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稻田的村庄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goo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稻田的村庄,已经不是一座真正的村庄。
  没有阡陌和田畴,没有春种秋收,没有时令和节令,没有忙碌的喧腾和农闲的恬静……没有稻田的村庄,经络不通,内分泌失调,表面看起来,毫无病态,甚至还会虚假繁荣,可是,淤积堵塞、代谢不畅已让它苦不堪言。
  没有稻田的村庄,没有印着耕牛足迹和犁耙齿印的田间土路,没有路两边的沟渠,和渠里的青蛙小鱼。也没有经常蹦到路中间,神气地弓着两条长腿,周身翠绿的蝈蝈,当然,更没有野蔷薇和狗尾巴草。没有赤着脚去给劳作的父母送一壺水、两个饼的少年,更没有蹲在路边忘了回家的痴迷背影。
  没有稻田的村庄,没有春天满眼金色的菜花,没有红的、白的,散落其中的紫云英,没有田头一掐一大把的水芹菜。没有吃了一冬枯草,站在河堤上悠然反刍,爱招惹白鹭的水牛。当然,更不会有水牛,在刚萌出芽芽的草根间,留下一大团圆溜溜、黑乎乎的牛粪,等着一场春雨的鼓捣,长出一大片同样黑乎乎却软颤颤、鲜嫩嫩的“地耳子”。
  没有稻田的村庄,白天和黑夜一样寂静,农人和田地一样失了本色,而节气,只在没有庄稼的,城里人的电脑里,时不时地被提起。惊蛰的雷声,不过是新年里的一声惊叹,早已惊不醒信奉“人勤春早”的田家人。“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没有了稻田,犁耙糙子早已成了博物馆里的宠儿,养尊处优出一身未经磨砺的锈迹。
  清明时节,也只留下一行雨纷纷的诗句。长满荒草的稻田大概都快忘了,从前,这样天青气朗、清气扑鼻的时节,田野是多么忙碌而欢乐。一块一块的泥浆松软、放满清水的稻田,被油绿的田埂划分得方正清晰却又线条柔和,映着蓝汪汪的天,多像妈妈房里那块穿衣镜,惹得人总是忍不住捡起一块土疙瘩扔进去。
  一村老小都从一冬的蛰伏,一个正月的年味里回过神来,急急忙忙往来穿梭的脚步里有掩不住的快乐。柳絮满村飞着,燕子也来凑热闹,斜着身子从村头的小桥上急急地飞过。周身泥巴的水牛从桥上走过,担着秧苗从前村挑到后畈的泥腿子也从桥上走过。满畈满田都是人,犁耙水响声,隔着几块田扯着嗓子交流农事的声音,还有秧把溅起泥水引起的笑骂声……因为稻田引起的农忙,这几天的村庄,热闹得胜过正月里晒谷场的搭台上唱的那场楚戏。
  没有稻田的村庄,色衰颜败,了无生机。长情的春风每年如约而来,在空荡荡的田野里左寻右找,却再也抚不到油绿的秧苗。它也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熟到不能再熟的地方,却在毫无知觉和征兆中迷失了。
  责任编辑:蒋建伟
其他文献
不知为何,想起茶花,总会联想到我的母亲。如今,离开老家多年,每每谈及故居,我那年近七十的母亲总念念不忘当年的这两株茶花。  在闽南农村,对于母亲有很多的称谓,有叫“阿姨”的,有叫“婶”的,有像城里人那样叫“妈妈”的,也有的干脆直呼其名,我们老家这一带大都管母亲叫“阿姆”。一声“阿姆”,听起来虽然略显土气,却让我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印象中,阿姆总是忙忙碌碌的,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計,每天都有做不完的
期刊
“华儿,你要好好念書啊!只有念好书,才能有出息!”入学之初,父亲每天送我去上学,我挎着黄书包,踏小步子前行,有时东张西望,他一路尾随,“华儿,看着脚下呦,莫跌跤啦!”  “爹爹,我晓得呢。”我转身俏皮地回答他,但却依然我行我素。“哧溜”踩到一草丛,我的脚果然崴了,父亲疾步上前扶住我,“跟你说了噻,走路要看着路,不听话,就吃亏了吧!”言语中有些责备,还有些心疼。他背起我继续走:“华儿,我跟你说的话,
期刊
