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规则的自由活动”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o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必定是一次“有规则的自由活动”,“有规则的自由活动”这一理念是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笔者认为,这一理念也很好地概括了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在这里,笔者将利用从优秀教师中学习的经验,结合已有教学经验,赋予“有规则的自由活动”在信息课堂中的重要使命。
  一、规则在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由于学科本身的操作性与应用性,在信息课上经常遇到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在下面叽叽喳喳,交头接耳,他们有的可能是在讨论,有的可能就是在进行一些与课堂无关紧要的谈话,课堂比较嘈杂。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纪律是每个学科课堂教学的基础,在信息技术课上,课堂纪律尤为重要。与其他学科一样,信息技术也有课堂的规章制度,在开学第一课上进行常规教育,像学生详细说明信息技术的课堂规律,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开门见山地在他们脑海里建立一个概念。
  但是,我想这里的“规矩”不仅仅是指课堂纪律,这只是表层的,要想整节课井井有条,一张一弛地进行,更深层次的原因关键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长期以来,信息课不受到重视,被认为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很多老师认为信息技术课是最好上的,教师演示一下操作方法,然后学生照着做就行了。如果每节课都是利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那么不出一个月,学生便会厌倦信息课了。
  如今,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教材都没有赶上时代的步伐,里面呈现的依然是一些陈旧的内容,如果任课教师缺乏再“充电”、再创新的想法,每天对着学生“老生常谈”,按部就班地照着书上内容上课,那么也使得学生“怨声载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情境的重要性,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因而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信息技术课则不同,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信息课的条件设备更加先进,内容也可以紧跟时代,我们的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每一节课创设一个情境,学生在情境的激励下,既充满好奇又充满任务感,一步一步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任务,掌握知识点。但是,虽然目前信息技术可以创造许多情境,但是空有情境,而不注意情境的科学合理性和激励性,情境可能就成了教学中的“空中楼阁”。因此,要想使情境具有强的驱动力和启发性,需要教师及时的激励与引导。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必须是有规则的,在良好的课堂纪律下,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
  二、任务在先,不让学生展翅空放飞
  很多老师这样说,信息技术课最好上了,电脑一打开,老师示范下,学生照着老师去做就行了。如此说来,信息技术课确实是很好上,但是却很难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小学信息技术是技术型的学科,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目标,老师示范什么,学生操作什么,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好像是让学生去自主操作,其实就是空放飞,放任学生没有目标的飞翔,到最后既没有达到教学目标也白白浪费了课堂时间,更严重的是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兴趣会消耗殆尽,他们变得不愿意动脑筋,机械操作,周而复始,信息课就会成为压在学生身上的沉重包袱。
  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课中的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它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下的,就是将知识点分散在一个个的任务之中,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并以小组的方式,在教师的帮助下,带着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强烈动机,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完成一个个任务,掌握新知识的教学方法。
  任务的设置不是满堂灌的,一半课堂老师操作,一半课堂学生完成任务,这样只会让学生展翅空放飞,学生光有热情,却达不到既定目标。新知识的掌握是一个不断内化联结的过程。
  新课改要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满堂灌”的形式,所以任务的设置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游戏引出任务,例如可以通过动画引出任务,任务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闯关任务,可以是比赛任务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兴趣满满地去学习知识时,那么,比老师在课上重复的独角戏效果要好千倍百倍,这个时候学生是自己愿意主动去学习。
  三、自主探究,为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
  信息技术新课标指出,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式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学会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保证了信息课有规则的进行后,我们更要给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这才是信息技术课堂的本质。
  “有规则的自由活动”中的自由活动便是“自主探究”,我们不能把世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正如我们不能带领他们走遍世界每个角落一样;但我们却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况且它与时代发展相接轨,更新换代相当快。所以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而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只起到指导、启发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去体验学习的快乐。
  在信息技术的自主探究中,当自主探究的任务对大多数同学有难度时,我们不妨给学生提供一些半成品加工。所谓半成品就是仍需要学生加工的产品,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变成成品乃至精品。
  信息技术课,是一次 “有规则的自由活动”,规则与自由并行,教师的引导、任务的驱动与学生的自主探究相结合,一张一弛。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方法,让学生有所收获!
  【作者单位:苏州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舜湖校区 江苏】
其他文献
一佩里·安德森是英国第二代新左派代表人物、英国马克思主义代表理论家之一,同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1](本文中“西方马克思主义”“西马”两个范畴,使用上存在明确区别,
小学科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还要运用于生活。在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小学课堂逐步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强调选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材,生活化教学要切实贴近真实生活,这不仅能让学生与现实社会生活相结合,还能让学生利用课堂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解决许多生活问题。因此,教师尽可能地让学生回归生活,同时教导学生要以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为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要注重其学
上海市农村信用联社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在首期建立了覆盖上海市各大区各个网点的 DDN/ ISDN 网络之后,看准上海市快速建设的宽带城域网络,大力建设基于城域网的高带宽、
学校这一小环境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学校德育教育,难免会存在种种问题。如小学德育工作滞后,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德育工作队伍不优;德育工作方法简单;家庭教育缺失;德育工作的社会环境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常被忽视。针对以上问题,德育工作关键要从基础,从起码的道德要求抓起,先做到这点,再是更高的道德要求。如高要求和基本要求发生冲突,应放弃高标准。道德要求是可教的,德育修养是不可教的。小学德育应放在可教处。要建
古人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人的思维来自于疑问。教师应该充分考虑的学生知识、经验、心理年龄特点,以及智力发展水平,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必要的诱导,由疑诱思,以疑获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达到知识的彼岸。  一、引趣质疑,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兴趣激发,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从情景的创设到问
构建科学概念不仅需要關注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还需要教师采用能促进认知发展的教学实践策略。本文从如何运用板书设计促进科学概念学习进程发生的角度,结合课例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议。  科学概念作为科学学科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常常会由于每周课时量的分配,教师对科学概念的教授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等原因,使其在学生的学习进程中没有得到有效发展,很多时候一节课甚至一个单元上完后学生对
李建东是佳杰科技集团信息中心总监。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建东刚好参加完毕业20周年的同学聚会。正是毕业后20年来的工作经历,练就了李建东成为一个真正的CIO的素质。
很多人说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一个新引擎。而战略灵活,充满活力的诸多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但是这台被人看好的发动机,在面临IT服务的时候确进程面临种种不同的待遇
通过网络存储技术,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正急剧地改变着传统的存储模式,与此同时,它也相应地带来了新的挑战,具体包括:大量的异构服务器和存储系统;多重冗余的光纤
电化教学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它利用现代化技术 ,根据教学的需要 ,对所讲事物在大与小、远与近、静与动、虚与实之间互相转化 ,从而使教学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