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化学新课程中化学实验的新特点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63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新课程的化学实验在内容的选择、设计和呈现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现出了很多新的特点。这些特点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化学实验的生活化
  将“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面向公民的化学”这一理念落实到化学教学中,就要求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和社会,使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
  作为化学教学内容重要组成部分的化学实验,尤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身边无处不化学;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在知道和理解化学的基础上能够清楚所学的知识可用于做什么和怎么做,同时对化学的本质和价值(尤其是化学科学的“两面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选取学生身边的化学物质作为实验药品
  以学生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作为实验药品,可以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感到化学并不神秘,就在我们身边,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兴趣,如“灼烧葡萄糖、砂糖和面粉”、“蛋壳的性质实验”、“食用油和洗洁精在水中的分散情况实验”、“纯碱、肥皂水、石灰水、食盐水、蔗糖水的酸碱性实验”、“蔗糖溶液的配制实验”等等。
  2、选取生活和社会中的化学现象作为实验内容
  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很多化学现象,都可以作为化学实验内容选取的素材,这些素材学生熟悉,内容丰富,易于选取,以这些素材为实验内容,对于学生注意身边的化学现象,解释身边的化学现象,利用身边的化学现象更好地学以致用,具有重要作用,如“人体吸入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实验”、“铁钉锈蚀实验”、“食盐溶液、蔗糖溶液及水的凝固点的测量实验”、“氢气流吹肥皂泡实验”等等。
  3、选取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作为实验内容
  化学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关乎每一位社会成员,当然也应当是作为未来社会公民的学生所关注的内容。因此,选取这些问题为实验内容,对于学生形成以化学的视角来解释和解决现实中与化学有关的生活和社会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如“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及形成酸雨的实验”、“污水净化实验”、“设计实验,探究农药、化肥对农作物或水生生物生长的影响”等等。
  二、化学实验的趣味化
  化学实验具有动机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过分强调“学科中心”的化学课程与化学实验教学的“学术化”倾向十分明显。国内外的各种调查显示,很多中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正在明显降低,甚至一些学生放弃了化学学习。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做了化学实验,是否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因此,如何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成了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为此,人们创设了“趣味实验”、“家庭小试验”等新的化学实验形式,并注意总结、梳理已有的一些做法,使趣味实验系列化。
  1、选取趣味实验
  所谓“趣味实验”,是指以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来引发学生兴趣的一类实验,按照主要实验现象的特点,可以将趣味实验分为“火系列实验”(如“火山爆发”、“纸炮”、“烧不坏的手帕”、“冰川上的火焰”等)和“水系列实验”(如“宝瓶”、“化学酒店”、“净水变色”、“水中火花”等)。
  趣味实验,尤其是火系列实验要用到一些易燃,易爆药品。因此,教师要注意选择一些相对较为简单,安全的实验;同时,对所选取的趣味实验要明确注意安全要求,以避免实验事故发生。
  2、选取家庭小实验
  所谓“家庭小实验”,是指利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用品作为实验仪器和药品,由学生在家里独立完成的一类实验。这类实验仪器和药品相对易得,实验较为安全,操作并不复杂,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因此,这类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化学实验更好地贴近生活和社会,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价值。
  以上就是新课程中化学实验的一些新特点。这些新特点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贴近生活和社会。化学新课程中这样设计化学实验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和更容易学好化学知识,并能运用于生活之中。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语言习得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身势语有助于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非言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本文将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运用身势语。  【关键词】语文教学 身势语 言语交际能力 非言语交际能力  一、必要性  当今时代是信息交流时代,如何恰当地进行信息表达和选择,对人生的各方面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言语信息交流和非言语信息交流
期刊
拼音教学是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拼音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的识字和自主阅读。音节的拼读方法有两拼法、三拼法、直呼音节法,其中能帮助学生快速读出字音的方法要数直呼音节法。虽然课标为了降低教学难度,没有硬性规定使用哪些方法教学,但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可以尝试直呼音节的方法。所谓直呼音节,通俗地说就是指学生看到一个音节时,不用现拼现想,就能直接地读出音节的读音来。教学实践证明,学生
期刊
从教以来,我一直担任农村小学的班主任工作。多年的工作使我体会到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重要性。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回顾十余年的班主任工作,本人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用心灵去关爱学生  爱是架起师生互相理解和信任的桥梁。一个成功的班主任不光要学生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主动接近,让自己的笑声和学
期刊
爱因斯坦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英语以其陌生的面孔,异样地走进学生当中时,它带给学生的是无尽的好奇感。学生为自己吐出的每词、每句而兴奋、激动。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这在三年级的开始教育中我们都强烈地体会到了。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表面的“活”、“乐”、“玩”中。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我们就必须注重学科本身,从学得后产
期刊
审美教育是指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它反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求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并使学生具有发现美的意识,促成学生自觉的爱美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语文教学的审美性,主要体现在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美,教学设计的情境美,教师的语言美、教态美,师生情感融合的共鸣美等。  一、品词析句,分析情境,引导学生鉴赏美  “浓缩的往往都是精华。”教
期刊
我常听初中教师说,许多学生上初中成绩明显下降,跟不上教学进度。据我的经验所知: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其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街接自如,是一个重要任务。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顺利过渡,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认识:  一、要认识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侧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针对小学生的识字教学,应根据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深刻地记住生字,并学得有兴趣,学习更轻松、更简单。  【关键词】课改 识字教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语文教材,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就是“让孩子多多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提前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本册教材中,要求学生认识最常用、出现频率最高的汉字400个。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
期刊
【摘要】小学生作文就是指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小学生心理个性特征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作文 情境 审题 兴趣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传统的作文教学让学生背范文、套模式,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这样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不到真正的
期刊
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总以为思想品德课纯属理论说教,学起来无非是按老师勾画内容死记硬背,到时候蒙蒙即可。所以,老师教起来方法简单化一,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毫无兴趣而言,直接影响到考试成绩。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学生学习兴趣呢?  1、情感教学法。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笔者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做到以情激学、
期刊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初次接触哲学,感觉枯燥、抽象、难以把握,做哲学题,特别是主观题感觉“老虎吃天,没出下爪”,甚至有的学生一看到哲学主观题就有一种恐惧感,更不用谈解题、答题了。下面介绍一种方法——抓关键词,通过关键词判断哲学观点。  1、遇到“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提出……计划、方案、战略,从……中得到经验,指导实践,从……中总结教训,取得经验,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