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幼儿创造性的“手指点画”活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zhong12m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指点画”是幼儿园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这项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性,给予幼儿发挥想象力进行自我创作的舞台,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能够使幼儿美术教学充满趣味性。幼儿美术教师应该努力探索,丰富自己的“手指点画”教学课堂实践,从知识、技能、教学方法等方面促进幼儿美术课堂更加完善。
  “手指点画”是幼儿园美术课堂中常见的身影,也是非常受幼儿喜爱的美术形式之一。所谓“手指点画”是指美术教师引导幼儿在手指上蘸取颜料,然后在纸上印手指印,借助手指印,完成美术作品的一种艺术形式。手指印可起装点作用,也可称为画作的主体,幼儿通过用自己的手指印,发挥想象力,同时再借助画笔,最终完成美术作品。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幼儿园孩子年龄小,纪律性差,而美术课堂又需要大量的动手操作环节,因此课堂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以及教学问题。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此时则需要发挥作用,利用教学机智以及自身教育教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教学主题,做到在激发幼儿创造性的同时又能够很好地把控课堂。
  一、充分了解幼儿认知发展水平,选取恰当有趣的主题
  幼儿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幼儿园小班学生多数在3周岁左右,年龄小,自主性弱,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具备独立自理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规范学生纪律,维持课堂秩序,保证孩子安全,几乎成为教学的重头戏。在这样的前提下进行美术教学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多数孩子不会握笔,不能够准确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面对这样的学情,教师需要选取恰当有趣的创作主题,既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同时也能很好地让幼儿理解教师的要求。
  那么如何做到选择恰当有趣的主题呢?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前必须充分了解幼儿认知发展水平。依照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3周岁的孩子处于认知发展的第二阶段,此时他们刚跨过“感知运动阶段”,但是由于认知发展水平具有差异性、不均衡性,因此会有部分孩子依旧停留在前一阶段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外界的认识主要依靠感知觉,因此真实地触摸和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了解了学情后,就可以从幼儿的实际出发,选择常见的、简单的主题,并且不要求幼儿独立完成,幼儿与教师可以合作完成,既让幼儿参与动手活动中来,又降低了操作的难度。如教师可以设置主题为“画一棵树”,教师完成树木的主干部分,树上的叶子和花朵可以让幼儿借助“手指点画”的方式完成。
  二、教师丰富自身知识,提升教育教学技能
  作为一名幼儿美术教师,想要上好一堂美术课,除了掌握和了解学情外,还需要拥有教学机智。所谓教学机智就是指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针对不同的情况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教学机智来源于教师自身丰厚的教育知识和教学经验,因此幼儿美术教师应该在教学之余丰富自身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多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并进行课堂观摩。幼儿园还可组织教师开研讨会,反复打磨课程,认真备课,预设各种教学突发情境,保证幼儿美术教师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有充分的准备,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出现。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创造性
  幼儿天性好动,自控力较弱,不能长时间专注于做同一件事。因此幼儿美术教师要想顺利完成一堂“手指点画”课,就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模式,新奇多样的方法组合能够最大限度地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幼儿呈现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或动画图片,以此激发孩子的创造性,还可采取师生合作的形式或生生合作的形式,一方面降低任务难度,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再如教师在让学生动手操作前,可以先为孩子讲解一下什么叫作“手指点画”,告诉大家“手指点画”所要用到的部位,让大家认识自己的身体,从而拓宽教学内容。
  四、给予鼓励,保护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幼儿时期,儿童的思维模式以及他们认识世界与自我表达的形式与成人不同,这时期也是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最强的时期。作为幼儿美术教师,所教内容与艺术创作相关,更需要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从而创作出个性不同的作品。对于一些特立独行的作品,教师应该给予鼓励,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尽情创作。教师不能用成人思维去规定儿童认识世界的方式,这会束缚儿童的想象力。相反,对儿童的每一幅作品都应该给予肯定,聆听他们对于作品的认识和解释,保护学生的创造性与想象力是幼儿美术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手指点画”是一种簡单并且能够培养儿童多种能力的艺术形式。幼儿美术教师需要丰富自身美术基础知识与教育教学知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课堂内容,保护孩子的创造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由此,让孩子在艺术创作中陶冶情操,提高动手能力,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农村幼儿园资源有限,幼儿的活动材料比较简单。为了让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思维受到一定的启发,我们从材料的选取方式、选取地点和废物利用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明确知识的脉络结构,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区别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能有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体系
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学校与家庭的教育都不同程度地走向知识教学、唯成绩论的歧途。很多孩子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做,五六年级的学生也多有不会系鞋带的。读书脱离了社会、
基于儿童视角,是指老师在进行实示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准确把握学生在小学这一阶段作为6~12岁儿童的身心特点,从儿童的角度进行符合其年铃特点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
课标提倡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课外对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特别是一些需要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抽象的思维过程转换成逻辑构图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课堂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仅可以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基本的逻辑思维框架,掌
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四年级数学相对来说难度有所提升,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数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基于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
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的“物质科学领域”第6节“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中,对“声音因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