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中显性情感因素的处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C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显性情感因素,是指在教材内容中通过语言、图片和史料等,使人能直接感受到的情感因素。在思政课教材中,有大量显性情感因素。因此,对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师要充分展示出其中的情感,给学生情感上的感染,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陶冶情操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 显性情感因素
  
  理解与感悟是思想政治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应借助于教材提供的文本、图片、史料等各种显性素材,使学生增进所学知识的了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心投入到思想政治学习中。教师应充分把握时代的脉博,旁征博引,将时代之声,爱国之情巧妙的融入到课堂教学,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深悟教材浓情,达意传情
  要分析作者和某些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行角色体验,教师首先要深悟教材浓情,自己被打动、感染,才能达意传情,感染学生。
  初三教材第五课中有一段话:“坚持统一,反对分裂,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神圣的历史责任。中国人民决不允许领土与主权被分割。”在备课时,联系李登辉的“两国论”,我忍不住义愤填膺,拍案而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胸中燃烧——“我们充满信心,下定决心,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国家尊严,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的信念不禁油然而生。
  知识面广、对事物认识深化对体验教材情感有一定帮助,对爱国主义含义的理解就是一例。“爱国主义是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浓厚情感的崇高精神……”我回忆起战国时期伟大爱国主义者屈原的诗和情。诗人热切追求理解想,忧虑国家命运,眷恋广大人民,决心以身殉国。”路漫漫其修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浓浓情愫,悠悠千古。回到教材中,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纯朴、真挚、感人。我又思如潮涌: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苏轼“报国之心,死而后已”;文天祥“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千秋纵横,百感交集。对客观事物社会性的一般认识只是情操形成的基础,随着社会认识性的深化,就逐渐形成情操。教师认知深化,深悟教材浓情,对学生深化认知促进情操形成有奠基作用。
  2、融入自身真情,以情动情
  初三思政绪言课是《寄语青少年——明确爱国主责任》,其中十分明确:爱国,体现在具体的实际行动中,也是每个公民(包括青少年)应尽的责任。学校通过升旗仪式,强调青年学生的责任,通过班会课,思政课,把自己对爱国责任的感悟、理解、用真情去感染学生,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同学们当时思绪成千,想到社会上有许多人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自己必须准备好,承担起社会责任。
  承担社会责任是社会性需要,培养一个人情感,尤其是情操的一个实质内容,主要是发展其相应的社会性需要。当然这只是开始,以后还须使认知深化。只有当学生对客观事物的社会意义深化认识,乃至树立相应的信念时,这种认知因素才能构成情操形成中的心理机制。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学生对绪言课的情绪体验使政治课有了个良好的开端。
  3、善用多种表情,示情移情
  表情以情施教方面作用可不小,它能帮助教师准确到位地展示其欲表现的情感;帮助教师在特定情境中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通过移情,使教师的情感更容易引发学生类似的情绪反应,与情操的形成相联系,人们的情感可以通过移情而直接形成,并通过泛化而向情操逐步升华。
  同样是爱国主义教育,在时间跨度很大时,可以有层次地安排内容。在层层推进中,把表情逐渐引到最高点。另一方面,时间跨度很小时,爱国主义教育也可以贯彻由近及远,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深化和升华的原则。注意用多种表情,示情移情,多次上课,多次系列活动都坚持贯彻,那么情感的不断迁移会造成泛化现象,为情感的概括提炼,尤其是朝情操方向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4、巧设情境烘托,以境生情
  晚餐会因为玫瑰、音乐、烛光而浪漫,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也需要一定情境烘托。虽然准备起来可能费力费时,但曾经尝到甜头的教师定会等待时机精心策划下一次。相对言语描绘情操、录音重温情境,用扮演体会情境会较复杂些,但操作得好却让人“刻骨铭心”。例如初三政治第六课《承担公民社会责任》时讲到:社会责任分为法律和道德责任。法律责任是公民首先必须承担的责任,必须无条件地履行。为了加强学生对此的理解,我特地安排了一个小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有的学生扮演交通警,有的学生扮演守法者,有的则扮演行为偏差公民。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强烈对比,烘托守法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学效果相法不错。因此,巧设情境,以境生情,培养学生的友爱心,正义感、自信心、责任感、求知欲、成功感,这些情绪体验的积累是高尚情操形成的基础。
  情感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价值的感受和体验。学生从情动、感受、体验到理解,最终情感与认知相结合,课堂教学被激活了,教学效果当然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淑颖.思想政治课中如何运用情感教学.
