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里尼的后宫之梦

来源 :电影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p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费德里科·费里尼也许称得上是欧洲电影新浪潮时期最狂放的一位导演,他的电影一反之前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写实风格,而转向了一个意识流、超现实的奇幻世界,充满浪漫夸张的场景、情节、人物。他说:“我的影片是我终生漫长的、连续不断的一场演出。” 如果把他的电影比作他至爱的马戏演出,那么电影中充斥的各色各样的女性角色,就像个个光彩夺目的马戏明星,在聚光灯下不断展示自己年轻诱人的身姿。狂放的费里尼从不在影片中避讳对“女色”的渴望,我想从这些女人身上来了解他大概更容易一些。
  无论是女训兽员、女杂技演员、女主持还是女小丑,在费里尼的集大成之作《八部半》里都应有尽有、穷形尽相,所以,让我们来看看《八部半》里的女人吧!影片讲的是著名导演基多在构思电影时陷入了创作困境,他的剧本除了要把自己与妻子、情妇周旋的生活及火箭在世界末日带人离开地球表达出来外,其他情节混乱不堪。他在现实中又不断地被意识流的梦境、回忆、幻觉、自由联想打断,让他本来就矛盾的生活一片混乱。现实生活里,已有很多女性围绕着他:妻子和情妇、妻子的朋友、朋友的妻子、千奇百怪的演员;而他的意识流中的女人也经常凑热闹:纯洁的白衣女郎、信奉天主教的母亲、童年回忆中的女性亲属和妓女莎拉吉娜等。由于费里尼自己都承认《八部半》里的心理矛盾就是自己经历过的,其中的导演基多就是自己的化身,因此,从电影里的这些意识流情景,就可完全看透大师对待“女色”的态度及形成原因,从而窥见他的部分性格。
  
  一、家庭的影响
  
  第一个被女性影响的意识流情景是在基多和他的情妇做爱之后。基多在迷朦中看见自己的母亲在他和情妇的床旁擦墙,嫌他脏,然后带他去扫他家族的墓。最后,基多温存地吻了他的母亲,而被他吻的母亲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女人一一影片后来才出现的他的妻子。也许很多成年人“犯罪”时都会想起自己的父母,自己现在的这种一般意义上被认为是“污秽”的行为,和童年时在父母的庇护下那种彻底的纯洁反差太大了,它会让人感到挥之不去的“犯罪感”。从这个意识流梦境中我们可以想见费里尼的父母对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就算他成年后早已摆脱了父母的束缚,童年时父母对他“输入”的人生信条仍然会在梦醒时分困扰他。而母亲突然变成妻子,也许是在暗示在基多心里,妻子和母亲的感觉是一样的,都应该是稳定的关怀和家庭道德的代表。从后面基多幻想的妻妾成群的那场梦来看,他的妻子在其中只是一个没有掌控能力的管家,说明母亲——妻子不是恋母情结的图解,而是 “大男人” 费里尼对传统的“贤妻良母”的向往。
  
  二、童年爱好的影响
  
  费里尼酷爱马戏,从小就深深被其中场面浩大、光怪陆离、无所不包的热闹吸引。在十二岁的时候,他曾经逃离家庭去参加马戏团。他在1950年和别人联合导演的第一部影片就是描写马戏、杂耍生活的《杂技之光》。 这种对马戏的执迷几乎被他原封不动地搬到了电影里,马戏场式的空间、复杂的人物运动调度、夸张艳俗的人物形象、戏剧和杂耍表演,还有整体的表现主义的情节、结构,最终形成了“费里尼风格”。他说:“电影实在很像马戏。马戏中有一种技术,有一种勇气。我喜欢这样的生活,一边创作一边感到生命的存在。”
  让我们看看《八部半》里最著名的对女性的幻想 “后宫佳丽三千”:在基多童年时代受过几位女性亲属抚爱的农舍里,他认识的所有女人都成了他的嫔妃,对他惟命是从,像他小时侯那样集体给他洗澡。尤其是他的妻子,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贤内助”,帮他打点一切后宫的琐事,甚至照顾那些妃子。他还有一条不近人情的家规:凡是到了一定年龄(才二十多岁)的女人,就要住到楼上——被打入冷宫中去,从此和楼下没有来往,于是就上演了一位装扮成可笑的尤物哭着喊着不去楼上的闹剧,引发了一阵佳丽们的革命后,基多还是用鞭子保住了他王者的地位,这位尤物还是得乖乖地上楼。上楼前干脆来了一场“最后的演出”,农舍大厅一下子变成了舞台,由各位佳丽扮演主持人、观众,还有追光、掌声、音乐伴奏。这就是一场完整的马戏演出,包括杂技、小丑故事、歌舞表演,以这种舞台化的形式表现是费里尼的强项,也更强烈地展现了他大胆的拥有女性的狂想。希望驯服很多女人,让她们围绕在身边赶都赶不走,不稀奇!从古至今的男人们都在做这个梦吧!但可贵的是电影大师能坦白地说出来,让观众看一场心理闹剧——这也是他从小积累的游戏心态所致。另一方面,这场戏中的“后宫起义”也隐含着他对无法驾驭多个女人的恐惧,尤物的最后演出也算是残忍中的同情。费里尼用马戏的方式来表现这种幻想,本身就是故意给人不真实的感觉——他也清楚的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三、性格的影响
  
