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anfly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对教育改革的力度加大,使得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理念出现在大众视野前,随之也出现了一些现代化教育观念提倡的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学习就是其中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试图通过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引入来促使教学改革得到顺利实现.本文就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式学习中的有效性展开探讨,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帮助他们成功克服这一难关.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探究;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目标,强调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从以往过度依赖教师、被动学习的状态中逐渐向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转变.本文首先从合作探究式学习概述和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入手,进而结合数学具体课程来论述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此发挥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促使小学数学教师成功打造高质量的教学课堂.
  一、合作探究式学习概述
  所谓合作探究式学习,就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探究学习,在分析和探究某一知识点时借助集体的力量快速地将其解决.在每一个小组中,由于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和独特性,他们往往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有的善于引导,有的善于总结,还有的善于表达,这些特殊的个体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集体.同样,个体的能力和长处通常以集体的力量和作用得以展现,集体的共同目标得到实现,个体在其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发挥了自己的价值.因此,从这一层面来看,合作探究式学习就是发挥学生个性、唤醒学生集体合作意识的有效手段.它既让学生顺利地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也让整个教学过程呈现了动态化模式,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单一化和静态化的教学模式.这也体现了这一方法的先进性和创造性,符合现代化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二、小学数学实施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意义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是一门知识点烦杂、抽象且各个知识点又相互联系的课程,这一特点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例如难以理解和掌握每一个知识点,记不住公式,脑海中构建不出具体的知识体系,学习数学的热情降低等.面对这些问题的出现和存在,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就充分体现了出来.第一,合作探究式学习指出教师的教学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互助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环境,既要充分结合当前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也要积极引导学生转化学习的思路,转变自身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自己数学学习的能力.第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被视为传统教育与现代化教育的根本区别,创新是时代发展的特征,也是教师培养新一批人才的关键.而在合作探究式学习中,学生在集体力量的带动下会产生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些想法是脱离教师意志而产生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了思维拓展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推动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第三,从教师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引入也为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中是否存在教学问题提供了机会.小學数学教师可以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来实现变革与创新,对自己和学生进行重新定位,进一步促进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教师能够通过对这一学习方法的认识进而学到更多的教学理念,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及时作出调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纠正自己在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方面的错误,及时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三、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策略
  (一)前提是组建好的学习小组
  既然是合作学习,那么就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是小组之间的学习,因此对学生的分组安排和组建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组建好学习小组,这是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分组要体现合理性和科学性,即要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比如什么样的小组环境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学生在什么样的小组氛围中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并奉献自己的力量等,然后尽量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将学生安排在能够展示自己才能且能够得到能力发展的小组中,并促使各小组都能达到相同水平,切忌一个小组里全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或全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这会造成学生间的差异越来越大,造成两极分化的局面.另一方面,教师在分组时要确保各小组的人员是可流动的,也就是各小组要在不同时期进行人员的调整,比如经过一次考试后,变化各小组中的成员或变换各小组中成员的职位.同时,教师在组建小组时要在各小组中选出一名组长和副组长,组长负责全体成员的学习引导和工作安排,副组长进行相关学习活动的记录,使得各小组成员在组长和副组长的带领下能够相互帮助,共同成长,形成学习共同体.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也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促使班级的风气越来越好.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师在分好组后,就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施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而对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除了对数学知识点的学习,还要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也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理念.因此,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借助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方向与位置”一课为例,教师在讲到“东南西北”时,可以提出相关问题,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哪些吗?”学生纷纷回答:“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教师继续说道:“同学们很棒,那么你们知道当一个人迷路时怎样使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吗?”学生陷入思考,但根据所学的“东南西北”的知识点,并将其与这个问题进行联系,可得出答案.教师在问这一问题时,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思考过后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与交流.期间教师要注意多引导一些平时在课堂上不爱说话和不敢举手发言的学生,鼓励他们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说说自己的想法,即使想法是错误的,教师也要及时给予指导,并对他们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行为给予表扬和肯定,从而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逐渐融入小组学习的氛围中.这样的教学过程一方面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转动大脑,集中注意力,培养其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另一方面也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对知识点展开深入的探讨.   (三)把握好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把握课堂节奏往往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准.教师在教学中什么时候用哪一种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最终课堂教学呈现的效果.因此,当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合作探究式学习时要把握正确的时机,让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内展开合作探究式学习,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周长”一课为例,教师在讲解这一课时,不要把过多的时间用在讲述周长的含义上,而应在重难点知识方面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比如,针对“测量长方形的周长”这一活动,教師可以引导各小组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各小组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测量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哪些.有的小组会直接将长方形的四条边分别测出来,然后将四个数据相加得出其周长;有的小组会测出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然后分别乘以2再相加得出周长;还有的小组会直接测出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将二者相加再乘以2得出周长.这样一来,各小组会通过不同的测量方式和计算方法得出同样的结果.这时教师先组织各小组代表说说自己小组的方法和思路,其他小组在认真听的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共同交流.然后教师对各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进而顺势引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长加宽的和乘以2.然后各小组对照自己的方法,进而得到更深的认识.这样将教学的重难点以合作探究式学习来呈现,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还增强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平等、和谐、轻松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建立.