  [2] 龚颖颖,张家如.在体验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
  [3] 李祥武.谈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传统教学中,教师总以严谨的教学秩序为治学之标准。学生被遏制住兴奋,压抑着学习的冲动和发现。他们只被老师需要时,才一吐为快,老师不点名,不准开口,学生只能是机械地学习,对他以后的终身学习造成制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应时时把自己摆在一个非主体的引导者位置上,不要什么知识都自己包办,要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去化解知识。在具体知识更新讲解时,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的课程。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实践性的特点,极富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然而它作为一个新的稚生事物,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教师理解偏差,课堂观念陈旧、结构老化,缺少教学内容等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边实践边反思,边探索边总结,努力开创“又一春”的新局面。  【关键词】新课程 发现 观念更新 评价 建议    新课程要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是实
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随着教学的进行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别,可能就出现了学生学习成绩优差。面对这一情况,采用“墙优辅差”的教学措施势在必行。“培养优等生,帮助差等生”以此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那么,怎样开展培优辅差的教学工作呢?下面谈谈本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多接触、了解学生    俗话说:“育人先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创设出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还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关键词】远程教育 数学课堂教学 创新    远程教育是一种打破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利用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及其资源,以信息技术平台为依托,依据学生的个性化需要,结合
摘要:对于我们“小学科”老师,学生是有点“瞧不起”的,尤其信息技术课更是不好上。因为学生普遍喜欢打游戏,上网,上课喜欢自己动手,不喜欢别人干预,进而形成了老师讲课不高兴,不讲课反而高兴的坏风气,本人在这一天一天的“折磨”中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与感受。既要让学生喜欢、家长信任,还得让领导欣赏、同事敬佩。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上好第一节课,让学生对信息课有一个充分地认识,其次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紧紧围绕“活”这个中心,做好创新教育这篇全新的文章:给学生一个活跃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学得 “活”,敢质疑,勇探究,培养创新能力;认真研究,努力教得 "活",以教师的创新之火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开展开放性教学,在活泼生
[摘要]初为班主任的幸福,是做好充分的准备,是给孩子们最大的快乐,是考虑的非常周到,是踏踏实实的做好每次一个“第一次”。“第一次和家长见面”、“第一次课前教育”、“第一次班会”、“第一次上语文课”,等等。这些“第一次”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美好的印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班主任工作就能更加容易的展开了。  [关键词]班主任 第一次    初为班主任除了喜悦之外,更多的则是——紧张。说到“初为班主任”
【摘 要】要帮助学生形成相对完善的数学知识结构,就要对教材进行剖析、加工和重新组织。就必须指导、帮助学生摒弃原有效率低下的学习方法,积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学习策略,合理地谋划时间的使用,使学习效益达到最优化。  【关键词】认知结构 抓沟通 重过程 巧联系 数学思考    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以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现行教材的知识结构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用教科书形式
叶圣陶说过,作文指导“有两个致力的目标,就是训练思想和培养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情感是写作的原动力又是作品感人的催化剂。作者情动才能辞发,文章情真才能意切,读者情悟才能意动。因此教师在作文指导中要紧扣情感这根弦,使学生怀着真情实感去写,使作文成为学生愉快的表达,真情的流露,心灵的舒展,也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可能灵感迸发,充满童真和童趣。要使学生作文言之有情,灵感飞扬,最根本的办法是把调动、激发
自读课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讲读课相辅相成,构成语文单元教学的整体。现行教材编排大量的自读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把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在自读课文中加以应用,从而达到在应用中巩固、提高和发展的目的。只有重视自读课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把讲读课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自读课中。可以说,自读课是“教”和“不需要教”之间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在设计自读课型的教学时,应以讲读课的内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