  《八部半》里有一位女配角虽然不像马戏女明星那么有表现力,却抢尽了主角的风头——她就是基多梦中的白衣女郎。白衣女郎总在基多处于极度痛苦中时出现,给他以安慰和希望。她的形象甜美而纯洁,就像基多说的:“她像个孩子,但又是个成熟的女人。”在现实生活中已有了高雅的妻子和娇媚的情人,也许基多还会时不时地想“换换口味”,就像人总是渴望得不到的东西——他渴望着梦中的纯洁?但我认为实际上,“天使面孔、魔鬼身材”的纯情美少女之梦,恐怕也是每个男人都做过的,从电影中我们看不到基多爱白衣女郎的原因除了她的形象还有什么——她并没有展现高尚的人格或对基多的帮助。从他幻想和她拥吻的情景看来,他对这位仙女的渴望也超不出凡人肌肤之爱的范畴,穿白衣只不过是纯情色彩的性幻想罢了。到了后面他看演员试镜那一场更看得出来:白衣女郎的“现实版本”克劳狄亚穿着一身黑衣(说明是残酷的现实),她直截了当地拒绝了基多的表白:她永远不能爱上一个对两个女人都如此冷漠无情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不会爱。基多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做一场白日梦。费里尼自己为自己编织了一个美梦,又亲手打碎它。管它白衣黑衣,都是自己喜欢的女人,但都不能解决自己对现实的困惑。
  这种洋溢着对美的追求、又像骗局一样轻狂的幻想,是和费里尼天生的性格紧密相关的。白衣女郎的反面是妓女莎拉吉娜。在基多一本正经地和大主教谈话时,一个胖女人让他联想起了儿时出轨的回忆:他和几个男同学一起去看一个叫莎拉吉娜的胖流浪妓女跳舞,被教会学监当“典型”抓住,所有的同学和神父围着他审判,母亲为他流下羞耻的眼泪。这一段的视听语言是故意压抑的:幽长的学校走廊墙壁上挂着一幅接一幅的主教校长的大照片,他们的神情庄严崇高,小基多被人“押”着顺着走廊走,到一扇门前时,镜头从照片跟移到了一个表情故作肃穆、大小跟照片里的人差不多的守卫,产生了一种巧妙的黑色幽默。这个真实的回忆明显是对天主教严格教规的怀疑与讽刺,小基多的受伤正是成年基多完全拒绝天主教伦理的根源。我们可看出从小就对限制人性的条条框框反感也是费里尼的天性,发展到大就变成拍电影时的随意性,和对待“女色”的开放态度。
  从这些意识流的情景中,我们大致可以了解费里尼对女人的看法。妻子代表母爱和家庭,情人代表自由,而白衣女郎代表不时的出轨幻想和对现实世界的逃避。情人和幻想似乎更适合他,但他让基多最终接受了现状:这三者共存——大概是觉得应该保持世界的这种混乱与矛盾吧。所以《八部半》中的女人,没有一个是费里尼的答案,他还是随自己的心性,只要是“窈窕淑女”,都“君子好求”吧,本来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儿!
  同时我们也可以了解费里尼的一些性格特征:他的心里一直存有父母教育的道德底线,是个“知情达理”的人,但因为从小自由、游戏化的生活经历,和天生不愿受束缚的性格,对电影创作和生活(尤其是对女性)的态度都狂放不羁、我行我素,有点以自我为中心的大男子主义。可以说,女人对他来说是重要的,也是微不足道的——以《八部半》为代表,他塑造的女性形象都有形式化、过场化和功利化的印象,虽然看起来性格各异,表情丰富,但是实际上都是为衬托男性角色而存在的。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有些“坏男人”气质的费里尼,才成就了一个世界电影史上的独一无二的电影大师。
  基多的后宫,就是费里尼的马戏场。
其他文献
“当我看到人们在怎样生活,我不可能有任何理由快乐。当我在街道上或火车站遇到那些人们,注视着他们的面孔和他们的生活,我心中充满绝望,我时常想大声嘶叫”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我无法忘记凌晨两点钟,一个人徘徊在红砖墙旁的马路边,脊椎,紧紧抵着身后这排发黑、肮脏的砖,感觉着一根一根夜的骨骼,这是适合写法斯宾德的时刻。漆黑的夜,兴许真有几缕幽魂萦绕在我身边,夜空传来几声夜的凄叫,看着幽黑
期刊
来自休士顿22岁的贝洋塞,是一颗正在上升的新星,就像她的招牌饰物大耳环一样闪闪发光。这枝妖娆无比的“黑玫瑰”, 有着黑人女歌手中少有的绝美面孔,有着让人难以拒绝的性感诱惑。楚楚动人的身材,巧克力色的肌肤,让她性感至极。为了配合这种特性,贝洋塞在穿着上也更是惹火大胆,紧随时尚。在褪去晨雾后的清晰与露水浸润过之后,这枝热情绽放的“黑玫瑰”,笑在了春风里。千面伊人贝洋塞、标致辣妹贝洋塞、活蹦乱跳贝洋塞、
期刊
