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乐情感的表达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18004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歌曲的表演中词与音之间的连接或重叠,往往容易产生了亦高亦低、亦疏亦密、亦强亦弱、亦浓亦淡、亦明亦暗、亦刚亦柔、亦起亦伏、亦断亦连、亦快亦慢等等的声音效果,这种效果又通语言美、旋律美、声腔美、艺术美、器乐美、形体动作美等表现出来。声乐是依靠什么表现情感,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关键词:声乐;情感表达
  一、什么是声乐
  (一)什么是声乐
  我们把音乐作为人类共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已经具有十分久远的历史。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成为了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音乐的形式不论是唱、是奏或是听,都包含着、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它是对人类感情的直接模拟和高度升华。我们可以在音乐的审美过程中,通过情感的抒发与表达,产生对事物的深度认识和认知。音乐的门类是多种多样的,声乐就是隶属于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在表现情感方面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特色。有人言,“情”是每一首歌曲的灵魂,情感的巧妙表达,能够促使一首声乐作品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对声乐的“情感之功”的认识,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音乐在文化领域也获得健康有序的发展。尤其是在新世纪以来,音乐领域更是日新月异。声乐的发展是对音乐整体情况的一个反应,他能够有效反映整个音乐社会发展的状况。
  声乐英文是“vocal music”,是以人的嗓子作为乐器,只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周荫昌在为俞子正、张晓钟、田晓宝等编著的《声乐教学论》所做的序中说:“所谓声乐,有两重意义,一、从音乐学的意义上说声乐是音乐表演形式中的一个大的部类的统称,即与器乐相对应。凡是有人声歌唱的音乐都是声乐。二、从音乐表演的意义上说却只有在一定的意义范围之内符合特定规范的歌唱才被称作为声乐。”[1]余笃刚在其所著的《声乐语言艺术》中说,把声乐的定义为:“用人声唱出带有语言的音乐”[2]石惟正在《声乐学基础》中认为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对唱歌主体而言,他是自己内心的印象、认识、情感、愿望以歌曲为载体的一种表达,一种抒解,一种信息的输出”[3]。范晓峰在《声乐美学导论》中认为“声乐是对歌唱艺术的总称,特质有人唱出带有语言的音乐”。[4]笔者认为,声乐就是以人的嗓子作为表演声响的乐器,以此来抒发内心世界的情感。
  (二)声乐的情感作用
  在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里,声乐艺术是诞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他作为一门艺术,自从他诞生那一时刻起,不论是从原始歌谣里的“杭唷、杭唷”,还是到当今声乐技巧的高度发挥和声乐表现形态的异彩纷呈;亦或从原始声乐演唱歌曲的实用性到当今社会声乐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多结构的审美感应的丰富性。从流畅﹑婉柔﹑曲折﹑细腻的小调到铿锵有力地劳动号子、从柔美悦耳的摇篮曲到情深意浓的爱情歌谣、从催人奋进的进行曲到世人众志成城的国歌……声乐艺术以它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里,书写着千百年来音乐的画卷。
  声乐是如何的表现人们内心的喜怒哀乐呢?这与声乐的本体内容和表现主体有关,声乐演唱者对歌唱旋律中音与音之间连接或重叠,往往容易产生了亦高亦低、亦疏亦密、亦强亦弱、亦浓亦淡、亦明亦暗、亦刚亦柔、亦起亦伏、亦断亦连、亦快亦慢等等的声音效果,这种效果又通过歌词的语言美、曲作的旋律美、演唱的声腔美、表演的艺术美、声乐的器乐美、以及演唱时的形体动作美等表现出来。这些效果又似乎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有一定的关联。特别是对人的心理活动,将起到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
  二、声乐情感表达的途径
  (一)歌曲本体的表达
  歌词对情感直接的阐释
  声乐情感的表达主要依靠是诗或者词的内容,歌词在声乐中的最大功用莫过于表达抽象的情感思想,使聆听音乐的人联想到某种抽象的意象、事件,亦可表达人内心的思想活动,如思维和想象等。歌词的情感特征是其在声乐中存在的基本属性。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这样说过:“语言的每一个表现关联里面有一种适合着它的意义的调子,这调子或多或少的表现着说话人的某种情感,并且相互的在那听过的人里骚动起来,这也会在听者那里激起观念,这观念的语言里是用这调子表现出来的”[5]康德用这句话,向我们描述了语言自身的情感以及听觉情感的来源,他所说的“适合着他意义的调子”,就是歌词的情感特征。另外,《毛诗大序》中,“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6]这句话告诉我们诗词的产生是表现情感的基本需要,情感的进一步的需要是要将歌、舞、乐的结合。诗(歌词)用语言表现情感,而旋律和舞蹈的配合是为了更好地充分的抒发感情。歌词之所以能够很好的在声乐中表现感情,是由于歌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以及他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歌词内容的深刻性和简洁性准确的抒发和完美的呈现出人们所要表现的思想情感。歌词的语言可以表述一切事物的一切方面。语音作为一种声音,其形式因素固然对表现感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其本质功能仍然是传递语义。[7]
