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国家重视学前教育,我们一线教师也紧跟随于后,无论对国家效忠尽劳,培养栋梁;还是对家长与孩子负责,理应去作好本职工作,探讨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幼儿自信心方面的课题。本文博采百家之所长,综合各级教育部门对幼儿的指导性纲领文件与相关精神,对幼儿自信心缺失和树立发表本人肤浅之见。
一、幼儿自信心缺失的根源
老师们都在寻找,什么原因造成幼儿缺乏自信心呢?我与幼儿的谈话、行为、游戏、活动和家长的交谈中,发现了以下原因是造成孩子缺乏自信的根源
1.成人对幼儿态度和评价的随意性
老师、家长对幼儿的态度和评价对幼儿自信心发展有直接影响作用。幼儿在与成人交往中,成人成为幼儿生活中的一面镜子,幼儿从这些镜子中看到自己,继而判断他们的所见所闻。有的家长以为只要把孩子的缺点说出来就能使孩子获得帮助和改变,孩子在家中习惯了被否定、被挑剔,接受了家长的这种消极暗示,那么孩子从家长那里获得的最大教诲就是时时发现和克服自己的弱点,以一种否定的态度对待自己不能看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体验不到他人的重视和信任。如果反映的内容良好,幼儿则会作出积极的自我评价,反之则会推断自己毫无价值,不仅破坏了物质环境的美丽,而且不利于幼儿自信心形成和发展。
2.成人对幼儿的过度溺爱、包办代替
现代社会的家庭里,大多数幼儿是“小皇帝”“小太阳”,更是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上辈样样都舍不得他们干,视幼儿为柔弱的个体,总是煞费心思为孩子解决各种困难。如:手手伸出来、奶奶来穿衣服、嘴巴张张大吃一口饭、别扫地我来扫……。这种过度地照顾和过分地保护,实际上剥夺了幼儿锻炼的机会,使幼儿缺乏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独立能力、活动能力,更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长久这样会造成他们不善于交往,有较强依赖性,遇到困难缺乏耐挫感,并会形成自卑心理。
3.成人对幼儿交流的权威性和不平等性
在家庭中,家长是权威人物,在幼儿园,老师也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家长和老师有时也会手持特权,随便使用各种词汇,尤其是使用限制幼儿思路和行为的词和否定言行的词。如:你不会做,不要去碰、你像小猪一样笨,这样的事都做不成等。成人的头脑里有这种“非此即彼”的意识,用“不”字给孩子画出行为界线。另外,成人用“应该”一词来衡量和指导孩子的行为,实际上是在强调自己的主观愿望,而忽略了孩子在客观状态下进行的创造,即没给孩子留下自我调整步伐的机会和空间。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轻者批评、否定,重者训斥、讽刺。幼儿长期处于这种缺少接纳的环境中,孩子倾向于形成“自我无能感”,久而久之,做任何事会缺乏自信。
二、幼儿自信心的树立
我们在教育一线与孩子相处,跟幼儿父母面对面的交流,总结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经验:
1.转变成人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意识
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去努力实现自己的 愿望和理想的动力。一位哲人说得好: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自信心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要驾起家园互相沟通的桥梁,使家园同步对幼儿进行教育,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并使家长意识到培养幼儿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更新家长重知识轻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观念,了解幼儿在家庭教育背景和在家庭中的基本情况。其次,定期召开家长会,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努力改变家长的教养,教给他们正确的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再次,还要进行家访,对个别孩子的特殊情况共同切磋,制定教育方案。如:我园举办的小班家长会,向他们宣传了自信心如何培养、面对幼儿不肯上学怎么办、如何让幼儿学会生存等内容,事后家长向我们咨询了有关该方面的内容,觉得这样教育子女很有道理,说明家长的教育观念正在转变。
2.放手参与活动,鼓励幼儿施展才能
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是儿童产生自信心的重要源泉。在活动中儿童动手动脑能增长知识技能,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加成功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活动时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首先老师应给幼儿准备充足的材料和宽广的活动区域,保证活动时间,让幼儿按意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如在教室的角落设置各种活动区域,让幼儿自由地在那里剪、贴、读、观察等,在活动中引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挖掘自己,展现自己的才能。