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活动”中幼儿有益经验的发掘和拓展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p9904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虞永平教授提出儿童的学习是通过探究、操作、体验、交往、表达去感受和表现世界及自己的内心,进而获得新的经验,这是最重要的学习。本文以建构区活动为例,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有益经验,在游戏中成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前期经验的丰富和拓展,建构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建构问题的发现与推进,集体活动的发掘和生成。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学习,我们都知道老师主导的游戏不可取,放任不管的游戏不可取,那么怎样的游戏才能促进幼儿成长?对照《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诊断是否有利于幼儿建构新经验,如果没有促进他们任何有益经验的生成,那游戏是无效的。何为有益经验?幼儿在探究、操作、体验、交往、表达中获得新的经验,这是有益经验,这个过程是最重要的学习过程。下面将以幼儿园大班“我爱祖国”的主题活动下的建构活动为例,谈谈幼儿有益经验的生成与发展。
  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前期经验的丰富和拓展
  在“我爱祖国”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初步了解了北京的长城,对此很感兴趣,所以在建构区中提出要搭建长城。在第一次搭建时,孩子们对长城的第一印象是长长的,于是就选用柱形卷心筒和长条积木搭了长城,只有路面和支柱。因此,在第二次建构前,孩子们通过查阅图片、电脑资料等,进一步观察并了解长城的细节特征。在这些前期经验的支持下,孩子们第二次建构就用方形积木搭建了烽火台、瞭望口、护墙砖,用小型插塑积木搭了大炮等。一边搭一边观察图片,不断丰富细节,并出现对外抵御敌人的情境性游戏,兴趣高涨。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指出幼儿建构最高阶段是搭建出精巧的建筑物。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发现搭建的长城没有长城的细节特征,缺乏相关经验的支持。于是引导幼儿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观察后创造性地表现其细节特征,并进入情景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建构技巧、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均得以发展。
  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建构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孩子们搭建“路”时,一开始同一组幼儿你搭你的,我搭我的,很盲目,无合作。于是老师引导孩子们提出先商量画设计图,然后再建构。于是出现了两种情况,A小组的小泽独自画了设计图,孩子们之间并没有真正关注本组的设计图,最终还是没能建构出小泽设计的有坡度的路。而B小组,小组成员一开始推选了欣然来画设计图,经过共同讨论,欣然的设计图逐渐成形。随后涵涵根据设计图带领其他小朋友去材料区搬运建构所需要的材料,最后顺利合作完成了一条弯弯曲曲的路,相似度和完成度都很高。
  《指南》科学领域目标二: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簡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建构的计划不是画个设计图摆个样子,而是包括建构的位置、附近的建筑、路的特征、材料、怎样分工合作等。通过讨论、实践来提高建构游戏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这类有益经验不但适用在建构区活动,同样适用于其他各个活动中,明确计划,提高效率。
  三、风起云涌静观其变——建构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孩子们建构“圆形房子”,选用了爆米花筒这种主材料。在建构时他们的爆米花筒房子多次倒塌。于是孩子们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原因一:与旁边小组的建筑靠得太近,人员走动容易碰到建筑;原因二:爆米花筒自身分量太轻,容易倒塌。于是商量后做出了调整。一方面把房子建到了更空的地方,尽量减少被碰撞的因素。另一方面用多种方法来增强房子的稳定性。有的在爆米花筒里放入鹅卵石,增加其自身的重量;有的用辅助材料增加隔层,进行加固……游戏后,老师请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做法,分享了游戏的经验。
  《指南》提出“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发现问题后鼓励孩子反思原因,并进行大胆、反复尝试,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推进了游戏的发展。孩子们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这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形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游戏评价时,请幼儿表达分享,引导他们梳理自己的创作思路,也有利于其他幼儿分享其有益经验,并激发他们下一次创造活动。
  四、映日荷花别样红——集体活动的发掘和生成
  在建构“高楼大厦”时,孩子们选用了各种材料,探索了各种搭建方式。有的用长方形木质积木竖立逐层垒高,有的用爆米花筒错位垒高,有的用七喜饮料瓶加一次性纸盘间隔垒高……一段时间后,孩子兴趣更加浓厚,他们每次搭建后都要在一起比一比,谁搭的楼房最牢最高!当小组问题逐渐辐射到大部分孩子关注的问题时,老师就可以抓住教育契机,生成相应的集体活动。例如:科学活动《谁的楼房最高》,最终有一组孩子用爆米花筒错层垒高,并且用网片进行有规律地隔层,加固楼房的稳定性,最终成功地搭建了最高楼房。
  老师根据“跳一跳够得着”的理念,设计成相关的集体活动。把小组问题、共同难点加以挖掘、梳理和提升。通过有目标、有意识地引导,让孩子搭建“又稳又高”的楼房。这不但要充分调动自己以往积累的建构经验,而且还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进行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不断加以改进,这就是建构有益经验的过程。
  在实施“我爱祖国”的主题活动中,教师抓住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拓展到建构区中搭建“长城”“路”“楼房”等,进一步探究、操作、体验,不断积累有益经验。同时教师敏锐地发掘孩子们在建构活动中产生共同的问题,生成相关的集体活动《谁的楼房最高》,充分体现了课程游戏化理念,尊重自由、自主、创新、愉悦的游戏精神。在建构活动中建构新经验,促进幼儿有益经验的获得,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吴江实验小学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数学是从幼儿园阶段就要开始学习的基础课程,在小学阶段更是重中之重,是为以后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的良好基础。而仅仅只靠课堂上的学习,可能并不能让学生们牢牢地记住知识点,也更别谈熟练运用以及举一反三。在这个时候,数学作业的重要性就体现了出来。教师们精心设计的数学作业能够帮助学生们更有效地针对知识点加以巩固和复习,以提高学生们的数学素养。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对数学作业设计的看法。  一
优秀传统文化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不断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文明传承而来的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包含了大量内容,并且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东方文明的重要标志和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产。在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为人处事等意志品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十分重要。齐鲁版小学《传统文化》教材是根据《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基本精神和具体内容而编撰的教科书,目的就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套教材,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
有效教学并不是一个新词,教育上一直在提及,而且是全国都在做、各省都在搞、校校都在落实,可这也是一直都是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
小学数学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这个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对知识的教授中将相关的学习方法也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能够会学习,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把握知识的力量。当然,学生也要会运用一些知识来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增强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点科目,对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