电影“媒人”    记得大一以前,我对电影根本不感冒,感兴趣一点的也就是那几部武打电影。  大二的时候我恋爱了,但初恋的感情是经不起打击的。一个月后我们有了第一次较厉害的争吵!那天争吵过后我们选择了结束这次短暂的相爱,但分手的方式很特别:一同去看最后一场电影。  晚上我们吃过晚饭都八点过了,匆忙之间就进了电影院,连名字也没有看。虽然那是我们相爱的“最后晚餐”,但到了那个时候谁也没有心思去选择什么电
期刊
佩服舒淇    一致认为舒淇能在娱乐圈大红大紫,完全是靠她的身体本钱和一路上的幸运再加上与黎天王似真似假的绯闻炒作。从拍不穿衣服的写真到拍三级片,舒淇的出道经历可以说是不光彩的。初期的电影里都有她光着身子的镜头。但她又是多么的幸运,很多那个时期的三级片影星或早已从娱乐圈消失,或仍然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小电影。可舒淇却遇上了几乎是改变了她的命运的文隽。正是如此,她得以从那种不光彩的工作中跳出来与主流电影
期刊
刘嘉玲:美人迟暮时      “怎么总是有这个老女人啊!一大把年龄,故意装年轻,看着就心烦!”看《心痒痒》时,旁边的一个小男生,对刘嘉玲的情人造型大为不屑道。 如此评价这位天姿国色、举世公认的大美人,显然有失偏颇。但我却不止一次地听到少男观众们,对刘嘉玲的一片嘘声。    或许,在刘青云等成熟男人眼里,刘嘉玲是位成熟欲滴,女人韵味十足的魅力女人,而乳臭未干的毛头小伙子,从刘嘉玲身
期刊
记得有谁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音乐,那么几乎会有一半的人会有神经病。是不是这样,没有人考证。但我们实在不能低估音乐在我们生活里的重要性。对于我,电影,也是这样。   小时候,家在农村,不是每家都有电视。记得要看一个风靡的电视剧,要跑到有电视的人家里去看。要看上一回电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除非哪家有什么喜事,大宴亲朋,要么就是偶尔上街去看一场,而且还有票价的忧虑。当哪家要放电影
期刊
从踏进演艺圈开始到捧走第二十三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时,余男只主演了三部电影。虽然比起那些一夜成名的影星来说,也算是经历了一些“艰辛”,但余男仍然是幸运的。在盛大的颁奖晚会上,穿一件黑色的西服加一条长裙的余男,坐在其他影星华丽的盛装之中,显得有点平淡无奇。在听到自己获得最佳女主角奖项的时候,余男的脸上先是露出了诧异的表情,随后才是惊喜。这个结果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但是余男自己倒显得很坦然。在接受记者
期刊
“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是陆游笔下的临安,我在临安的日子里并没有听到卖杏花的叫卖声,却闻到了电影《白色栀子花》的清香。这部由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联合出品的艺术影片正是本期封面人物姜丽芬集编剧、导演、主演于一身制作的电影。  采访前,我已经知道《白色栀子花》在剧本阶段就得到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的高度评价,审委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此片有望成为2004年国产重大艺
期刊
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惊蛰》,导演王全安一反《月蚀》的作家电影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二妹子在乡下是一位本分的姑娘,起早贪黑的生活着。她像村子里的姑娘一样本应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可那个从城市里回来的伙伴毛女扰乱了她的生活。二妹子开始抗婚不出嫁,她心里记得城市中的“梦巴黎”,那里有一种安逸舒服的生活。  二妹子离家出走,撇下了她的未婚夫。二妹子不仅土,而且有点掉渣。公共厕所收费她都不理解,千辛万苦,她
期刊
在布拉格西北的波系米亚平原,由于泰普拉河与奥郝热河的侵蚀,形成了一道天然的深谷。深谷边缘,一只梅花鹿的雕像举足跳跃,屹立在峻峭的山尖,这便是著名的“鹿跳岩”。传说查理四世时期,这位波希米亚国王来此狩猎,在林中发现一只梅花鹿。小鹿受到惊吓,狂奔而逃;国王觅到猎物,穷追不舍。小鹿被追到这里,前有陡峭壁立的山崖,后有手持强弩的猎手,小鹿走投无路,便跳下悬崖,坠入水中。查理四世下山取鹿,以外发现泉水是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