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与行走(上)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陈丽 黄娣 张龙 李巧 孙斌 赵明 杨军 林月新 余宏哲 李勋
  老师:宋刚明
  湖北武汉
  张 (张龙,以下简称张):老师,“长征”什么时候出发?
  宋(宋刚明,以下简称宋):还是9月22日。
  杨(杨军,以下简称杨):你真的要去?
  宋:说了怎可不做?
  杨:算卦的不是预测你走不了?走了也走不完,在云南就要折回。
  宋:易者不卦,我本来不算的,做正确的事,不问祸福。该来的总要来,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躲过了小祸,可能酿成一场大祸。我问一下卦,是提醒自己注意,比如这次算着我只能到云南,我就提醒自己小心,因为过了云南,路就好了,但人疲劳,容易大意,反而易出事,这就是易理。
  张:车改装好了,老师找空看一下行不行?
  巧(李巧,以下简称巧):“长征”要走才好。
  宋:是啊,可我哪有那多时间。我是个摄影师,如果走,大量的时间会花费在路上,走到了可能就没气力拍照了。现在就是走,也不可能复制当年红军的体验了。现代交通工具可以将路途闲寂的空间压缩,将注意力放在拍摄上。
  张:带什么相机?要带长头吗?
  宋:长头、三脚架都要带,反正有车。路上的风光很不错。行李尽量精简,准备过简单的生活。
  黄(黄娣,以下简称黄):这条路上风光真不错,红军战士真有眼福。
  宋:毛泽东最壮阔的诗词都是在长征路上写的。不过对普通的红军战士,肚子都吃不饱,哪有心思赏景。欣赏绝对是茶余酒后的事。
  张:我要买个三脚架,什么牌子的好?
  宋:国产的百诺平板就很好,好带。
  张:每人签一个免责书吧。
  宋:这个好。不是特别情况,路上尽量不带人,因为车出了事,责任是车主负,做好事不能把自己绕进去。
  杨:现在世风这么糟,再走这条路还有什么意义?
  宋:这正是我要走这条路的原因,与其总在那儿发牢骚,不如身体力行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不管当下世风如何,当年走过这条路的人,都永远值得我们尊敬。长征的意义已超越了党派,种族,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长征都是人类最伟大的壮举。只有以色列人的出埃及可以与之相比。而长征要比出埃及记中描绘的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艰难得多,因为追击以色列人的法老军队使用的是冷兵器,而阻击红军的是飞机大炮。
  那这些人为什么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他们中间不乏有钱人,就是毛泽东,也是殷实人家出身。他们为什么要放下舒服的日子不过,而选择艰难的远行?我们现在日子富裕了,为什么许多人并不快乐?我们的一些官员已经有了体面的生活,为什么还要贪?现在的执政党与官员,都是当年长征那批人的后来者,这一路走来,我们丢掉了什么,是什么时候丢掉的?
  黄:别人都是从井冈山到延安,老师为什么选择从延安到井冈山?
  宋:我选择从延安到井冈山,而不是从井冈山到延安,就是想探寻,通过索源,寻找精神的归依。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到达西奈,也有过骄奢淫逸,后来有了十诫,以色列人才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民族;红军走过长征才真正踏上了胜利之旅。当下,也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反思我们该何去何从的时候。
  杨:羡慕,一辈子能走这么一次真不容易。
  陕西延安
  林(林月新,以下简称林):老师是什么时候想起要去“长征”的?
  宋:这次长征认真准备了7年,起念则最少有20年。现在说为理想而生许多人会窃笑,但我觉得人只生活在物质中是可怜的。我不是苦行僧,当我觉得我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不会成为别人的负担的时候,就应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长征是我的精神涅槃。
  林:没想到延安植被这么好,看不到黄土坡了。
  宋:我去过长征路上所有的点。这几年这条路上的变化越来越快,用不了几年,这条路上的城镇将全面改观,这是几千年难遇的大变局。我想通过这次拍摄,将全线串起来,留下这条路上当下的横切面。
  摄影是当下的。
  现在、过去、未来三个词我们经常讲,很少有人深思“现在”是不存在的,当我们指证“现在”的时候,它已滑向了过去。人类发明的器物,只有摄影可以封存现在,为现在作证。
  张:这次在平遥,老师这个钢盔最出彩,都想戴着它拍照,老师走在街上,尽是偷拍的。
  宋:这钢盔是二战的,在印尼买的,应该是上世纪四几年美军打日本时留下的。美军钢盔大概是钢盔中比例最漂亮的,你看下沿这条曲线,多漂亮。刚买时内里什么都没了,里面的皮具全是我缝上的,比原版还好。原版是帆布的,年深月久,烂了。
  陈:天哪!