其次,设计的活动,应是幼儿易接受的、力所能及的活动,对活动的指导应恰如其分,使幼儿在成功后产生成就感,积累成功经验。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过”,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被激励的条件下,其自身潜能的发挥是平时地2-3倍,由此 看来,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和激励。因此无论老师还是家长对幼儿在活动中的任何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同时,还要鼓励幼儿向困难挑战,让孩子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取自信。如:幼儿画不好画时,我们应鼓励他说:“你能画好的,再画一遍怎样?”我们鼓励他“你能画好的”他会有信心越画越好年,试想爱迪生假如母亲阻止他用自己的身体孵小鸡,从而打击他强烈的实践探索的愿望,哪会有我们现在的电灯呢?再次,充分利用课程,尤其是游戏中角色意识,增长幼儿交往合作的社会经验、技能来锻炼幼儿的体力、耐力意志力,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正确评价自己,树立自信心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树立自信心的前提,幼儿有了较为客观的正确的认识,就能建立初步的自尊和自爱,即使受到外界刺激也能进行自我激励,自我调节。同时,幼儿对自己尊重、崇拜人的意见特别重视,尤其是老师,往往老师的看法会成为幼儿对自己的看法。所以,教师要真正因人而异去爱每一个孩子,肯定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多地在集体面前去积极评价幼儿,使其产生自豪感、荣誉感。因此,在平时,我们就有针对地展开了一系列谈话活动,让幼儿讨论,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并采用个别鼓励与集体表扬等方式帮助幼儿形成客观标准的自我评价,让幼儿树立起“我是一个很能干的孩子”的形象,一段时间下来,我班吴文鼎遇到困难经常会说:“老师,我的脑子不生锈,我很聪明的,我的画画得可好了,我的字肯定也写得好!”听到这话我会给幼儿一抹会意的微笑,一个信任的眼神,让孩子产生一股无形力量去克服困难,树立自信心,顺利完成任务。通过谈话活动,幼儿初步认识到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随着自己长大,会越来越能干,自信心也自然会树立。
综上所述,以上是个人对幼儿自信心有关问题的探讨一个方面,我想,唯有教师与家长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从小为孩子播下自信的种子,那将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他们成为新一代心理品质良好的挑战者,使他们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好地开拓进取。
一、幼儿自信心缺失的根源
老师们都在寻找,什么原因造成幼儿缺乏自信心呢?我与幼儿的谈话、行为、游戏、活动和家长的交谈中,发现了以下原因是造成孩子缺乏自信的根源
1.成人对幼儿态度和评价的随意性
老师、家长对幼儿的态度和评价对幼儿自信心发展有直接影响作用。幼儿在与成人交往中,成人成为幼儿生活中的一面镜子,幼儿从这些镜子中看到自己,继而判断他们的所见所闻。有的家长以为只要把孩子的缺点说出来就能使孩子获得帮助和改变,孩子在家中习惯了被否定、被挑剔,接受了家长的这种消极暗示,那么孩子从家长那里获得的最大教诲就是时时发现和克服自己的弱点,以一种否定的态度对待自己不能看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体验不到他人的重视和信任。如果反映的内容良好,幼儿则会作出积极的自我评价,反之则会推断自己毫无价值,不仅破坏了物质环境的美丽,而且不利于幼儿自信心形成和发展。
2.成人对幼儿的过度溺爱、包办代替
现代社会的家庭里,大多数幼儿是“小皇帝”“小太阳”,更是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上辈样样都舍不得他们干,视幼儿为柔弱的个体,总是煞费心思为孩子解决各种困难。如:手手伸出来、奶奶来穿衣服、嘴巴张张大吃一口饭、别扫地我来扫……。这种过度地照顾和过分地保护,实际上剥夺了幼儿锻炼的机会,使幼儿缺乏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独立能力、活动能力,更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长久这样会造成他们不善于交往,有较强依赖性,遇到困难缺乏耐挫感,并会形成自卑心理。
3.成人对幼儿交流的权威性和不平等性
在家庭中,家长是权威人物,在幼儿园,老师也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家长和老师有时也会手持特权,随便使用各种词汇,尤其是使用限制幼儿思路和行为的词和否定言行的词。如:你不会做,不要去碰、你像小猪一样笨,这样的事都做不成等。成人的头脑里有这种“非此即彼”的意识,用“不”字给孩子画出行为界线。另外,成人用“应该”一词来衡量和指导孩子的行为,实际上是在强调自己的主观愿望,而忽略了孩子在客观状态下进行的创造,即没给孩子留下自我调整步伐的机会和空间。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轻者批评、否定,重者训斥、讽刺。幼儿长期处于这种缺少接纳的环境中,孩子倾向于形成“自我无能感”,久而久之,做任何事会缺乏自信。
二、幼儿自信心的树立
我们在教育一线与孩子相处,跟幼儿父母面对面的交流,总结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经验:
1.转变成人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意识
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去努力实现自己的 愿望和理想的动力。一位哲人说得好: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自信心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要驾起家园互相沟通的桥梁,使家园同步对幼儿进行教育,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并使家长意识到培养幼儿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更新家长重知识轻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观念,了解幼儿在家庭教育背景和在家庭中的基本情况。其次,定期召开家长会,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努力改变家长的教养,教给他们正确的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再次,还要进行家访,对个别孩子的特殊情况共同切磋,制定教育方案。如:我园举办的小班家长会,向他们宣传了自信心如何培养、面对幼儿不肯上学怎么办、如何让幼儿学会生存等内容,事后家长向我们咨询了有关该方面的内容,觉得这样教育子女很有道理,说明家长的教育观念正在转变。
2.放手参与活动,鼓励幼儿施展才能
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是儿童产生自信心的重要源泉。在活动中儿童动手动脑能增长知识技能,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加成功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活动时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首先老师应给幼儿准备充足的材料和宽广的活动区域,保证活动时间,让幼儿按意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如在教室的角落设置各种活动区域,让幼儿自由地在那里剪、贴、读、观察等,在活动中引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挖掘自己,展现自己的才能。其次,设计的活动,应是幼儿易接受的、力所能及的活动,对活动的指导应恰如其分,使幼儿在成功后产生成就感,积累成功经验。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过”,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被激励的条件下,其自身潜能的发挥是平时地2-3倍,由此 看来,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和激励。因此无论老师还是家长对幼儿在活动中的任何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同时,还要鼓励幼儿向困难挑战,让孩子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取自信。如:幼儿画不好画时,我们应鼓励他说:“你能画好的,再画一遍怎样?”我们鼓励他“你能画好的”他会有信心越画越好年,试想爱迪生假如母亲阻止他用自己的身体孵小鸡,从而打击他强烈的实践探索的愿望,哪会有我们现在的电灯呢?再次,充分利用课程,尤其是游戏中角色意识,增长幼儿交往合作的社会经验、技能来锻炼幼儿的体力、耐力意志力,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正确评价自己,树立自信心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树立自信心的前提,幼儿有了较为客观的正确的认识,就能建立初步的自尊和自爱,即使受到外界刺激也能进行自我激励,自我调节。同时,幼儿对自己尊重、崇拜人的意见特别重视,尤其是老师,往往老师的看法会成为幼儿对自己的看法。所以,教师要真正因人而异去爱每一个孩子,肯定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多地在集体面前去积极评价幼儿,使其产生自豪感、荣誉感。因此,在平时,我们就有针对地展开了一系列谈话活动,让幼儿讨论,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并采用个别鼓励与集体表扬等方式帮助幼儿形成客观标准的自我评价,让幼儿树立起“我是一个很能干的孩子”的形象,一段时间下来,我班吴文鼎遇到困难经常会说:“老师,我的脑子不生锈,我很聪明的,我的画画得可好了,我的字肯定也写得好!”听到这话我会给幼儿一抹会意的微笑,一个信任的眼神,让孩子产生一股无形力量去克服困难,树立自信心,顺利完成任务。通过谈话活动,幼儿初步认识到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随着自己长大,会越来越能干,自信心也自然会树立。
综上所述,以上是个人对幼儿自信心有关问题的探讨一个方面,我想,唯有教师与家长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从小为孩子播下自信的种子,那将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他们成为新一代心理品质良好的挑战者,使他们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好地开拓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