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ia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它在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等常常使孩子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应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高楼大厦,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凌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1、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具体内容有第二册《小朋友的画》、《民间美术欣赏》、第四册《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
  2、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具体内容有第五册《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第六册《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课。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
  3、高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内容有第九册的《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册《现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一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艺术》和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欣赏三类: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形式(我们前面列举的内容都是专题欣赏的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借助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的方法。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插进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这就是随堂欣赏的教学过程。
  3、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例如:条件稍差的农村可根据自身现状,对有关欣赏课的内容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作有效的灵活调整,组织学生到田间、到地头、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术作品中的内涵和韵味。比如:我们上《古代传统建筑》一课时,就完全可以带学生到村庄中的古老民房去参观,让他们了解足够的知识后,民族的尊严与自豪感自然就出来了。
其他文献
拼音教学是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拼音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的识字和自主阅读。音节的拼读方法有两拼法、三拼法、直呼音节法,其中能帮助学生快速读出字音的方法要数直呼音节法。虽然课标为了降低教学难度,没有硬性规定使用哪些方法教学,但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可以尝试直呼音节的方法。所谓直呼音节,通俗地说就是指学生看到一个音节时,不用现拼现想,就能直接地读出音节的读音来。教学实践证明,学生
期刊
从教以来,我一直担任农村小学的班主任工作。多年的工作使我体会到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重要性。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回顾十余年的班主任工作,本人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用心灵去关爱学生  爱是架起师生互相理解和信任的桥梁。一个成功的班主任不光要学生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主动接近,让自己的笑声和学
期刊
爱因斯坦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英语以其陌生的面孔,异样地走进学生当中时,它带给学生的是无尽的好奇感。学生为自己吐出的每词、每句而兴奋、激动。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这在三年级的开始教育中我们都强烈地体会到了。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表面的“活”、“乐”、“玩”中。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我们就必须注重学科本身,从学得后产
期刊
审美教育是指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它反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求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并使学生具有发现美的意识,促成学生自觉的爱美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语文教学的审美性,主要体现在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美,教学设计的情境美,教师的语言美、教态美,师生情感融合的共鸣美等。  一、品词析句,分析情境,引导学生鉴赏美  “浓缩的往往都是精华。”教
期刊
我常听初中教师说,许多学生上初中成绩明显下降,跟不上教学进度。据我的经验所知: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其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街接自如,是一个重要任务。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顺利过渡,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认识:  一、要认识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侧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针对小学生的识字教学,应根据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深刻地记住生字,并学得有兴趣,学习更轻松、更简单。  【关键词】课改 识字教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语文教材,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就是“让孩子多多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提前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本册教材中,要求学生认识最常用、出现频率最高的汉字400个。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
期刊
【摘要】小学生作文就是指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小学生心理个性特征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作文 情境 审题 兴趣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传统的作文教学让学生背范文、套模式,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这样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不到真正的
期刊
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总以为思想品德课纯属理论说教,学起来无非是按老师勾画内容死记硬背,到时候蒙蒙即可。所以,老师教起来方法简单化一,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毫无兴趣而言,直接影响到考试成绩。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学生学习兴趣呢?  1、情感教学法。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笔者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做到以情激学、
期刊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初次接触哲学,感觉枯燥、抽象、难以把握,做哲学题,特别是主观题感觉“老虎吃天,没出下爪”,甚至有的学生一看到哲学主观题就有一种恐惧感,更不用谈解题、答题了。下面介绍一种方法——抓关键词,通过关键词判断哲学观点。  1、遇到“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提出……计划、方案、战略,从……中得到经验,指导实践,从……中总结教训,取得经验,推
期刊
化学新课程的化学实验在内容的选择、设计和呈现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现出了很多新的特点。这些特点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化学实验的生活化  将“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面向公民的化学”这一理念落实到化学教学中,就要求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和社会,使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  作为化学教学内容重要组成部分的化学实验,尤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