  (四)将合作探究式学习与数学课程内容相结合
  很多时候,小学数学教师在使用合作探究式学习这一方法时,往往将大量的时间用来进行无意义的讨论和交流,即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课程内容联系不紧密,使得课堂的合作学习平台成了学生开茶话会的场所,这样既浪费了教学时间,也影响了教学进度,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因此,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应将合作探究式学习与数学课程内容相结合,做到将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紧密结合,并在备课的过程中明确哪些知识适合学生以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哪些知识只需简单了解即可,从而高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正负数”一课为例,教师要根据这节课的内容明确划分重难点知识.对于正数和负数的特征和区别,教师可以直接举例来讲解和说明,而学生在小组中以问题“生活中有哪些正负数的例子”来进行探究学习.比如,天气预报中对零上的温度计为正数,对零下的温度计为负数;对某一家庭的月收入和月支出可以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海拔高于海平面可以用正数表示,海拔低于海平面则用负数表示,等等.学生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既能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了对正数和负数知识点的理解,也通过实际的例子加强了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得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合作探究式学习不只是说说而已,也不只是简单地停留在表面工作上,而是一个长期往复、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深刻认识和学习这一方法的基础上做到科学分组,在恰当的时间引入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课程与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这一系列教学策略的转变,能够真正发挥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积极作用.数学教师在这一方法的引导下能够逐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让自己在反思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小学生在这一方法的引导下能够正确认识数学这门学科,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挖掘自己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潜能,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强烈欲望和好奇心.最终,小学数学整体的教学质量得到实质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娟.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J].中国农村教育,2019(23):95-96.
  [2]贾新玲.如何将自主探究式理念融入小学数学课[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七):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549-550.
  [3]宋爱萍.探究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的实施策略[J].华夏教师,2019(27):41.
  [4]唐学林.小组合作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179.
  [5]张相碧.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6):146-148.
其他文献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亚运兴城攻坚之年,也是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当前的开发区,正处在开放创新的攻坚期、数字赋能的增长期、城市能级的蝶变期"三期叠
为解决声纳图像中存在的高斯与脉冲噪声的同时去除问题,在简化的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PCNN)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了数学形态学与中值滤波的噪声抑制算法。首先利用PCNN输出二值图像确定噪声在图像中的位置,用数学形态学方法保持目标的完整性,然后利用中值滤波方法去除图像的脉冲噪声并对PCNN逐次迭代的输出结果进行调整去除高斯噪声。实验结果证明
文章从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从文化性创新的概念、多校区高校的基本特点以及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文化性创新的必要性和基本途径等几个方面入手,初步探讨了以文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实际的广泛应用,信息交换成本大幅降低,管理实践活动越来越呈现分布和并发特征。对于分布并发事件仿真因为仿真时钟同步问题,原有的离散事件仿真方法不能很好的进行模拟。多线程技术是并发事件仿真的有效方法,Net平台下多线程编程技术为这种实现提供便利,应用多线程技术能够实现对并发离散事件的仿真。最后针对一个分布式机械加工装配的例子用V isio建立起相应UML模型,并由此讨论该方法
目的:基于整合药理学探究门氏保元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关键靶点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借助整合药理学计算平台筛选门氏保元汤治疗过敏性紫癜关键靶点,并从生物进程和信号通路等
水文时间序列受降雨量的影响,在变化规律上呈现季节性、非线性的特点。传统单一模型结构简单,对于复杂的非线性水文时间序列具有预测精度较低、不能很好捕捉水文时间序列的复
隐性知识管理属于知识管理学科研究的范畴。隐性知识管理在知识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隐性知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隐性知识管理技术主要有网络与人工智能
为了解当前乒乓球运动中运用竞赛成绩选材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运用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现行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选材形式和乒乓球运动员成绩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现行选材形式
二轮倒立摆小车要求其在控制摆杆稳定的同时在水平面上自由行走,对控制的时效性上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二轮小车倒立摆的超声波避障,采用以人工势场法为主,栅格法为辅的方案实施避障。首先,根据势场法快速反应的特点迅速给出避障决策。当势场法不能准确给出正确决策的时候,采用栅格法对其做辅助决策,弥补人工势场法的不足。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以人工势场法为主,栅格法为辅的避障方法能有效的实现二轮倒立摆小
属性约简是粗糙集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知识获取的关键步骤。针对大规模数据集,基于决策表差别矩阵属性约简不具备可操作性缺点;以及基于差别矩阵属性频度的约简算法没有考虑到差别矩阵元素中属性个数多少的缺陷。基于差别矩阵元素的基数越小,其属性越重要的思想,按照基数由小到大的顺序,利用矩阵中具有相同基数的矩阵元素的簇集中属性出现的频度,确定属性的重要度,提出一种快速搜索属性约简算法,能快速搜索到属性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