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媒体对地理教学的利与弊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ouzhang0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教育界大力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运而生。已由过去的单媒体转化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继而发展为网络教学,其功能也从解决难点,发展为全方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公开课、示范课都离不开多媒体,离开了多媒体就好像不成课了。再加上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综合性决定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而对教师的要求就是“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于是学校里就刮起了教师们必须学电脑,用电脑备课、上课的大热潮。到底有没有必要如此“热”呢?我觉得有必要对此进行一下冷静的思考。
  【关键词】 多媒体 辅助教学 优劣
  1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1 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以前的教学模式十分简单,教师带的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最多再加上一张地图。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一些学生因此就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因为本来地理教学内容丰富、时空跨度性较大,既有美不胜收、风景怡人的山山水水,又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人文地理知识,还有抽象的空间天体和自然万物。但由于教师单调的教学模式,至使地理教学失去了它的本质。但是现在不同了,多媒体不仅能演示播放音像、动作。还能变静态为动态,形象地展现画面,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还能说明概念规律,时简明准确,省时又省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掌握精深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使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好地达到教育教学目的。
  1.2 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管齐下,强化学生的记忆。在所有学习中,记忆是一大难题,许多学生一提到要记忆头就痛。其实,要提高学生记忆效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的各器官要全运用起来,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其实还可以再加上一个“耳到”即“四到”就好了,因为多媒体教学还能播放影音,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我们做到了观赏美不胜收的山山水水,记忆山川河流、品味民间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
  1.3 可以烘托课堂气氛,突出人文色彩。在2000年,地理教学改革,新教材出炉,强调地理教学的人文性。地理教学的任务首先是让学生对地图有所了解,而后进一步对以此为载体的中国文化有所了解,从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多媒体可以用精美的界面、典雅的音乐营造出良好而又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这一优越性,我们传统的地理教学手段是无法做到的。
  1.4 可以创设意境,进而感染学生。有不少内容离我们这个地方很远很远,要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有很大的难度。比如火山、地震,如果要我们进行讲解,感动学生有很大的难度,然而多媒体能做得到,加上它配上一幅制作精美的图片,又是恰到好处的音乐……再加上专业人士的解说,就能很快唤起学生的共鸣,引起学生的思绪。
  2 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2.1 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多媒体这股热潮一刮就有不少教师一哄而上,用起多媒体来上课,全然不顾教学目的,而是为了多媒体而去多媒体。既使在地球仪教学中,也有不少的人盲目选择这一手段,将各个地方表达出来,想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宫,耳到、眼到、心到,感受知识……诚然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个个读者有一个个哈姆雷特”,如果把学生看作是一种容器,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又被动地学习,那么创新思维又到哪里去了?又从哪儿来呢?
  2.2 课件制作比较困难,不利于推广。多媒体又不是简单的声、画、像的简单组成,一个好的课件,不但是声音、图形、视频、文字等的简单组合,而要制作一个优秀的课件,首先必须对声音、图形等进行一系列的处理,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对计算机软件掌握比较熟练,然而在我们这边远的山区,对计算机才走进学校的教师来说,无凝是件比较难的事。专业的计算机人员也只能懂得皮毛的东西,再说其它科目他并不熟悉教材,条件又比较差,有这没那的,这就使得每位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难度大大增加了。
  2.3 工作与生活中难找到教材所需要的素材,也不利于课件的制作。制作一个课件时最令人头痛的是去弄素材,这是每一位教师共同存在的问题。多媒体素材的准备工作量占去了教师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这样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多准备一些“米”,只有平时“深挖井、广积粮”才能有充足的资料,才能制作出好的课件。
  所以目前最关键的应该加强对教师计算机知识能力的培训,培养大家平时多留心身边的事,多积累,变被动为主动去制作课件。变为了应付交差了事的去做课件为制作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课件,而去学习,去探索,去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教育史上正进行着一场一电化教学为标志的革命。这次革命实际专业教师出现、文字体系出现和印刷术出现后的第四次革命。  所谓的电化教学是指在科学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和与其相适应的教育方法进行教学活动,以求教学最优化。电化教学直观性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1 运用电化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期刊
1 问题的提出  自从实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以来,确实让课堂改变了许多,学生可以通过同伴合作、小组合作、组建合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有些小组交流时个别成员不积极,甚至一言不发。当找其个别谈话时,得知该生在本组内与组长不和,或者与某生有矛盾,因而不愿交流。是啊,我们老师按照自己的意愿划分的小组,似乎觉得比较完美,可是忽略了这是一群有血有肉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有自己向
期刊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既提高课堂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关键词】 电教手段 语文教学 应用  传统的语文教学把学生定格在书本里,禁锢在课堂中,断绝了其与生活的联系,忽视了学生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体验、感悟,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
期刊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切实提高,互联网连起了千家万户,它正以惊人的速度、力度、深度和广度影响着广大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从根本上讲,网络已更快捷、容量大、交互性强等新时代特点,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其它媒介不可代替的积极作用。然而,一个虚拟的世界,网络日益为青少年所熟悉和使用,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有多少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异度”空间
期刊
有的同学反映,课堂上记数学笔记,常出现听了来不及记,记了来不及听的现象。俗话说:学习有法,学无定法。我认为学生做笔记时应做好如下几方面:  1 记提纲——一目了然  其实,课堂笔记没必要记下所有的东西,应详略得当,提纲挈领。记好提纲,使得一部分内容学下来后,觉得脉络清楚,然后可根据提纲进行回忆,补充。  当然记提纲也有个度的问题,如果一部分内容先前进行了预习或已经接触过,在记录时可以言简意赅,点到
期刊
世界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这个职务更高尚的事了”。教师这个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着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胜任。因此,社会对于教师道德修养水平,比一般社会成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1 教师要充分认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教师职业是艰巨的,辛苦的,也是特殊的,他与学生朝夕相处,对于学生耳濡目染,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他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
期刊
【摘 要】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正以其强大的力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培养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能力,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培养  1 在课堂教学中与各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新世纪基础
期刊
【摘 要】 多媒体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现出来,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因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益。  【关键词】 多媒体 高中化学 应用  随着高中新课标在广大省份的实施,全国高中掀起了进行素质教育的高潮,各学校都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多媒体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必将成为教学活动的首选。  【关键词】 多媒体 初中数学 有效整合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数学的概念、定理比较抽象,数学讲评课也较为乏味,而多媒体
期刊
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  爱是春雨,能滋润万物;  爱是火种,能燃起每个孩子的激情。  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每当三八妇女节和教师节之际,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刻,这时不仅有鲜花和礼物,更有一颗颗充满着爱、带着祝福的童心向我涌来,时间与距离没有冲淡我们师生之间那份浓浓的情、深深的爱。因为这是心灵的交融、师爱的回报。  1 爱需要责
期刊