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等于我创造的价值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c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汪亚民,不惑之年,曾在中石油某下属企业工作,担任总工程师,1999年11月自愿申请有偿解除劳动合同,2000年4月与人合作创办北京中科利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作为一个曾经的国企管理者,现在下海经商的汪亚民对参加工作三十年的工资变迁有着深刻的体会。
  
  七十年代谋生的状态
  
  汪亚民是家中的长子,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学习成绩优秀的他在1976年中学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因为是农场子弟,他直接被分配到新疆红旗坡农场,成为一名普通的农工。虽然事隔多年,至今他仍清楚地记得他领到的第一个月的工资是二十二块二毛二。十二块钱交给父母贴补家用,剩下十块钱留给自己当生活费。现在的年轻人肯定不敢相信十块钱怎么可能生活一个月,在北京的一家普通餐馆,十块钱仅仅能买到一个宫保鸡丁盖饭!但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最奢侈的红烧肉卖两毛五分钱,其他的东西才几分钱,八块钱可以使汪亚民一个星期吃上两次肉,过上温饱生活。回忆当年,汪亚民说:“当时就是想减轻父母的负担先工作,那时的理想就是方向盘(当司机)、听诊器(当医生),或者去当工人,这就是当时人生最美好的事情了。”
  


  这三项目标他很快就实现了一个:在汪亚民工作的第二年,农场职工医院招工,因为工作的出色表现,汪亚民顺利应聘成为了一名卫生员,戴上了听诊器,那一年,他的工资涨到了二十七块三毛二。
  虽然在中学毕业后毅然选择了工作,但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的汪亚民仍然没有放弃读书的梦想。工作两年后,借恢复高考的东风,他有幸考上了新疆独山子石油学校(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的炼油专业,成为难得的77级学生,当时他的助学金是二十一块钱,十八块钱伙食费,三块钱的生活费,生活还算比较宽裕。爱读书的他经常能省出几块钱去买书,那时的书最贵也难超过一块钱,一般就几毛钱,让他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他排了很长时间的队买一本数学用表,也才花了两毛八。“当时主要是一种谋生的状态,上学改变了我的人生。”汪亚民回顾自己在七十年代的生活状态时如是说。
  
  国企工作自我实现的过程
  
  1980年,毕业后的汪亚民来到了中石油工作。中石油是典型的国企,工资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工龄和职务相结合,模式固定,以职务工资为主,职务、职称越高,工资也就越高,相应的福利待遇也越高。
  刚到单位,汪亚民的工资是45元,补贴有45元,每个月能拿到90多元,住在单位的集体宿舍。他每个月的生活费只需要30元钱,剩余的钱全部都寄回家贴补家用。随着工作职务的升高,汪亚民的工资和待遇也越来越好,到八十年代末他结婚时,花销了近3000元,基本配齐了电视、冰箱、洗衣机这几大件,沙发家具是自己买的,书柜是自己设计让木匠做的。房子是单位分的,床是配发的,椅子桌子是配发的,灶具是配发的,锅碗瓢盆碗筷是自己买的。与社会上的其他人群相比,汪亚民当时的生活水平已经算相当不错了。
  汪亚民的工资涨幅最大的时候是在九十年代中后期,转折点就是1994年年底,汪亚民被评为高级工程师。三十几岁的他成为了厂里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随后工资更是连升几级达到了每月1200元,加上后来又当了单位领导,到1999年,他的工资已经达到了每月4200多元,年底还有几万元的奖金,在厂里3000多名职工中算工资最高的人士之一。当时的中石油和大部分国企都有一个传统:“轻工资,重福利。”汪亚民的工资在同学中可能不算是特别高的,但是福利待遇却着实让人羡慕,九十年代末,我们国家的商品供应已经很丰富,但是身处边远的新疆南疆地区,新鲜蔬菜、鸡、鸭、鱼、肉、蛋的供应还是很少,不过,当时的汪亚民住的是单位分的“高工楼”,冬天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还可以享受到特供的鸡蛋、鱼、肉等副食品。可以使用单位的车子。而他们同学中能住上有24小时热水供应的房子的并不是很多,汪亚民的生活待遇比较优越。
  随着工资待遇的提高,汪亚民的工作也越来越忙,当上企业领导后甚至很少有节假日。有的时候有新项目上马或者为了赶进度,他只能在办公室搭一张床,吃住在厂里,以厂为家。到最后离开中石油时,汪亚民还有“探亲假”和“疗养假”没有休,因为实在是没时间。虽然很辛苦,但是对那段经历他很满足:“当项目最终圆满完成时,我们都会感到喜悦和满足。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自己的能力能在企业中得到很好的发挥,这就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
  
