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桃\”考辨

来源 :中华医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m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威汉代医简中两次出现"大如婴桃"之语,分别见于简4和牍79.其中的"婴桃"当然是指樱桃无疑,但是樱桃为什么会写作"婴桃"呢?《武威汉代医简》、《中国简牍集成》都认为"婴"与"樱"为通假字,《武威汉代医简注解》中两处注解也与此相同.或许基于这种认识,《汉语大词典》、《辞海》、《词源》等大中型工具书均不收"婴桃"一词.但笔者考察,"婴桃"古时多见,实为"樱桃"的本来写法,现作"樱桃"是偏旁类化的结果."樱"是"婴"的后起区别字,二者为古今字关系。

其他文献
期刊
稿本《汇集分类临症方案》48卷,大约编写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者为上海南汇世医傅思恭.傅氏以数十年心血,抄录近世各医家临证医案及家传秘本诸方,按病症分门别类而成是书.书中分52门,每一门类以医案为首,其后附有古方汤头、备用经验良方、各症论说、病机发明、拟用诸法等,参以每门药性串解.此书似尚未完成,有待进一步整理。
日本京都大学附图书馆富士川文库藏有1749年刊印的樋口道与所著<韩客治验>一书.此书详细记载了1748年夏樋口道与受官府之命为朝鲜通信使治病的经过,对14名患者的姓名、年龄、症状、诊断以及用药等都有详细汇述.由其记载可知,朝鲜通信使患病种类多样,而日本汉医樋口氏诊断明确,理论知识扎实,用药经验丰富,且治疗方法灵活.<韩客治验>比较翔实地反映了日本与朝鲜之间的医学交流活动,是日朝医学交流史的生动写照
汉代名医张仲景的名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不仅在中国,而且在邻国日本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金匮要略方>的最古本元邓珍本、最善本明吴迁抄本的发现,均与现代日本学者相关.为了使文献流传史实得以延续,本文将介绍其中缘由。
期刊
《永乐大典》是一部专供明代皇帝御览的大型丛书,其中所录之书均据明初文渊阁所藏宋、金、元珍本,或访求民间珍稀善本缮写而成,对原著绝少改动,保存了古书的原貌.从文献学研究角度,对《永乐大典》妇科文献加以考证和研究,发现其中的缺文、异文并进行精确校刊,可为再次刊印相关医籍提供依据。
根据余嘉锡与范行准等人的初识、王叔和与卫讯之密切、王叔和保留仲景遗著及<自述>、王叔和撰著中始称仲景为师及<脉经>中有随师医事的记载等,指认王叔和为仲景亲炙弟子.从皇甫谧记载王叔和医事的年号及当时荆州的归属,考辨王叔和为吴太医令.王叔和对中医学的发展有三大贡献:保存并整理仲景遗著;保存以前的脉诊文献并撰著<脉经>和规范切脉法式;提出证候、变蒸等概念,探索温病和养生,显扬了辨证论治。
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对于反观内视的记载,没有进一步阐述,使后世学者对此有不同诠释.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学者提出反观内视是练气功诱导出的感知,也有认为反观内视是中医学方法论内容之一,但论述都不够充分,难以服人.根据传统文化对悟性和灵感的理解,以及脑科学与心理研究,人脑生理机能的重要内涵是内审思维,悟性和灵感是内审思维基础上产生的.反观内视与内审思维在实质上具有同一性,切不可将反观内视推向虚无
《元丰备对》一书是谈及北宋医政时经常被引用的史料.严菱舟说:"宋代在我国妇产科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时期,所以更有培养妇产科专科医生的制度,如《元丰备对》记述:‘太医局九科,学生额三百人……产科十人'."[1]车离称:"《元丰备对》说‘太医局九科学生额三百人'."[2]朱伟常在《冷庐医话》"宋、元以来止用十三科"一条下注曰:"《元丰备对》云:‘太医局九科学生额三百人'."[3]梁峻《中国古代医政
期刊
作为儒家经典的"五经"中有很多中医药学名词,如"瘧"和"蛊".其中,春秋时期"瘧"有"暴病"、"寒疾"的含义,至战国时期则开始作为病症名词,称为"瘧疾","暴病"、"寒疾"的含义消失.<黄帝内经>中有专论论述疟疾."蛊"的本义为毒虫,后引申为能够害人的毒虫,因而有了蓄蛊害人、蛊病、蛊毒、腹中虫之说."蛊"在<周易>中为蛊卦,后人解释为"心神惑乱之疾",在<左传>和<黄帝内经>中均有记载。
1921年9月15日至22日,北京协和医学院隆重的开幕典礼庆祝活动,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中华医学基金会(时称罗氏驻华医社)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共同举行(见封底图).   在9月19日下午的典礼仪式上,一个独特的队伍漫步穿过东方式的走廊和庭院,进入富有中国古建筑风格的协和礼堂:穿着中国民族服装的中国官员和知名人士、穿着英美大学礼服的科学家和外国使团、穿着学位服的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行政领导、董事、教学人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