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三沙古镇 在东海最美的海滩上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grmls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闽南渔民到达福建霞浦县三沙镇之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滩涂,终日只有海风吹起的波浪拍打海岸;渔民来到此地后,在小镇上建起了能抗台风的石厝,并用祖先的方式在滩涂上饲养海产品,一不小心,数百年时光就过去了。直到今日,这座无名小镇才为摄影师所发现,他们称此地是“中国东海最美的海滩”……
  三沙古镇一度是兵家必争之地:由于地势险要,从唐到清,朝廷都在此设置军营。解放后,我国政府曾在此驻扎了一个团的守备部队——正是那时,我随当兵的父亲来到三沙,并在这座连地图上都没有标注的小镇中,度过了难忘的16年时光。
  随着时代发展,驻军被取消了,当我拿着相机回到曾经是营房的“老家”时,发现一切都变了:团部大礼堂已成为基督教堂,部队操场成了民房……不过,记忆中的宁静祥和依然存在:大海、滩涂、渔船,以及纵横交错的水街和各色的小木屋——它们成为了我摄影的重要元素,我明白,在我的内心深处,似乎一直流淌着对这片“东海最美海滩”的依恋。
  深入骨髓的海耕文化
  除了军人,我在三沙接触最多的人就是渔民,张传贵就是其中之一。
  老张一家人依靠养鱼排为生,虽然在岸上也有房子,不过大多数时候,他都是住在鱼排上的渔屋里,吃喝拉撒都在屋内解决。
  每天早上4点多,当东海的第一缕晨光到达三沙之前,老张便起床干活——开始与运送饵料的商人洽谈业务。由于三沙鱼排养殖规模巨大,好的饵料往往供不应求,他必须得早早过去,才能买到靠谱的饵料来喂养他的鱼。饵料搞定之后,老张又忙活着走在网箱之间的窄木板上,将饵料逐一撒下,中间间或会接一些电话,大多是洽谈购鱼生意的。
  等到他将所有的网箱都走遍的时候,夜色已悄然而至。这时他才有空歇一会儿,看看电视或者与老婆孩子拉拉家常。这是老张的日常生活,也是无数生活在三沙的人的日常生活。
  正因为有了无数老张这样的渔民,才会有三沙这座古镇。史料记载,最早开发三沙的是闽南的渔民。大概在清朝康熙年间,一群漳浦的渔民无意间来到三沙,他们发现这里渔业资源丰富,便鼓起勇气与驻守士兵搭话,以渔货为交换,获得了捕鱼的许可。随后,他们在岸上搭简陋的木房作为落脚点,久而久之,有的渔民便直接定居在了这里。
  古镇随着优质渔货声名四起,人口规模也越来越大。由于渔民多由外地迁徙而来,三沙逐渐成为典型的移民小镇——几千人的小镇,却有姓氏六七十种,各种闽南文化在这里融合,形成独特的三沙海耕文化:三沙人把闽南说成“下南”,吃饭叫“加买”,喝酒干杯叫“直杯”,每逢过年要敬妈祖、吃红糖花生红枣糕,扛台阁……
  对于三沙人的热情,大海回馈的是海产:大小黄花鱼、带鱼、目鱼……而庞大的海涂,也成为了养殖海带、紫菜、牡蛎的绝佳场所。不过,所有海产中,我最念念不忘的还是小皓虾苗,吃起来醇厚可口,是我最难以忘怀的幼年美食。
  《霞浦县志》记载:“虾苗以产小皓为佳,身独圆形,此外皆扁”,虾苗以小皓、松山两个渔村的最为出名。小皓虾苗之所以能闻名福建,一方面是三沙湾水浅浪静、溪流众多,浮游生物丰富,虾类自然生长得好;另一方面,渔民捕捞虾苗后,会用流传了几百年的制作方式烹饪虾苗——比如对小虾苗进行严格筛选,经过脱水、配料等工序加工,再以独特配方进行腌制,让虾苗吸取了“天地灵气”……用当地话说:“不美味都不行”。
  摄影天堂
  中国东海最美的海滩
  三沙镇的海岸线连绵不断,而且岸边多有丘陵,这让人们得以登高观海,也为摄影师们提供了众多独特视角。
  当人们站在高处俯视,海面滩涂一览无余。三沙的滩涂面积辽阔,随着潮涨潮落,形成了绝美的风景线:海水湛蓝,岛礁、岩石、屿口遍布;水路曲折,小船舟楫连连,船影随风逐浪,港湾秀美如画。退潮时,渔民们劳作的场景更是宛如油画——海马在海涂上飞快滑行,壮美夕阳与拉网小调相得益彰……
  每年的5月和9月是三沙滩涂最美的时节。不过要拍摄到稀有美景,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海岛摄影看起来很风光,其实挺遭罪,为了找一个好的摄影点,摄影师必须不断地上山下海,还经常需要乘船来回折腾。最好的拍摄时间是清晨和黄昏的片刻——还要受潮汐影响,你的动作必须够快,才能抢占到好时机。
  为了拍摄到日出时朝霞洒满滩涂的景色,我曾在凌晨3点起床,简单收拾了一下便出门。这时天色尚黑,璀璨的星空下,微微有些带着咸湿味的海风,吹得人有些冷意。到达早就勘察好的拍摄点,忍受寂寞和海风静静地等候东方泛白。1个多小时后,当看到海天交接之际出现一缕红色,我的“禅机”才到了——迅速地调整好相机,按动快门,“咔嚓,咔嚓”的声音令我无比愉悦,是的,对于我而言,那一刻的快门声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
