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品德教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wanderc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德育追求的思想境界是无痕教育。思想品德教师在注重知识教学的同时,在思想品德品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从课堂管理入手,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外部渗透。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尤其重要,这直接影响当代中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根据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点”,更要教给学生人生的“知识点”,让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不迷惑、不迷路。思想品德课应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会关心”“学会感恩”,形成健全人格,才是真正的教学目的。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
  在学习方面: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受到巨大挑战,一些心理问题和吸烟、酗酒等危害健康行为明显增多,甚至因为心理问题而引发轻生、焦虑、郁闷等心理状态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把网络当做是“生活中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和“课余时间的主要活动”。这些成了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在家庭方面:一些父母教育方法简单,往往以钱物代替对子女的表扬和奖励,以打骂代替对子女的批评和约束,对孩子产生不良心理影响;部分家长身体力行不够,个别家长自身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道德水平低下,对子女的负面影响较大;家长重智轻德,平时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限制孩子课外活动,忽视对子女的思想教育,只要成绩好,就什么都好,一好百好,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心理压力很大。
  二、培养信心是塑造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
  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八种潜能,人的智能无所谓高低之分,区分只在于智能的类型,八种智能表现出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只是有人显现得较早,有人显现得较晚。教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能,科学地评价自己是树立学生信心、培养健康心理的重要环节,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现和挖掘自我潜能呢?
  在教学中采用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高效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所以面对刚进校胆怯的部分七年级新生,我在“天生我材必有用”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预设了这课的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并利用了思想品德课可资凭借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教学中“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教学素材中所蕴含的。在合作探究中,我让学生大声讲话,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对于胆小的学生则让他们反复介绍自己的名字。等大家都能大声介绍自己之后,再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自己最爱说的一句话,自己的性格特点,等等,总之,就是让学生学会交流,训练流畅讲话,在交流中了解自己,寻找自信。因为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状态,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挖掘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相反,缺乏自信的学生会破罐子破摔。自信对于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来讲,是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我们要重视学生这种健康心理的培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为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法营造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以权威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允许学生动摇自己的“权威”地位;通过我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的情感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爱,并营造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得到美的享受,在兴奋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这样,学生对老师有了亲近感,体验到受教育是快乐的,从而主动参与学习、敢于争辩,最终学生的思维得到内化,潜能得到发展,情感更丰富,心理更健康。
  三、培养有爱心、宽容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和心理的灵魂
  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越是生活化的东西,学生更容易记住,有经历才有生活,生活经历是教师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凝聚着教师对生活的真实情感,作为教师的我,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经历,让其成为构建有效课堂的原生态教学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所以在教学中要用简约的课堂设计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领会各种角色的社会责任,学会与各种角色交流、互相理解、完善自我,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促进个性发展。新课标提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健康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大量实践、互动、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体验情感的过程中发生认识,从而健全人格,全面发展,自主践行,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一个有爱心的人容易成就美好的人生,培养爱心是个老话题,在“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一课的教学设计上,学会尊重他人,从身边的“重要他人”开始,让学生从寻找家庭中的爱开始,因为我的存在给父母带来希望、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是他们的提醒和关爱,给我们增添前进的动力和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爱心不仅是一种情感,而且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理解,一种奉献。在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人生的意义不仅表现在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还表现在为帮助他人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如果我们的帮助使他人得到幸福和快乐,我们的精神就会得到很大满足,精神境界就会为之升华,人生就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开朗的心境,这是一种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期望的高水平健康心理,持有这种心境的人,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灰心,事业终究成功,这样的情感体验能真正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及良好个性。
  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许多学生受家庭的影响,表现出自私甚至刻薄,导致与同学关系紧张,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和完美人性的培养,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就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平台,创设情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认知阶段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坚持启迪和内省相结合,外因和内因相结合,循序渐进,使学生真正形成宽容的健康心理。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广泛,蕴含着相当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人生当自强、做自立自强的人等,是任何其他学科都无法相比的,这为思想品德课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只有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氛围,才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实现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21世纪,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无孔不入,与之相关的很多行业相继产生。为此,教育部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开设较晚的课程,在教学方法探索上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下面针对中学信息技术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我谈谈看法与思考。  一、信息技术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时间不长,目前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学校在此课程的教学管理中无法可依,教师在教
摘 要: 社会性偏差指的是让中学生可以认识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影响,而这和学校教导的课程内容与教学宗旨不一样,而且产生了对中学生健康学习与成长有害的思想行动偏差。政治科教学作为学校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面临社会性偏差时,所呈现出来的问题非常突出,而且中学生所认识到的社会性偏差就是属于其中的问题一部分。  关键词: 社会性偏差 政治课教学 解决方法  一、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中学里思想
本文采用16S rRNA基因文库技术对我国南海澳大利亚厚皮海绵的共附生细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澳大利亚厚皮海绵中存在着放线菌纲、α-,β-,γ-变形菌亚门、Bactero
“效率”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杠杆。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尊重学生主体,主导课堂有效教学  追求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在目标确定、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思想,强调学生对知识有渴求、质疑和探索的精神;对学习保持强烈的自
摘 要: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思想品德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有效实施德育教学,强化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效果。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做到情理并用,贴近学生,开放民主,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提倡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心时事政治。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品德教育 教学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的重要途径。初
早在1991年,Bennett与Brassard等人就已完成了量子密钥分发(quantum keydistribution QKD)的演示实验。近年来,量子保密通信迅速地发展,已经成为了一门相对成熟的学科。相比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