  这一切都说明声乐情感的表达,歌词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居于主要地位的。这也告诉我们,对每首歌曲的情感认识,我们首先应该去对歌曲本体的歌词进行研究。声乐艺术中歌词是表现感情的有力手段。
  2、曲对情感的简洁表达
  歌唱擅长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其特点就是能够快捷的表达人的情思?能够细微辨析人的情感,从这一点上来论述歌唱,其他的艺术形式是无法与其相比的。黑格尔在《美学》中认为“灵魂中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怅惘等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情绪都属于音乐表现所特有的领域。”[8]在歌唱活动中,歌唱的旋律与音程的跨度也是表现歌曲感情的重要因素。事实上,单独的一个音、空旷的一个和弦是不能表示什么音乐(歌唱)思想的。但几个音的结合,以及编配合适的节奏型和特定的音乐色彩,亦可表现出一定的情感。因此,乐曲也是声乐情感表现的重要因素。   (1)音程
  我们在乐理书中都了解到,不同的音程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不相同的。纯音程给人以空旷的、明澈的感觉;大小音程的情感表达也正如其字一样,大音程表现的则是铿锵有力,小音程则是暗淡压抑;增音程扩张了大音程,因此给人一种紧张的、局促不安的错觉;减音程是在降低小音程的伴音,其音响却能够勾起人们的哀愁,表达人们的忧郁。
  旋律在进行中,运用同一个音的重复进行,可以表现出一种坚定的或者说是紧迫的乐曲思想。旋律的二度级进上行,可以给人的一种情绪上的高涨,而且渐强的感觉非常明显,具有一种冲击力。而下行的级进则是较为平和,情绪上也是较为缓和,有时也能表现一些低沉的、忧伤的情感。旋律四度音上行的跳进表现出一种战斗性的或者说号召性的情感因素。旋律五度进行可以表现一种开朗的活泼的心情。大小六度的交替进行是优美和刚劲有力的较量。
  歌曲中不同的音程和旋律对歌曲情感的表达亦是不尽相同,合理的运用各种音程的性质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因素服务于歌曲。使歌曲在情感的表达上尽可能的能勾起欣赏者的内心世界。因此,合理的运用音程对于一首歌曲的情感表达是极其重要的。
  (2)节奏
  节奏在音乐中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骼。歌唱的节奏是指歌唱旋律进行中音阶、音符或者音节的长短和强弱等。在音乐的三大要素中(旋律、和声、节奏),节奏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为音乐其他要素的组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乐曲中失去节奏的组织,音乐中的任何音,不论音高如何更替,都会被感知为毫无感情色彩的音响的交替。所以,赋予音乐生命的是节奏。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更就没有了现代意义上的歌唱。
  在歌曲中的节奏既可以是自由的亦可以是严格的。节奏的自由一般指的是没有拍号的自由节奏,例如:我国传统音乐中的散板以及乐器独奏。若说严格就是指的是所有有拍号的韵律节奏,一般现在的音乐都是严格的。
  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对音乐情感的表达有重要的强化作用。不同的节奏型对不同地区的歌曲情感的表达有这重要的特点。
  例如:表现骑马驰骋于内蒙古草原上的节奏型是:
  表现新疆维吾尔族唱歌、跳舞的节奏型是:
  总之,歌曲音乐的情感表达中,节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刺激外在感官,直接引起观众的音乐感觉;另一方面,它与人们长期“积淀”下来的内在的情感范式与后天培养熏陶出来的“音乐的耳朵”相契合,引动观众的情感“认知”,引导欣赏者走向更高的层次,获得更大的审美享受。
  (3)调式调性
  在音乐艺术发展的长河中,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生活习惯以及不同时期的人,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音乐风格,在音乐的组成要素中,调式调性具有重要的价值,他是对一个民族的地区性、民族性以及时代性的一个反应。在我们欣赏歌曲时,很容易就可以辨别歌曲来自于哪个国家或哪个地区,我们判别的基础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各个民族的调性作为依据的。
  音乐中所使用的乐音,总是按照一定的关系在以一个音为中心的体系中,这个体系就是调式,调性一般指调式类别及调式主音的音高位置。每个调的调式调性表情的特征、精神特征以及情感的表达都是不一样的!古希腊的一些哲学家都曾经细致的给出过不同调式所表现的意义特征。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混合利底亚调式会使人悲伤、多利亚调式会使人勇敢、弗里几亚调式容易使人激动好战。柏拉图对此有同感,他限定了一些他认为可以使用的调式。
