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家教大盘点 最优家教:权威 民主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iewong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之所以对中国家教充满信心,是基于我相信中国父母对孩子有强烈真挚的爱。这种爱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
  ——孙云晓
  2011年的家庭个性化教育很亮眼,出现了几位风云人物,比如“虎妈”蔡美儿、“猫爸”常智韬、“狼爸”萧百佑,他们或中或西,或权威或民主,凸显了家庭教育理念及方式的大碰撞。哪种教育最理想?我们该做哪种父母?带着这个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老师,就让我们随着他跳出家庭教育类型多样化的“热闹”,感悟一下其中的“门道”吧。
  成功的标准是人格健康
  虎妈也好,猫爸、狼爸也好,在今年引起大家的热评在于一个共性一一孩子不是上哈佛就是上北大,而他们则作为家教成功的典型而声名鹊起。但这是不是真正的成功呢?事实上,衡量一种教育的成败得失不是看孩子考上什么样的学校,拥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而是要看他的人格发展。就拿虎妈来说,美国相当多人反对她的教育方法。哈佛大学前任校长萨默斯就曾当面质疑虎妈,说她对学业过于重视的做法“有点问题”,说如果按她的标准,比尔·盖茨和马克·查克柏格都是不成功的,因为这两个美国及至全球经济奇迹的谛造者都是哈佛的退学生。现实中与盖茨和查克柏格相反的例子也不少,就像十年前的卢刚、去年的药家鑫,他们一个是爱荷华大学的太空物理学博士,一个是西安音乐学院的高材生,按世俗的观点也都是成功者,但他们挥出的刀锋却划破了这份虚无的成功。
  我们需要从教育的角度重新审视T成功的标准。成功的简单含义是目标的实现,这个目标一定应该是幸福。而幸福的根本保障,同时也是最基本的要素,是人格的健康。
  家教模式有高下之分
  虎妈、猫爸现象的出现说明家庭教育有多种不同的模式。哪种模式最理想呢?应该说是权威民主型家庭。
  现在社会总体来说民主是主流,但是在教育实施过程中经常有一些偏差。有人认为民主就是对孩子完全放手、给完全的自由,这是误解。世界多项研究发现,权威民主型家庭中孩子的成才率最高。怎么解释权威民主这个概念呢?就是教育中严格的要求和真正的尊重并存。这里面包含两个层面:首先父母对孩子既要是给予自由和尊重的,又要是严加管教的;其次父母在家庭中要起榜样和表率作用。大家都熟悉的洛克菲勒是全球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的富豪,但他一周给孩子的零花钱仅有1.5美元。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对于区区小钱的支配,他还和孩子签了长长的协议,要求20%用于储蓄,20%用于慈善。这体现的就是权威和民主的结合——决定很权威,金额和用途不能更改;方式却很民主。签协议本身就是一种契约精神。
  第二类家教当属专制型。为什么虎妈的教育看上去是成功的,因为在这种教育类型中,家长为孩子的发展设置好了轨道,只要孩子照着走,就能保证在一定时间内不出问题。但这种方式的长期效果远远不如前者,因为这样长大的孩子人格并不健康,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懦弱自卑,见了谁都想跪下,像奴隶般顺从;另一个极端则是对别人更专制。这两种都是病态人格,不健康。
  至于第三类就是放任型,这类家庭成材率最低。往大处说,孩子较少的社会阅历让他们分不清是非利害,甚至涉险时也不自知,给他们无限制的自由实际就等于谋杀;往小处说,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坎,在这些发展的关键时刻,孩子会有一种天然的惰性,自然而然产生畏难情绪,这时父母缺乏坚持、引导、严格要求,甚至严厉,否则这些坎会累积成孩子面前难以逾越的大山。
  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
  当前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后两种家庭类型特别常见。虎妈一出现,让不少家长觉得找到了榜样和知音,同时却也有所困惑:同样是虎妈,为什么效果有区别。这是因为大家只看到虎妈“魔鬼”的一面,但忽略了她“天使”的一面。虎妈的教育能取得一些成功,原因有三:其一,她对孩子很有爱心,很投入;其二,她本身就是耶鲁教授,素质很高,在日常教育方面有表率的作用;其三则是虽然她对女儿的要求非常严格,但与孩子平时的关系却很密切,平常打闹嘻戏,但练琴、学习时决不含糊,这让女儿无可奈何。就像一个关系很好的人,即使他对你无理也可以接受。中国众多虎妈只有严厉一面,却忽视了关系问题,这叫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
  教育需要遵循规律
  虎妈现象实际上反映了教育焦虑的全球化。有的家长表示,焦虑已经是一种社会风气,谁也不能免俗。父母的心情不难理解,但我们一定要考虑一个问题,教育的成败要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看,怎么样才最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让孩子无休止地埋头在课业里肯定不是明智的选择,因为孩子的成长一定是有规律的。什么样的规律呢?就是培养深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学会科学的本领,最后得以塑造健康的人格。具备了这些,就能成才,就能闯出自己的天下。要依照规律行事,就必须控制孩子的负担。可以肯定地说,一个人如果负担过重就不可能对周遭的事物产生兴趣,但是如果兴趣形成在先,情况就大有不同。人会为了兴趣自觉去找负担,虽然辛苦但是乐意,也就不是负担了。这其实是一个浅显的道理,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孩子过早地、被动地把负担背在身上。
  可怕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经常与这个规律背道而驰:孩子从很小就被扼杀了兴趣,没有兴趣,没有好习惯,没有成功的体验,最后连梦想都没有了。于是他连学都不想学了,干都不想干了,这时,你“拼爹”、给他铺再宽的路还有用吗?