  林:这钢盔的质感真漂亮,中过弹没有?
  宋:应该中过刀,你看这条长痕。这种斑驳、绿锈,是岁月沉淀的美感,新的没法比。摄影是时间的艺术,人文摄影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有魅力,就像这承载了岁月的钢盔。
  巧:老师,我越来越喜欢老旧的东西。比如皮鞋、皮包,以前喜欢簇新的,现在特喜欢用旧后的磨痕。即使是买新的,也特别倾向有做旧痕迹的。而且,那天我和孙、松聊天时,都有同感。东西用旧了,我心里有踏实感。
  张:老师的徕卡M9也是好多人抢着拍照。
  宋:这个钢盔让我们想起久远的岁月,战争与和平。与我这铜迹斑斑的徕卡M9配在一起,真的很迷人。岁月会让一些东西变得一钱不值,也会让一些当时觉得普通的东西变得伟大。比如我们看清朝时的照片,有几人还在乎当时拍下的风光?而对当时街上的小贩,穿官服的人,小脚女人,看得津津有味,那些照片以现在的眼光看,摄影技艺都不好,是时光让这些原本普通的照片变得伟大,因为那时的场景不在了。
  张:这次该怎么拍?   宋:长征路上的当下生活。
  林:摄影手法上要注意什么?比如创新,PS(指Adobe 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编者注)?
  宋:越朴实越好。摄影再怎么变,瞬间性、真实性、思想性仍是第一位的。许多人总在手法上花样翻新,起哄,这是把手段当目的了,最后都成过眼烟云。铂金照片除了材料贵,并不一定比数码照片更有内涵。许多人拍了胶卷再去扫描,这就有点绕了。决定一幅照片成败的是影像而不是材料。
  我不反对创新,只是不要为创新而创新,摄影最大的魅力是还原生活。PS、各种花样翻新的作品就如神怪小说,会有市场,但艺术成就还是反映现实的作品高。就如《西游记》与《红楼梦》,《西游记》的描写如同PS,天马行空,我们推崇《红楼梦》,是因为《红楼梦》的描写,准确地还原了人生。
  摄影是现在人送给未来人的礼物,几十年几百年后的人看现在的照片,谁会在乎你的拼凑水平有多高?
  限于当时的条件,红军走这条路时留下的影像很少,基本看不到普通人的生活,我想通过这次拍摄,为未来人留下这条路上普通人当下的生活。这次拍摄虽然是个人视点,碎片化,但历史就是由点滴碎片缀补起来的。
  林:老师怎么看中国的当下摄影?
  宋:太在乎奇景奇事,在路上我们碰到多少摄影人?特别是新都桥,一车车的摄影人,背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相机,有的人出来的时间比我们还长,上西藏,绕甘南,奔驰几千上万公里,只为那几片黄叶,一缕神奇的光。
  那片叶子与不可预知的光与我们的生活究竟有多大关系,值得我们无怨无悔地追寻?很少人意识到我们只拍了生活中很少的一部分,而将大量的寻常生活忽略了。国人特在乎各种全国性综合展,特别是获奖作品,其实这种综合展览的影响力,至多管两三年,没有能流传下去的。我认为全世界都如此。专题展要好些,但在我看来,有影响力的就一个“人类大家庭”(指1955年由时任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摄影部主任的爱德华·斯泰肯策划的展览。—编者注)。
  艺术不能讲人多力量大。当年蒋介石集中了他所有的文化精英,希望写一首超越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词而不可得,就是这道理。曹雪芹、鲁迅,同样也是弄再多人也不可取代的。摄影史上真正流传的,有影响力的,都是个人视点。桑德、布列松、弗兰克、寇徳卡,莫不如是,而且他们拍的,都是寻常生活。
  张:延安大学是从前面路口拐吧?