  西方的大小调式在情感的表达上也是不同的,大调式表现的是一种明朗的、欢快的、高昂的、激进的情绪,而小调式往往会表达暗淡的、悲伤地、低落的和消极的情感。中国的传统音乐曲调分为声乐曲调和器乐曲调,声乐曲调是人为的演唱的……一般声乐曲调音乐不宽而富于歌唱性。中国曲调的运用南北方是有很大差异的,北方基本上只用四个不同的声调,起伏大。因此,北方多一些力度感较强的说唱音乐。南方的音乐基本上多余四个声调,甚至达到九声,音质相差较小。所以,南方的歌曲多出现像吴歌一类的温柔抒情见长的情歌。中国题材调性的民歌所表现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大致总结有反应社会阶级矛盾的、有传授知识帮助人们生产的、有反应人们日常生活的等等。这些歌曲的旋律基本上都是采用中国的传统调式,这些调式旋律对人们情感的表达祈祷了疏解作用。
  由此可见,我们在歌曲的情感表达中,对调式调性的作用不容我们忽视,调式调性本身蕴含的情感,亦可促进歌曲情感的表达。歌曲情感的表达,其中“曲”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面。“曲”依靠旋律、和声、节奏、和弦都能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曲是歌唱表达感情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歌唱主体“人”的能动性
  声乐作品情感的阐释,除了依赖于作品本身外,还需要他的演唱者给予作品的自我理解。歌唱者对声乐作品的演唱属于作品的二度创作范畴。演唱者的主观能动性有着他对作品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表达。并通过其演唱者自身的修养、嗓音条件、音色、台风及舞台表演和演唱者的心理素质等等方面把声乐作品应有的情感内涵表现出来。
  人是万物的主宰,声乐的情感的表达离开了人将不会产生且没有其存在的意义。声乐是抒发人内心情感的艺术。我们往往把一首声乐作品的情感淋淋尽致的表现出来,需要我们从很多的方面进行准备。如:
  1、适合的嗓音条件
  一首好的声乐作品往往需要适合其特点的嗓音条件。这里为什么不说需要良好的嗓音条件呢。是因为,社会的万变发展,对音乐的审美有多重的视角,千篇一律的要求会使声乐的发展陷入呆板的境地。适合其特点的嗓音条件里,歌唱者音色是最重要的一点。歌唱音色是歌曲音乐音响中最为感性的要素,它能带给人们直觉的美感和心灵的感动。歌唱者的音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它能描绘客观世界、表达歌唱者的的情感以及调节演唱氛围。感受与认识歌唱者音色的魅力,既有助于提高声乐作品的内涵,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体验音色的美感和理解它所表现的丰富内容。在歌唱活动中,歌唱者的音色是最富表现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歌唱者的音乐音响中直接作用于听众听觉器官的最为感性的要素。有人认为,从表现性的角度去衡量音响的要素的话,音色应居首位。声乐作品情感的表达依赖于歌唱者音色的配合。   2、歌唱者的技术
  歌唱者的技术包括歌唱者对喉头与声带的把握与控制、歌唱者对歌唱状态的调节、歌唱者本身心理素质、歌唱者语言咬字的规范等等。歌唱技术对音色起实质性的影响。歌唱者可以在发声歌唱的时候,通过发声器官来调节其音色,并充分地运用气息的控制、共鸣腔体而变换出各种不同声音的色彩。具体来说,主要是喉陇的发声训练,因为喉头的位置及其在歌唱发声时的活动状态,与呼吸的深浅以及共鸣腔的调节关系密切,会直接影响嗓音的音质、音色、力度、音波及声部的特征。因此,就人的音色来说,各人有各人的特殊音色是不可变的,但就音色的使用方面来说,各人在其特殊音色的基础上又是可变的。声乐歌曲情感的表达需要歌唱者良好的歌唱技术。
  3、歌唱者的舞台表演
  每一位面对观众的歌者,都需要在舞台或者观众面前不同程度的进行表演。歌唱者良好的台风和形象、自然适度的面部表情和适时的手势或表演动作以及歌唱者的表现欲望无不影响着声乐作品情感的发挥和观众对声乐作品情感的理解。声乐歌唱情感的迸发需要歌唱者合理的舞台表演。
  总之,歌唱的情感表达是歌唱者所表现的歌曲的情感反映,它存在的价值的大小,完全在于歌唱者对作品整体的诠释程度。尽管我们作为欣赏者对这种诠释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偏差,甚至还会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和完全的颠倒,但从总体上讲,欣赏者情感的变化总是以自身的价值取向为基础,并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就像商品的价格以其价值为基础并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一样。歌唱者情感的表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压抑、诱发、转移、强化或诱导人对某种价值的需要,可以相对自主地选择歌曲索要表达的思想。欣赏者在对歌曲欣赏的作用下,驱使自己表达歌曲中所没表达完美的情感内容,可以对歌曲的表达施加反作用力,并使之发生价值增值。当然,这种反作用不能任意地和无限地施加,只能有条件地和相对有限度地施加。人在歌曲情感驱动下所进行的价值创造活动必须严格地遵循基本的价值规律,并在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参考文献:
  [1]俞子正、田晓宝、张晓钟《声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2]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6.
