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cjma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兴趣盎然的场所,让学生的大脑在课堂上随着教师的引导充分“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一头热一头冷。要想营造师生双边互动的场面,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可以说离开了兴趣,是绝不可能的。
  一、导语引趣
  语文课堂的导语,历来被语文教师当作教学的“突破口”。一个新颖独特的导语能很快地把课堂导入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其中,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写作的不同风格设计不同的导语。可以用精美诗句、创设情境导入;可以讲述故事、曲径通幽导入;可以承前启后、巧妙衔接导入;可以结合生活、内引外联导入;可以设置悬念、补充材料导入;也可以破题入境、直取重点来导入。总之,要紧扣课文内容和主题来设计导语。
  例如,在一次作文公开课上,笔者为了强调要运用多种感官描写使文章内容充实起来,为了让学生对多种感官印象深刻,特意设计了一个谜语:有眼有耳有口在心(打一字),同学猜出是一个“聪”字,以此为引导,顺利展开教学,不仅思路清晰,而且学生的印象特别深刻。
  二、设疑引趣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和“悱”,实际上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的心理空白,而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情感、意志等交织在一起,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刻。在课堂上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性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热情,使思维不断深入。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3秒钟,这样可以让学生有主动思考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的时间;可增加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性思维的成分;可给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的翅膀,诱导学生实现知识的发展创新,在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判断,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讲三味书屋的教学方法时,笔者是这样问的: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在学习环境、学习的内容上各有什么不同?作者向往的是哪种儿童教育?这样提问,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积极寻找答案。
  三、直观生趣
  1.直观形象产生兴趣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形象感知比文字更具有直接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心理出发,结合课文内容,力求采用形象直观的演示、图画、影视等多媒体教学,创设一些可以感知的具体对象,给学生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激发学生新的探求活动。如教学《土地的誓言》时,笔者通过播放“九一八”事变的录像及《松花江上》的MTV:形象直观地展示了接近课文时代和学生的内容,使文字描述和形象展示融为一体,入耳入目入心,从而缩短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所以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能够使学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散步》这篇课文时,笔者首先创设生活情境入课文:同学们,假如有这样一个生活情景,吃饭后,你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想看时事新闻,而你想看动画片,当时全家只有一个电视机,遥控机在爸爸手中,他可能会怎么做?从学生们最喜欢的看电视谈起,一下子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投入到课堂讨论中来了,从而很自然地导入了课文。
  四、想象致趣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在课堂上,把某些知识有意识地留下不讲,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空白”,或许能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课外,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这样不仅能开拓视野,增知启智,更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课外探索过程中,如果能有效积累,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这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语文课堂教学正需留出空白,让学生以其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对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改造,让学生自己去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
  例如,笔者第一次教《背影》一课时,是按照很规范的教学模式进行的:介绍背景,朗读课文,分析课文,还特别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具体分析。但是,学生并不认为这篇名著精彩。作为语文教师,笔者把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分析能力当作重要任务完成,精心设计,认真落实,学生却不理解,没有真正领会到《背影》这篇文学名作的艺术魅力,笔者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笔者又一次教这篇文章时,变换了教法:先谈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讲父母对笔者生活上、思想上的关心帮助,特别是父亲在笔者求学、择业等重大问题上的支持和鼓励。然后由学生谈他们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谈父母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在这次教学中,学生都非常激动,发言十分踊跃。更令人感动的是,有一位学生含着热泪向大家讲述父母对自己关怀备至的故事。接着学习《背影》,学生的精神状态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不但不笑,而且连让学生表演父亲爬上月台的吃力动作,都非常投入。在这样特别的情境之中,师生一起认真体味、分析了文章的语言,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学生、教材三者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反思自己教《背影》一课的得与失,第二种教法之所以成功,绝不是仅仅引学生入境、激发学习兴趣的问题,而是把学生首先作为一个“人”来进行语文教学。虽然表面看来,学生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所学的语言文字没有直接联系,然而学生在动情之中,他和父母的生活经历、他对父母的感受认识——这些他生命中宝贵的、活生生的个性体验都被调动了出来,同他学习语言的认知活动融汇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时候,学生已经不是单纯的学习语言文字,学习和他没有关系的人的文章,而是伴随独特的、具有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再一次体验自身的经历和情感。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激趣艺术是多种多样的。但每一次激趣都必须建立在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内部动因上,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驱动学生的知、情、意、行,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也得到不断加快,而水利工程作为我国建设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应用新技术,使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得到进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英语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科学的教学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也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追
摘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现代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主体 学生 高效 学习 知识    当今社会,世界经济发展处于剧烈的转型期,各国都重新研究本国的经济与教育发展战略,各种教育理念应运而生。但各国都把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高效课堂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过程的民主化、个性化放在首位,教学更关注人的发展。那么,
物理可以说是许多老师难教许多学生难学的一门课程。很多学生对物理既爱又恨甚至很怕,常常迷惑自己是在“悟理”还是“雾里”,这个答案除了取决于学生对自然规律的领悟程度之外,更重要的是老师正确有效的教法和学生正确有效的学法。错误的方法不仅使学生感受不到物理之美,更会把物理视为畏途,徒劳了很多精力,浪费了很多时间,最终却事倍功半。身处教学第一线的物理教师究竟应该怎样进行物理教学?积几年高中物理教学之感受,现
在连通图G中,如果对任意的V∈V(G),G-v有完美匹配,则称G是因子临界图.该文刻画了具有|V(G)| +2个最大匹配的因子临界图.进而,刻画了一些特殊的双因子临界图.
在我国,稠油油田生生产的高含蜡、高粘度、高胶质、高凝固点的稠油,采用的是掺水才有的方法,它以高温高压热洗清蜡和酸洗清垢的工艺来进行后期的加工,但是,因为油田掺水介质
修建水利堤坝的重点一直都是防渗加固,所以在修建堤坝工程的时候,它的蓄积水源、防御洪水侵袭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施工理论、施工所在地建设要求以及地质特点对水利
摘 要: 尽管农村中学教学条件落后,但农村教师仍然应该进行自我学习,扩充知识储备量,扩大学术视野,不断创新语文课堂教学,大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文从语文课堂的教学环节入手,根据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的创新课堂的教学方法,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 专业成长  一堂语文课的好与坏,关键在于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思维是否新颖、教学方法是否灵活,能否给学生以丰厚的学识、有益的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