记忆上的没有完结,也是时间上的一种延续。  2008年,是我对世界、对中国,以及对自己的生命都有着“不了”情绪的一年。在你看完这篇文章后,你也会同意我的感受。  2008年,我该从何说起呢?  2008年初的春运遭遇罕见雪灾,华南地区变成了嚴寒世界,我们目睹了许多感动人心的救灾场面。  2008年4月1日的晚上10点半, 我在公司准备开会,商讨第二天早上去香港迪士尼乐园参加会议的材料。大
期刊
在2008年举国欢庆奥运会的同时,一首《北京欢迎你》随着人群挤满大街小巷直至世界中心,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人尽皆知。  这一年,刘德华还在四处巡演,蔡依林刚刚签约华纳唱片,那时她还未具有女王气场,独立个性却愈发明显,林俊杰因为《小酒窝》在香港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郑钧在颁奖典礼上宣布,今后将不再领取任何奖项……  2008年2月6日农历三十晚上,全国各地的人不约而同的打开了电视机,那个晚上,人们对两
期刊
如果我们在刘慈欣全部的作品中寻找核心词汇的话,“宏”必是其中之一。这不仅是字面的,比如他创造了一些独有的名词:宏电子、宏原子、宏聚变、宏纪元,“宏”更代表了一种大尺度、大视野的宏大视阈。刘慈欣偏爱巨大的物体、复杂的结构、全息的层次、大跨度的时间。从表面上看,这样的描写是为了制造“震惊”的效果,从心理上彻底征服读者。但是,在一个“躲避崇高”和消解宏大叙事的“小时代”,刘慈欣如何能够反其道而行之,重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