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纽约闯红灯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470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经过了一番艰苦的努力,我和先生终于万里迢迢来到女儿在美国纽约的家。初到美国,万事谨慎,特别在交通规则上,更不敢马虎。
  女儿家住在纽约曼哈顿区。步行五分钟,便到百老汇大道。该大道的105和103街,各有一个地铁入口。四通八达的铁路,通向纽约各地。
  一日,女儿和我一块外出,刚走到百老汇大道旁,对面便亮起了红灯。尽管此时道上并无一辆汽车,我们仍止步等候。片刻,女儿等得不耐烦,拔腿要穿马路,我急忙制止。我话还没说完,不知从哪里冒出了个又高又胖的黑人,手牵一条又高又大的黄狗,不慌不忙地走上了大道,横穿而过。接着,又出现一个金发女郎,只见她昂首阔步,也横穿马路而过。女儿不再听我的警告,竟自飘然加入了闯红灯的行列。我呆呆地站在路旁,女儿尽管在对面微笑着向我招手,我却仍坚持指示灯放行,才放心地穿过马路。
  我惊奇地发现,纽约这个世界闻名、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其实,交通秩序很混乱。不仅男女老少都敢闯红灯,而且,一个个昂首挺胸,理直气壮,大道敢闯,小街闯得更频繁。有时候,街那头汽车已开来,这边,有人仍旁若无人地穿街而过,只是脚步加快。指示灯对纽约人作用似乎不大。无怪纽约黄色的指示灯光,显得有气无力。
  我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的做法,有时也未必全妥。一天,我正欲穿过一条大道,对面红灯开始亮起,我急忙止步。马路上一辆汽车却仍停在原地不动,我不解地望着它。忽然,一个年轻人的头探出车外,微笑着向我挥手,示意让我先过。我很不好意思,急忙跨上大道,向另一侧走去。这是我第一次在汽车司机的鼓励下,闯了红灯。
  我开始怀疑,我的循規蹈矩是否有点死板教条?渐渐地,我也慢慢尝试着学闯红灯。最初是确信道上无车时,才匆匆穿过,且神情紧张。后来,闯红灯便成了家常便饭,且神态也从容起来。
  我常常为自己违反交通规则闯红灯的做法,反思自己。在国内,我从不违反交通规则,即使正常的横穿马路,心情也非常紧张。为什么来到美国,在违反交通规则上,自己竟“潇洒”了一把呢?我也常常想,纽约人为什么闯红灯那么普遍,且新闻中很少报道有交通事故发生?仔细观察,也有一些客观原因。
  纽约的汽车可谓是一大景观。街口小巷,公寓旁边,凡是允许停车的地方,都停满了汽车,一排排,一片片。特别在高速公路上,各种汽车竞相奔跑,犹如望不到首尾的千万只急急忙忙爬行的甲虫。其哗哗高速行驶的声音,犹如高山流水,飞流直下,可谓壮观。而纽约市区内的车辆并不太多。由于地铁和高速公路都很发达,停放汽车困难,人们多愿乘地铁。车也尽量走高速公路。另外,自行车、摩托车在纽约都很难看到。这些客观事实,给爱自由的纽约人,创造了宽松的闯红灯条件。我只是惭愧自己,在纽约住了那么短的时间,竟受到了这方面的影响。
  责任编辑:李梅
其他文献
小时候妈妈把我陪伴,她给我欢乐,她给我温暖。我在她的心上,她在我的身边,  爱从未间断。  妈妈老了,谁来把她陪伴?妈妈的泪水,老屋的孤单——我在她的思念中,她在我的电话里,爱,时隐时现。愧疚的陪伴,让我悦色无颜,多给妈妈一点爱,忠孝一样两全。愧疚的陪伴,让我愧疚无言,多给妈妈一点爱,别留下遗憾。  妈妈老了,谁来把她陪伴?媽妈的泪水,老屋的孤单——我在她的思念中,她在我的电话里,爱,时隐时现。愧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农村环保意识不是很强,大人们忙着“抓革命,促生产”,对小孩打鸟、掏鸟窝类的事无暇顾及。  有一次,伙伴们想把喜鹊窝一探究竟,但又怕大人发现,就集体推荐我上。堂而皇之的理由是我身材比较瘦小,爬树轻巧不费劲,再加上是独崽,即使大人发现了肯定舍不得打,顶多骂几句。  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我迫不得已硬着头皮像蜗牛一样开始往树上爬。力气小爬不动是小事,关键是还真的有点害怕。如果一脚踩空,或