小时候妈妈把我陪伴,她给我欢乐,她给我温暖。我在她的心上,她在我的身边,  爱从未间断。  妈妈老了,谁来把她陪伴?妈妈的泪水,老屋的孤单——我在她的思念中,她在我的电话里,爱,时隐时现。愧疚的陪伴,让我悦色无颜,多给妈妈一点爱,忠孝一样两全。愧疚的陪伴,让我愧疚无言,多给妈妈一点爱,别留下遗憾。  妈妈老了,谁来把她陪伴?媽妈的泪水,老屋的孤单——我在她的思念中,她在我的电话里,爱,时隐时现。愧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农村环保意识不是很强,大人们忙着“抓革命,促生产”,对小孩打鸟、掏鸟窝类的事无暇顾及。  有一次,伙伴们想把喜鹊窝一探究竟,但又怕大人发现,就集体推荐我上。堂而皇之的理由是我身材比较瘦小,爬树轻巧不费劲,再加上是独崽,即使大人发现了肯定舍不得打,顶多骂几句。  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我迫不得已硬着头皮像蜗牛一样开始往树上爬。力气小爬不动是小事,关键是还真的有点害怕。如果一脚踩空,或
期刊
五月的花姹紫嫣红,在这风和日丽,孕育丰收的灿烂日子里,我俩在师范学生食堂认识了,她提醒我饭盒上写上姓名,以免拿错。她穿着红色短袖衫,扎着马尾松,高高的个子,苗条的身材,亭亭玉立,魅力四射,从她身旁走过,男生一步三回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那时除了学好文化课,我喜欢写一些不起眼的小块文章,打篮球。她喜欢唱歌,书法绘画,每学期分次把剩余饭票给我,让我养好身体,打篮球更加英俊潇洒,我只能笑纳。  
期刊
往事从岁月深处捡起。  那年,我和邻村刘家姑娘订了婚,可不久姑娘父母要退婚。父亲慌了,把奇缺的乡里供应的自家化肥送给了刘家。秋收时节,我家农田收成少得可怜。我感到我的婚姻很丢脸,在一家人吃饭的时候,我说我要退婚。突然,父亲脾气暴躁起来,伸手掀了桌子,又拿起凳子,把饭锅砸坏。我看了这情景,不得不在父亲面前低下头。我知道父亲的想法,订一桩婚姻不易。可最终刘家还是退婚了。父亲好多天不说话,只是抽着闷烟。
期刊
入夏以后,气温就高了起来。儿时,一直觉得这气温是渐渐升高的。可到了最近几年,这种感觉似乎越来越远。  天气再热,这班还是要上的。穿了盛夏的服装出门,因为骑着电瓶车,暴露在阳光下的双臂皮肤有一种针刺的感觉。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东西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可是,老天却把我们这种适应的权利都给剥夺了。  我只能靠着马路牙子行驶,因为这可以有行道树的遮挡。只有在树荫之下,我才感受到夏天的野外还有凉意
期刊
父亲喜欢侍弄他心爱的菜地。他骨子里爱劳动,不闲着。  正月里,父亲就把鸡粪、羊粪、兔子粪,早早地焐好,让有机肥充分发酵。播种的时候,肥料早已发酵好了。  人勤春早,春色怡人,几分菜地,精心经营。父亲在每年开春,早早地翻地松土,把地块调理得松软平整,种下菠菜、油菜。  为了保护青菜,父亲在地里铺了地膜,用木棍、砖块压住地膜的边边角角。没几天,菜芽儿就破土了,弯着身子挤在地膜下,很调皮的样子。  天一
期刊
端午放假回家,父亲执意要到车站接我。按我的想法,是没有必要的,可终究拗不过他。  他骑着摩托三轮,我坐在后面的车厢自顾自地看着路边的风景。他几次扭头过来,似乎想要讲点什么,却始终没有开口。终于,到了家门口,他停下车淡淡地说:“爬叉出来了,你小的时候最爱吃,夜里一块去摸吧。”我才恍然明白过来,端午前后正是爬叉出没的时节。  中午吃过饭,他对我说:“坐一夜的车,应该累了吧?你先歇一歇,我去准备点东西。
期刊
每次到了乡村的老屋边,我总要扯着嗓子喊:“姆妈!姆妈!”这时在屋里忙活的姆妈就会弓着腰,步履蹒跚地来到木门前,笑眯眯地上前接我。  姆妈是个目不识丁的农家妇女,非常憨厚,心地善良,与祖母相处40多年没红过一次脸,印象中,姆妈待我这个小儿子特别疼爱,到外婆家的一小块冰糖都要偷偷地留著,用手帕包好,待我上学时塞到我的书包底层。有一年,全体村民修筑水库,姆妈与村民们吃住在工地。两三天过去了,我见不着姆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