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qi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新课堂是新课改的最终归宿、塑造能创造新课堂的新教师、用有效教学理念去引领新课堂三个方面,谈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新教师”;有效教学
  
  多年来,我校一直进行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课后完成作业进行巩固。这样使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辛苦,而且收效甚微,只有部分自觉性强的学生可以获益。即便是优秀的学生,也只是应试的机器而已,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缺失,就连在大庭广众下开口说话的勇气都没有。这一切表明,我们的课堂中学生永远是被动地听,没有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面对这种情况,我校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走出去、引进来的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符合自己校情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活起来,把课堂教学还给学生。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乐学。
  从课程改革启动的那一天到现在,我和许多老师一样,都有一种相同的感觉,那就是课程改革的目标,无论作什么样的定位,最终还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才能表达出来。无论专家们怎么说,我认为这种“感觉”是正确的。它说明,我们身处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对课程改革的走向有了一种共同的把握。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环境、管理体制和教师理念、实践能力等客观条件制约下,这样的理解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
  一、新课堂是新课改的最终归宿
  开展新课改以来,一些地区和学校在课程结构和教材改革上花了很大的功夫,还有部分教师认定课程改革就是改教材,甚至在参加课程改革培训的时候,依然是说“参加新教材培训”。有的学校不管研究条件和师资能不能达到要求,也不作前期的可行性论证,就盲目上马搞校本教材开发。有的学校据说已经有几十门校本课程,十几本校本教材。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的校本课程“门前冷落鞍马稀”,学生不感兴趣,最终,这些课程这些教材只能成为“门面工程”、“形象工程”,却走不进学生的视野和内心。所以往往出现课堂外改革热火朝天,课堂内却还是“涛声依旧”。究其原因,是在于许多学校管理者和老师都担心一旦新课改真的改到常规课堂教学中就肯定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一些专家也撰文指出新课程改革的课堂误区:在教学方式上只求热闹,过于放任,忽视教师主导作用;在教学手段上形式主义盛行,滥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内容上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在教学评价上充斥口头禅式的廉价的表扬、鼓励……
  二、塑造能创造新课堂的“新教师”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势如潮涌,但在不少学校依然是唱新课程的歌,走旧课程的调,还是“新瓶装旧酒”。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的观念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任何改革,都要依赖于人去完成,都需要人观念的更新,新课改成败关键就是广大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新教师”才有新课堂。而我们现有的教师几乎全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产物,是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实践者,对旧教学模式,轻车熟路。旧教师教不出新学生,要想做到“以生为本”,首先就应该做到“以师为本”。
  1.满足教师的需求,是“以师为本”的先决条件
  “以师为本”的一个重要要素,就是学校要满足教师的正当需求,是指在教师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首先,学校领导在管理中要积极营造互相尊重的良好环境。“士为知己者死”,充分说明了彼此尊重、相系信任所产生的强大力量。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得不到精神上的尊重,工作也只能是被动的服从,就难于发挥主人翁的作用,也不可能真正迸发出创造性。实施新课程,必须发挥全体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2.努力实施校本培训,是“以师为本”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能否顺利有效实施,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是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综合型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教学手段,知识结构都必须发生新的变化。要达到这些新的要求,学校就必须十分重视对全体教师的培训,特别要抓好教师的校本培训。学校的管理者一定要让老师明白:培训是最大的福利。
  3.重建学校评价方式,是“以师为本”的有力保障
  对教师的评价,往往是通过对教育教学的评价来体现的。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评价方式。应试教育,一般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考分成了教师的命根。这是一种奖惩性的评价。应试教育及其评价所带来的师生状况,所造成的后果,是众所周知的。实施新课程,是一场教育的革命,要能顺利进行下去,光靠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行为以及方式的转变是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评价机制作保障。实施新课程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对师生评价也应“以人为本”,要大力倡导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发展性评价。
  三、用有效教学理念去引领新课堂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如果课堂上看上去热热闹闹,教学效果却又低于以前的教学模式,那么,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会受到挫伤。这样一来,新课堂就可能再变回旧课堂,甚至比旧课堂更旧的课堂。所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所谓有效教学,即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粗读这样的概念以为很容易。说句实话,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传授法对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最为直接和有效的。那么为何要实施新课标呢?我是这样认为的,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这个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发展,发展与掌握知识技能不同,他更多的是有所创新。同时,传统教学也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的投入和收益的比例,学生往往要付出大量的无效劳动才能得到可怜的一点点收益。而有效教学综合考虑了时间、结果和体验这三个重要指标。
  1.“有效教学”功在课堂之外
  一是营造良好的有效教学氛围。为了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校开展了全校性的新课程研讨活动,要求教师要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我们把一些真正体现新课改精神的课和一些虽具有新课改之形却没有新课改之神的课都原生态地呈现在全体老师面前,听完课之后又召开研讨会,让老师们去评价、去讨论、去反思,在全校掀起了强大的课改旋风。
  2.“有效教学”蕴涵课堂之上
  我们从提高教学质量入手,将精耕细作,提高效率,作为我校创建有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有效教学”蕴藏于细节之中,蕴涵于课堂之中。我校对课堂的要求近乎苛刻,详细制定了有效课必须具备的标准,即:明确的教学重点、鲜明的难点突破、明确的主体意识、体现师生互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习氛围浓郁、教学语言有吸引力、知识与能力携手、教学进程波浪发展等。这些标准,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推进新课程改革,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实践,才可能把新课程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简介:程静(1968—),女,四川成都人,教育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资金结算问题作为铁路管理中关键环节,是铁路管理中核心部分,随着国家铁路行业的迅猛发展,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需要逐步完善。为了增强铁路结算中心的经济实力,降低铁路运行的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较好的和较差的特征调查、研究、对比、总结,着重探讨 “终身教育”的理念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造就合格大学生。   【关键词】终身教育;高校;英语;教学特征    教育一词在西方国家源于拉丁文educat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英语辞典则把“教育”则解释为“Education is t
Xi Jinping,Han ethnicity,was born in June1953 and is from Fuping,Shaanxi Province.He began his first job in January 1969 and joine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期刊
摘 要: 尽管英语在高考中的重要性有所降低,但是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学好英语还是非常必要的,除了要学好笔试内容,口语的学习也非常重要,所以口语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英语教师不管是为了应试,还是为了学生未来的英语交际都应该重视口语教学。通过口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听说英语的良好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促进高中生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高中英语 口语教学 教学有效
目前,石油企业正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若石油企业想要保持良好的经营状态及发展状态,要充分利用赊销方式来增加业务收入,但同时也使得应收账款愈来愈多。部分石油企业由于
10月11~13日,2016yexpo秋冬纱线展在国家会展中心5.1馆举行。本届展会展览面积再创新高,达到11500平方米,比上届同期增长约35%。记者注意到,在本次展会期间,不少企业都亮出了自己的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在宏篇叙事的过程中,成功塑造了许多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另外,其中包含众多诗词歌赋的内容,属于一本完善的百科全书.词曲、歌谣、对联等都
园林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修养身心的好去处.园林施工工艺对园林建设水平关系密切,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园林施工工艺,然后分析园林施工工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