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哲学为当代科学哲学贡献了什么?

来源 :广东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jian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哲学思想的萌芽可以追踪到古希腊,但作为一门学科分支的生物学哲学产生于20世纪后半叶.伴随着传统科学哲学的危机以及分子生物学革命的发生,生物学哲学成为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生物学哲学对科学哲学做出了哪些贡献呢?首先,生物学哲学改变了传统科学哲学把物理科学作为科学标准范式的看法,使人们重新思考科学的理论结构和解释方式等问题;其次,功能和目的概念以及功能解释和目的性解释等成为科学中继因果概念和因果解释之后的重要概念和解释方式;第三,在生物学中不仅存在描述性解释,而且存在规范性解释,事实和价值在生物学的一些领域纠缠在一起;第四,信息成为生物学解释生命现象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量.生物学哲学还讨论了传统科学哲学不涉及而只在生物学哲学中才讨论的问题,比如适应主义到底正不正确?自然选择的单位是什么?物种是自然类还是自然个体?进化论能不能解释利他主义的进化?进化是偶然的吗?劳动是如何创造出人的?语言、意识如何能从进化中产生?这些都丰富了当代科学哲学的研究,为科学哲学提供新的思想源泉.
其他文献
咏物诗有“抓住具体之物进行描摹,突出人格特点”“运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物\'我\'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突出的感情色彩,适宜诵读吟唱”的文体特征.教学时,宜构建咏“物”、咏“己”、咏“他”的教学策略,抓取“物”之人格化特征,探寻诗人之身世背景,深化读者之生活体验.在此基础上,还要深入文体特征,以凝练意象的形式提炼“借物”与“喻人”的衔接点,以诵读吟唱的形式深悟诗蕴,巩固教学效果.
劳动教育强调在丰富学生劳动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让学生在习得技能、提升技能、创新技能的经历中成为爱劳动、会劳动的人.特色主题活动“香囊溢出端午情”采用了直观讲解、演示分析、激活生成的方式,有效传授劳动技能、夯实劳动技能、创新劳动技能.
单元主题活动是落实课程内容的有效途径.为使单元主题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推进更加有效,有必要有机整合课程要素.从两份课标中提炼关键课程要素,并对这些要素进行整合,综合设计单元主题教学活动:研读学习材料,明确单元活动主题;结合知识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整合课程要素,设计课时活动.
对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方式等做了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并据此开发“景慧悦读”网络平台.充分利用“景慧悦读”网络平台的在线阅读、在线测试、读书排名、在线阅读积分、奖品兑换、展示作品评论、通知公告等功能,助力学生自主阅读:利用平台分享电子书籍,利用平台强化阅读互动,利用平台优化阅读评价.
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根据前测结果,尝试从“事实本位的知识观”走向“理解本位的知识观”:不止步于机械记忆和熟练运用的层面,而将主要精力放在通过更复杂的计算问题促进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乘法口诀外显的价值和内蕴的本质上.具体而言,设计数形结合、层次递进的情境问题,支撑学生理解,促进学生探究;适度拓展至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引导学生理解知识价值,体会数学思想;在开放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多样算法,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本质,丰富知识关联.
语文要素是贯穿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知识和能力训练点.从教材结构体系的视角统整语文要素,对于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促进各种能力的层次进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中,除了要在结合各个单元、每篇课文细化落实外语文要素,还要善于对各语文要素进行及时的梳理统整,以帮助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认知建构.
在对中式课例研究和学习共同体课例研究的比较中,发现二者的一些共同追求以及差异,对课例研究还可以怎么做,也有了一些更深入的思考:方法论的探索,应得到更多实证的支持;坚持走实践的道路,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以专家学者的理论,观照行动研究中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数学概念教学应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为起点,聚焦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亲身经历多层次的数学活动,从而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一课教学,注重从本质出发,指向知识的生长;沿本质思考,指向能力的生长;促本质延伸,指向思维的生长.
高度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新技术和人工智能深深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传统的网络安全检测技术在新时代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背景下表现愈加乏力,深度学习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开始发挥着重要作用。Web技术给人类发展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也引发了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针对Web应用的攻击种类繁多,危害很大,仅常见的注入类攻击就包括SQL注入、XSS攻击和Command注入等。本文在对SQL注入和X
学生的学习会经历两次信息转换:第一次是信息的人际转换,第二次是信息的自我转换.评价信息的有效处理,就是要帮助学生实现信息的第二次转换.有些课堂,存在偏重“碎片教学”、忽视“完整实践”,聚焦“正确信息”、摒弃“错误信息”,喜欢“整齐划一”、规避“与众不同”等典型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很难深入信息的第二次转换.教师应关注信息的主体,从重“教师的教”到重“学生的学”;关注信息的真实,从重“学习结果”到重“学习过程”;关注信息的建构,从重“教师告诉”到重“学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