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例汉族人指纹与血型相关性的研究

来源 :遗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湖南省郴州地区卫生学校406名汉族学生的指纹和血型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差异显著性测定表明:A、B、O和AB四种血型的指纹型分布频率、各手指纹型的频率及对应手指纹型组合格局有显著差异,由此推测指纹与血型之间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联测活动的内容涉及到粒度标准、粒度仪校准.检定和实验室能力验证等有关内容。本文通过对以上各项内容的简要概括,提出了联测活动的具体做法。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选择对动物改良效果的遗传作用和选择效果的系统估计方法。结果表明,动物改良效果大小取决于选择性状的目标基因频率能否随选择向有利的方向变化;文章所提
根据Aden-Kerker理论,对双层颗粒前向散射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别用衍射理论、Mie理论和Aden-Kerker理论计算了散射系数矩阵并采用非独立模式算法进行反演.数值计算
本文报道了广东白腹巨鼠的核型、G带和银染色。结果表明,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40,常染色体包括4对近端着丝粒染色体,6对末端着丝粒染色体,8对中着丝粒染色体,1对近中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
利用聚丙烯酰胺盘状电泳分析了新疆北部两种害鼠——黄兔尾鼠和草原兔尾鼠的α-酯酶和β-酯酶同工酶。共检查了肝脏、心脏、肌肉、肾脏、胃、肺、脑和横膈8种组织。结果表明,
本文将人源多位点小卫星探针用于鸡和鹌鹑的研究,获得了由约20条带组成的具有个体特异性的遗传指纹图,初步结果表明:未经人为选择的京黄肉鸡和鹌鹑系内的遗传指纹图相似系数
采用染色体畸变、SCE和微核测定等方法,对增瘦剂(β-兴奋剂类)和组成素(类固醇激素类)两种生长促进剂对育肥猪染色体的致畸变性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两种药物在不同程度
白条草蜥为2n=34T+2m+ZW,即常染色体中17对为端部着丝点大型染色体,1对为点状,性染色体为ZW型。经BSG显带处理后,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区都有明显的C带,同时还显示了10条端粒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