  [3]石惟正《声乐学基础》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7.
  [4]范晓峰《声乐语言艺术》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3.
  [5]康德《审美判断力批判》转引汪流《艺术特征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223----224.
  [6]转引自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上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292----293.
  [7]王照乾《歌词的语言艺术》《词刊》1986:6.
  [8]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1979:345.
其他文献
摘 要:风险规避是指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消除风险或降低风险,以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规避风险并不表示能完全消除风险,可能只是降低损失所发生的几率或者降低风险损失的程度,这主要取决于事先控制和事后补救两个方面。做好规避风险,最关键就是强化内部控制的管理,开展专项工作治理和效能监察等工作,以预防风险的发生。本文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规避风险;内控管理  《
期刊
摘 要:作为项目的指挥者,项目经理要担任的职责是对项目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本文主要谈谈项目经理在建筑施工中的协调管理作用。无论民用住宅、工业厂房,还是公共建筑,一栋高质量、高标准的建筑工程,从工程技术、施工管理的角度,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至关重要和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项目管理;工程施工  很多建筑物,就其各专业本身,如建筑的外形、使用功能、结构型式、安全合理性等,不论在设计,还是在施工方
期刊
摘 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两大重要工具,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本文正是通过回顾我国近十年来实施财政货币政策的历程,以及对当前我国当前宏观经济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从而提出实施合理财政货币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两大重要工具。财政政策是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来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宏观经济目标的长期和短期财政战略
期刊
摘 要:入世给房地产业带来的机遇,有利于推动房地产管理体制改革。在目前的新经济背景下,随着我国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我国加入WTO所带来的冲击,我国的房地产业正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更加激烈的竞争。通过与国际接轨逐步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服务贸易体制,诸如政企分开,按市场规则组织开发建设及其中介服务等,迫使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了解和掌握国际惯例,不断提高竞争力。  关键
期刊
摘 要:本文简要分析了营房规范化管理有关问题,主要从硬件建设、管理科学化、创新管理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营房管理;规范化  强化后勤管理,发挥管理最大效益,扎实有效开展营房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后勤管理整体效益的重要手段。  一、打基础,硬件建设标准化  一是合理规划设计。规划设计是营区建设和改造的依据,每个单位都应该有一个体现军营特色、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营区规划。制定营区总
期刊
成武县处于山东省的西南部,隶属著名的牡丹之乡菏泽市,辖11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版图面积988.1平方公里,480个村(居)委会,63.3万人。成武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棉繁育基地县、全国高标准平原绿化县。成武系黄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42米,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成武县无霜期2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61.3mm,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且地势平坦,土壤多为黏土和壤土,
期刊
摘 要:2007年金融危机在挑战全球金融体系的同时,也揭开了新一轮加强监管的序幕。《巴塞尔协议Ⅲ》和美国《华尔街改革和金融消费者保护法案》都提出了金融机构应当确立应急资本机制,冲击了“too big to fail”这一金融机构的保护盾,标志着自助救济时代的到来。本文通过公共救助与自助救济的CBA分析,探讨“后危机”时代应急资本问题。  关键词:公共救助;自助救济;系统性风险;成本-收益;应急资本
期刊
摘 要:防水工程在建设工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筑物的渗漏问题是工程施工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建筑物防水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工程技术,对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物;防水;施工;质量  水无孔不入,它可以借助风压、对流、冲击、附著、毛细等力量,逐渐渗入建筑内部,而且在渗透的过程不易从表面发觉。影响着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侵蚀建筑物结构主体,缩短建筑物寿命。相应的建筑
期刊
我国的城市正在随着中国的经济腾飞而发展,无论是首都、首府大都市,还是中小城市、小城镇,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当今,我国需要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圈,同时需要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的、专业性强、人居环境适宜的中小城市和城市群、城市带。应当看到,不同类型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吸引力。大城市具有中小城市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也会具有大城市所没有的特色。有些人愿意生活在
期刊
军用车辆是现代军队地面机动的主要装备,它肩负着部队输送、伤员后送、物资补给、技术保障和武器运载等重任。因此,不断增加军用车辆的高技术含量,全力提高其性能和保障能力,已成为外军车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微电子、光电、信息、液压等高技术的发展以及未来作战的需要,对军车的机动能力、生存能力、战场环境适应能力以及指挥控制能力要求增强,外军车呈现出高机动性、特种化、作业机械化、智能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