  下海经商艰难的转型
  
  1999年,当时的中石油职工人数达到150多万人,为了让庞大的职工队伍有所精简,减员增效,中石油采取了鼓励职工买断工龄的政策。已经身处企业管理层的汪亚民出于对家庭的考虑(妻子和孩子都在天津),自愿申请与中石油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从此开始了他的商人生涯。在从国企管理者到商人的角色转换中,汪亚民经历了行业变迁所带来的薪酬变动。
  买断二十几年的工龄使汪亚民一次性拿到了12万元的巨款,加上自己4万元的存款和卖掉房子的4万元,他带着20万元只身来到北京,与人合作创办了北京中科利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比其他来北京创业的人幸运的是,他的亲戚在北京有一套50多平方米的房子,至少他的住房问题不用发愁,汪亚民就住在这套房子里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
  创业初期,在新疆过惯了优越生活的汪亚民明显感觉到不适应。一方面是经济差异:在新疆他的收入也算相当不错了,到了北京,汪亚民才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地区差异。当时北京的一个普通外企白领的工资都比在新疆工作了二十几年已经是单位领导的汪亚民要高,而且交通费、伙食费等花销也要比在新疆高很多,创业的前三年,汪亚民只有名义上3000多元的工资,实际上基本没什么收入,用他的话说“还不够赔的呢”。所有的积蓄都投入到了创业中,汪亚民那几年只能靠做生意的亲戚帮助生活。最艰难的时候,他一个人待在家里三个星期,仅仅靠方便面填饱肚子。当时的汪亚民觉得:“能吃得饱就行,满足基本的生存条件就可以。”相比较于经济差异,更让汪亚民感到不平衡的是从国企管理者到商人的心理落差:“最大的困难不在于资金有多紧张,人手有多少,关键在于自己的观念转变很困难,当时最大的痛苦是克服原来的自我”。当管理者时,生活优越,基本上不怎么需要去求人,但是企业刚起步时,汪亚民的工作就是不停地拜访客户,推广自己公司的产品,一下子从拥有决定权的甲方变成需要求人办事的乙方,汪亚民形容当时的自己像一个“失去父母的孩子”,充满了对未来的恐惧和迷茫。
  那段最困难的时期中,汪亚民在中石油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人生的经验是最宝贵的财富。在中石油的工作,培养了汪亚民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每当企业有重大项目上马时,他总是严格履行责任,面对困难也从不放弃。正是在中石油的工作中培养出来的工作经验以及对待工作坚持、负责的态度和当时建立的人脉,使他慢慢地在行业中立足了脚跟。
  