  宋:糟了,我的徕卡M9丢在饭馆了。
  张:老师继续去延安大学讲课,我叫孙斌、李勋回去找。
  宋:在饭馆吃饭的时候,我把相机挂椅背上,吃完饭准备走时来了短信,我边回边走,把相机给忘了。这短信太贵了。
  这徕卡是我最喜欢的相机,多年一直陪在我身边,都用得露铜了,在一个小招待所丢过一次,因为不像什么贵东西,找回了。这次可能没这么侥幸。
  张:孙斌来电话说相机找到了。
  宋: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张:他们一问,老板就说:哦,那个破相机,以为你们不要了,喏,在菜篓子里。
  宋:嘿嘿,这才是好机器啊,普通人不在意,拍照一流。出行最要注意财物。心无二用。我有次在印度拍照,边拍边走,掉一坑里差点摔死。拍照不走路,走路不拍照。还有你们开车又打电话又发微信,千万使不得,不要以为自己技术高,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宁夏同心县
  宋:这里是西海固的核心区,联合国认定的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红军长征的会师地向来被认为是在甘肃会宁,现在有调查认为红军长征真正的会师地应为宁夏同心。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曾经有过9次大的会师,前8次都是二支独立部队或两个方面军的会师,只有第9次在宁夏同心才是真正的三军会师。
  林:老师这个事做得好—送台相机给喜欢摄影的残疾人。
  宋:我认识他三四年了,一直想送部好相机他,这次刚好有机会,富士表示愿意赞助。富士公司的工作人员问我送相机给一个什么样的人,叫什么,我说我只知道他叫三虎,腿有残疾,热爱摄影。
  我第一次到同心摄影时,半夜到他店里吃烧烤聊摄影,他从脚边纸箱里拿出两本摄影画册,谈得头头是道。我的学生说,老师我们回去吧,没法玩了,同心烤羊肉串的都搞摄影。我听他的同伴讲,有次下乡釆风,他一下从车上冲下去,把腿落车上了。
  黄:什么?把腿落下了?
  宋:是假肢。一个行动不便的人,还能热情追求摄影,这种精神让我感动。你看我们吃饭,他一直忙前忙后地招呼,他从来没把自己当成行动不便的人。
  张:讲课前老师将相机赠给他,他很惊讶,他说完全没想到。
  甘肃会宁县
  陈(陈丽):老师这张会师门的照片光线好好啊,我怎么没拍到?
  宋:我一到就跳下车去拍照了,你们还在收拾打扮,拍照有时就那么几分钟,你们要学会抓要点,什么是当下最重要的。
  黄:老师,我们拍照还要注意什么?
  宋:摄影意识。比如那天在山顶扎营,你们想到的是如何找个宽点、背风的地方,而我想到的是应该扎在方便拍照的地方。你们优先考虑的是生活,我优先考虑的是拍照。有时我也很讨厌我这点,太过专注,就少了生活的乐趣。不过无论什么事,只有时时留意才能做好。
  张:老师,今天扎那里?