期刊
五月的花姹紫嫣红,在这风和日丽,孕育丰收的灿烂日子里,我俩在师范学生食堂认识了,她提醒我饭盒上写上姓名,以免拿错。她穿着红色短袖衫,扎着马尾松,高高的个子,苗条的身材,亭亭玉立,魅力四射,从她身旁走过,男生一步三回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那时除了学好文化课,我喜欢写一些不起眼的小块文章,打篮球。她喜欢唱歌,书法绘画,每学期分次把剩余饭票给我,让我养好身体,打篮球更加英俊潇洒,我只能笑纳。  
期刊
往事从岁月深处捡起。  那年,我和邻村刘家姑娘订了婚,可不久姑娘父母要退婚。父亲慌了,把奇缺的乡里供应的自家化肥送给了刘家。秋收时节,我家农田收成少得可怜。我感到我的婚姻很丢脸,在一家人吃饭的时候,我说我要退婚。突然,父亲脾气暴躁起来,伸手掀了桌子,又拿起凳子,把饭锅砸坏。我看了这情景,不得不在父亲面前低下头。我知道父亲的想法,订一桩婚姻不易。可最终刘家还是退婚了。父亲好多天不说话,只是抽着闷烟。
期刊
入夏以后,气温就高了起来。儿时,一直觉得这气温是渐渐升高的。可到了最近几年,这种感觉似乎越来越远。  天气再热,这班还是要上的。穿了盛夏的服装出门,因为骑着电瓶车,暴露在阳光下的双臂皮肤有一种针刺的感觉。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东西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可是,老天却把我们这种适应的权利都给剥夺了。  我只能靠着马路牙子行驶,因为这可以有行道树的遮挡。只有在树荫之下,我才感受到夏天的野外还有凉意
期刊
父亲喜欢侍弄他心爱的菜地。他骨子里爱劳动,不闲着。  正月里,父亲就把鸡粪、羊粪、兔子粪,早早地焐好,让有机肥充分发酵。播种的时候,肥料早已发酵好了。  人勤春早,春色怡人,几分菜地,精心经营。父亲在每年开春,早早地翻地松土,把地块调理得松软平整,种下菠菜、油菜。  为了保护青菜,父亲在地里铺了地膜,用木棍、砖块压住地膜的边边角角。没几天,菜芽儿就破土了,弯着身子挤在地膜下,很调皮的样子。  天一
期刊
端午放假回家,父亲执意要到车站接我。按我的想法,是没有必要的,可终究拗不过他。  他骑着摩托三轮,我坐在后面的车厢自顾自地看着路边的风景。他几次扭头过来,似乎想要讲点什么,却始终没有开口。终于,到了家门口,他停下车淡淡地说:“爬叉出来了,你小的时候最爱吃,夜里一块去摸吧。”我才恍然明白过来,端午前后正是爬叉出没的时节。  中午吃过饭,他对我说:“坐一夜的车,应该累了吧?你先歇一歇,我去准备点东西。
期刊
每次到了乡村的老屋边,我总要扯着嗓子喊:“姆妈!姆妈!”这时在屋里忙活的姆妈就会弓着腰,步履蹒跚地来到木门前,笑眯眯地上前接我。  姆妈是个目不识丁的农家妇女,非常憨厚,心地善良,与祖母相处40多年没红过一次脸,印象中,姆妈待我这个小儿子特别疼爱,到外婆家的一小块冰糖都要偷偷地留著,用手帕包好,待我上学时塞到我的书包底层。有一年,全体村民修筑水库,姆妈与村民们吃住在工地。两三天过去了,我见不着姆妈
期刊
没有稻田的村庄,已经不是一座真正的村庄。  没有阡陌和田畴,没有春种秋收,没有时令和节令,没有忙碌的喧腾和农闲的恬静……没有稻田的村庄,经络不通,内分泌失调,表面看起来,毫无病态,甚至还会虚假繁荣,可是,淤积堵塞、代谢不畅已让它苦不堪言。  没有稻田的村庄,没有印着耕牛足迹和犁耙齿印的田间土路,没有路两边的沟渠,和渠里的青蛙小鱼。也没有经常蹦到路中间,神气地弓着两条长腿,周身翠绿的蝈蝈,当然,更没
期刊
春来百花竞,深山访高僧。  出发的前一天,我特意与普净寺住持智正法师通了电话。电话里,92岁高龄的他声音依然是那样清脆悦耳,亲切淡然。“你来吧!随时欢迎你!”法师的话语如同一阵清风荡漾在我心田间。我相信,如果不是见到他本人,单从电话声音里来判断年龄,你很难与一位归隐山林三十余年,九十多岁的得道高僧联系在一起。  去年4月,我有幸造访了上虞卧龙山普净寺,结识了91岁高龄的寺院住持智正法师。虽是初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