  2002年,奔波了两年的汪亚民终于做成了第一笔生意,签了一张180余万的订单,在这之后,渐渐订单多了起来,中科利源终于柳暗花明,走出了困境,迈向稳步增长时期。现在,下海八年的汪亚民月薪8000,年底还有分红。
  虽然没有透露具体的数字,但是汪亚民说肯定比他在中石油一直工作到现在的收入要高。
  现在的他虽然很忙,但是压力却比以前在中石油工作时小了很多。在国企工作的人都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企业上级的严格要求、同行同级相互间的竞争,也来自于自己的责任感,希望工作能够争创一流,也正是这些压力压迫着自己不断的进步,经过创业的磨砺,现在的汪亚民心态已经平和了许多,虽然仍能感受到来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压力,但是他已经能够很好的排遣这些压力了。由于工作的性质,他需要一年到头全国各地的跑,但是他也会忙里偷闲抽空去旅游,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
  中科利源实行的工资制度与国企中石油截然不同。作为一个民营企业,中科利源实行的是注重贡献的工资制度:员工基本核定工资的标准是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奖金+补贴。汪亚民在与公司的员工聊天时经常提到:“工资并不是我发给你们的,而是你自己创造的。”在未来的工资标准上,汪亚民说:初步打算公司发展几年后,给工作几年的员工一些期权。这也是现在一些国企为了留住人才而采取的措施。
其他文献
轰轰烈烈的2007年艺术品秋季大拍终于落下了帷幕,拍卖行、藏家、炒家们在经历了一轮“奋战”后各自回家暂时偃旗息鼓、盘点得失,但热闹的拍卖带给绝大多数人的影响除了对于众多“天价”的唏嘘外,似乎始终都停留在隔岸观火的状态——艺术品投资真的只是少数有钱人的游戏吗?  如果你的眼睛总是盯在拍卖会上,或许可以玩的空间的确不大,但你完全可以变化一下角度:比如喜欢瓷器收藏,就一定、必须要买古董吗?现代瓷器难道就
期刊
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Economid)曾经提出过观测英国经济复苏的六项“指标”:一、新车大卖;二、司机需求量大增;三、出现置业人潮(房地产热);四、赴海外度假者大增,五、纯种狗和纯种狗主人数量同时增加;六、女性做隆胸手术者与女性胸围尺码俱增。该杂志认为这些指标都比GDP更能反映现实的状况。  而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偏爱把“纸箱销售量”视为他私人的经济观察指标,纸箱的主要功能是包装各式各样的商品
期刊
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把世界每个角落联系起来,想象逐渐变成现实。也许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像RADO表广告那样,早晨还在上海的办公室开会,晚上就到了巴黎时装发布会的现场;也可能是到后海就能吃到法国松露,塞班岛也能买到提篮叫卖的红豆冰棍。  从社会学角度观察,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大众商业文化依托强势经济力量的流行。换句话说,影响我们生活和日常喜好的将不仅是民族、传统或是家庭习惯,而是强势经济所在——对于重要城市
期刊
香港艺人梁洛施和其东家英皇娱乐公司的纠纷闹得沸沸扬扬,八卦消息纷传李泽楷是梁的新男友,欲掏钱一亿港元助其打官司,这个消息非常可疑,如果李泽楷真肯掏这么一笔巨款,何必用来打官司便宜律师?直接向英皇赎身就好,抛开八卦绯闻从经济学来看,这个案子的判决将对香港娱乐行业产生不同的影响。  梁洛施出示的与英皇公司协议中的种种“苛刻”条款,试图说明该协议是多么不合理,但这样“苛刻”的协议,却是很多想要踏足娱乐圈
期刊
企业进入景气周期的表现是产品供不应求,买方增加预付款以确保卖方准时交货,公司的财务上表现出预收款增加。一般而言,企业景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如果与宏观环境协调,持续性更强,将是中长期投资的良好标的。    2008年:“中国意识”觉醒年    奥运会使日本、韩国实现了漂亮转身。中国人目前还不具备充分的自信,还需要外部认可。2008年注定是中国意识的觉醒年。2008年雪灾、3·14事件、地震灾害虽然对
期刊
策划/本刊记者 张志峰 宋慧敏    什么决定了你的实际工资水平?    自己?  那就不会存在如此多的抱怨之声和不平之感,也无法解釋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工资增长速度都远远落后于房价上涨速度。    老板?  大多数老板既不是慈善家也不是吝啬鬼,如果老板一个人就能随意决定你的工资,莫非你是他亲戚?    企业?  连上市公司老总的薪酬都与企业利润不成比例,你这个连人家零头还拿不到的打工仔也指望真正分享
期刊
策划 本刊编辑部 执行 王雪吟    据说在古闪米特语里,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如今,我们生活的这片古老的大陆,正在成为全球最“猛”的经济增长区域和最“热”的消费市场。  到班加罗尔高科技园区走一遭,你随时会和通用、微软、IBM、甲骨文等国际知名IT品牌摩肩接踵,事实上,除了代工外这里还聚集了世界上最多的黑发电脑精英;当你置身香港的苏富比拍卖行中,会看到与伦敦截然不同的热闹场面,2008年春
期刊
掌控未来,用手掌能把握未来么?要不我们怎么老说”双手创造财富!”  对于丁海这位年轻的私募基金人来说,1991年大学毕业后在中国股海中几经沉浮,从2万元起家,到现在一亿元的家产,在这16年中并非一帆风顺,但是其中的酸甜苦辣,想必只有他自己知道。  在别人的眼中,丁海已经达到财务自由,将近一亿的家产,怎么也够花了!  但是,我们有个疑问,在这样“财务自由”的家庭里,是否就不需要理财规划呢?如果把丁海
期刊
与丧失领导地位有关的每一种新的担忧都会引起民族自省的发作,并带来衰落即将临近的预言。于是,下意识的保护主义,刺激美国人取得了新的成就,使其经济不断进行自我更新。    为什么一些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富有,而其它国家和社会却始终处于财富的底层呢?这是经济学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有许多基于地理、气候、文化或历史差异等方面的假设。而我却有另外一种解释:不安全感。它源自于一种担忧:即如果你停止辛勤工作,一些
期刊
近月香港股市最热炒的板块,莫过于电讯业重组、调整暴利税、美息见底等题材,但当中大家关注最浓的是国民党重新掌权。台湾,大家同根同源,彼此都渴望两岸统一快快实现,而3月22日马英九赢得竞选,为这一盼望添注了新的动力。在陈水扁8年执政期内,加权指数停滞不前,但当马英九竞选胜利后,指数却能飙升近15%,足以证明市场憧憬两岸三通生机勃勃。  对于马英九所承诺加快推行两岸三通、绘画台湾经济新蓝图、提出爱台十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