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的断句与标点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ie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几年的语文高考中,涉及文言断句与标点的不多。随着高考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文言文的考查会不会增加断句与标点呢?为了帮助学生们尽快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现将我多年来对文言文断句与标点这方面的知识的积累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文言文 句读
  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古人写文章都是不加标点的。现在新出版的文言读物,大都是后来加上去的。现在还有大量作品仍无标点,一旦我们要阅读原著,仍属困难,因此学习断句与标点不光是为了高考,更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那么,怎样才能断开文言文的句读,进而给它点上适当的标点符号呢?
  第一,要统观全局。
  拿到一篇古文,首先要求反复阅读全文。从段到篇,理解词义(不懂的地方要查字典),了解结构,揣摩语气,大致弄清文章所写的事情、所表达的观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切不可看一句点一点。
  第二,要先断后点。
  在基本了解全文所表达的内容之后,便可按文章的文意和结构先用顿号断开,然后考虑该用什么标点符号。点标点时,可按先难后易的原则,先点容易的,然后逐步缩小范围,难点的地方要经推敲后再确定。
  第三,要善于借助词、句、结构关系等断句。
  在具体断句与标点时,要运用初、高中时学到的有关字、词义、句式等知识,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
  (一)可以借助辨识句子断句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语、谓语和宾语。要从文中辨识句子,必须先找出主语来,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有时是代词)充当。为此我们首先要在文言文的朝代、国名、人名、地名官职和事物的名称中找准主语,然后由主语确定谓语,以及宾语。如有省略,要认准省略的是什么。还要注意倒装句中谓语、定语、宾语及介词结构的位置。例如: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这篇短文有人名“管宁”、“华歆”(古文中写人的姓名时,一般是第一次出现有名有姓,以后就只出现姓或者名了),事物名“菜”、“金”、“席”、“轩冕”等。
  统观文意,我们大致可知,通篇是讲管宁和华歆的关系。写了两件事,一是“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华不同对待;二是“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歆的不同表现;最后总括点明管宁的态度。全篇都用人名作主语,只是写第二件事时省略了主语。按照统观全局、由粗到细的要求可点标点如下: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二)可以借助分与合的结构关系断句。
  在叙述事情,论述问题时,常常有合(即总提或总结)分(即分述)的结构关系,我们可以借助这种关系进行断句和标点。如:
  二喜一惧
  唐太宗谓侍臣曰:“朕有二喜一惧。比年丰稔,长安斗粟直三四钱,一喜也;北虏久服,边鄙无虞,二喜也;治安则骄侈易生,骄侈则危亡立至,此一惧也。”
  这是先合后分,层次井然。
  再如: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抗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这是先分后合。“此三者”往后是合,前面的分也没用一、二、三点明,需从文意中体会。
  (三)可以借助固定结构断句。
  如判断句式的“……者……也”結构,疑问句式的“何如”、“奈何”、“孰与”等结构,反问句式的“何……为”、“不亦……乎”、“安……哉”以及其它固定结构。我们在断句与标点时,如能充分借助这些固定结构是极为便利的。如:
  见善修然 必以自存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也。
  这里,我们就是借助“……者……也”结构来断句和标点的。
  (四)可以借助表示对话关系的“问”、“云”、“曰”等断句。例:
  因材施教
  子路问:“闻斯行诸(兼词,等于“之乎”)?”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由也兼人,故退之。”
  此文用三“问”、四“曰”的对话断句。但要注意文中另外两个“问”、两个“曰”字,是引用他人的话,用在句中,可不断句。
  (五)可以借助语气助词和叹词断句。
  (1)借助句首发语词“夫”、“盖”断句。
  如: 画鬼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这里是先用对话叙述,然后议论。“夫”字,表明下文要引出议论,不仅可以断句,而且可以断段。因为议论是针对叙述的事情而来,因而议论的内容也可从对话叙述中推知出来,所以“夫”以下的标点就不难了。
  (2)借助叹词“嘻”、“噫”、“嗟乎”、“呜呼”等断句。
  叹词是独立于句子之外的独立成分,一般用在句首或句末,可用叹号断开。
  如: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嗟乎!此真将军矣!
  (3)借助句末语气助词“也”、“矣”、“焉”、“耳”、“乎”、“耶(邪)”、“与(欤)”、“哉”等断开句子。如:
  说虎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
  这几句话中,有四处用了语气词结尾。
  (六)可以借助各种复句中的关联词来断句。
  (1)并列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递进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选择句: 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而专焉。
  (4)转折句: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5)条件句: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6)假设句: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7)因果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七)借助对比,对偶,排比等对应关系断句。
  古人行文常常爱用一些骈偶句式,以表现文章的语势和文气,因此,我们借助句子的对应关系断句也是极为便利的。我们初中学过的《陋室铭》及高中课本中的《滕王阁序》等等许多骈文都是这样的,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总之,古文的断句和标点是件不容易的事,除了了解上述我所说的之外,还需要掌握大量的词语,了解古代的许多文化知识、历史知识及音韵方面的知识等。因此,只要我们不断积累,努力学习,反复练习,是可以逐步提高的。
其他文献
摘 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确实,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有些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绞尽脑汁”,甚至“矫情作假”,也不管这个情境是否合适,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
期刊
摘 要 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果,如何将新课标的思想理念、方法手段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越来越成为每一位教师所关注的焦点。作为教学一线老师,通过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学习以及对课堂教学的不断探索,我认为除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技能、技巧和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外,还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关键词 英语课堂 激
期刊
摘 要 作文写作的思路是教师引导的重点,学生不会写作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作文思路不清晰所造成的。一个思路清晰的框架集中展示的是学生对所选素材的准确把握。要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其实并非易事,直观而生动的讲述虽有一定的作用但收效甚微。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 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关
期刊
摘 要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教学 转变  高中历史课是作为国家规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高中学生必须要认真完成的一门基础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全面
期刊
摘 要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 。语文教师要主动迎接这一新形势的挑战,大胆改革,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以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作风、高昂的姿态,投身到素质教育的熔炉中去。重塑教师自身形象,励练创新教学能力
期刊
摘 要 语文课堂中,教师注重用激情点燃学生的热情,这不仅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激情 课堂教学 积极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  巴班斯基也提出:“特别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激情的紧张度,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最好的紧张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最好的精神心理气氛
期刊
摘 要 在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依靠全体生物学教师的努力。本文从树立生物学教育的素质观和探索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中学生物 实施 素质教育 思考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应试教育是以应付考试,特别是应付升学考试,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应试教育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方面是突出智育,忽视其他方面,以文化课考试代替了素质的全方位要求。  素质教育
期刊
我是一名平凡的教师,回想从教之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作为,可是平淡的教学生涯却赋予了我一些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  第一、给学生送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更多的也是真情的回报。二十几年来,我努力地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付出时,收获的必定是学生更多的爱!感受学生们的心灵之语,便是我最快乐的一件事。比如,我们班有一个比较调皮的男生小宋,有一次,不知吃了什么呕吐了,弄得满身都是,同
期刊
创造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车轮,创造是托着人类理想飞翔的翅膀。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素质之一。现代教育需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牢固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培养学生作为新世纪主人的创新精神。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的工具性不能从文化中抽象出来而独立存在,即它的科学性和人文性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就语文与人而言,语文也不能脱离人而独立存在。作文,作为语文知识的综合作用,是创造
期刊
摘 要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巩固识字训练,达到识字教学目的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识字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该在识字教学策略上下大功夫,多途径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