  放手让孩子,体验成功
  掌握了孩子的发展规律,哪些该放、哪些该管,家长心里就该有个谱了。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成功的体验和良好的习惯。成功的体验越多,孩子越有信心,越有兴趣。成功才能导致成功。经验证明,反复成功的孩子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孩子越来越差。一个孩子文章写得精彩、会当小记者、做小干部当老师的小帮手……他会有“我会干得很好”的自我认可,这是一切希望的基础。同样,一个孩子学习很一般,但画画得好、球踢得好、小制作做得好,不管干什么,只要干得出色都会为他带来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最大的收获就是自信心、兴趣和好习惯。所以一定要给孩子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发展、尝试,寻找自己成功的体验。在这些问题上,就特别需要民主的作风,而在良好习惯的养成方面则需要家长的权威来保驾护航。
  总之,教育一定不能短视,人格的健康以及孩子的幸福感才应该是家庭教育的主题。
  采编:肖云
其他文献
2008年1月12日上午,由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慈善总会、杭州市教育局等和钱江晚报社联合主办的“唤醒沉睡硬币温暖山乡孩子”的活动迎来高潮。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联欢厅里,一个由25万多枚硬币汇成的爱心闪闪发亮。和硬币同样闪耀的,是这些硬币原来的小主人们——杭州、金华、温州139所学校的10万多名学生。正是这些孩子们,用他们的爱心收集到了258850枚这个起初很多人都想像不到的硬币数字。  25万
家庭教育是一个亘古不衰的话题,从古到今,国内外学者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和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家庭教育也不例外。变化必然带来冲突与碰撞:传统与现代、农村与城市、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外来文化与地域文化、国际化与本土化……伴随着社会变革,云南省的家庭教育路在何方?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和云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云南省妇
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多子女家庭。父母不仅给了我宝贵的生命,还培养了我健康的身心、健全的智力以及对于生活的信念和能力。  在身体健康方面  我的父母认为身体健康是生活和学习、工作的基础。母亲的手很巧,不管什么饭做得都好吃。父亲则会告诉我们什么食物有营养,督促我们不挑食、不偏食。当时家里孩子多,生活困难,我的母亲不管多忙、多累,都会变着花样做饭菜。春天,没有什么蔬菜,母亲就在咸菜上下功夫,炒的、煎
新安实验小学自2005年创省实验小学以后,按照“创新机制、全面互动、办出特色”这一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出了一条适应新形势的家校教育之路。    注重家校教育的全面性    1 内容的广泛性。  除了向家长传授一般的科学家教知识外,我们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生理、心理的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为家长开设不同内容的课程,如:《如何迈好开学第一步》、《亲子共读,创书香家庭》、《如何帮助孩子选择自
摘要:在学校教育走向开放、多元,对人才需求走向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今天,跨学科融合教育已势在必行。探索与实践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是教育者的教育使命之一。STEM教育主张的学科交叉融合、学生主动参与、项目实施、合作学习、解决现实问题等先进理念,对推进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笔者结合本校的具体研究实施情况,介绍如何基于STEM项目研究开发学科融合课程,从而达到教学效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部分,学校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力军。对于班主任而言,如何让学生从“被管理”到“参与管理”到“享受成长”,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是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班主任,我且实践且摸索,总结出三点做法实施如何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匿名点赞”激发上进心。受广东省名班主任张玉石老师的启发,每次班会课上,我们也设置了一个“匿名点赞”环节。我将事先准备好的“点赞信”以小纸
关键时期的键性成果    “十一五”系列家庭教育科研成果的发布,必将在促进家庭和谐稳定、儿童健康成长等方面起到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十一五”家庭教育科研成果主要包括《现代家庭教育智慧系列丛书》、《现代家庭教育智慧系列光盘》、《中国家庭教育年鉴(2008-2009)》、《凝聚智慧、培育未来——2010年中国家庭教育研究文集》和《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参与式培训手册》。其中,《现代家庭教育系列智慧丛书》
摘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鲜活的、生活化的真实情境,能够引发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从而实现学生品德的自主建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文章以《关爱他人》一课为例,主要分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创设真实情境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并且提出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真实情境创设的思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真实情境;课堂教学  基于真实情
【摘 要】“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实施“感恩教育”,培养“感恩文化”是对于“育人为本”工作方针的实践与尝试。鹤鸣五巷小学根据学校实际,围绕“鹤美教育”实施的需要,以“感恩”思想为载体,开展一系列形式、内容丰富的活动,使“感恩”内化为学生的信念,让学生有情感,有爱心,敬畏生命,知耻知荣,知恩图报,这是教育之本,也是教育的大目标。  【关键词】感恩教育;
2012年3月6日,全国家庭教育五年规划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上,由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全国妇联兒童工作部编制的《全国家庭教育科研课题指南(2011-2015年)》(以下简称《课题指南》)正式发布。受大会委托,中国兒童中心主任丛中笑对《课题指南》的相关情况作了介绍。本刊针对《课题指南》的制定背景、研究范围、发布的意义以及中国兒童中心家教工作计划等内容,对中国兒童中心丛中笑主任进行了专访。  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