  宋:张龙是扎营有瘾。
其他文献
随着数码摄影的普及,数码后期技术也紧跟着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和爱好者开始重视数码照片的后期处理,各种修图方法层出不穷,可我们有没有想过,究竟什么样的色彩才是真实的色彩?为什么我们在屏幕上看着色彩鲜艳的照片,在输出中就会变得暗淡?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才能改善这种情况呢?本期爱色丽色彩管理专栏,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数码后期中您不能不知道的四个关键点。  有意识地营造有利于色彩管理的环境  数
期刊
夜色有着独特的魅力,它所构建的奇幻效果和光影间的微妙变化让人百看不厌。弱光之下的长时间曝光技巧,更是为拍摄效果提供了更多可能。本期,我将为大家介绍夜景中的拍摄技巧。  把握最佳夜拍时段  拍摄城市夜景最好选择雨后天晴、大风过后的通透天气,待太阳西下,路灯和车灯刚刚点亮,就可以开始拍摄。在此时间点前后20分钟的时间里,天空会呈现出冷调的蓝色,色彩凝重、纯净、富有层次,地面灯光效果出色,所以有人称这段
期刊
路易斯·冈萨雷斯·帕尔马(Luis González Palma,下称路易斯)的作品充满沉重的悲伤之感。路易斯出生于中美洲的一个小国危地马拉,它北接墨西哥与伯利兹,南临萨尔瓦多与洪都拉斯。1960年至1996年,危地马拉发生内战。战争开始的时候,路易斯还没有上学,而战争结束时,他已经快40岁。在内战期间,超过20万人死亡或失踪,包括4~5万人“消失”了(在战争中,官方政府默许一些政治组织和党派秘密
期刊
小时候家里有一台珠江牌单反相机,父亲用不太熟练的拍摄技法为我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回忆。从那时起,这个沉甸甸的神奇盒子就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后来我成为了一名摄影师,每天都使用着当时最先进的数码相机,但在我心中对机械相机仍然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因此当我第一眼看到尼康Df时,就深深地被它打动了。  复古情怀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Df在外观上可谓赚足了眼球。高大而棱角分明的军舰部,满是拨盘的机身肩
期刊
单反摄影器材的技术进步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的摄影能力,而日益丰富的器材,也使得摄影包越来越满,给摄影人的肩膀造成沉重负担。从事职业摄影记者工作9年,我一方面受益于器材技术的突飞猛进,另一方面也苦恼于摄影包的重量——日久天长地背着沉甸甸的摄影包,肩部劳损在所难免。  朋友给我试用的科摩仕3501拉杆摄影包让我感到惊喜:给摄影包安装轮子,就解放了摄影人的肩膀,使他们可以像拉行李箱一样拉着摄影器材赶路。  
期刊
摄影新胜地  在照相器材已不是问题的今天,照什么和怎么照的问题似乎变得越发突出。在这两点上,没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只能因人而异。面对海量的“作品”,看来看去,总觉得城里的公园拍烂了,舞台上的名人拍俗了,云南西藏的蓝天白云也不过如此,难怪有人瞄上了校园风光。  遍布世界各地的校园,尤其是占地面积广阔的大学,漫步其中,不光环境好,放眼四周,还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以及从这校园走出的名人,把这几个因素加在
期刊
OM-D系列是奥林巴斯无反相机产品线中的旗舰系列,代表着奥林巴斯电子影像与光学技术的最高水平。在继E-M5和E-M1之后,奥林巴斯又推出体积更加小巧,价格更亲民的E-M10,同时在性能上并没有“缩水”。  经典复古设计的紧凑机身  E-M10延续了OM-D经典的复古外观设计,虽然体积更加小巧,但握在手中并没有过小而不舒适的感觉;各种按键被合理地布置排列,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了丰富的操控功能。  强悍
期刊
一  宋刚明(以下简称宋):陈先生,你是哪一年开始摄影的,因为什么原因?  陈碧信(以下简称陈):应该是1990年。因为我原来在单位是宣传科长,一开始是写材料的。由于我们单位评选先进个人需要有人拍照,于是我来拍。开始用工会一百多元的相机拍,大家都说拍得不错,于是我继续拍,拍着拍着就获奖了。获奖后鸟枪换炮,买几百上千的相机,慢慢就放不下了。  宋:最后就把文字放下了。  陈:后来摄影就变成主业了。这
期刊
“这是个机缘,如果可以,我愿意心怀惴惴地说出来。无意告诉别人我走过了多少路,倒是可以让人知晓我在每一个路口的徘徊,哪怕是让人看看这个不擅闪躲的人身上留下的所有车辙。”这是摄影师严明在其新书宣传片中的内心独白。视频中,诗一般的画面,诗一般的文字,伴着严明略带沧桑的旁白,令人动容。而新书的书名,取自他对摄影的炽爱: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  1  2010年,严明背包走出“南方大院”,自此告别了体制,走
期刊
摄影和电影,这两门艺术有着共同的基因联系与血脉传承。一静一动,共同记录着大千世界,传播着视觉信息,表达着冷暖真情。如果从电影的角度来审视那些静态的优秀照片,也许会带来新的发现与启迪。  我们知道,摄影抓取的是瞬间影像,而影像所表现的瞬间通常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这个情境的背后通常又有一个更大的社会背景、社会关系以及文化传统等因素。当这些社会、文化因素介入到这个情境中时,情境中的事物就不再是人们看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