  黄昏也是拍摄的黄金时段。我为了拍摄三沙夕阳下的滩涂,在一座小山上爬上爬下多次,才最终选到一个满意的角度。支好脚架,剩下的任务是等太阳落山,夕照余热让我满脸汗水,直到太阳坠入海里,光线才开始变得柔和起来——等待多时的我像打机枪一样按着快门,透过镜头我看见,渔民三五成群,有的正在讨小海、走海马;有的正在浅水港湾中推网、围缣、放帘;有的正在划着小船去料理水中的紫菜和海带……火热朝天的劳作景象都被我尽收在镜头里,我相信,这是三沙海天之间入镜的最美风景。
  闽东小普陀
  台风中屹立的石厝
  行走在古镇的街道上,两边都是具有当地特色的居民屋:屋子从墙基到墙体都是用石头砌成的,屋顶也是用条石砌平的。三沙人管这种独特的房子叫“石厝”,闽南语里,“厝”就是家的意思,顾名思义,石厝就是用石头建造的家。
  居住在三沙的陈长春老人至今记得,1991年的那个夏天,台风艾美席卷三沙,不仅毁掉了滩涂上养殖用的竹竿和鱼排,还摧毁了不少木头渔屋——但他一家四口人躲在石厝内,平安地躲过了台风的侵袭。如今,他的大儿子因为养殖赚了钱,在村里盖起了小洋楼,想把老人接过去住,但老人与老伴铁了心依旧要住在石厝内——在老人看来,石厝就是最温馨与安全的避风港,不仅寄托着他们的回忆,还包含了那些一起历经风雨的患难真情。
  三沙最大的一座石厝是天然形成的,叫作“留云洞”——石厝位于三沙镇旁的东壁山上,由一块巨石盖在两块石头上构成,它被视为“石厝之祖”,据说三沙镇最早的民居石厝就是仿照它建成的。因为曾经有人从海上眺望,见这里有祥云盘踞,“留云”之名因而得来。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讲的神话故事总离不开留云洞的碧云仙姑,如那“寻仙”与“幻尘庵”的传说。我曾多次拜访留云洞,印象最深的是洞口的楹联:“幻里尚求真,水月镜花空色相;尘间难免俗,烟霞泉石托精神”——字迹苍劲,刻在布满侵蚀痕迹的石壁上,很有禅味。
  大概是由于留云洞过于神奇,不少佛教信徒认为留云洞的存在让东璧山焕发了灵性,于是在此大兴土木,留云洞周围相继修建了留云禅寺、观音苑、弥勒园等建筑,信徒们还利用山上的石头雕塑了众多的佛像,这里到处弥漫着浓郁的佛教文化气息,因此被誉为“闽东小普陀”。
  三沙许多渔民每逢要出海,或者出海归来之后,都会来这里祈福还愿。留云洞众多的参拜者中,也丝毫不乏名人足迹,譬如昔日一手遮天的陈立夫,就曾经到留云洞参拜,临走留下了“东海胜地,留云纪胜”的题刻。不过,我对于这种类似“到此一游”的题刻不太感兴趣,只喜欢那些书法大家的篆刻,如游寿的“龙沙获象骨,草原觅渔田”,郑乃珖的“流云听涛”,这些篆刻笔力雄厚又不失清雅,堪称石刻艺术珍品……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
多重耐药菌指的是患者感染的病原菌是对三种及以上的抗生素产生了抗体。临床上比较多见的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
针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弊端,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建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三阶段”工学交替模式,以期促进校企紧密合作,提升教学质量。
黑锚锚是船的一只手。青黑的爪,铁链一滑,哐铛一声,船慢慢就抓住了海的身体。
1护士长素质。1.1注重思想素质的培养,树立创新的意识(1)思维观念创新:护士长要有挑战工作的过程,必须有分析能力和远见的意识,敢于打破常规、把握最新的信息,应用现代护理的新观念,指
在休闲农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本文以乐山为例,分析了乐山发展低碳休闲农业的环境和资源基础,并以问卷访谈的方式调查了当地居民和游客对乐山低碳休闲农业满意度,结果显示大家对低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阅读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如果能在阅读教
梦作为冰心笔下常出现的意象,构成了冰心作品的梦世界。我们立足修辞学视角,解读冰心梦世界的修辞建构。冰心笔下的梦以虚幻承载着作者情感的实体,关联了跨越的时空,关联了真
分析单缸小型柴油机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发生锻钢曲轴断裂的原因 ,介绍在柴油机实际生产过程中已采取并初见成效的几种防止曲轴断裂的措施 ,并提出了尚在研究之中的几种防止曲轴
针对我国当前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尚待完善的现状,集成应用卫星应急通信、无人机态势感知、动中通指挥调度、北斗定位、电子地图、高灵敏度传感、高可靠数据采集、可视化应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