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儿童视角≠儿童视角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rui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4年江苏省启动“课程游戏化”项目以来,本省各幼儿园都大力贯彻落实项目精神“自由、自主、创造、愉悦”,在保证专门游戏时间的同时,将游戏的精神、理念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力求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更有趣。我们竭尽全力俯下身来,思索儿童的需要,不断加大游戏在一日生活环节中的比重。然而,我们尽力模拟的儿童视角就真的是儿童视角,就真能满足儿童的需要吗?
  记得,为了帮助中班幼儿巩固数物匹配的知识,我们在数学区投放了一些长条形操作纸和压花机。每张长条形纸的开头是一个10以内的数字,目的是让幼儿自己动手压花,并按数取物。孩子们也都能按照游戏规则有序游戏。几天后,一位小朋友创新了游戏玩法:她把长条形纸反过来(反面没有数字),用压出的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花样进行间隔排序,并且乐此不疲,创造出了多种排序的规律,吸引了更多的孩子一起来玩。毫无疑问,孩子创造的游戏玩法比我设计的要高明。后来,我们不但在游戏评价时表扬了她,还给数学区新增了记录纸,支持更多孩子记录下自己间隔排序的规律。
  还记得,我们班的浩浩喜欢争先,遇到什么事总是他先来,做操要抢在前面跑,集体活动要先发言,游戏活动就更不用说了,看到什么好玩就去抢,弄坏表演区的道具,碰倒别人的作品……对他的告状声不绝于耳。这天,我让浩浩一桌的小朋友一起玩一个游戏。我把六个拴著绳子的球放进了一个瓶子,瓶口仅容一个球出入,我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把小球拉出来,结果六个小球一起卡在瓶口,谁也出不来。几次过后,浩浩发现了,他说:“你们别跟我抢呀,让我先出来,你们一个一个出来,不就好了吗?”其他小朋友说:“我想先出来!”“我也要先出来啊!”一时间,他们争执不下。佑佑突然说:“我们不要争抢,石头剪刀布,谁赢了谁先出来。”于是,他们按输赢给自己的球编号,一个一个地拉出来。第二次,他们按编号放球、拉球,速度快了许多。如此多次,不亦乐乎。我问浩浩:“如果大家都抢,能成功吗?”浩浩说:“不能,会卡住。”“那怎样才能成功呢?”我继续问。浩浩说:“要谦让,一个一个按顺序。”从此以后,浩浩变得有序、谦让、守规则了,同伴关系也缓和了许多。
  无论是发现“疯玩”的“野”孩子,还是遵守规则或者是创新规则的“好”孩子,都有赖于教师的反思式观察。如果漫不经心地观察,虽然模拟了儿童视角,但却容易走马观花,一带而过。而反思式观察能让教师更容易发现游戏中的真问题,探寻真原因,进而反思与改进。只有生成反思,观察才有意义。
其他文献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幼儿发展水平是衡量学前教育公平与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指出,游戏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游戏中对幼儿的有效评价由结果转向过程,注重幼儿过程性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帮助教师更有效地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然而,当前游戏中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评价却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强调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教师的领域教学知识以及专业能力面临巨大挑战;另一方面,传统游戏依靠教师进行观察与评价,强调教师
编者按:共情陪伴心理社会能力项目,由哈佛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专家联合发起,通过为幼儿园提供课程、培训、科研指导,提升幼儿心理健康和社会情感能力。2017年,被中国教育学会立项为“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目前全国已有逾三千所幼儿园加入本项目,十万家庭受益。本专栏旨在分享课题园研究成果,为更多园所的幼儿心理健康和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提供支持。  高质量的幼儿教育需要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回应作为师
大约是从三十五岁开始,我会经常回到那段时光里去,挖掘记忆,拼贴碎片,然后重新审视现在。十年过去了,依然如此,这多半和念旧有关,又似乎不全是。昨夜下了一场大雪,整个城市都被灰白色覆盖,透过朦胧的玻璃看到有个邻家少年伫立在雪花飞舞的一扇窗后,感觉很亲切,仿佛这场雪一直下了三十年。  所谓完美世界,就是可以搭乘时光机穿越回挚爱岁月,时空对折自我重叠,去拯救那个迷惘中的青葱少年。  ——题记  1.头等大
2007年9月25日, 联想集团和微软公司携手面向中国广大的家庭和学生用户推出一项正版Microsoft Office 2007产品体验计划。根据该计划,预装Microsoft Office 2007家庭和学生版的联想电脑将通过零售渠道提供给广大家庭和学生用户,使更多用户能够以经济的价格体验和享受到正版Office 2007丰富而高效的功能。  Microsoft 2007 Office 家庭和学
杜威“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被很多幼教工作者推崇,但真正将这一理念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行动,还需要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美国教育家芮妮·迪纳斯坦的《选择时间:通过探究和玩耍深化儿童的学习(幼儿园至二年级)》(以下简称《选择时间》)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以给我们一些参考。在这本书中,“选择时间”是指儿童参与自由玩耍(free play)或导引型玩耍(guided play)的时间,通过儿童选择不
近些年来,幼小衔接已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重视。国内外很多研究者都就此向家长、幼小教师,甚至是儿童进行了调查分析与研究。研究者认为儿童、家庭、同伴、社区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对儿童幼小衔接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动态关系网。关系网中的相关方是相互作用的,会带来互相交叠的经验。建构或改善这种关系网可以使儿童在一个具有积极和支持性作用的动态关系网中顺利完成幼小衔接。虽然各学者、教育者都有这样的认知和观念,但纵
水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材料,但因其材质的特殊性,幼儿在玩水时也会产生很多问题,正如案例中教师描述的那样:“袖口、衣服都会湿透!”“活动室踩得到处都是脚印。”……怎样做才可以既满足幼儿游戏兴趣,又不会让幼儿着凉、受伤呢?教师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事实上,如能更换一种思维、转换一种视角,则会发现玩水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恰恰是一个个宝贵的教育契机。  适时介入,发展自理能力  幼儿身体尚在发育,大小肌肉群的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文件指出:“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国家学前教育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明确指出:“构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导向,着重加强对师资配备、教育过程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评估。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严禁幼
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话题中,老师面对一部分孩子的深入探索和回应一个孩子的两难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分辨游戏中幼儿的本質需要  中班幼儿已经具有自主游戏的能力。教师在幼儿的游戏中首先要分辨幼儿的本质需要。话题中几名幼儿已经在游戏中开始了自主探究,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可以判断,即便没有老师的介入和支持,幼儿当下的探究学习也在进行,因此这些幼儿的本质需要其实是教师
2015年5月26日,中午进行教研活动,由你来主持。我们一起分享老师们写的“学习故事”。你听着故事,眼睛却不时扫一下桌子上的纸,上面写的是你对这次活动的计划。你提出了一个问题,听到有人回应你的问题,就赶紧让他们记下一些理论,然后抛出下一个问题。很快,时间到了两点,该结束了。你赶紧拉回老师的思路,微笑着向大家致谢,活动结束了。  活动后,你有些忐忑地对我说:“我是不是没组织好呢?”确实,我觉得你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